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展翔,1962年10月生,南方科技大学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1986年、1989年分别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士及硕士学位,2006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做研究。曾任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技术专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何展翔先生曾任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总工程师、研发中心主任等职务,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浅层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在Applied Geophysics、《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期刊担任编委。
何展翔先生在石油非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要贡献有:①主持油气大功率电磁勘探仪器系统研发,打破该领域的国际垄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TFEM系列仪器品牌。20世纪90年代,作为负责人主持大功率可控源电磁仪器系统的研发,成功突破软、硬件技术瓶颈,联合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研发并投产应用首套国产大功率电磁测深仪,其后领导了节点仪器和稳流大功率激发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轻便磁棒的国产化,可控源电磁系统关键技术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目前,国内时频电磁仪器节点采集站发展超过2000道,激发系统超10套,在国内外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截止2022年已经在国内外几十个油气田完成超过4×104km的剖面。②主持研发时频电磁油气检测技术及方法软件系统,创新电磁油气检测理论,形成广泛推广的新技术。率先提出大场源、大电流、低频(长周期)稳流激发等创新性数据采集方法,采用井震数据约束下的分步反演实现了电阻率和激发极化效应的反演方法,形成了基于GeoEast系统的时频电磁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揭示了浅层黄铁矿化激电效应找油机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深、浅统一的电磁油气检测、识别数据评价模式,显著提高了圈闭评价效果。截止2022年,对国内外超过450口探井进行统计,评估含油成功率超过70%。③主持研发三维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形成了针对复杂目标的重磁电一体化配套技术系列。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并形成了连续电磁CEMP勘探技术,发明了小面元三维阵列电磁勘探技术并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提出拟二维快速反演方法,并于1996年研发形成大地电磁数据处理系统MTIS;针对深部目标提出了重、磁、电、震多属性识别方法,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使重磁电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获得了新生,经石油科技评估中心鉴定,该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④创新性地提出了地震—电磁联合探测方法技术。系统地提出了地震—电磁联合探测的方法技术,包括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反演、解释等,特别是率先提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型海洋地震—电磁联合采集站设计思路;系统研究了海洋电磁勘探数据处理技术,在中国首次完成实际海洋油气勘探数据处理,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主持地震—电磁联合探测技术研发并成功完成海试,获得了有效海上电磁数据。
何展翔先生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效果。其成果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