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
沈克印, 寇明宇, 吕万刚. 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实践探索与发展之道[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5(7): 8-21. DOI: 10.16099/j.sus.2021.07.002.   
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实践探索与发展之道
沈克印 1,2, 寇明宇 2, 吕万刚 3     
1.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2. 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3. 武汉体育学院 学院办公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从资源、要素、产业、企业等层面阐释其作用机理,并以阿里体育集团打造的数字化杭州马拉松、智慧场馆、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等为案例,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实践场景。认为:体育产业数字化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相融合,提升产业效率的发展过程,其本质在于体育企业运作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体育产业数字化有利于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体育企业的竞争力;阿里体育集团基于数字经济思维促进体育产业链创新发展,成为“线上+线下”体育商业模式的典范,为体育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提供借鉴;完善顶层政策设计、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构建数字开放平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是未来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    体育企业    阿里体育    
Mechanism,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SHEN Keyin 1,2, KOU Mingyu 2, LYU Wangang 3     
1. Sport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3. University Offic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y, expert interview, field survey and so on,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are studied, and its mechanism is explained from resources, elements,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Taking the digital Hangzhou Marathon created by Alisports Group, the smart venues in Alisports Center, and the WESG e-sports events as examples, the practical scenarios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re analyzed. It holds that the digit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which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sports industry are integrated to improve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and the essence of which is the digitalized transformation of sports enterprises operation patterns. The digit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tot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moting the cross-boundary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giving birth to new forms of business and new models, and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ports enterprises. Alisports Group promot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chain with the thinking of digital economy, and becomes a model to be followed with the "online+offline" sports business model,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sports enterprises to promote digital development. How to improve top-level policy design, consolidat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ultivate digital economic talents, build an open digital platform, and expand market participants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    industry digitization    digital economy    sports enterprise    Alisports    

以5G通信技术、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但使数字经济成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让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经济形态,早已渗透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提高产业效率、培育增长新动能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2020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和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要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对平台经济、“互联网+”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2]。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于2020年4月7日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3]提出,“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4]再次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带动了产业变革,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契机。2020年的疫情对体育产业带来较大的挑战与冲击,而部分体育企业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开展线上健身指导、线上体育培训与教育、线上体育用品销售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冲击,彰显了产业数字化的优势与价值。在“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会不断加速,以体育消费需求为中心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会逐渐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据服务和管理会得到重视[5]。我国体育企业要化危为机,把握新科技、新需求和新机遇,让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为此,基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阐述体育产业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与内涵特征,厘清其作用机理,并以阿里体育集团(以下简称“阿里体育”)为例,探索其实践活动,剖析其发展之道,对我国体育产业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意义。

1 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与内涵 1.1 数字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199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认为人类的发展在互联网革命的驱使下将由原子加工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与处理过程。1998年,美国商务部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中指出,工业经济将走向数字经济。2002年,美国学者Kim等[6]把数字经济界定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认为其本质为“商品和服务以信息化形式进行交易”。数字经济被称为“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是以数字技术经济为基础的高级经济形态。随着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其内涵得以不断拓展。2016年发布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7]。作为依赖于使用数字化手段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呈现较强的数据依赖性、信息的交互渗透性、资源的高度流通性、运作的快捷高效性、网络外部性等特质。网络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数据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①数据资源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在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中,数据伴随生产商品与交易行为而产生,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利用数据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和财富,打破传统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并整合创建出崭新的巨大价值链[8]。②知识信息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逐渐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智能技术带来的价值创造能促使产业结构在多变的市场格局中更具竞争力。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搜集处理、分析判断增强经济活动的灵敏性、便捷性,并改变生活方式与工作场景。③数字基础设施成为重要物质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和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能使信息技术革命大规模扩散,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实现数字经济价值的倍增效应。④平台经济成为主流商业模式。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性形成的平台经济具有开放包容、协作共赢等性质,能改变传统生产与分销的组织形态,特别是以众创众筹、开放共享为主导模式的平台,以极低的成本整合碎片化资源,促使资源使用权效率最大化[9]。⑤消费理念表现为多元化与个性化。随着移动端互联网的发展,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价值传递关系演变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动价值创造,产业与消费者之间逐步建立起有效对接、产需匹配的智能生态系统。企业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生产导向型模式演变成消费者需求导向型模式,“线上+线下”的联动模式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1.2 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背景与内涵特征 1.2.1 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背景

从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看,产业数字化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要涉及数字技术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应用,以及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1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复苏新动能、新引擎的定位在世界多个国家得到认可,产业数字化不断加速。中国信通院[11]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0.2万亿美元,占GDP的40.3%,平均名义增速为9.2%。数字资源禀赋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数字化生产模式对传统国际分工机制产生重大冲击,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始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数字化发展战略,依靠在信息产业领域的丰富资源,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12]。其中,美国在数字经济体量上位居榜首,中国居第2位,从占比的角度看,英国、美国、德国的数字经济占比非常高。美国基于“美国优先”理念以及“工业互联网”,形成虚拟网络和实体共同接入的生产系统,加强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优势地位,通过网络和数据的作用创造价值。近年来,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如美国的《数据科学战略计划》《美国国家网络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的《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人工智能德国制造》《高技术战略2025》等,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看,其战略地位越来越清晰,涉及的区域和行业越来越广泛。2012年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云计算”作为国家重点工程;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13];2016年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提出了“提升我国数字化水平”的重要目标;2017年首次将“数字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2018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2020年4月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5月多家单位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7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数字经济的扶持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20年7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其中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的29.0%,服务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为37.8%,数字经济显然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14]

