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年果蔬采后腐烂约8 000万t,经济损失约750亿元,占果蔬产业总值的30%以上[1]。采收贮运中的机械损伤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径,也是采后果实腐烂的重要因素。目前控制果蔬采后腐烂的有效方法仍是化学杀菌剂与冷藏结合的处理,化学杀菌剂长期大量使用既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因残留影响食用安全以及废弃药液造成环境污染。寻求安全有效、生态友好的果蔬采后防腐剂替代化学杀菌剂早已受世人的高度关注。生物防腐具有无毒、无残留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果蔬采后无公害防腐的有效途径[2]。许多学者就活体拮抗微生物用于水果采后防腐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分离筛选了多种对采后苹果、柑桔、梨等具防腐效果的拮抗菌株[3]。也有以微生物代谢产物用于采后果蔬防腐保鲜的报道,如李振华等[4]从土壤筛选的6株链霉菌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申光辉等[5]以黄暗色链霉菌发酵液进行草莓的防腐保鲜等。
Act0988是从自然界采样分离、筛选获得的放线菌拮抗菌株,菌株产抗菌物质对采后柑桔、荔枝、龙眼等果实上分离的青霉、曲霉、交链孢菌等多种引起水果腐烂的霉菌具很强的抗菌活性,抗菌物质有350 nm、332 nm及317 nm三个紫外吸收峰,光谱特征与多烯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光谱特征基本吻合[6, 7],推断为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世界公认安全、广谱、高效的抗真菌抗生素,国内外近年已用于加工食品的防腐,亦有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报道[6, 8-10],而且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使用半个多世纪几乎未出现抗药性[11]。开发Act0988菌株产抗菌物质用于水果采后防腐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本研究拟针对Act0988菌株的鉴定、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关系进行研究,旨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来源以粤东北地区采土样,经分离、筛选获得。
1.1.2 指示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Act0988拮抗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测定以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为指示菌,菌种由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提供。
1.2 方法 1.2.1 Act0988拮抗菌株的分离、筛选无菌水浸泡、搅拌,静置稀释,稀释液涂布高氏一号平板,28℃培养7 d。挑外围有霉菌透明抑菌圈的单菌落纯化,28℃培养3 d,挑单菌落于高氏一号斜面培养。纯培养物与青霉菌在PDA平板上对峙接种,28℃培养4 d观察抑菌效果。经多次采样、分离筛选获得抑菌效果最佳的纯培养为供试菌株,编号:Act0988。
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发酵培养基含玉米淀粉40 g/L、豆饼粉30 g/L、酵母膏1 g/L。玉米淀粉与0.5% α-淀粉酶混合,加适量蒸馏水调为糊状,80℃处理30 min,蒸馏水补足1 000 mL,调pH=8.0,取100 mL装入500 mL三角瓶,8层纱布封口,121℃蒸汽灭菌20 min,备用。斜面菌种接于发酵培养基,28℃、200 r/min发酵6 d,发酵液6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上清液备用。取1 mL青霉菌孢子悬浮液(108个孢子/mL)加入90 mm培养皿,倒入PDA培养基20 mL混匀,冷凝后在平板叠放6 mm无菌滤纸片2张,取发酵液的离心上清液20 µL滴加于滤纸片上,28℃培养72 h,测量抑菌圈直径。
1.2.3 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吸收光谱菌株发酵液经10 000 r/min离心20 min,沉淀加2倍体积无水甲醇充分混匀、浸泡,离心,上清液冷冻干燥得粉末粗提物。粗提物再以无水甲醇溶解、离心,上清液冷冻干燥,样品再以沃特世1525半制备/分析HPLC纯化,收集350 nm主峰洗脱液,冻干后以无水甲醇溶解,无水甲醇做基线,在190-1 100 nm内进行光谱扫描得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吸收光谱。
1.2.4 菌株的菌落与形态特征菌种接于相应培养基的新鲜平板,28℃培养7-14 d,观察菌落特征。菌种接种于新鲜的高氏一号平板,将盖玻片斜插入平板,28℃培养5 d[12],观察菌丝和孢子形态特征。
1.2.5 菌株生理生化明胶液化、甲基红实验、硝酸盐还原等生理生化实验培养基参照《植物研究方法》[12]制备。菌种接种于相应培养基,28℃培养培养7 d观察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1.2.6 菌株的鉴定菌株于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28℃、150 r/min培养5 d、提取细胞DNA。以引物A:5′-AGAGTTTGATCCTGGCTCAG-3′,引物B:5′-AAGGAGGTGATCCAGCCGCA-3′[13],进行菌株16S rDNA的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碱基测序,16S rDNA碱基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对比。根据16S rDNA同源性对比结果及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参考《放线菌的分类与鉴定》[14]中方法鉴定菌株的属、种名。
