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  1988, Vol. 1 Issue (1): 12-13, 14  

引用本文 

李春生.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工作的社会效果综合评价初探[J]. 放射卫生, 1988, 1(1): 12-13, 1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88-09-17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工作的社会效果综合评价初探
李春生     
辽宁省劳动卫生研究所

现代管理学认为,目标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前提,而对实现管理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估是管理的必然结果。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是宏观社会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有自已特定的管理目标。因此,要评价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效果,就应当对其实现宏观社会管理目标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目的和意义

放射卫生防护宏观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监督放射性工作单位,加强和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条件,使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的受照剂量控制在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以下,并使其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以预防放射危害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由于这种管理系统,是由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指定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机构)、协同部门(科技、公安、环保、劳动等)和被管理部门(放射性工作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构成的宏观社会管理大系统,因此探讨其管理的社会效果,应当既包括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监督工作效果,也包括放射性工作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遵法守法效果,并由此构成宏观社会管理的综合效果。

这种综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它体现了管理的宏观社会性,以放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情况和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守法程度作为地区性综合效果;它也体现了管理的多维综合性,充分利用各种统计报表的数据,避免评价单一性;它又体现了管理的时相动态性和横向可比性特点,以地区性综合效果代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总体管理效果。

评价指标及其分类

设计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确定指标的科学分类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现代管理学角度,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 按在管理实施全过程中,管理指标与实现管理目标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1.表现管理最终目标的指标,如职业人员放射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

2.表现管理阶段目标的指标,如工作场所剂量场合格率、个人剂量合格率、X线机防护合格率等。

3.表现管理措施目标的指标,如放射工作单位监测率、许可登记证发放率、工作人员体检率、放射工作单位建档率等。

现代管理学认为,在管理实施的全过程中,完成措施目标性指标是达到阶段目标性指标的前提。而各阶段目标性指标的实现,将导致总体最终目标性指标的实现。

(二) 按管理者、被管理者与指标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两类:

1.反映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指标,管理学上称为直接指标。即监督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指标,如监测率、发证率、体检率、建档率等。

2.反映被管理部门放射卫生防护状况的指标,管理学称为间接指标。即需被管理单位积极努力才能实现的指标,如剂量合格率、职业病发病率等。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设计适合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宏观社会管理效果的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评价管理者的工作效果指标,应以直接指标为依据,以间接指标作参考。直接指标一般分布在大部分措施目标性指标和部分阶段目标性指标之中。

2.评价被管理者的工作效果指标,应以间接指标为依据,以直接指标作参考。间接指标分布在最终目标性指标和部分阶段目标性指标之中,而在措施目标性指标中极少。

评价指标选择和计算

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应当是:

(1) 科学性:指标概念清楚,含义准确,计算依据合理,用于评价可靠。

(2) 适应性:能基本反映社会管理的群体效果,适用于各部门和各放射工作单位。

(3) 可比性:能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性质部门中互相比较,便于考核评比。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试图设计以下几个指标作为放射防护管理评价依据,并建议以“指数”替代“百分率”,以便权重后相加。

(一) 直接指标(A)

1.许可登记证发放指数(A1):指某地区放射工作单位许可登记证实际发放数与应发放数之比,表示管理部门执法工作状况。

2.监测指数(A2):指某地区按计划年度监测放射性工作单位数与实际应监测数之比,表示监督管理部门计划管理工作状况。

由此可以导出两个派生指标:

3.建档指数(A3):指某地区已建立放射卫生防护各种档案的单位数与应建相应档案单位数之比,表示监督管理信息集贮工作状况,也预示信息反馈的可靠程度。

由此,也可派生几个单项指标:

4.受检指数(A4):指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实际接受体检人数与应受检总人数之比,表示健康监护状况。

5.呈报指数(A5) :指按有关规定呈报放射卫生防护统计报表数与应报数之比,表示信息反馈的准确和及时程度,在数值上等于1-漏报指数。

这个指标还可以根据放射卫生统计报告有关规定,计算某一具体项目的报告指数,或者笼统地按报表份数计算。似以前者为宜。

(二) 间接指标(B)

1.放射工作场所剂量合格指数(B1):指经放射剂量监测,已达到或低于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限值的工作场所(或工作点)数与测定剂量场所数之比,表示放射工作条件状况。

B1值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派生出“医用X线机剂量合格指数”、“工业探伤机剂量合格指数”或“放射性核素实验室剂量合格指数”等。

2.个人剂量合格指数(B2):指经佩带个人剂量计,测得低于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为放射工作人员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的人数与测定个人剂量人数之比。

3.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水平指数(B3):指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  测定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体表、衣物或工作场所的设备、墙壁、地面等表面污染水平,其中已达到或低于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控制值的测量点数与实际测量点数之比,表示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防护状况。

4.放射卫生防护水平指数(B4):指某一地区各放射性工作单位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当量值低于记录水平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

B4这个指标还可以用类似的其他方法计算,比如用“工作条件”或调查水平做指标等等。

5.放射工作安全指数(B5):指某地区放射工作单位数与按有关规定呈报放射事故发生单位数之差与该地区放射工作单位总数之比,表示该地区放射工作安全程度。

当然,也可以用事故发生指数表示(B5), 其中事故发生数也可按几起(几次)事故计算,但安全指数等于1一事故发生指数。

6.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指数(B6):指放射工作人员总数与确诊为职业性放射病人数之差与放射工作人员总数之比,表示该地区工作人员健康水平,在数值上等于1-发病指数。

1.直接效果评价(Af)

(式中K1~K5为权重系数,表示该项指数在总体中的份额,系经验值,

2.间接效果评价(Bt)

(式中K1~K6为权重系数,表示该项指数在总体中的份额,系经验值,)

3.综合效果评价(Ef)

Ef=K1Af+K2Bf(式中K1、K2为权重系数,表示直接和间接效果在综合效果中的份额,系经验值, K1+K2=1)

讨论

1.放射卫生防护宏观社会效果评价是个综合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用一种或几种特性值指标来筒单地表示其整体效果。为了比较全面地进行评价,既需要加强地区性放射卫生防护目标管理,又需要加强监督监测的计划管理,做好完整的监督监测记录,制订定期的统计报告制度,使评价计算建立在准确、丰富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本文所列举的几个直接和间接指标,力图反映其客观效果,但仍较粗糙,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效果评价应当建立在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如果能逐步建立起放射性工作单位目标管理和监测督监机构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体系,把管理功能单元中各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都用规章制度、运行程序、工作任务的质量数量指标以及其时间空间要求等形式制订出具体规范,这就有可能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能定量或半定量地开展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