在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各地政府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紧跟国家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不断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驱动数字经济发展,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蕴藏着巨大的新生机遇,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工具、数字化产品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政策更加清晰、具体,特别是针对体育产业提出的多个政策文件都涉及产业数字化发展问题,明确指出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推动体育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新时代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重心应放在质量和效益上,须加快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是关键举措。经历此次疫情,人们更加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先导作用,以及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已成为社会共识。

1.2.2 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内涵特征

体育产业数字化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相融合、提升产业效率的发展过程,即把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方式重组变革和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体育产业效率。体育产业数字化主要包括要素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和产出数字化,体现在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全过程中。体育产业的要素数字化主要指把数据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进行发掘与应用,也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和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革、培育产业数字化人才资源等;体育产业的过程数字化主要涉及体育服务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供给、销售等业务流程数字化、运营流程数字化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体育产业的产品数字化主要体现为体育服务模式创新和体育产品的智能化。体育产业数字化的本质在于体育企业运作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数据要素,旨在促使体育企业管理创新、转型与发展。

体育产业数字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数字化。数字化体现在数据已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等,对体育服务与产品的生产和交易行为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财富与价值。如新浪体育、体奥动力、微鲸科技、新英体育等公司与魔方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数据体育联盟”,打造数据体育增值服务产品。②智能化。智能化体现为在体育产业领域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满足体育消费者的多方需求。如上海攸途科技公司在2018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推出KM1930智慧健身平台,包括智能健身器械、可穿戴设备、软件应用、系统智能互联、云端服务、健康大数据等智能化关键元素。③网络化。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利用“互联网+体育”模式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为体育产业活动中各要素的创造、转移和应用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如Keep、一兆韦德、超级猩猩、乐刻等多家健身俱乐部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平台推出线上直播课程,满足体育消费者的健身需求。

2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转变,线上赛事、直播带货、线上健身指导等异军突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不仅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让数字化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迎来了数字化发展契机,亟待通过数字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实现体育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体育服务与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在资源和要素层面,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赋能,可以从生产要素组合效率、创新效率、政府管理效率等角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和企业层面,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赋能,可以从结构升级、产业融合等角度催生新业态,提高体育企业竞争力。

2.1 在资源和要素层面,数字经济助力体育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1.1 有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15]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将数据增列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2022年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5G通信产业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也将接近1 000亿元[16],这些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释放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与潜能。数据作为全新生产要素可与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实现联动协同创新,在基础维度上表现为数字产业化,在支撑维度上表现为产业数字化,在整合维度上表现为全要素数字化。目前,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供给不充分、金融支持偏弱、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需通过数据资源对传统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施体育产业的创新驱动,需从最佳经济效益出发,对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从而发展生产力。体育产业数字化即发挥数据这一新要素功能,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实现资源与要素的协作化开发、集约化整合和高效化利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例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追求生产高效率,即需在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具备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这就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传统生产资源进行配置,以最少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不仅可提高产业的创新效率,还能打破传统要素配置方式,通过数据这一核心生产要素驱动其他生产要素,以数字化网络平台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线上体育服务和产品。同时,体育产业数字化还可通过数据这一新要素激活闲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化合作与信息共享,降低体育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2.1.2 有助于激发产业的创新效率

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把数据作为新兴要素,充分发挥其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推动诸多细分领域发生变革,改变体育消费模式和体育产品供给方式,促使体育产品由服务共享向生产能力共享演进。创新驱动是战略导向,是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体育产业只有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相融合,才可激发其创新效率。从世界经济发展看,数字化已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线上体育服务与体育消费活动日益频繁,大量体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被重新配置。例如,在世界职业体育领域,数字技术是“天生”的全球化技术,数字化形态成为职业体育新的重要增长点,不仅促进职业体育创新商业模式,使职业体育全球化收益巨大且成本低廉,也为职业体育市场扩展和资源配置带来了新机遇[17]。再如,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为获得更多利润急需产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尽快转向“中国智造”,走自主创新之路,特别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强与现代体育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品牌附加值。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本质上要求体育产业发展方式须实现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服务产品或实体产品中的深度融合,产品的数字化水平越来越高,也使数据驱动的产品适应性创新更能体现数字产品的成本与收益特征[18]。预计2020—2025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19]。体育产业数字化促使体育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实现深度融合,以数据流为基础,优化资金、人才、物质等资源配置,提高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的效率。

