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
宋昱, 李海, 杨倩, 等. 我国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构想[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5(2): 90-98. DOI: 10.16099/j.sus.2021.02.010.   
我国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构想
宋昱 , 李海 , 杨倩 , 陈锡尧 , 吴莹 , 史小强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摘要: 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体育各领域对兼具体育专业技能和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有必要对设立体育经理人新职业进行理论研究和制度探索。在阐明设立体育经理人新职业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体育经理人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理念,从职业标准、要求和知识权重等方面形成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标准,设立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级别的体育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知识与权能要求。从不同职业技能等级的要求出发,设立相应的培训体系和职业资格制度,为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设立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制度框架。
关键词: 体育经理人    体育经纪人    职业标准    体育产业    制度设计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Occupation for Sports Managers in China
SONG Yu , LI Hai , YANG Qian , CHEN Xiyao , WU Ying , SHI Xiao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n sport in China, a huge need for senior-middle-level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of sport and management has emerg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he theory and system study on the new occupation in sport managemen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for sport managers, the 3 levels (junior, middle and senior) of new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re indi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various knowledge and right requirements.The training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are also designed in terms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various levels.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system framework for the new occupation for sports managers.
Keywords: sports manager    sports agent    professional standard    sport industry    system design    

“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加速进行,政府“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组织改革速度持续加快,体育行业吸纳就业、刺激消费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明显增强,体育行业和体育职业的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体育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陆续发布实施。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体育经理人作为新时期我国体育经营管理和体育商务运营领域的新型职业应运而生。

目前,体育经纪人职业培训和认证测评体系虽已相对完善,但是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变被动的中介服务为主动的管理服务,以外部管理者的身份进入体育组织内部,打通内外部“隔膜”,成为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新型职业经理人。因此,笔者建议把这类新型职业命名为“体育经理人”。体育经理人的内涵包括3个层面:①从行业层面看,是国际化标准的职业体系;②从职务界定层面看,泛指体育组织或项目的经营管理者;③从职业能力层面看,指具有职业化能力和素养的体育商业人才。

1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发展现状与行业环境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体育标准化工作进入落地实施的新阶段,需要大量体育管理人才,尤其是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管理、体育旅游、体育投融资等领域,对具备“体育+商务开发”“体育+运营管理”“体育+财务、人力资源”等技能的复合型中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根据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口目标值为600万人,按照5%~10%的经营管理人员数量计算,我国体育经理人数量应达到30万~60万人。体育经理人在部分体育产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朝阳职业。在美国,体育经理人或服务于北美4大职业体育联盟,或成为足球俱乐部、健身会所、体育媒体和体育制造业等体育组织的运营管理者。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体育经理人职业平均年薪约45万元人民币,学历集中在本科及以上。美国劳工局当时预测2014—2020年,体育经理人数量会有年均3%的递增。

基于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笔者将体育经理人定义为:在运动项目协会、体育赛事运营机构、体育场馆、职业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中,从事赛事运作、场馆管理、技术支持、组织运营等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在其他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承担体育营销与运营管理职能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工作场景与内容的不同,体育管理人员可分为以下5类:①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②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管理人员;③官方、半官方体育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④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⑤体育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从业务内容和范围上看,传统的企业经理人概念不能覆盖体育经理人的内涵和外延,以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经营管理、体育组织运营管理等为代表的体育经理人职业要求已超越了传统企业经理人的范畴。相对于体育经理人,体育经纪人工作内容和覆盖面较窄,主要局限于以中间人身份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佣金,不参与实际运营管理。

