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91, Vol. 4 Issue (1): 42-44  

引用本文 

刘洪祥.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近期发展动向(二)[J]. 放射卫生, 1991, 4(1): 42-4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1-03-04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近期发展动向(二)
刘洪祥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北京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近期发展动向(一)”已在《放射卫生》1990年3(4):190发表。以下是其续篇。

(13) 放射防护基本导则的更新

1990年ICRP通过了其新建议书。1991年将以ICRP第60号出版物予以发表。它将取代1977年发表的ICRP第26号出版物。这是有关人类电离辐射防护问题的最新概述与建议。是受各国重视的放射防护新的基本导则。1991年国内、国际都召开大型专题研讨会。它对我国今后放射医学与防护法规和标准、教材与教学、研究与工作以及编辑出版等在整个九十年代产生深刻面持久的影响。

(14) 天然照射

有四种天然照射:即宇宙线、环境、体内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和氢。前三种天然照射(宇宙线、环境y、内照射)的成人年均有效剂量当量为1.04mSv·a-1,儿童为1.13 mSv·a-1,婴儿为1.22mSv·a-1

吸入氢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成人为1.1mSv·a-1

四种天然照射对成人的年均有效剂量当量为2.3mSv·a-1,随年龄下降其年剂量上升。Rn-222剂量尚有待估算,对成人约增加40%。

四种天然照射对儿童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2.4mSv·a-1,婴儿为2.6mSv·a-1

各种天然照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概况如下:

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 mSv·a-1

 宇宙线       0.260

 环境γ        0.420

 小计       0.680

内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

 C-14 0.012

 K-40  0.180

 U-238,Ra-226, 0.035

 Th-232,Ra-234

 Rn-222,Rn-220  1.380

 小计     1.610

 总计     2.290

(15) 人为放射性环境污染

至今全球人为放射性环境污染主要来自核试验及历次重大核事故,其人群有效剂量当量负担数据如下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6×105人希沃特

温茨凯尔核事故 1.3×103人希沃特

卡什特姆核事故 >1×103人希沃特

三哩岛核事故 4×10人希沃特

大气层核试验 3×107人希沃特

地下核试验 >2×103人希沃特

核工业 1×105人希沃特

(16) 医学照射

UNSCEAR1988年报告全球人均医学照射有效剂量为0.4~1mSv。1990年诊断x线人均有效剂量为0.3~1.6mSv。发展中国家诊断X线人均有效剂量值较高。CTX线检查已日益普及,全球平均每次CT检查剂量为5mSv。CT检查给予集体有效剂量日趋上升。X线透视通常都造成工作人员与受检者的高剂量,但并非认为此种方法应予废止。单次胸部X线摄影剂量 < 0.1mSv。一次胸透平均剂量为10mSv。40岁以上妇女乳腺X线检查单次平均乳腺剂量 < 1mGy。牙科X线检查单次平均剂量 < 0.1mGy。核医学诊断剂量主要来自99mTc,应用频度有上升趋势。[3]Ⅰ应用频度在下降。单次核医学检查人均剂量当量为数个mSv。

医学照射对病人既有益又有害。应权衡利弊。用正当化原则正确掌握适应症。如属不必要的放射检查,则只能造成危害。用最优化原则、质量控制、原量保证提高诊断技术降低剂量。剂量限值体系属人相关量值,适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医学照射应采用剂量制约或调研水平。剂量制约是与源相关的量值。医学诊断照射中病人剂量在采用同样方法时上下可相差百倍乃至千倍。遇到发生意外事故,其剂量高达十万倍。为杜绝医学照射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事故通报。1990年6月19日美国夏威夷三军医学中心发生一起严重医疗事故。医学中心给一名哺乳期妇女服用131Ⅰ18.1×107Bq,131Ⅰ由母乳进入婴几甲状腺,三天内婴儿甲状腺剂景为30Sv,全身剂量为0.17Sv。三天后婴儿甲状腺功能全部丧失,造成终生残废。这一事故是医院主动查出。随即通报美国全国核医学基层单位。并由美国核管会提出相应对策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用于临床研究或基础医学研究引起的医学照射亦应实行剂量制约。除非有重要临床指征,对妊娠妇女应避免造成腹部照射。是否妊娠的信息依据受检者本人直接提供。如果末次月经后延,且无其他妊娠依据,对此类育龄妇女应按可能已妊娠的妇女对待。发育中的胎脑其辐射敏感性和辐射危险度比任何其他器官都高,辐射造成生后智力低下在孕龄8~15周时危险度为0.40±0.08Sv-1。孕期照射还会造成对胎儿的其他危害。一旦孕妇腹部受照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流产,将根据胚胎吸收剂量和相应的胎儿辐射危险度经过专家评估后决定,它可能引起复杂的争议。为避免发生孕妇腹部受照。放射学科应明文公告并对育龄妇女逐个常规询问。公告内容如下:

如果您可能已经怀孕,务必在进行x线检查前告诉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

为此也应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宣教工作,并制订制度。

(17) 低水平辐射的生物效应

1990年美国发表BEIRV报告,该报告为《低水乎电离辐射照射的健康影响》。本报告是然BEIRW(1988年)《氢及其他体内a核素的健康危害》发表后,关于低剂量生物效应的最新概述,是对1980年发表的BEIRⅡ报告的更新。本报告还包括BEIRN的结论部分。BEIRV关于辐射危险度的重新评估有助于政府制定控制辐射的决策。但有关制定辐射防护建议、标准、导则等则非该报告的目的。