2.1.3 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体育产业数字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目前体育产业发展仍面临结构有待优化、要素资源错配和供给不足等问题,需在政府层面进行宏观调控、加强政策供给。数字经济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政府可制订有效的发展战略,通过互联网平台,基于强大的数据支撑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决策效率;市场也可搜集与分析海量数据,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

目前,在体育产业发展中,仍存在政府“一站式”服务机制运行不畅、部门之间协调难度较大、政策难以落实、体育企业不能享受相应优惠等问题。数字化为体育市场管理赋能,政府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健全数据开放机制,规范体育部门与民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更好地加强线上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与效率。政府以数字化思维加强对体育市场管理即推进“数字化+监管”,为体育消费者提供消费投诉平台,促进体育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对体育市场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例如,浙江省体育局在“数字中国”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指引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体育数字化转型,出台了《体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方案(2019—2021年)》,已完成“体育数据归集共享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功能会被进一步释放,政府会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而体育行政部门也会重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数字政府”,提高政府行政与监管效率。

2.2 在产业与企业层面,数字经济助力体育产业催生新业态、提高竞争力 2.2.1 促进体育产业的结构升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技术创新驱动下,我国涌现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释放新动能,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在市场推动、政策利好、群众体育需求多元化等引导激励下,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都迈上新台阶,健身休闲、体育教育与培训、竞赛表演、冰雪产业、赛事转播等体育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其产值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逐渐提升。但总体而言,体育服务业产值所占比例偏低,特别是高质量的体育赛事供给不足,体育用品制造业还处于低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赋能,即以数字经济思维促进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相融合,利用数据、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对体育产业进行全角度和全方位的改造,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进而提高体育服务与产品的供给数量和效率。体育产业数字化打破了线下体育资源的信息盲区,推进体育企业与体育消费者的价值共创,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高效分配。例如:在疫情期间,企鹅体育等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体育直播平台利于互联网优势资源布局体育产业,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乐刻、超级猩猩等健身俱乐部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人力资源转至线上,积极开展线上直播,转危为机;安踏、李宁等体育用品公司也纷纷通过微商城、拼多多、唯品会等多个新兴渠道推动线上销售。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将成为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继而会成为现代化体育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2.2.2 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

数字经济涵盖新的要素、技术、业态、模式以及新产业等多方面,其本质是信息化经济和融合经济,融合效应使其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形成高质量增长点[21]。跨界融合是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字经济中的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具有更强的融合能力,可以为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奠定基础。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既离不开体育产业提高效率的内在需要、各级政府出台的激励政策,更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迎合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鼓励企业运用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尽管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但在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两张皮”的割裂现象,更有投资者打着“体育+”的旗号进行投机行为,跨界融合被大量非商业逻辑挤占而导致畸形发展。从体育产业的演变看,数字技术是实现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赋能,打破了体育产业的传统限制与行业边界。通过“互联网+体育”模式,助推体育产业与旅游、医疗、健康、教育、科技、文化、养老、金融等行业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进行融合。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更多体育企业会重视产业数字化转型,选择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发展模式。我国体育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存能力较弱、智能化和网络化基础不强、数据资产积累薄弱等问题,需要数字化赋能使其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融合。“制造服务化”是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本质就是与服务业的跨界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型,在体育产品上推陈出新,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福建省晋江市出台政策,推动361°集团与百度跨界联合成立“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安踏体育用品公司与乐视体育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能运动生态系统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跨界融合。

2.2.3 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旅游等体育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一些体育企业创新求变能力增强,顺势而为进行数字化转型,产生新业态和新模式。产业数字化可加速体育与教育、旅游、商业、医疗、文化等行业的融合进程,产生不同业态,促使这些行业形成优势互补,解决行业痛点。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赋能,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体育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加快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流通,不仅改变了传统体育服务营销模式,还倒逼体育产业组织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提高服务与产品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2020年2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会上指出,应对疫情对体育行业的冲击,要利用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育体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22]。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诞生出线上线下互动的新模式,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多种“互联网+体育”的应用场景。在疫情期间,体育用品线上销售、直播健身、网上办赛等成为体育产业线上发展的主要场景,满足了体育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线上体育营销模式成为一种应对之策。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体育“粉丝”和数据流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变量,体育消费不断增加,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旅游等诸多体育产业更加重视“互联网+体育”模式,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加强,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例如,安踏体育用品公司深耕“价值零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对智慧门店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体育消费者的习惯模式,提升终端的业绩与服务,实现了大数据与传统体育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型生产性服务业。

2.2.4 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

数字化以及相关技术有利于企业围绕消费者创新产品和服务、创造消费者价值、重塑供应链关系、重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促进了企业优化运营系统和提高运营效率[23]。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企业的生存方式,如何提高体育企业竞争力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任务。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很高,但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需推动数字经济与体育制造业的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我国的休闲健身、赛事表演、体育媒介、体育场馆等体育产业还不成熟,服务链还不完善,潜在价值还未完全释放,需发挥数字经济的放大与倍增作用,进一步升级体育消费需求,营造体育服务生态圈。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打破了传统的产业边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对要素流通的约束,以及产业进入壁垒,而企业需要整合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而建立高效的价值网络,通过价值传递和协同、价值创造、价值交付等策略提升竞争力[24]。数字经济为体育产业升级赋能,主要通过体育企业提升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力来实现,而体育产业数字化重构了体育企业的竞争模式,有助于提高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例如,阿里体育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数字经济生态帮助体育产业升级,其专业的体育产业团队利用互联网“链接”各类生态合作伙伴,整合媒体、视频、电商、营销、金融、大数据等平台,构建赛事运营、商业开发、版权、媒体、票务等全新体育服务生态,联动产业上下游实现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