目前,我国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1]。随着我国体育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体育管理相关职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快速转变。与传统体育管理工作相比,新型体育管理职业分工更细化、更专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高。按照我国体育产业年均超过10%的增速,体育机构和组织的数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具备体育知识和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体育经理人市场需求较大。随着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场馆设施管理、体育组织管理、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等职业的工作岗位、内容和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以及体育与相关领域、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体育经理人职业工作内容和从业方式将发生以下显著变化:①随着我国体育发展战略转变和体育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体育机构和组织的运行方式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各类体育机构和组织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显著加快,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需招募大量懂体育、爱体育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和条件的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管理。②传统体育机构和组织的经营内容和业务模式已无法适应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业态正在快速进入体育商业领域,需具备综合素质的体育经理人负责体育机构和组织的运营管理。③现代治理制度要求体育机构和组织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以体育经理人管理为主的新管理模式。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经理人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的日益分化导致体育市场细分。现代社会追求“人人机会均等”,商业体育通过全球化,在运动类型或兴趣方向、性别、阶层、年龄以及体能(如残奥会和残障运动)等方面建立了利基市场。①体育管理者主动调整传统体育运动规则以促进赛事发展,如区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增加“迷你高尔夫”或“迷你板球”等。通过调整,不仅使规则可适应参与者的需要,而且可吸引大量人群参加比赛。②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或不同形式的体育产品,提高参与者的体验质量。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提倡细分儿童运动。③通过市场细分,体育经理人对体育产品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创新产品和服务。如荷兰修改传统的足球规则,制定“迷你足球”规则,在场地大小、比赛时间、上场球员数量等方面进行修改,以适应儿童球员。

通过体育市场细分,体育运动不仅可适应各类目标市场和受众,而且可蕴含本土特征、情感和教育内容。从微观世界角度审视体育,将体育运动视为人类行为的一部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并在组织化和结构化的基础上促进体育发展。体育市场细分导致越来越多体育相关产品的营销者出现。这一趋势要求体育经理人必须具备不断设计、制造新产品和将产品、服务推向市场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培训可通过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由个人自助完成,这一趋势直接影响了体育经理人的身份定位。如在健身行业中,私人教练员被健康顾问和健身顾问所代替,后者为个人和团队客户“量身定做”培训计划。作为训练员,体育经理人的角色应从拥有专业知识的人转变为培训管理练习及指导培训的人。

体育运动服务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的特点,专业体育人员直接参与体育生产活动。体育运动服务的商品属性创造了运动员的市场精神和职业精神。其中,运动员的价值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他人可以购买、出售或拥有运动员的价值。体育俱乐部或运动队的所有者、专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在购买、赞助运动员或工作人员的服务时应支付一定补偿,从而将后者提供的服务商品化。显然,随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一过程也将变得越来越商业化[2]。为了进一步开发体育运动的市场价值,体育运动规则、形式和日程安排会相应改变,使体育运动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以产生更大的市场价值,如将比赛安排在收视高峰期等。体育经理人挑选赞助商、推销广告、安排赛事、制定赛事流程与规则等方面的决策能力和媒体运用能力等,对展示体育运动所反映的形象、蕴含的价值,明确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角色定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一些媒体要求体育机构统一运动员的制服、赞助商在运动员的装备或游戏界面上印制公司的标志或商标等。一些体育组织越来越多地从个人和机构处寻求赞助,用晚宴等形式尝试筹款,以高额报酬吸引体育明星加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提供专业教练员、现代化培训设施和设备等)。经理人的职业角色会直接影响公众对运动员地位和形象的认知。

可见,体育经理人这一新兴职业面临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挑战,与社会、经济、教育、国家认同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1世纪体育与跨文化、国际话语相关,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全球化等方面。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迫切需要能适应这些变化的体育经理人。

2.2 体育经理人在体育产业中的角色定位

体育经理人的活动体现在与体育产业广泛的接触界面上,这些接触界面既是体育经理人工作的内容,也是体育经纪人的工作场所,与体育产业的划分有密切关联。

Phil[3]研究了体育管理职业的分类和分级,认为体育管理人员有5类一般职能和3类干预环境(公共部门、私营非营利部门和私营营利性部门)。基于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可把体育经理人分为以下5类:①管理培训机构的经理人(负责对职业运动员、体育教师和体育经理人的教育);②管理体育设施的经理人(管理室内、室外体育设施);③管理国家体育组织的经理人;④管理体育俱乐部的经理人;⑤管理体育服务组织的经理人。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一些学者对体育产业划分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分类。如Cuskelly等[4]认为体育产业包含5个领域:以政府为基础的体育、地区和地方体育组织、学校体育、商业组织者、公共部门和机构。De Sensi等[5]指出体育产业涵盖6个具体的部门:学校体育、私人体育俱乐部、大学体育俱乐部、职业体育、政府、志愿机构。在此基础上,Kjeldsen[6]认为体育经理人应服务于体育产业的6类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专业体育机构、设施管理机构、市场营销机构、学校体育机构、体育管理机构。Pitts等[7]基于产品功能和产品对消费者的益处,按照产品类型模型对体育产业进行分类,确定了3个类别或行业细分:体育表现、体育生产和体育推广。Li等[8]提出第3类体育产业划分的模式——体育活动模式。这种划分方式在概念上以体育为中心,不同于前述基于产品类型和经济影响的分类方法,认为体育生产部门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辅助部门围绕着核心活动,并与之重叠。这些辅助部门是:①负责行政管理的体育协会;②体育用品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③体育设施和建筑管理机构;④体育媒体;⑤体育管理公司;⑥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其下属的体育委员会。

