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89, Vol. 2 Issue (4): 175-175  

引用本文 

刘乙森, 冯光平, 朱海洲, 郭连霞. 工业X线探伤工作者晶状体调查[J]. 放射卫生, 1989, 2(4): 175-17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88-12-15
工业X线探伤工作者晶状体调查
刘乙森 , 冯光平 , 朱海洲 , 郭连霞     
河南省焦作市职业病防治所

为了解工业X线探伤工作人员的晶状体混浊情况,我们对焦作市11个厂矿从事工业火线探伤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眼科晶状体检查,现报告如下:

一 检查对象和方法

1.照射组:从事工业X线探伤的67名工作人员,其年龄为18~51岁,平均36.5岁,工龄为6个月~21年,平均5.5年。对照组:选择63名非放射工作的工人、干部,同时进行检查作对照,其年龄为20~54岁,平均37岁,工龄6个月~22年,平均6年。

2.用5%新福林滴眼,使瞳孔扩大6mm以上,在裂密灯下检查眼底和晶状体。

二 检查结果

1.晶体混浊发生:照射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附表

附表 眼晶体混浊发生率

2.晶体混浊部位:两组均以赤道部为主,分别为63.3%和61.8%;其次为周边部,分别占18.4%和23.5%;核及其他部位分别为18.3%和14.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晶体湿浊形态:以点状混浊最多,分别占73.5%和64.7%;其次为灰白色占16.3%和20.58%;条状占6.1%和8.8%;车轮状占4.1和5.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三 讨论

1.对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首先要有眼部长期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其次是早期晶体的改变,主要在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内出现细点状混浊,排列成环状并伴有空泡[1]。本文所调查的11个工业X线探伤单位的防护条件较好,工作人员的平均工龄仅5.5年,其眼部没有长期接受超剂量当量照射的历史,而且晶体混浊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与形态等,照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两组的晶体混浊均属“发育性”的[2]

2.本调查所见两组晶体混浊的发生部位均以赤道部为主,分别占63.3%和61.8%。可能是“发育性”的晶体改变一般先从赤道部位附近的纤维部分开始[3]。因此,检查晶体时,扩瞳十分重要,而且瞳孔的大小与阳性检出率呈正比,瞳孔越大,晶体混浊的阳性检出率越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国家标准GB8283-87,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87.
[2]
胡连义, 等. 医用X线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J]. 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 1983, 5(1): 13.
[3]
刘琦霞, 等. 虹口区医用X线工作人员晶状体调查[J]. 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 1983, 5(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