3 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以阿里体育为例

2015年9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的体育业务平台阿里体育正式成立,开始对体育产业进行全方位规划和布局,不仅为体育产业提供了一个互联网的入口,还促进了整个体育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阿里体育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体育平台,深耕体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造出以赛事IP为核心的产业新生态模式。阿里体育依托阿里云的智能虚拟网络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生态系统的资源优势,以数字经济思维促进体育产业链创新发展[25]。阿里体育积极探索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模式,如打造“数字化杭州马拉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智慧化场馆运营,举办世界级电子竞技赛事等,成为“线上+线下”商业模式的典范,也为其他体育企业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提供借鉴。

3.1 “数字化杭马2.0”: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数字化马拉松赛样本 3.1.1 “数字生态”概念下杭州马拉松赛运作的行动逻辑

杭州马拉松赛(以下简称“杭马”)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金牌赛事,并于2017年被国际田联评为铜标赛事,在“2018中国最具赞助价值马拉松TOP 100”的维宁体育颁奖中以评选成绩93.7分位居百强马拉松赛第4名。2018年,阿里体育和杭马签约,首次推出“数字生态”概念,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打造数字化马拉松赛。2019年,阿里体育将阿里巴巴集团的多层战略业务单元加入杭马的运营之中,打造进阶“数字化杭马2.0”版本,实现了数字经济与杭马的深层次合作。“数字生态”概念下杭马运作的行动逻辑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掌握杭马顶级赛事IP资源,形成庞大的用户流量入口。②从互联网角度思考杭马的承办和运营,以及如何才能辐射更多用户群体。③构建一套标准的数字解决方案,实现阿里体育在杭马运作中的智慧化应用和升级,赋能传统的赛事、场馆等运营方,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杭马的运营效率[26]

3.1.2 数字技术在杭马中的具体应用

2019年是阿里体育获得杭马运营权的第2年,阿里体育通过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加大数字技术的应用,鼎力打造“数字化杭马2.0”,成为数字化马拉松赛的典范。阿里体育不仅与优酷体育、大麦体育深度协同,还整合了阿里云、天猫、饿了么、蚂蚁森林和支付宝等多个阿里巴巴集团生态板块,构建了一套数字化方案为赛事与跑者服务。①支付宝人脸算法团队和“阿凡达”项目团队鼎力协助,在杭马开赛前完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迭代升级,使3.6万名杭马跑者以人均2.9 s的速度顺畅通过检录闸机入口,避免拥堵、混乱局面,并基于“1∶N”单人对比技术对参赛人员进行了身份核验,进一步提升了入场检录和赛前领物等环节的工作效率。②阿里体育与优酷体育联合推出了视频影像服务,依托赛事直播剪辑以及视频处理等功能,通过计时芯片对杭马跑者进行精准识别,在不同的计时点实时记录和生成视频影像,获取参赛者的动态资源。③阿里体育以购物福利的形式在杭马直播页面上准备了“双11红包雨”,提升了广大用户群体的参赛和观赛体验,扩大了杭马的影响力,拓宽了阿里体育的商业空间。

阿里体育除了运营杭马和三亚马拉松赛之外,未谋求获取其他路跑赛事的运营权,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生态系统的联动,输出普遍适用的杭马数字化解决方案,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强大的平台将赞助商、消费者和参赛者紧密联系,提升杭马赞助品牌商品的销量,并探索更具盈利特点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未来,阿里体育将继续协同阿里巴巴集团生态系统全力打通杭马所有版块的业务场景,对传统劳动型体育行业进行优化升级,将杭马打造为数字马拉松赛的典范,全面助力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数字化转型[27]

3.2 智慧场馆运营: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体育场馆产业互联网 3.2.1 互联网在智慧体育场馆产业中的具体应用

2019年8月3日,阿里体育旗下首个大型智慧文化综合体正式开业,这是阿里体育依托数字媒体、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体育场馆全方位运作模式上的突破性尝试。阿里体育成立至今,自主及协作培育运营了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ESG)、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和中国校园足球联赛(CUFA)等著名体育赛事。在赛事运营过程中,阿里体育结合运营系统、票务接口、市场开发、观众体验和后勤保障等用户及行业的高效率服务需求,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体育场馆产业互联网,率先实施了智慧场馆的商业操作系统。阿里体育通过阿里云智能IoT技术将零散的体育信息整合为有价值的分析系统,实现了体育场馆的智慧化运营和多场馆联动管理,体育场景的数字化解决了体育用户群体的需求和行业痛点。

