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3, Vol. 2 Issue (1): 45-4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3.01.026

引用本文 

陈兴安. ICRP为何要建立新的人工呼吸道模型?[J]. 中国辐射卫生, 1993, 2(1): 45-4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3.01.026.
ICRP为何要建立新的人工呼吸道模型?
陈兴安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北京

ICRP新的人呼吸道模型将在1993年正式出版。现对该模型的主要内容分若干次向大家作一介绍。这是笫一篇介绍。

1966年肺动力学工作组报告的出版和1979年在ICRP第30号出版物上刊登了呼吸系统剂量学模型之后, 引起了人们在实验动物和人身上对吸入气溶胶的沉积、滞留、廓清和转移进行了大量研究。随后就出版了许多有关实验结果同根据ICRP肺模型得出的论断进行比较的报告。毫不奇怪, 人们发现肺模型在许多场合是很需耍的。批评最多的则是针对D, W, Y廓清分类系统。许多放射性化合物在动物实验或对人受到内照射后所进疔的研究, 发展它们的呼吸道廓清率和用肺模型确定的廓清率差别很大。特别是高度难溶性化合物, 如氧化钚, 其从肺廓清时要比由肺模型确定的Y类化合物的廓清率还慢。而另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廊清率则和上述分类系统的任时一类廓清率都不相符。至于在意外事故照射经常遇到的放射性化台物的混合物, 无论是在1966年肺模型或是在ICRP 30号出版物上均未提到。此外, 这些年来对吸入气溶胶沉积的研究, 其粒经范围早已延伸并超出了1966年肺模型所涉及的范围。这一点和吸入亚微米粒径的氡的衰变产物有着特殊关系。以上是建立ICRP新模型的第一点理由

1966年肺模型出版之后所迸行的研究又提出了许多放射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有关吸入放射性核素的剂量学和扱入的模型化问题。众所周知, 在1966年的肺模型和ICRP第30号出版物上的呼吸道模型, 剂量计算都是在充满血的肺的总的质量基础上进行平均求得平均肺剂量。然而, 吸入放射性核素使呼吸道受到的辐射剂量很少是均匀的。对人吸入氡所进疔的研究表明, 对支气管上皮所进行的剂量估算结果, 它所受到的剂量是最高的,而这里正好是受氡照射矿工发生肺癌的部位。动物实验的结果和上述情况很一致, 也在辐射剂量高, 敏感度高的部位出现癌。相反, 对吸入不溶性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如钚和若干裂变产物的涛命动物实验(Life-span)表明, 肺实质要比支气管上皮接受更高的剂量, 而且也正好是(指前者)发生肺癌的部位。(没有同此结果相矛盾的人受照的资料)。然而, 淋巴组织能受到更高的剂量, 但发生癌的危险极低。在若干个吸入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实验, 包括受到氡的慢性照射, 癌也发生在鼻道。上述一系列的观察引发了以后一些问题, 对于摄入放射性核素进行有效剂量计算时, 根识肺的总质量对剂量进行平均的算法足否正确, 或者将这种算法用于评估和预测由于吸入氧载放射性微粒和气体所致生物效应, 如癌时是否正确。这一点在ICRP第32号出版物上已承认上述做法的不正确。在这个出版物上, 对流行病学方法和剂量学方法推导肺癌危险度(risk rates)进行了比较。在所用的剂量学方法中, 对支气管基底组织层和肺区的剂量分别进行了计算; 用于随机性危险的肺的权重因子的各半, 分别用于上述两部分。这个局部肺剂量概念是和ICRP第30号出版物的平均肺剂量概念形成了鲜明对照。以上楚第二点理由。

在70年代的"热粒子"问题提出了要根据全肺质量对所受剂量进行平均的实践。这个问题是以下述前提为依倨, 挨近沉积在肺内放射性粒子的细胞所接受的高剂量率, 要比根据全部肺组织得出的平均剂量具有更高的致癌危险。虽然实验动物的研究结果始终为一地反驳这个论点, 但这个"热点"问题却引起人们注意到了对吸入放射性物质肺剂量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性。这是第三点, 也是最后一点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