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1, Vol. 4 Issue (1): 9-10  

引用本文 

孟强, 成君方, 刘忠厚, 李玉清. 工业X线探伤综合防护管理的效果初评[J]. 放射卫生, 1991, 4(1): 9-1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89-11-14
工业X线探伤综合防护管理的效果初评
孟强 , 成君方 , 刘忠厚 , 李玉清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我市现有工业X线探伤机196台,工作人员314名,分布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的54个单位。我市于1984年开始对全市工业X线探伤的防护情况进行摸底调查,1987年实行许可登记制度,并根据X线探伤工作特点采取了综合防护管理措施,现就初步收到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 许可登记制度的实行,促进了防护条件的改善

摸底调查发现X线探伤防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护条件差,使用中的防护设施符合要求的为数不多。为了促使防护条件的改善,我们实行了许可登记制度,制定了“发放工业X线探伤工作卫生许可证条件”,并把防护设施及用品的配备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发证审查时严格把关,对防护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限期改进;对拒不改进的单位,则不予颁发“许可证”,并责令其停止X线探伤工作。通过实施这一制度,全市X线探伤防护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详见附表

附表 发证前后X线探伤单位防护条件变动情况
二 管理体系的建立,保障了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鉴于我市情况,X线探伤防护工作未采取市、区(县)分级管理,所有单位由市防疫站统一管理,故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放在X线探伤工作单位内部。X线探伤人员在企业人员中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为2~5‰,因此某些单位领导对这小部分人的防护不重视,甚至有的领导根本不知道本单位有X线探伤工作或该项工作还需要进行防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调查摸底中都曾遇到过,并阻碍了调查工作的开展。为此在制定发证条件时,明确规定了X线探伤单位必须建立防护管理体系。具体要求:防护工作由主管领导牵头,安全、卫生部门专人分管,工作人员中设安全防护员。这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在防护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并使经常性的监督监测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 预防性卫生监督,保障了防护设施的合理配置

调查摸底中发现防护设施配置方面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不了解射线危害,缺少防护设施。如某一生产压力容器的乡镇企业,X线探伤任务较集中,一名探伤工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工作不到半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就下降到4000个/mm3左右,至今尚未恢复正常。另一种情况是对射线存有恐惧心理,进行防护时造成几万元的浪费[1]。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建立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制度,即在X线探伤单位开展工作前,或新建、改建、扩建探伤室,或增设其他防护设施时,要预先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才能正式工作、建造或配置。这一制度经几年的实践证明,已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近几年经审查新建、改建的7个探伤室,其布局、构造、选材等都是比较合理的,其中某单位在申请建一座36m2探伤室时,屏蔽墙选用的材料是砖加FX射线复合防护材料,经审查改用了砖和混凝土,仅此一项就节约材料费2万余元,并且完全达到了屏蔽射线的要求。

四 防护知识培训,增加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我市调查的280名X线探伤人员,80.5%是工人,技术人员占19.5%,大专:中专:技校:高中:初中的比例是10:9:5:46:27,而且参加探伤工作前都未进行过专门的射线防护知识培训,对X线的性质、危害性及可防性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如有的认为在曝光后半小时内探伤室还存在残留射线,有的则认为携带式X线探伤机配带的电缆线长度是绝对安全的防护距离等。鉴于这些情况,我们于1985年开始组织短期脱产防护知识培训班,现已累计培训255人,占应培训人数的81.2%。随着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广大X线探伤人员初步掌握了有关的X线防护知识与技能,增强了防护意识,现多数工作人员已能自觉地在实践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对自己和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五 剂量监测工作,为防护改造和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84年我们开始对X线探伤工作场所的剂量水平进行调查,几年来出据监督监测报告书136份,指导多家探伤单位进行了防护改造,如根据部分单位现场作业情况,指导其制作了移动式防护箱、防护屏,对监测发现的探伤室屏蔽墙厚度不足、门缝漏线较多等问题进行了防护改造指导。另外,在现场监测的基础上,1987年又开展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已累计监测近2000人次,从结果看97.6%的探伤人员年受照剂量在限值的1/10以下,但也发现有的因交叉作业和误入照射区造成的较大剂量照射,这说明经过几年来的防护改造,基本保障了X线探伤人员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接受的剂量水平低于国家允许水平,同时也表明X线探伤作业还存在着发生大剂量照射事故的可能,故预防事故发生是今后X线探伤防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六 经常性的监督监测,对消除事故隐患起了积极作用

工业射线探伤是放射事故易发行业[2]。我市非探伤人员和探伤人员因大剂量误照而住院治疗的病例都曾发生过,有的1985年造成损伤,至今未能完全恢复。为消除事故隐患,我们在完善管理制度、防护设施的基础上,自1987年开始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监测工作,并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如不用或不按要求使用警戒装置,现场探伤与非探伤人员交叉作业等,及时用书面意见书的形式通知被检单位,限期整改。这一措施的采取,为防止X线探伤工作中大剂量照射事故的发生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君方, 等. X线探伤中值得注意的放射防护问题[J]. 放射卫生, 1988, 1(1): 35.
[2]
许达英, 等. 1988年全国事故分析[J]. 放射卫生, 1989, 2(3):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