① 在阿里体育中心的运营指挥大屏上,各场馆的人流量、营业额、使用人数、坪效和会员数量等数据一览无余,其可更直观地反馈综合场馆的数据信息。②在阿里体育中心的智能物联网智慧屏上,可对各场馆的照明情况、用电量、智能闸机和停车场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显示和整体分析,以保障企业在第一时间能对场馆纰漏做出调整。场馆能源消耗以及HVAC通风系统、维修报损等均可通过智慧场馆操作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大大优化了体育场馆管理者的决策实践,保障了场馆在赛事期间以及人流高峰压力下的正常、高效运转。③阿里体育在智慧体育场馆中利用AR技术设计了32款体感互动科技游戏,其中包括大众接触不多的马术、棒球、冰壶和射击等运动项目,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为运动群体提供更优质的参与体验[28]

3.2.2 智慧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及其核心竞争力

阿里体育在智慧体育场馆应用领域进行优化布局和升级,为我国打造智慧体育场馆提供了经验借鉴,开创了体育场馆运营商业变现的新模式[29]。阿里体育利用阿里巴巴集团庞大的互联网“基因”加速体育商业化发展,其中,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团队从沉淀不同垂直场景的场馆解决方案、获取用户的思维导向设定场馆考评标准2个角度着手,利用数字化手段降低体育行业的运营成本,提升场馆运营效率。一方面,阿里体育中心的智慧场馆数字化运作模式反映了阿里体育差异化运营的优势。阿里体育的商业化发展重心未放在体育赛事版权领域,而是通过创造自身IP的方式,绕过高昂的版权成本,采取轻资产和重运营的商业模式,使数字技术在阿里体育全产业链实现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庞大的互联网“基因”和生态系统,不断加速产业数字化发展。阿里巴巴集团庞大的互联网资源促进阿里体育拥有了高壁垒、资源集中的产业优势,大大提升了其在体育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体育产业领域中的资本化运作和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阿里体育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多方体育资源,积极发展体育场馆产业互联网,不仅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发展,也加速了体育产业数字化进程。

3.3 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加强科技赋能,将虚拟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 3.3.1 数字技术对虚拟体育的再定义

作为数字技术的代表,电子竞技集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于一身,是当今前沿数字技术的主要试验田和应用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越发普遍,跨界与创新成为企业或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传统体育还是电子竞技都将面临冲击与挑战。数字化对电子竞技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如今数字技术不仅对电子竞技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新解构,同时也对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再定义。阿里体育在规划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掌握青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习惯,通过流量入口实现商业价值变现。电子竞技在青年群体中的独特地位对阿里体育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通过设立电子体育事业部并举办具有独立IP的电子竞技赛事,阿里体育正式入局电子竞技产业。

WESG是阿里体育于2016年开始举办的世界级电子竞技赛事。阿里体育试图将WESG打造成电子竞技领域的“奥运会”[30]。阿里巴巴集团并不是第一个进入电子竞技产业的互联网企业,但作为后进者,阿里体育对体育运动的数字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道。阿里体育不断关注电子竞技赛事的新项目,计划在WESG中引入机器人竞赛项目。从电子竞技的概念上看,机器人竞赛符合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智力对抗的定义,但机器人存在物理上的对抗,而并非像传统电子竞技项目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虚拟对抗。诚如电子竞技的出现让学者们重新审视体育的内涵,机器人竞赛使电子竞技的概念需要再定义。

3.3.2 科技赋能指引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

(1)采用电子商务的思维打造电子竞技服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鼓励各类服务供应商一起携手打造平台。阿里体育以电子竞技赛事知识产权为产业核心,结合电子竞技赛事运营与管理、网络游戏开发与经营和电子竞技媒介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电子竞技赛事产业链的优势基础上,阿里体育利用移动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产业成果助力电子竞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传媒产业、传统体育产业等传统第三产业构建电子竞技生态的全产业链。

(2)打造充满科技表现力的电子竞技场馆。作为虚拟体育的表现方式,电子竞技商业模式多以线上营销为主。阿里体育打破线上线下壁垒,打造充满科技表现力的电子竞技场馆。例如,阿里体育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在杭州市笕桥镇建设符合亚运会办赛条件的顶级电子竞技场馆,将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并力争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比赛的主场馆。阿里体育通过电子竞技场馆的建设,主动将虚拟体育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实体场馆为载体,利用电子竞技进入亚运会的契机,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竞技赛事服务公司。

(3)积极与多方主体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等环节展开合作。阿里体育与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合作,为2017年亚洲室内武道运动会电子竞技项目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对电子竞技相关注册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推算得到各国电子竞技人群的数据画像,针对各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提出改良对策。同时,阿里体育也在积极布局电子竞技教育,通过联合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江苏电竞职教集团”,致力于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电子竞技教育体系。通过数字技术在电子竞技教育服务领域的实践,以人工智能对战和竞赛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电子竞技教育质量,发展以电子竞技为特色的数字体育教育产业。