在研究体育经理人在体育产业中扮演的角色时,还需关注其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程度。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意味着社会的认可。体育经理人应根据不同的需要,与参与设计和开发体育教育相关计划的合作者,如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体育联合会、各级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参与体育教育计划的设计、管理和实施,并可持续地为对方提供服务。

2.3 体育经理人的培训教育

体育经理人的职业特征与其在体育组织内扮演的角色有关。体育经理人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以满足体育行业的要求,并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子领域中发展其职业技能。美国在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培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美开设体育管理相关课程的高校有513所,其中:有权授予体育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的高校有445所(占86.7%);有权授予体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高校有245所(占47.8%);有权授予体育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的高校有36所(占7%)。美国发达的职业体育已成为体育运动管理和经营人才培养的孵化器。虽然体育经理人在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体育经理人自身缺少专门的职业培训[9]。在体育管理成为一门学科之前,早在1957年,洛杉矶道奇棒球俱乐部(原布鲁克林道奇棒球俱乐部)就开始积极地推进一项计划,旨在培养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10]。Parks等[11]认为,职业体育经理人专业的培养工作始于1966年。当年在美国俄亥俄州,James G.Mason博士和Walter O Malley博士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育管理硕士学位课程。首个体育管理本科课程则由比斯坎学院(现圣托马斯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共同开设。

Stier[12]认为,自俄亥俄大学设立单一体育管理硕士课程以来,美国专业体育管理类课程在近40年中逐渐增加,并获得社会认可,社会信誉度不断提高。截至1988年,全美共有109所大学和机构开设体育管理类课程。Brassie[13]研究表明,在这些课程中,51门为本科生开设、33门为研究生开设,有25个机构同时开设2类课程,但一半以上的课程存续期都不满5年。Bonnie[14]研究表明,截至1993年,美国各高校和机构提供的体育管理类课程共201门,其中包括6门博士课程。尽管这些课程内容差异较大,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为更好地促进体育管理专业的发展,美国成立了一些学术组织,对体育运动(健身)、舞蹈和游戏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体育管理类课程和指导方针、政策、标准等展开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北美体育管理协会(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Sport Management,NASSM)和国家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NASPE)。NASSM侧重体育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包括学习、研究、学术写作和体育经理等的职业发展,并制定课程指南;NASPE则侧重于课程需求。这2个组织共同为体育管理类课程制定课程指导方针。

2003年,NASSM推荐了166所开设体育管理类课程高校和机构,经过与NASPE的共同筛选,最终只有34个本科、25个硕士和2个博士体育管理类课程获得批准[10]。据Baker等[15]估计,目前仅在北美就开设有250多门体育管理类课程。体育管理专业已成为美国大学中增长最迅速的专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选修体育管理类课程,各大学也在积极开设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动,美国的体育管理类课程得到快速发展。美国的大学正在改革体育管理类课程,从以基础教学为主扩大到更全面的分学科课程,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及运动管理学等课程。美国体育管理类课程以商业需求为导向,体育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催生相关专业组织。

在日本,体育管理项目也在蓬勃发展。Harada[16]认为,由于对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减少和对体育商业部门人员的需求增加,日本的体育管理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其他国家和地区体育管理专业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Crosset等[17]研究表明,随着体育管理的全球化,德国、法国、韩国等的大学都开设了体育管理类课程,培养未来的体育管理人才。

3 设立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背景必要性与价值 3.1 设立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背景

