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3, Vol. 2 Issue (3): 137-13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3.03.025

引用本文 

金家美, 方庆龙, 孙爱敏, 满运艳, 余宁莎. 超氧化物歧化酶抗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2(3): 137-13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3.03.025.
超氧化物歧化酶抗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观察
金家美 , 方庆龙 , 孙爱敏 , 满运艳 #, 余宁莎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济南

肿瘤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后, 当局部照射剂量过大时, 可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 轻者红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 重者放射性溃疡。这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 有时常因这类并发症严重而不得不终止放疗, 从而延误肿瘤的治疗。

目前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尚缺乏很好的方法, 据报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抗辐射作用, 本文采用SOD霜对49例由于放疗所致的皮肤损伤进行了抗辐射效应观察。

一 临床资料

49例中男19例, 女30例, 年龄22~70岁。

1.原发病:乳脉癌25例, 肺癌10例, 垂体瘤2例, 食道癌2例, 纵隔肿瘤、胸壁肉瘤、直肠癌、输尿管癌、脑癌、眼眶血管肉瘤、会厌部肿瘤、睾丸癌、甲状腺癌各1例, 均为术后者, 瘢痕疙瘩1例。

2.照射部位及面积

主要有面部、颈部、胸部、腹部, 照射面积为5~12×12cm。

3.射线种类及剂量

对18例进行了高能X线照射, 15MV 200cGy~300cGy/日, 总剂量为3000cGy~4000cGy。

对31例进行高能电子束照射, 5天/周总剂量为3000cGy~4000cGy。

4.SOD霜的应用

采用甘肃夏河生物制剂厂提供的SOD, 自制成含1‰的SOD霜剂, 在每次照射前涂抹受照皮肤, 分二组进行观察。

自身对照组:将同一病人的受照皮肤分二区, 一区涂SOD霜, 另一区涂不含SOD霜作对照。

个体对照组:取2名癌种类型相同, 年龄相近, 照射剂量与照射部位相同的病人, 其中一名照射局部涂SOD, 另一名涂不含SOD霜作对照。

二 结果

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未涂SOD霜之皮肤受照后, 感到皮肤发紧, 干燥、刺痛, 痒及烧灼感。涂过SOD霜的部位刺痛减轻, 痒感消失, 并有净爽感。49例变化相同, 自觉症状缓解率为100%。

1.皮肤改变:皮肤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后, 在未涂SOD霜组中, 绝大部分发生皮肤红斑及色素沉着, 2周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涂SOD霜组的皮肤则未发生上述变化, 而皮肤显的光滑、细腻, 无色素沉着等。49例变化基本一致。显效率为100%。

2.副作用:有8%的病例连续涂抹SOD霜2周左右时, 皮肤出现粉红色充血及痱子样丘疹, 停用SOD后2~3天消退。

三 讨论

皮肤受到射线照射后, 在未涂SOD霜的皮肤上出现上述变化, 根据其临床特点属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度[1]。病变的产生除了射线的直接作用外, 更重要的是由于间接作用所产生的自由基所致。特别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毒性很大可引起组织细胞的多种损伤。McCord[2]提出SOD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于自由基被清除, 可使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不被氧化, 防止皮肤变态, 并能抑制酪氧酸酶(可促进皮肤黑色素生成)之活性, 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着。因此用SOD的皮肤虽然亦受到了相同剂量的射线照射, 而皮肤完好正常, 表明SOD确对皮肤有明显的抗辐射损伤效应。

四 小结

通过49例放疗病人的临床观察, 证明SOD抗皮肤辐射损伤的效果是明显的,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2~87.
[2]
McCord I、M.et al, Proc, Nat.Acad.SCi, U.S.A.65 1024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