(4)通过打造“电子竞技产业重镇”提高产业影响力。阿里体育与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电子竞技赛事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打造电子竞技数字娱乐中心和电子竞技科创文化街区,发挥重庆市在西南地区的科教优势,形成具有城市文化品牌的“电子竞技产业重镇”,打造以电子竞技品牌文化为核心,兼容数字技术、体育运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新兴产业街区。近年来,重庆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电子竞技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政策,吸引众多电竞产业厂商和互联网“巨头”,特别是与阿里体育等互联网企业共同打造数字体育文化生态,不但能积极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产业影响力,还有助于最终形成高效、良性发展的产业模式。

4 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之道 4.1 完善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制订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和实施意见

体育产业数字化有助于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对于推进体育消费提质增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意义。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政府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完善顶层政策设计,积极出台政策,以“数字化”为重点,从投资、消费、治理、服务等方面,不仅要推动“放管服”改革,还要大力培育壮大“双创”与平台经济,推广“非接触式”服务等工作。

(1)积极打造“数字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数字政府”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各级政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互联网+政府服务”“互联网+市场监管”等模式。

(2)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数字治理与数据立法。我国应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契机,做好数据开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数字治理与数据立法,针对产业数字化出台专门政策和配套政策。建议体育行政部门积极落实《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政策,加强配套政策供给,为体育产业数字化提供政策保障。

(3)优化政府服务与治理,制订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例如,浙江省体育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出台《体育局数字化转型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顺利完成了数字体育“两大平台”,为其他省市体育局提供借鉴。地方政府不仅要完善体育产业数据平台建设,推动体育产业数据资源开放,还要基于数字经济思维,从体育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制订“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构建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

(4)基于战略性和全局性要求,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制度供给。尽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管理规范、考核体系等制度建设,特别是体育部门要联合财政、工信、旅游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并出台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对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任务、方式、原则、保障等问题进行说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设立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专项资金,利用财税政策加大对数字体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4.2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掌握关键技术,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技术将继续为体育产业赋能,提供更多的体育服务与产品。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变将极大推动体育商业模式创新和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这需要夯实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掌握关键数字技术。

(1)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步入2020年,中央在20天内4次部署“新基建”,计划投资规模约1.2万亿元,特别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建支持云端海量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特别要发挥典型企业或行业的示范效应,提升5G建设速度,促使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31]。如在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方面,要利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积极打造智慧场馆。

(2)掌握关键数字技术,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5G商用技术在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不断推进,新一轮体育科技产业周期将全面启动,“硬件+软件+数据”方式将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大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其应用性,努力满足体育产业的实际需求;应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为突破口,打造体育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产业新生态体系;体育企业应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智能制造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相融合。如智能跑鞋、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运动数据分析,体现了智能化、便利性等优点,受到广大体育消费者的追捧。在体育服务业方面,体育企业也应掌握核心数字技术,利用产业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体育”,提高数字化水平,打造现代化体育服务业。

(3)发挥多元主体参与作用,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数字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的作用。利用政府政策调控促进体育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强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攻关能力,调动中介组织对科研成果的协调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模式。例如: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体育局与重庆市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建设智慧体育大数据中心,构建移动端、电视端、管理系统、智慧场馆、智慧城市等多种应用或主体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在疫情期间,上海市的“静安体育公益配送”就是上海市静安区体育局充分发挥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等资源优势,联合“角马私教”,将体育与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推动健身培训服务线下和线上融合发展的“区块链+体育”的创新模式。

4.3 培养数字经济人才,突破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智力瓶颈

体育产业领域的数字经济人才规模与质量是决定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速度与水平的关键要素。随着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体育产业的运营模式和商业逻辑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体育产业人才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核心要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依靠体育产业人才[32]。培养和吸引数字经济人才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是破解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1)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层次的数字经济人才。推动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不仅需既懂体育知识又懂产业知识,也需具有数字技能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等体育院校应以“体育学”特色学科为基础,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智能体育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或在体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数字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思维的相关课程,如北京体育大学开设的智能体育工程专业、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等。另外,综合类高校也应基于体育领域数字经济人才短缺现状,设立电子竞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形成“数字经济+体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激发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等主体的积极性,提升体育产业从业者的数字化素养。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对接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等的人才需求,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打破产业链和人才链之间的壁垒,为体育产业领域培养技能应用能力强、行业素养高的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发挥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咨询公司、行业协会等组织在产业数字人才培养中的助推作用,提升全行业从业者的数字化素养[33]。积极推动高等体育院校、职业院校与体育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体育产业数字人才的技能。

(3)出台数字经济人才吸引政策,搭建体育产业人才创新服务平台。各级政府应实施人才强体战略,积极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引导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探索柔性化、市场化的体育产业人才引进模式,吸引更多高素质数字经济人才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并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应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成立体育产业数字经济人才智库,搭建体育产业人才资源服务与对接平台。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体育科技成果保护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其在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使更多的数字经济人才汇聚体育产业领域,突破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智力瓶颈。