1.2.7 碳源、氮源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以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10 g/L及酵母膏1 g/L(pH=8)为基础培养基,100 mL培养基装入500 mL三角瓶,8层纱布封口、灭菌备用。斜面菌种接入基础培养基,28℃、200 r/min培养48 h为种子液。以供试碳源20 g/L替换基础培养基中的可溶性淀粉,以供试含氮生化试剂、氮盐10 g/L替换基础培养基内的蛋白胨,制备不同碳、氮源培养基,100 mL培养基装入500 mL三角瓶,灭菌备用。每瓶培养基内接种子液5 mL,28℃、200 r/min培养96 h,3次重复。取30 mL发酵液6 000 r/min离心30 min,沉淀加蒸馏水20 mL混匀、离心,沉淀100℃烘箱过液,称菌丝体干重,按如下公式计算发酵液的生物量:
种子液5 mL接于装100 mL基础培养基三角瓶内,分别于设定温度下200 r/min培养96 h,同上测定生物量,研究温度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种子液5 mL接于装不同pH值基础培养基100 mL的三角瓶内,28℃、200 r/min培养96 h,同上测定生物量,研究培养基初始pH与菌株生长的关系。5 mL种子液接于装有不同体积基础培养基的三角瓶内,28℃、200 r/min培养96 h,取10 mL发酵液测定发酵液生物量,研究装液量与菌株生长的关系。
2 结果 2.1 菌株发酵液对柑橘绿霉菌的抗菌活性Act0988菌株发酵液离心上清液20 µL滴于混有青霉孢子的PDA平板的滤纸片上,28℃培养72 h透明抑菌圈直径(18.4±0.8)mm,抑菌圈清晰、透明(图 1)。发酵液平板抑菌实验表明,发酵液对青霉菌抗菌活性强、持效期长,Act0988野生型菌株发酵产抗菌物质的生产能力较大。
![]() |
图 1 菌株发酵液对指示菌的PDA 平板抗菌活性 |
Act0988菌株产抗菌物质样品甲醇溶液经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2)显示,菌株产抗菌物质分别在351、333及318 nm有3个吸收峰,光谱特征与多烯大环内酯类的纳他霉素及金褐霉素的光谱特征基本吻合,结果初步表明菌株产抗菌物质属广谱抗真菌的多烯大环内酯类的1种抗生素。
![]() |
图 2 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吸收光谱 |
菌株在高氏一号平板插片培养5 d,显微镜观察,菌株孢子丝单生、直形或松散螺旋,孢子椭圆形、柱形,表面光滑(图 3,图 4)。
![]() |
图 3 菌株螺旋孢子丝 |
![]() |
图 4 菌株柱状孢子 |
菌株在麦芽精酵母精琼脂(ISP2)、燕麦粉琼脂(ISP3)、无机盐淀粉琼脂(IS-P4)、甘油天冬素琼脂(ISP5)等培养基上培养14 d的菌落特征,见表 1。
Act0988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碳源利用测定结果,见表 2。
Act0988菌株16S rDNA序列经PCR扩增,产物为1 391 bp,碱基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检索比对,结果表明,Act0988菌株碱基序列与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NR 0411-09.1)]同源性为100%。Act0988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放线菌的分类与鉴定》描述的多产色链霉菌基本一致,故将Act0988菌株鉴定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系统发育树见图 5。
![]() |
图 5 Act0988 菌株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
Act0988菌株供试的9种碳源都能生长,但生物量差异较大。其中,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的生物量最大,为5.8 mg/mL,与其它碳源培养基生物量的显著差异;其次是蔗糖和乳糖,发酵液生物量分别为5.1 mg/mL和5.0 mg/mL,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菌株在葡萄糖、麦芽糖、丙三醇碳源培养基中生长均较差(图 6)。
![]() |
图 6 碳源与菌株生长的关系 1 :葡萄糖;2 :阿拉伯糖;3 :可溶性淀粉;4 :蔗糖;5 :乳糖;6 :果糖; 7 :木糖;8 :麦芽糖;9 :丙三醇 |
供试氮源与Act0988菌株生长的关系(图 7)表明,菌株对所有供试氮源都能利用,在以酵母膏与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最大,为5.7 mg/mL左右,两者差异不显著(P< 0.05);牛肉膏培养基的生物量为4.9 mg/mL,尿素培养基的生物量为4.1 mg/mL。菌株以KNO3、NH4NO3或NaNO3为氮源的生物量显著低于有机氮源,(NH4)2SO4氮源培养的生物量最低。结果表明,供试生化试剂类有机氮源最利于菌株生长。
![]() |
图 7 氮源与菌株生长的关系 1 :硫酸铵;2 :尿素;3 :牛肉膏;4 :酵母膏;5 :蛋白胨;6 :硝酸钾; 7 :硝酸铵;8 :硝酸钠 |
Act0988菌株不同温度培养96 h(图 8)显示,在16℃-28℃培养,生物量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8℃培养的生物量达6.0 mg/mL,高于28℃生物量则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菌株25℃与31℃培养的生物量分别为86.26%和89.55%,且在37℃下仍可生长。结果表明,Act0988系一中温型菌株,且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大,较耐高温。
![]() |
图 8 温度与菌株生长的关系 |
不同初始pH培养Act0988菌株的生物量(图 9)显示,菌株经pH7处理的生长最好,生物量为6.2 mg/mL,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显著(P>0.05)。其次,pH=6、8处理发酵液生物量分别为5.6 mg/mL和5.7 mg/mL。其余5个pH培养基发酵液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前3个pH处理的发酵液的生物量。结果表明,菌株生长适宜中性及弱酸、弱碱条件。
![]() |
图 9 培养基初始pH 与菌株生长的关系 |
