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1992, Vol. 1 Issue (1): 37-3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2.01.027

引用本文 

孙立志, 龚世银. 早期放射损伤与肺间质纤维化[J]. 中国辐射卫生, 1992, 1(1): 37-3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1992.01.02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0-06-06
早期放射损伤与肺间质纤维化
孙立志 , 龚世银     
甘肃省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监测所, 兰州

众所周知,直接造成肺间质纤维化改变,需要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然而在有早期辐射损伤效应的情况下,小剂量反复照射仍可引起这种后果。本文将讨论一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患病情况:

患者陈××,男、32岁、已婚,医院X射线诊断医生。自1978年开始从事放射科工作,使用苏联50年代生产的150mA X线机,此机有严重的漏线现象,其它防护条件亦较差,因此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用归一化工作量剂量估算法[1]计算其年剂量及累积剂量(见附表)。

附表 受照剂量估算结果

附表可以看出,各个时期所接受照射剂量大小不同,其累积剂量为744.9mGy。

患者从事X线工作前,身体健康,不吸烟。工作5年后,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有时恶心。83年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达10.5~11.0×10-9·L-1; 84年降低至4.2~4.5×109·L-1;85年恢复正常;86~87年上半年又増高至10.3~15.1×109·L-1; 87年下半年及88年年初又下降至3.5~4.0×109·L-1。总之白细胞总数在5年26次动态观察中呈:早期略有升高,继恢复正常(偏低),两年后又升髙,持续1年多,又下降至正常值以下的波律变化状态。淋巴细胞在26次检查中,有19次增高至40~56%。患者79年6月19日及85/年10月3日曾在本地区医院做过两次胸透,其结论:心肺膈未见异常。86年11月24日胸透发现:两肺纹理增强、紊乱。87年11月经兰州医学院附属一院X线拍片及支气管镜取样病理诊断:弥漫性肺闾质性纤维化。(病理号42588)。

88年11月10日复査时发现:前述自觉症状仍然存在,并伴有明显的气短、咳嗽。眼科检查发现:双眼晶状体后皮质部呈细粉尘状伴点状及条状混浊,并各有一空泡状改变。五官科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肝功正常(指硫浊、麝浊、麝絮及黄疸指数),G·P·T偏高;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达1 % (本地区正常值0.3‰); 染色体正常;24小时尿17羟6.0mg/24h,尿17酮9.9mg/24h;免疫球蛋白:IgG:12.8mg、IgA为1.58mg、IgM: 1.0mg; C3为7.2mg,ET为75%;心电图呈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患者在防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长期受照,造成了病人早期出现白细胞总数波动不定后期趋向稳定减少以及淋巴细胞随白细胞总数减少而相对增高的结果,而且在临床上又有明显的神经衰弱症候群表现。从文献[2]可知:慢性放射损伤的患者,肺的病变特点之一,就是肺的纤维性硬化。因此,本文认为此患者在机体已有一定程度损伤的情况下,继续反复再受照射,导致机体各重要器官(包括肺泡壁、毛细血管、淋巴管等)进一步的损伤,其损伤一修复反复出现,结果造成肺间质纤维化改变。此患者经治疗好转,现已调离放射线工作。

(参加此项工作者还有:张浩良、李兰新、赵家珍、陶文芝、梁福莲、严忠秀、魏志贞、郑爱珠、张丽君、曹秀云、张宏、雷红玉,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张良安, 等.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的估算方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14-17.
[2]
刘及, 等. 放射损伤学[M]. 等一版.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1: 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