4.4 构建数字开放平台,完善体育产业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功能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人们线上体育消费习惯的形成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体育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无缝衔接的“一站式”服务以满足个性化体育需求,体育企业更倾向通过数字化转型提供线上体育服务与产品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集成式需求,体育行政部门也会逐渐推行线上办公,推动“互联网+体育政务”“互联网+体育市场监管”等模式。随着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坚持开放理念,构建数字开放平台,完善体育产业数据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推动区域、部门、行业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

(1)构建体育产业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加大体育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在国家层面上,应建立体育产业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不仅要定期发布产业分类别规模、增加值等宏观数据,还应适时公布体质监测数据及变化趋势、公民运动频率、国民健身参与情况、互联网体育消费额、互联网观赛人数等微观数据[34]。为了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为体育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市场环境,也需要在监管内容、信息采集、联动机制等方面,搭建全国统一的跨省、市、县三级共享的体育市场信息共享平台,让体育市场信息在全国领域内互通与共享。运用产业互联网手段和“互联网+体育”发展成果,加大体育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提升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优质体育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2)形成“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成立体育产业大数据中心或产业数据网站。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通过“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模式,实现体育产业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各级政府应不断优化体育营商环境,吸引互联网科技企业积极参与体育产业数据平台建设,建立体育产业数据网站,发挥产业数字化优势,促进体育产业与科技、旅游、教育、地产、健康、文化等领域的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以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特别应调动体育科技企业的积极性,成立体育产业数据中心或网站,鼓励多家企业协同发展,进行体育大数据应用及产品研发,促进体育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如魔方元科技与微鲸科技、Mathworks中国、平安创投、Amisco中国、体奥动力、新英体育、盛开体育等数据公司、投资机构、体育企业联合成立了中国数据体育联盟,促进体育产业数据升级,创造全新商业模式。

(3)构建体育产业数字化“双创”平台,打造体育产业生态圈。依托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完善数据、劳动力、技术、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数字经济创新团队和创新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便利化和低成本的“双创”服务平台[35]。一方面,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创投公司应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充分利用体育大数据平台等,为休闲健身、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业提供平台支撑。如2018年8月19日,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与CEC基金会、信达融创、中视亮中等机构共同建立“中国体育大数据与区块链实验室”,打造体育产业数字化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体育产业行政管理部门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坚持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体育产业数字化“双创”平台,促使体育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金融服务、经营销售等信息汇总到网络平台,提高协同创新和供需对接能力,打造体育产业生态圈,为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4.5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数字经济思维助推体育企业走数字化转型之路

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微观体现,助推体育企业走数字化转型之路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依赖于线下运营场景的中小体育企业陷入生存与发展困境,倒逼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采取“互联网+体育产业”模式。体育企业应顺应数字经济热潮发展趋势,应对疫情的冲击,改革现有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发展思路,结合目标需求、自身定位以及未来体育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数字化转型。

(1)在发展思路上,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和体育企业经历过此次疫情的考验,应从战略和全局角度高度重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一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认识到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突出基础保障,积极部署“新基建”,并从长远出发加强产业政策供给,出台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文件,优化体育企业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应以满足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体育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体育企业应在战略层面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现有政策条件下,不仅要做好当前的防疫工作,还要做长远规划,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在产品开发、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重视“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应用。

(2)在内部管理上,体育企业应基于数字化思维提升管理水平。在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把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与人力、资本等要素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产出。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企业内外部数据资源为基础,搭建创新孵化平台,成立实体研发中心,围绕产业链,以数据链连接创新链、激活资金链、培育人才链[36]。决策者应拥有数字化思维,决策观念从经验判断向“智慧决策”转变,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采用视频会议、网上办公、远程协助等形式加强远程智慧办公和服务,实现业务“上云”和管理“上云”。加快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和放权,强化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提高应对体育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在扩展线上业务和网络营销方面进行创新,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削减经费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树立“抱团取暖”的理念,由独立竞争向协同共赢转变。根据数字化发展需求,做好人才保障规划,激发数字技术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各环节业务人员的数字技能。

(3)在策略选择上,应适应新时代产业质量变革形势,创新商业模式。面对体育产业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体育企业应提高竞争力,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以体育消费者为中心,优化体育消费者体验,适应新时代质量变革形势,探索新的体育商业模式,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与产品。体育企业应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基于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内外部体育资源条件禀赋,从营销、融资、运营、盈利模式等方面谋划发展之道。将数字化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掌握关键技术,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封闭经营模式向用户参与、开放融合模式转变,培育和推广具有服务延伸、网络协同特征的新业态和新模式[37]。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平台,进行质量、技术、产品、功能升级,从“制造”向“创造”和“智造”转变,推动先进体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高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地位。体育服务企业应对接体育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创新体育商业模式,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推进线上与线下服务深度融合,提高体育服务品质和效率。

5 结束语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在体育产业领域中的实施,人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力量,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不二选择。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较大冲击,给体育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但不会改变我国体育产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反而会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体育消费的持续升级、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协同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进程必将加速。着眼未来,通过制订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和实施意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掌握关键技术、培养体育产业领域的数字经济人才、完善体育产业数据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促进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将会不断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体育生活的需要。

