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1, Vol. 4 Issue (4): 175-176  

引用本文 

张士成, 姚晓岚, 龚明霞. 枣庄市160名医用X线工作者眼晶状体检查[J]. 放射卫生, 1991, 4(4): 175-17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1-03-04
枣庄市160名医用X线工作者眼晶状体检查
张士成 , 姚晓岚 *, 龚明霞     
山东省枣庄市卫生防疫站
摘要:本文对160名医用X线工作者的眼晶状体做了检查, 晶状体混浊率为28.8%。晶体混浊部位主要以皮质、后囊下为主、混浊邢台以点状混浊为多。经过分析, 认为长期小伎俩X线照射时引起放射工作者晶体混浊的主要原因。

长期小剂量X线照射, 可引起眼晶状体混浊视力减退。为了解枣庄市医用X线工作者眼晶状体损伤情况, 我们于1989年对全市部分医用X线工作者进行了眼晶状体检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

1.检查对象:  全市不同级医疗单位医用X线工作者, 共160人, 其中男性140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58岁, 最小20岁。平均年龄, 男性34.5岁, 女性39岁。放射工龄最短不足1年、最长38年, 男性平均工龄10.84年、女性13.45年。

2.检查方法:  统一调查表格, 由一名专职眼科医生对被检者用5%新福林眼水充分散瞳, 在苏州产裂隙灯显微镜下, 对晶状体作详细检查, 所查结果用文字记录, 并绘图示意。

二 结果

1.晶体混浊率:  160人中有46人发生晶体混浊, 混浊率为28.8%。

2.晶体混浊与放射工龄的关系:  晶体混浊率随放射工龄增长而明显增高,见 附表

附表 晶体混浊与放射工龄的关系

各放射工龄组之间,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

3.晶体混浊与不同级医疗单位的关系:  按放射工作者所在的医疗单位不同, 分成市级、区县级和乡镇级三个级别。市级检查了55人, 16人发生晶体混浊, 混浊率29.1%;区县级检查了72人, 21人晶体混浊, 混浊率29, 2%;乡镇级检查了33人, 晶体混浊9人, 混浊率27.3%。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级医疗单位放射工作者晶体混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晶体混浊部位分布:  晶体混浊部位以皮质和后囊下为主, 分别占混浊总数的46.27%和35.82%。赤道和前囊下较少, 分别占14.92%和2.99%。

5.晶体混浊形态分布:  混浊形态以点状混浊为主, 占70%, 粉尘状、片状混浊次之、各占13.95%, 空泡最少、占1.16 %。

三 讨论

1.一定剂量X线照射可诱发人和动物产生晶体混浊或晶体白内障的发生, 本文分析了160名放射工作者晶体变化情况, 有46人晶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浊, 混浊率为28.75%, 较郭氏[1]调査的57.68%为低, 但较吴氏[2]1927~1979年调查的14.24%为髙。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条件不同, 晶体混浊率的判定分析标准不一致。

2.从本次调査所见, 晶体混浊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究其原因, 一是高年龄组, 放射工龄亦长, 所受累积剂量较高; 另外与高年龄组生理性混浊有关,王氏[3]在论及老年性白内障一章中认为,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早期在晶体赤道部位出现混浊。本次调查,20岁组赤道部位晶体混浊为零, 而50岁组赤道部位混浊率为28.6%, 其差別是非常显著的。因此, 在诊断放射性晶体混浊时, 要注意在高年龄组中排除生理性晶休混浊的影响。

3.关于慢性小剂量X线照射所致的晶休混浊性质, 其形态上表现为多样性, Heyes指出, 慢性小剂量X线照射所致的白内障, 晶体后囊呈盘状混浊, 在后极及晶体边缘有放射性增强区, 前囊皮质下亦有混浊。国内李风呜教授首先报导了X线所致的后囊盘状混浊。吴氏(2)追踪观察了25例X线工作者晶体改变、分析推论为:初期可有后囊下皮质呈小泡, 皮质尘雾状混浊和皮质点片状混浊三种形态, 并以混合多发为多见, 再发展到为圆盘状混浊, 本次检查, 点状混浊占70%, 粉尘状、片状混浊各占13.95%, 空泡占1.16%, 与吴氏所观察的情况基本相似。多数晶体混浊属于初期阶段, 随着晶体累积剂量的增高, 所上这种点状、片状、粉尘状、空泡样混浊则向块状逐渐演变, 后期则变为圆盘状混浊。

(本文调查得到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金家美副研究员、省卫生防疫站黄宝泉副主任医师、何顺升医师的指导, 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郭振举, 等. 眼晶状体放射损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6, 6(2): 100.
[2]
吴弈灿, 等. 25例X线晶状体6~11年追踪观察[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1, 1(1).
[3]
王延华, 等. 眼与全身病[M].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5, 12: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