(1)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加速。近年来,我国体育体制改革面临新任务,特别是随着协会实体化改革的逐渐落地和以足球、篮球等为代表的职业体育改革持续深化,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氛围和市场环境正得到快速优化,一大批拥有体育专业技能和市场运营能力的新型体育组织正在成为促进体育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新生力量,与新型体育协会、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等共同成为促进我国体育发展主力军。这些体育机构和组织需要大量具备运营管理能力和体育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2)“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40年来,为顺应人民的期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中,“简政放权”是基础,创新监管是保证,优化服务是根本。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持续加快,政府从体育的执行者变为体育的服务者,承担引导和管理职责,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资源垄断,重构体育利益格局和职业生态[18]

(3)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迅速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各类体育产业单位预计超过17万家,比2016年增长近3万家。截至2015年,“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存续的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有999 842家。2019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19]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增加值为7 811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6年增长15.7%,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20.6%。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440余万人。根据《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末,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将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的迅速发展,为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目标,也对体育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体育领域的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多元、交叉。从传统的体育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管理模式,过渡到面向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全新体育服务管理模式,体育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多元、交叉,既包括传统的体育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也包括新兴的体育商业与市场开发管理工作,还包括非营利体育组织等公益性体育机构和组织的运营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赛事管理、场馆管理、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组织和社会团体管理等方面工作,而且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体育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多元、交叉,对体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体育标准化工作明显提速。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和《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细则》,为加快推进体育全面标准化建设,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动力和保障。遵循体育和标准化发展的规律,围绕“六个加强”,加快推进体育全面标准化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使体育标准化工作与新时代步伐一致,在实现体育强国战略过程中,发挥好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20]

3.2 设立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面临发展的瓶颈,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水平体育管理人才的匮乏。在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与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相关的职业功能和岗位显现,并且正在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数量庞大的体育管理从业者群体迫切需要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

(1)体育职业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需要。随着体育管理工作岗位、内容和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体育与相关领域、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与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相关的技术和从业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体育发展战略转变和体育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体育机构和组织运行的方式和速度发生较大改变,各类体育组织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21],需要大量懂体育、爱体育且具备相关任职资格和条件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体育机构和组织的运营管理。

(2)体育机构和组织规范管理的需要。传统体育机构和组织的经营内容和业务模式已无法适应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正在快速进入商业体育领域[22],需要一专多能的体育管理人才专门负责体育机构和组织的运营管理。现代治理制度要求体育机构和组织摆脱传统管理和运行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组织运行。

(3)职业分类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与体育经理人相关的职业名称主要有2个:企业经理和体育经纪人。从概念看,企业经理的概念并不能完全涵盖体育经理人的职业内涵;从工作内容和覆盖面看,相对于体育经理人,体育经纪人工作内容和覆盖面较窄,主要提供中介服务,较少参与体育组织运营管理。设置独立的体育经理人新职业具有现实紧迫性和明确的目标指向。

(4)体育标准化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各类体育机构和组织对于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迅速增长,在国内体育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快速增长,需加强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引导。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高效的体育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近5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和职业体育市场迅速发展,体育标准化工作进入落地实施的新阶段。体育管理相关岗位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运行、体育旅游、体育俱乐部和职业体育领域,对兼具较强体育专业技能和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中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对体育管理者的业务技能和知识结构要求日益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测评、认证、跟踪服务与管理成为必由之路[23-24]

3.3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效益与价值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了解和熟悉体育基本规律,掌握和灵活运用体育运营管理知识技能,具备流程化、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技巧,提升提供体育相关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理人的职责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应用协会规则、管理志愿者、培训与推广项目;②把握竞赛规则,提高赛事运营的规范性和效果,提升大型赛事的危机处理与安全管理能力;③提高职业体育俱乐部商业化运作能力,促进选材与竞赛水平的提升与国际化;④增强体育场馆管理整合资源的能力,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提升体育商业化能力;⑤提升体育赛事、场馆、组织的公益服务能力和效益[25]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设立将在以下方面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①促进我国体育企业和其他体育组织的规范化、市场化发展。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力推新职业信息公布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标准化和体育新职业的发现与认定工作也持续推进。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队伍培训、测评和发证认定,可极大提升体育企业和其他体育组织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和市场化水平。②提升我国体育赛事机构、体育场馆和体育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组织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效果。通过体育经理人培训和测评,可以推进体育机构和组织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分级管理与规范化工作,显著提升体育行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26]。③提升体育机构和组织的国际化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培育和聘用持证上岗的体育经理人,可以从运行与管理角度打通国内外体育机构和组织要素流动的方式与渠道,提升我国体育机构和组织的国际化水平。