Act0988菌株在不同装液量的三角瓶内培养96 h的生物量(图 10)显示,装液量为40 mL和60 mL处理的生长最佳,生物量分别为6.1 mg/mL和6.3 mg/mL,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且都显著高于其他装液量处理的生物量;装量为120 mL和140 mL菌株的生长最差,生物量仅为4.3 mg/mL和4.0 mg/mL。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对溶氧的需求量较大。
![]() |
图 10 装液量与菌株生长的关系 |
Act0988菌株在葡萄糖培养基内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碳源的生物量,可能是因菌株的生长过快,培养基中溶氧不足、发酵液pH较低。菌株甲基红实验为阳性,表明菌株将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转化为中性物质的能力较差,当培养基溶氧不足时pH值易降低,不利菌株生长。菌株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的生物量最大,结果与唐婧媛等[15]对海洋放线菌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结果相近,淀粉为迟效碳源,可溶性淀粉培养微生物的生长相对较慢,即使溶氧相对较低时发酵液pH不至过低而抑制菌株的生长。另外,工业发酵生产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以葡萄糖为碳源多因分解代谢阻遏致使目的产物的产量较低[16],以多糖为碳源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较高,故开发Act0988菌株产抗菌物质时发酵培养基碳源筛选应以淀粉为重点。
本研究供试氮源包括有机和无机氮源两类。Act0988菌株在生化试剂类有机氮源的生长较好,而无机含氮化合物的生长较差,与孟庆方等[17]对拮抗链霉菌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相似。生化试剂有机氮源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的氨基酸,以及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某些生长因子,可以满足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因而Act0988菌株在生化试剂有机氮源培养基的生长较好。无机氮源的成分单一,几乎仅为微生物提供氮素营养,氮素利用后残余离子与机团可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供试4种无机氮源培养基Act0988菌株生物量差异较大的结果与无机氮源的性质相关,KNO3与NaNO3的氮素被菌株利用后可使发酵液的pH值升高,有利于菌株的生长;相反,(NH4)2SO4中的氮素被菌株利用后残余的SO42-使发酵液的pH降低,对菌株的生长不利。发酵生产微生物代谢产物培养基的氮源主要以大豆饼粉、花生饼粉等为原料,但有机氮源微生物利用较慢,而对无机氮利用快。后续研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过程中,筛选发酵培养基时适量添加KNO3与NaNO3,对缩短接种后的延滞期及避免对数期发酵液pH的大幅下降都有一定的作用。
培养基pH对微生物的生长的影响很大[18]。Act0988菌株在pH6-8内的生长较好,其中pH为7的生长生物量最大,与大多数放线菌一致[19]。微生物生长适宜的pH范围与次生代谢产物产生pH范围可能各异。开发菌株目的产物时,前期应提供菌株生产最适的pH值,对数期后则要提供产物合成最适的pH,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发酵pH的调控技术。
好氧微生物生长对数期的需氧量最大,振荡培养中装液量是影响三角瓶发酵液溶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特定转速下,装液量直接影响培养基中的溶氧量。Act0988菌株在装60 mL培养基的500 mL三角瓶内的生物量最大,与相关微生物产生次生代谢发酵工艺研究的最适装液量基本一致[20-22],而本研究仅为装液量与菌株生长的关系。发酵过程中需氧最大的是对数期,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时期为平稳期,此期间的需氧较对数期的需氧量低。
本研究表明Act0988拮抗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吸收光谱与多烯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吻合。迄今关于多产色链霉菌的研究,国内仅有廉立慧等[23]分离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拮抗作用的多产色链霉菌菌株及袁林等[24]获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黑曲霉具拮抗作用的GX-21菌株的报道,国外仅见Kim等[25]对多产色链霉菌产胆固醇氧化酶研究的报道。抗生素为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工业生产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工艺调控可分为平稳期前的生长期和平稳期中的产物合成期两个重要阶段。生长期的重点是创造良好培养条件,确保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有足够的菌量为后期目的产物的累积奠定基础;产物合成期的重点是防止微生物过早衰亡,从而获得更多的目的产物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两个阶段的目的不同,实现两个阶段目的的条件常不一致。本研究报道对多产色链霉菌Act0988拮抗菌株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不仅丰富了多产色链霉菌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中实现菌种培养前期的快速生长、确保生物量奠定一定基础,但对于延长产物合成累积的平稳期的调控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再进一步进行Act0988拮抗菌株高产菌株的选育、发酵培养基的系统筛选与优化、发酵调控技术等的研究后,成功开发适用于多种水果采后贮藏防腐的菌株产抗菌物质的潜力极大。
4 结论经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表明Act0988拮抗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菌株。Act0988野生型菌株以玉米淀粉、豆饼粉及少量酵母膏制备的培养基培养144 h,发酵液对青霉菌的平板抑菌圈直径为18.4 mm,菌株适宜生长温度25-31℃。研究表明Act0988菌株易培养、发酵液抗菌活性强。
