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89, Vol. 2 Issue (4): 176-177  

引用本文 

康勤学, 刘松芹, 刘向上. CT扫描辐射防护的调查[J]. 放射卫生, 1989, 2(4): 176-177.
CT扫描辐射防护的调查
康勤学 , 刘松芹 , 刘向上     
洛阳市职业病防治所

CI的临床应用日渐扩大。为了解CT扫描机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环境辐射水平、患者和操作者的受照剂量,并进一步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对日本岛津医疗器械厂产的CT-200、CT-100n-2s扫描机进行了放射卫生学调查。

一 方法和内容

(一)辐射剂量监测:对CT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外环境辐射水平的调查,以及患者、操作者的个人剂量监测,一律选用北京核仪器厂产的硅酸镁热释光元件。元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剂量学实验室标定,用226Ra品标准源进行分散性筛选,其分散性不大于3%。

(二)测试条件和时间:①环境辐射监测:取腰椎扫描,120kV、300mA,每层扫描时间6.8s。层厚为10mm,在扫描10层的条件一测量。②患者体表受照量测试:除腰椎扫描外,还测了肝扫描(120kV、300mA、4.5s、20层)、头部扫描(120kV、200mA 、6.8s、12层)的剂量。③操作者的受照量测定:将装有硅酸镁元件的个人剂量计佩带在操作者左胸前,测读周期为1个月。

(三)操作者健康检查:除按《放射工作人员保健手册》进行外,对操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了检查。

二 结果分析

(一)环境辐射水平:所测CT扫描室是按CT扫描机出厂说明书对房间的要求设计施工的,除计算机与扫描、操作间为24 cm红砖隔墙外,其余墙壁均为37cm红砖端,并在所有端壁内、外涂170毫米钡水泥。屋顶为实心水泥板,地板为水磨石,操作间13m2,扫描间35m2,计算机房8m2。设窗户,通过5个窗式空调机进行通风、调温。控制台与扫描间的隔墙上装有1800×900mm(1.5mm铅当量)的铅玻璃。各房间的过门为木制结构,内衬1毫米厚错板。用硅酸镁(Mg2SiO4Tb)元件测定结果为两个CT空在正常情况下,室外环境辐射水平均为本底值。室内工作人员操作位置(操作台处)CT-2000机为1.663×10-7C·Kg-1,另一CT机为本底值。

(二)患者受照量:患者体表最大受照量是该扫描层直射束的照射、相邻扫描层边界上直射束的照射、各扫描层产生的散射辐射和X线管漏射叠加的结果。经测定计算,患者体表最大受照量(患者体表受照量之和)见表 1,与谢复成等的报道[2]有些差异。笔者认为这与扫描机的类型、工作条件、扫描方式、测试元件的灵敏度有关。

表 1 不同器官扫描时患者体表受照量的均值(C·kg-1

肝扫描时,需在扫描区间(从剑突起向下的140毫米范围内)扫20层(0—-100平扫10层,一110-140mm之间平扫5层,注射造影剂增强后重复扫5层),所以肝扫描患者的体表最大照射量值比其他器官扫描时稍大。

(三)操作者的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12名操作者每月平均做脑扫描266次,肝肾扫描534次,曝光8000次。其月受照量为0~2.92×10-5C·kg-1,均值8.69×10-6C·kg-1,低于国标1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健康检查也未见明显职业危害。

三 讨论与小结

1.比较CT扫描和常规X线检查时患者的器官剂量(见表 2),可见头部CT扫描比脑血管造影小几个数量级。据谢复成报道[2],肺部CT扫描时的有效剂量要比常规胸部断层摄影时减少57.96%、肾脏CT扫描时有效剂量比常规尿道摄影时减少80.63%,盆腔CT扫描时的性腺剂量比常规造影减少76.77%以上。本文结果与此一致。

表 2 CT扫描与X线检查时的主要器官受照量(mGy)

2.CT机房的屏蔽厚度为1.5~2mm铅当量,其外环境的辐射水平即接近本底水平,机房一般要求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一角,主防护(如CT扫描间)应有2毫米铅当量,副防护(如计算机房)有1~1.5毫米铅当量,即可保障周围环境的安全。

3.据调查,采用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求患者体表最大受照量,头部扫描12层时为1.43×10-3C·kg-1(5.43R);头部扫描8层时为4.22×10-4C·kg-1;肝脏扫描10层为2.52×10-3C·kg-1(9.76R)。就是说,被检者每作一次CT检查,都要接收相当量的X线,且检查费昂贵(头部扫描250~270元),故建议按防护“三原则”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扫描范围,对非扫描部位应提供足够的屏蔽防护,不允许妊娠妇女或18岁以下的青少年陪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一4792-84)
[2]
谢复成, 等. CT-W4扫描患者的剂量分布[J]. 华中劳动卫生, 1985, 2(2): 1-6.
[3]
王燮华, 等. 某些医用X线特检时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受照剂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2, 2(6):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