4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标准 4.1 调研方案设计

采取访谈与问卷2种形式进行调研,主要目的在于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发展程度和从业人员的综合性水平。通过调研,分析本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瓶颈与突破口,为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旨在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

访谈调研分3个步骤:①新职业设立可行性调研和专家访谈;②新职业标准调研,根据调研分析与结果形成新职业标准初稿;③以调研初稿为依据,进行广泛的专家访谈,对初稿进行调整。在以上步骤中,专家访谈贯穿始终,起修正作用。

问卷调研分为2个部分:①受访人员基本信息,包括所在组织规模、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在体育组织中担任的职务等。②体育经理人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情况以及期望与建议。问卷调研尽可能覆盖已经或将要以体育经理人作为职业的人群,对2个部分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以了解该职业群体的多样性需求。个人调查问卷在线发放,问卷信度系数值为0.805,大于0.800,信度较高;效度KMO值为0.700,介于0.700~0.800,效度较好。

4.2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概况

根据知识水平、实务能力和经验与业绩等情况,可将体育经理人分为3个级别。体育经理人可在体育赛事机构、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中担任职业经理人,从事运营管理工作,获得薪金、股权、期权等报酬。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和体育俱乐部对体育经理人需求最大,这2个体育组织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最高,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大量具备任职资格和条件(表 1),并具备商业运营能力、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

表 1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概况 Table 1 New occupation profile for sports managers
4.3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基本要求

体育经理人应具备一定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遵守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和所在机构(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具备相应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拥有丰富的体育运营管理经验与能力,掌握完整的体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能胜任体育运营管理工作,通晓系统化的体育商业运营管理和商务开发知识与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和体育组织的业务能力),以及对体育政策法规较为系统的理解与匹配能力。体育经理人在上述能力维度基础上,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体育商业和市场的现实问题,成为优秀的体育团队管理者、领导者和协调者。体育经理人新职业基本要求如表 2所示。

表 2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基本要求 Table 2 Basic requirements of new occupation for sports managers
4.4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知识与技能权重

本标准对初级体育经理人(三级/高级工)、中级体育经理人(二级/技师)和高级体育经理人(一级/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理论知识权重如表 3所示,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技能要求权重如表 4所示。

表 3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理论知识权重 Table 3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new occupation for sports managers
表 4 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技能要求权重 Table 4 Skill requirements of new occupation for sports mangers
5 体育经理人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制度 5.1 体育经理人职业培训制度

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职业培训和认证测评体系已相对成熟。在我国体育组织和市场快速升级发展的背景下,从业人员应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标准,变被动的中介服务为主动的管理服务,以外部管理者身份进入体育组织内部,打通组织内外部“隔膜”,成长为兼具体育专业知识和运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经理人。为弥补我国体育管理人才的不足,培养能够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的体育经理人,我国对学历学位教育进行了一定调整,如传统体育院校、师范院校和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体育系增设新专业,开发中外合作办学的体育管理培养项目。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由政府、社会力量主办的补充性中短期培训项目,如体育经纪人培训等。

目前体育管理相关培养、培训工作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体育经理人职业制度设计核心在于根据不同体育管理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不同级别的设置以及边界区分,强调不同层次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者都有其独特的知识深度和技能,从而激发其主动性。体育管理能力在实践中表现为体育管理、市场和体育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5.2 体育经理人职业资格制度

在前期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准入标准、鉴定方式、实施办法等方面做了初步设计,供新职业设置与实施参考。基于现代企业管理对经理人的要求,体育经理人职业资格应通过规范、科学的培训和考核,对从业人员能力、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提升和认定。职业资格既是从事某一专业(职业)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也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前置条件。

申报初级体育经理人从业资格至少应具备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时间累积不少于7年或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证书。申报中级和高级体育经理人从业资格应在满足相应从业年限或学历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申报方式。资格认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初级体育经理人的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案例分析、现场问答、实训模拟等方式;中级、高级体育经理人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均采用案例分析、现场问答、平时工作成绩考察/成果综合评审的形式。

