中国辐射卫生  1995, Vol. 4 Issue (2): 80-8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2.008

引用本文 

谢九如, 杨银花, 杨广泽, 魏光明, 宋梅. 两起探伤X线工作者受异常照射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5, 4(2): 80-8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5.02.00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4-03-08
两起探伤X线工作者受异常照射的调查
谢九如 , 杨银花 , 杨广泽 , 魏光明 , 宋梅     
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 连云港市 222003

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 工业X线探伤的应用日趋广泛。若X线探伤的防护上存在漏洞, 或操作中不遵守操作规程, 就极易发生照射事故[1]。本文报告两起5名X线探伤工作者受异常照射情况及医学观察结果。

1 异常照射概况

第一起 1987年2月25日, 某厂探伤工杨某、王某和汪某在夜班期间, 同时使用GTY一200一20型、XX2505型和XX2005型X线机对2吨锅炉筒(壁厚1 4毫米铁)的三道焊缝进行X线投照。三台机定时依次为10分、3分、3分, 开机3分钟后, XX2505型和XX2005型X线机自动关机并报警。杨某等三人没有关掉GTY一200一20型X线机(150 kV、100mA)就进入探伤机房进行锅炉筒换片和固定操作, 当时杨某在GTY一200一20型X线机机头前0.5米处、王某在机头旁约1~1.5米处、汪某在锅炉筒后面距机头约3米处操作。三人在机房逗留时间约1.5分钟。

第二起 1988年7月25日22时左右, 某厂探伤工陈某使用GX250型X线机(150 kV、15 mA、5分)进行投照时, 听到位于车间内的滕某要经探伤机房到评片室看报告的喊话, 就推开探伤机房副防护门, 进入机房并打开机房与车间处的主防护门, 和滕某一道经机房返回探伤操作室。陈某在机房逗留时间约34至40秒, 滕某约19秒至25秒。

2 剂量估算

参照文献[2]提供的方法, 模拟两起异常照射时两台出事X线机的投照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受照者在机房内操作位置、行径路径及逗留时间, 在机房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 通过测量其辐射场的辐射量, 估算受照者的最大受照剂量杨某为267 mSv, 王某27μSv、汪某3.7μSv、陈某46.7μSv、滕某20.4μSv。

3 医学观察

5名受照者在异常照射后, 自觉症状上无明显不适。1987年5月9日和5月16日对杨某等三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T淋巴细胞转化率、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IgG、IgM、IgA等项目检查, 均来发现明显异常。

4 讨论与建议 4.1 引起两起异`称照舌知今主要原因

一是机器固有防护存在漏洞, 如缺少门一机连锁装置, 探伤X线机设有定时、报警装置; 二是厂家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表现为探伤工人不按摄片所需时问定时曝光或曝光时随意出入探伤机房; 三是探伤工人缺乏放射防护知识, 其责任心不强,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4.2 杜绝X线探伤引起类似异常听封的措施 4.2.1

依据国家有关放射防护法规, 切实加强对工业探伤X线的放射防护监督监测管理, 包括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 实行颁发《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及定期对探伤x线工作者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等项工作。

4.2.2

改善防护设施。如固定式探伤必须设置门一机连锁装置, 门外应安设工作警告灯和放射性工作场所标志牌, 机器应有良好的定时和报警装置, 探伤机房防护门和墙壁的厚度应满足防护要求; 流动式探伤必须配备铅防护屏或铅防护车、个人防护用品及警铃、警牌、警绳和警旗; 应根据辐射场的照射量水平划定控制区(400μSv·h-1)和监督区(4μSv·h-1), 操作现场应以控制区边缘为警戒线安设警牌、警旗或警绳, 严禁任何人员进入辐照场; 操作者在操作时, 应充分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屏蔽进行防护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并背向照射方向和远离X线机头25米。

4.2.3

对操作工人进行放射防护知识教育和探伤业务技能培训。让共了解辐射危害、外照射防护方法及掌握探伤操作技能, 以便探伤工人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 并增强其放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绪贵, 等. 一例X线探伤工作者的事故剂量与医学观察[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5): 360.
[2]
李开宝. 放射事故外照射物理剂量的估算方法[J]. 放射卫生, 1989, 2(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