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89, Vol. 2 Issue (4): 167-168  

引用本文 

许荣, 钱宏伟, 徐佳心, 姚凤英, 顾淑珠. 氚诱发却色氨酸型大肠杆菌致突变实验[J]. 放射卫生, 1989, 2(4): 167-168.
氚诱发却色氨酸型大肠杆菌致突变实验
许荣 , 钱宏伟 , 徐佳心 , 姚凤英 , 顾淑珠     
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研究了氚对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WP2A和Cm891均为硷基置换型, Cm891具有R-因子)致突变效应。实验结果为:①通过体外致突变实验, 确认氚是一种致突变因子。②氚对两珠菌的二倍回复突变剂量(MDD) WP2A为85Gy, Cm891为90Gy。③Cm891菌珠观察到最高回复突变数与自发回变数之比(HOR/SRO)为3.7, WP2A为3.1。

氚的生物学危害的评价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结合进入核苷酸DNA不同位置的氚蜕变可导致高效的硷基置换、单链断裂或交叉联接,氚水的形式可能认为是主要的生物学危害。氚的相对生物效应,在不同的生物体估计为1.3~2.8,但仍不能确定,因为精确地确定低能量氚粒子给予DNA靶的剂量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中氚的生物学危害,我们采用最近迅速发展的分析硷基置换突变的方法,使用缺色氨酸型大肠杆菌变异菌株WP2A和Cm891,研究氚的致突变能力和致突变效应。

一 材料和方法

(一)、菌株:试验菌珠WP2A、Cm891缺色氨酸型大肠杆菌均为硷基置换型[1],实验前均经鉴定。其性质见表 1

表 1 大肠杆菌变异株特性

(二)致突变试验:实验前各菌株先接种于新鲜肉汤斜面上,次日接种于肉汤中,37℃下培养16小时增菌,活菌数约为1× 109/ml,然后分装在三角烧瓶中,每瓶4 ml菌液,分别加入氚水4mCi(14.8×107 Bq,估算剂量率约为0.35Gy/h)、6mCi(22.2 ×107Bq,估算剂量率约为0.53Gy/h);另一瓶不加氚水作为对照。随后放入4℃冰箱贮存,于3天、7天、14天分别取出作致突变试验,同时作活菌数计数。取受氚照射后的菌液0.1ml,接种于顶层培养基中(氯化钠5克、琼脂6克、色氨酸5毫克%40毫升,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溶解状倒入底层培养平板中(20%葡萄糖100毫升,琼脂15克,基本液100毫升一K2HPO4·3H2O70克、KH2PO4·3H2O20克、MgSO4·7H2O1克、(NH42SO410克、Na3C8H5O7·2 H2O 5克、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在37℃下培养48小时,取出后计数回变菌落,同时设自发回变对照及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剂使用呋喃丙胺20微克)。并以γ线(剂量率0.5Gy/h)作为参考射线比较。

(三)氚水的剂量估算:根据B.Ri- chard介绍的模拟氚蜕变的方法[2]估算,细菌体积平均沉积能量密度是培养液中的0。65~0.70倍,即相当于每毫升培养液中1.5×1010次衰变,相当于1rad(0.01Gy),公式为Aot/1.5×1010d×102=D(Gy),式中A0-Bq、t-秒、d-衰变数、D-细菌所接受剂量(Gy)。

二 实验结果

实验所得回复突变数为校正为108活菌数后的数值,山于自发回变数(SR)有一定的变异范围,故每次实验均平行设自发回变组作为对照,以求出增加的回变数。氚蜕变引起的大肠杆菌色氨酸缺陷型菌珠的回复突变见表 2图 1图 2。从中可知,在一定剂量范围,回复突变数是线性上升的,并且两株菌增加二倍回复突变数的剂量是接近的。

表 2 氚蜕变引起的大肠杆菌色氢酸缺陷型菌株的回复突变

图 1 Wp2A消量一回复突变曲线

图 2 Cm剂891量一回复突变曲线
三 讨论

氚水诱发突变是氚蜕变时放出的低能电子产生的。有人认为,这是氚蜕变时由分子重组产生局部效应(Local effect)或是核素的能量反冲造成。日本Tunco 1se等曾研完过航水和氚化胸腺嘧啶核苷诱导的大肠杆菌硷基置换型(缺组氨酸)的突变效应[3](使用的剂量是100~400Gy的细胞剂量),他认为氚水回复突变效率与γ线照射基本相一致。而本实验氚水的回复突变增加的二倍剂量WP2A约为85Gy,Cm891约为80Gy,Cm891较WP2A敏感。我们曾以小剂量γ线照射(0.5Gy/h)WP2A菌株,其回复突变的二倍剂量为88Gy[4]。本实验氚水估算剂量最高达179Gy,未见WP2A、Cm891活菌数有明显减少,也就是说,氚水的致死效应不影响回复突变数的校正换算。因此以双倍回复突变剂量为生物终点观察,氚水与γ线(小剂量率)以WP2A88Gy为双倍回复突变剂量计算的RBE接近为1。日本Tuneo 1se等也曾对Cm891菌株以γ线照射观察其致突变效应及致死效应,但由于γ线对Cm891菌珠有较强的致死效应,而氚水的致死效应较γ线弱,以致二者活菌数不一致而影响回复突变。因此,本实验未加比较,仅以WP2A一株菌进行比较。本实验说明,WP2A作为检测氚辐射突变的试验菌是较为合适的。

参考文献
[1]
张文郁. 变异型大肠杆菌的诱发试验[J]. 劳动卫生与环境医学, 1980, 3(6): 24.
[2]
Richad Bockrath, et al. Calculated Energy Deposits from the Decay of Tritium and other Radioisotopes Incorporated into Bacteria[J]. Biophysical J, 1968, 8: 1027-1036. DOI:10.1016/S0006-3495(68)86536-1
[3]
Tuneo Ise, et al. Spectra of Base Substitution Mutations Induced in Escherichia Coil by Trititated Water and the Decay of Incorporated Tritiated Thymidine[J]. Radiation Research, 1984, 97: 200-210. DOI:10.2307/3576201
[4]
许荣, 等. 辐射诱发缺色氢酸型本愿誓菌致死和散类变试验[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89, 7(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