过去十年又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口本原爆幸存者和肿瘤放疗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DS86剂最体系的确立和关日双方在辐射遗传损害及宫内照射的研究。BEIRV报告认为过去十年在放射医学方面的主要进展是人类辐射致癌和辐射胚胎致畸效应的研究成就。高本底是指户外环境y年剂量高于正常(0.2~0.6mGy.a-1)水平的地区。世界高本底地区研究包括巴西、印度、中国、意大利、法国、伊朗、马达加斯加和尼日利亚。BEIRV报告引用了美国、巴西、印度、特别是中国广东阳江高本底的研究成果。世界高本底地区居民表现有染色体畸变率上升,痛发率未上升。这项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探索。从流行病学统计分析,人群低剂量辐射有害效应尚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高本底地区人群最新资料表明辐射有害效应与线性理论预期值相比有轻度降低。很多实验资料表明:低剂量不仅无有害效应,反而产生有益效应。低剂量照射动物会引起骨髓及淋巴组织再生响应及感染率下降。剂量率为0.35Gy·a-1

刺激效应已从植物细胞群体、动物细胞群体和整体生物低水平照射实验中观察到此种效应。它影响到照射后植物细胞的生长模式和动物细胞的免疫反应,对微生物还会刺激特异性修复酶的活性,高等动物会对其后的照射产生暂时性防护效应。植物种子产生的刺激效应,其剂量为4~10Gy。本底水平的照射所产生的刺激效应一般表现是微弱的,不能观察到的或者其差别是微乎其微的。

多数发达国家癌症自发率较高。印度的癌症自发率低,印度天然外环境r剂量水平与癌症发生率呈负相关模式。此点说明本底照射产生的有益效应在癌症自发率较高地区可能被淹没。

过去10年对辐射致癌危险度的估算数据有了较大的升高。1980年BEIRⅢ和1977年26号出版物皆为1%Sv-1。至1990年为4~5%Sv-1。由此导致进入九十年代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由50mSv·a-1降至20mSv·a-1,公众照射剂量限值由5mSv·a-1降至1mSv·a-1

(18) 辐射应急医学进展

1986年判断放射损伤早期诊断依据为呕吐出现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染色体损伤指数。它可靠性好,可行性差。1990年IAEA提出在紧急情况下推荐采用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作临床判断放射损伤参考。它可行性好,可靠性差。特别是全部伤员约有65~70%为复合伤,病程复杂。1990年IAEA总结锅射应急医学应学捉以下原则。

1.对开放性伤口尽早争取一期缝合。伴有内脏损伤时也应争取早期伤口一期缝合。在急性放射损伤综合症极期,各种外科手术应尽量避免。

2.若必须进行外科手术,应在受照后3~4天以内进行。从照后3~4天起,经6~8周,至恢复期以前,若进行手术,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3.全身照射后,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特别是当使用麻醉药物时如氯仿、乙醚、巴比妥、N2O、氟烷、环丙烷、安定等都有一定危险。若情况允许优选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19) 核战的医学准备与民防

除5个有核国家之外,据报道尚有南非、以色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等9个国家接近或已拥有核武器。海湾交战双方在防御工事、防核、生物、化学(NBC)防护套服、辐射自动侦察与报警、预防药物自动注射器、自动洗消设备以及对军民双方进行防NBC医学基本培训等方面作了必要的战前准备。海湾交战双方防止特种战争的战前医学准备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NBC防护套服以英国的性能最好。紧急时可在10秒钟以内穿戴完毕,每次更换可连续使用24小时以上。对核战各有不同的估计,用常规武器攻击四座反应堆已是事实。进入90年代,反应堆、核武库已成为战时的战略目标和平时武装截持的对象。放射医学与防护可能面临新的突发事件。

海湾战争中五百口油井大火产生巨量烟尘向大气层排放。月排放量达3×108吨。海湾沙漠异常气象条作为过去7年全球已建立的9个“核冬天效应”计算机分析模式得到了验证机会。按照美国Turco1990年的新模式计第,一场中等规模核战会造成全球普遍降温,中纬度夏季地面温度将降低10~20℃。Turco对海湾战争油井大火的理论计算表明不会引起全球气温下降,对中东气候和亚洲季风的干扰将持续数月。别的分析预测认为能波及1/5地球表面并持续至少一年,对全球还将加重温室效应。

参考文献
[1]
1. New ICRP recommendations, Radio- logical Protection Bulletin 118: 5, 1991.
[2]
2. Steadman, P et al; Nuclear disaster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Guildfo- rd, UK, 1990.
[3]
3. Baverstock, KF et al; Lcw dose ra- diation: Biological bases of risk asse- ssment, Taylor and Francis, London 1990.
[4]
4. USNRC, Report to Congress on abnor- mal occurances, NRC, 1990.
[5]
5. Keller, G et al; Radiation exposure and Occupational risks, Springer-Ver- lag, Berlin, 1990.
[6]
6. BEIR V,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low levels of ionizing radiation, Na- 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1990.
[7]
7. Wall, BF;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 dose reducti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Bulletin 115: 10, 1990.
[8]
8. Stather, JW; Dose and dose rate effectness factors, Radioiogical Protec- tion Bulletin 115: 13, 1990.
[9]
9. Nambi, KSV et al; Further observa- tions on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andcancer in India, Health physics 59(3) : 339,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