作者贡献声明:

沈克印:提出论文选题,设计论文框架,开展调研,撰写论文;

寇明宇:搜集文献资料,参与社会调查,校对文字;

吕万刚:指导撰写论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9. (0)
[2]
国务院. 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等[EB/OL]. [2020-03-17]. http://www.gov.cn/premier/2020-03/17/content_5492384.htm (0)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EB/OL]. [2020-04-1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4/10/content_5501163.htm (0)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EB/OL]. [2020-07-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64.htm (0)
[5]
沈克印, 寇明宇, 王戬勋, 等. 体育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维度、场景样板与方略举措[J]. 体育学研究, 2020, 34(3): 53-63 (0)
[6]
KIM B, BARUA A, WHINSTON A B. Virtual field experiments for a digital economy: A new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an information economy[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2, 32(3): 215-231 DOI:10.1016/S0167-9236(01)00094-X (0)
[7]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G20杭州峰会通过《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为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EB/OL]. [2020-09-29]. http://www.cac.gov.cn/2016-09/29/c_1119648535.htm (0)
[8]
郭晗, 廉玉妍. 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经济新动能培育[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0(1): 65-72 (0)
[9]
杨佩卿. 数字经济的价值、发展重点及政策供给[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0(2): 57-65 (0)
[10]
任保平.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20, 33(2): 5-9 DOI:10.3969/j.issn.1672-2817.2020.02.001 (0)
[11]
中国信通院. 数字经济治理白皮书: 2019年[EB/OL]. [2020-12-26].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2/P020191226515354707683.pdf (0)
[12]
王玉柱. 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政策竞赛和规模经济驱动下的分化与整合[J]. 国际展望, 2018, 10(4): 60-79 (0)
[13]
中国政府网. 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EB/OL]. [2020-03-16].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0)
[14]
中国信通院.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暨景气指数报告: 2020年[EB/OL]. [2020-07-31].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007/t20200731_288081.htm (0)
[15]
中国政府网. 习近平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0-04-21]. 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1/content_5284783.htm (0)
[16]
经济日报.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EB/OL]. [2020-07-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323498427579549&wfr=spider&for=pc (0)
[17]
江小涓, 李姝. 数字化、全球化与职业体育的未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4(3): 1-16 (0)
[18]
肖静华, 谢康, 吴瑶. 数据驱动的产品适应性创新: 数字经济的创新逻辑[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7-18 DOI:10.3969/j.issn.1672-8106.2020.01.002 (0)
[19]
预计2020到2025年, 中国5G商用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EB/OL]. [2020-07-15]. https://www.sohu.com/a/350940779_428290 (0)
[20]
李辉. 大数据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实践基础与政策选择[J]. 经济学家, 2019, 3(3): 52-59 (0)
[21]
任保平, 李佩. 以新经济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9(2): 113-124 (0)
[22]
中国新闻网. 国家体育总局: 疫情对体育行业造成很大冲击[EB/OL]. [2020-02-26]. http://www.chinanews.com/wap/detail/zwsp/ty/2020/02-26/9105574.shtml (0)
[23]
陈剑, 黄朔, 刘运辉. 从赋能到使能: 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J]. 管理世界, 2020, 36(2): 117-128 DOI:10.3969/j.issn.1002-5502.2020.02.011 (0)
[24]
肖旭, 戚聿东.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 改革, 2019(8): 61-70 (0)
[25]
胡杜娟. "互联网+体育": CCTV5+与阿里体育的媒体融合模式探究[J]. 出版广角, 2020(4): 76-78 (0)
[26]
2019杭马数字化再进阶, 阿里文娱体育生态联动爆发新势能[EB/OL]. [2020-11-03].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11-03/doc-iicezuev6920011.shtml (0)
[27]
吴晓. "互联网+"背景下阿里体育的案例分析[D]. 太原: 中北大学, 2017: 19 (0)
[28]
张榕林.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场馆"的路径选择[D].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7: 40 (0)
[29]
黄鄢铃子, 陈元欣. 全球著名体育场馆运营经验与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9(7): 100-104 DOI:10.3969/j.issn.1671-1572.2019.07.019 (0)
[30]
董邱格. 阿里体育打造电竞"奥运会"WESG2017总奖金超3700万[EB/OL]. [2020-07-03]. https://www.qichamao.com/show/detail/170703-dfec9746.html (0)
[31]
吕铁, 徐梦周.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18): 13-19 (0)
[32]
沈克印, 吕万刚.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J]. 中国体育科技, 2020, 56(4): 44-51 (0)
[33]
夏杰长, 徐金海. 以数字化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N]. 经济参考报, 2020-03-31(7) (0)
[34]
刘佳昊. 网络与数字时代的体育产业[J]. 体育科学, 2019, 39(10): 56-64 (0)
[35]
杨佩卿. 数字经济的价值、发展重点及政策供给[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0(2): 57-65 (0)
[36]
王建冬, 童楠楠.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研究[J]. 电子政务, 2020(3): 22-31 (0)
[37]
李辉. 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3(2): 5-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