[1] | 朱丽娅, 郜海燕, 陈杭君, 等. 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概况[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 7 : 853–857. |
[2] | 黄应维, 徐匆, 张长勇, 等. 果蔬微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 29(6) : 1455–1458. |
[3] | 韦莹莹, 毛淑波, 屠康. 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5(5) : 183–189. |
[4] | 李振华, 凌金锋, 曾会才. 6株土壤链霉菌的抑真菌活性及其发酵液对采后香蕉果实炭疽病的防效[J]. 热带农业科学, 2006, 26(3) : 35–37. |
[5] | 申光辉, 张志清, 秦文, 等. 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对草莓的防腐保鲜效果[J]. 食品科学, 2015, 36 : 185–190. |
[6] | 万中义, 张亚妮, 李万德, 等. 一种抗真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21) : 4386–4388. |
[7] | Lis SH, Huang CY. Adsorption of BTEX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macroreticular resin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999, 70(1- 2) : 21–37. |
[8] | Pedersen JC. Natamycin as a fungicide in agar media[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2, 58(3) : 1064–1066. |
[9] | Basilico JC, Debasilico MZ, Chiericatt I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ead mould in cheese[J].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1, 32(6) : 419–423. |
[10] | 王春艳, 刘树立. 纳他霉素的研究概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7, 2 : 169–173. |
[11] | 张慧, 李文利. 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J]. 中国海洋药物, 2013, 32(5) : 77–85. |
[12] |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 : 193-200. |
[13] | 杨少彬, 黄永春, 王常荣, 等. 链霉菌 TJ430 的鉴定及产物结构[J]. 微生物学报, 2014, 54(6) : 624–634. |
[14] | 阎逊初. 放线菌的分类与鉴定[M]. 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2 : 813. |
[15] | 唐婧媛, 陈莉, 薛永常. 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和抑菌活性的发酵条件优化[J]. 中国酿造, 2011, 30(2) : 124–127. |
[16] | Okami Y. Biology of Aetinomycete[M]. Tokyo: Japan Scientific Societies Press, 1988 : 406-411. |
[17] | 孟庆芳, 张汀, 杨文香, 等. 拮抗链霉菌S23发酵条件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18(2) : 79–82. |
[18] | 陈燕飞. pH对微生物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8(3) : 122–124. |
[19] |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20] | 杨晓楠, 李杨, 苗建强, 等. 拮抗放线菌T111菌株鉴定、发酵液理化性质测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 17(4) : 541–547. |
[21] | 丁翠珍, 裘季燕, 刘伟成, 等. 枯草芽孢杆菌B02 产生拮抗物质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2) : 159–163. |
[22] | 王鹏, 郑晓冬. 以糖蜜为原料生产生防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的培养及发酵条件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 36(9) : 15–19. |
[23] | 廉立慧, 高丽君, 杨娜, 等. 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性放线菌Q14的筛选及鉴定[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29(10) : 127–130. |
[24] | 袁林, 吴清平, 吴克刚, 等. 广谱抑菌物质产生菌GX-21的筛选及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 30(12) : 68–73. |
[25] | Kim HS, Lee SKH, Lee YJ,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olesterol oxidase 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 IFO 13072[J]. Korean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2, 30(2) : 142–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