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预计年均增长率超过15%,市场将提供大量的体育经理人岗位,相关职业教育和培训将迎来发展机遇。建立体育经理人任职资格认证制度是衡量职业经理人专业水平、稳定体育经理人队伍、逐步实现体育经理人“职业化”和职业经理“市场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动中国体育市场化与标准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有助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6 结束语

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体育组织和体育市场的高速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和体育组织共同努力构建包括体育经理人新职业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新职业体系。通过对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探索,探讨了推行体育经理人新职业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构想,认为分“初、中、高”3个职业技能等级分别开展培训和认证工作,符合目前体育市场运营管理人才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在职业培训方面,应根据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知识、技能,进行不同级别的认证以及边界区分工作。在职业资格认定方面,应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和不同层级管理职能要求,围绕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能力、技能、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认证及动态管理。可以预见,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推向市场,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及其运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供新的战略支持与要素支撑。

作者贡献声明:

宋昱:提出论文选题,开展文献收集和梳理,撰写、修改论文;

李海:提出论文选题,设计论文框架;

杨倩:参与修订论文框架,优化内容;

陈锡尧:指导修订论文框架,优化内容;

吴莹:参与撰写、修改论文;

史小强:收集和梳理国外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陈钢. 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 2019(6): 76-81 (0)
[2]
CIOMAGA B, KENT C. Rethinking the consequences of commercializing sport[J]. Sport, Ethics and Philosophy, 2015, 9(1): 18-31 DOI:10.1080/17511321.2015.1017521 (0)
[3]
PHIL C. Sport management occupations in Europe:Report from 7 countries[J]. European Observatory of Sports Occupations, 1997, 22(6): 8 (0)
[4]
CUSKELLY G, AULD C.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selected job responsibilities of sport and recreation managers: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991, 5(1): 34-46 DOI:10.1123/jsm.5.1.34 (0)
[5]
DE SENSI J, KELLEY D, BLANTON M, et al. Sport management curricular evaluation and needs assessment:A multifaceted approach[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990, 4(1): 31-58 DOI:10.1123/jsm.4.1.31 (0)
[6]
KJELDSEN E. Sport management career:A descrip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990, 4(2): 121-132 DOI:10.1123/jsm.4.2.121 (0)
[7]
PITTS, B FIELDING L, MILLER L. Industry segmentation theory and the sport industry:Developing a sport industry segment model[J].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1994, 3(1): 15-24 (0)
[8]
LI M, HOFACRE S, MAHONY D. Economics of sport[M]. Morgantown, W 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1: 1-5. (0)
[9]
VOSLOO J.A sport management programme for educator trai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verse needs of South African schools[D].Potchefstroom Campus,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4: 201-296 (0)
[10]
JONES D, BROOKS D, MAK J. Examining sport manage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2008, 11(1): 77-91 DOI:10.1016/S1441-3523(08)70104-9 (0)
[11]
PARKS J, QUARTERMAN J, THIBAULT L. Managing sport in the 21st century[J]. Contemporary Sport Management, 2011(4): 5-27 (0)
[12]
STIER W. Sport management:The business of sport[M]. 2nd edition. Boston: American Press, 2008: 548. (0)
[13]
BRASSIE P. Guidelines for programs preparing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for careers in sport management[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989, 3(2): 158-164 DOI:10.1123/jsm.3.2.158 (0)
[14]
BONNIE L. The management of sport:Its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M]. New York City: McGraw-Hill College Press, 2004: 148-159. (0)
[15]
BAKER R, SOUTHALL R.Proving our worth in spor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grams: The case for outcomes assessment[C]//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Sport Management Conference, Lauderdale, Florida, 2007: 1-10 (0)
[16]
HARADA M. Towards a renaissance of leisure in Japan[J]. Leisure Studies, 1994, 13(4): 277-287 DOI:10.1080/02614369400390221 (0)
[17]
CROSSET T, HUMS 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port management[M]. Massachusetts: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Press, 2014: 3-25. (0)
[18]
刘亮, 吕万刚, 付志华, 等. 新时期我国体育体制的理性化重塑:研究路径回顾与分析框架探索[J]. 体育科学, 2017, 37(7): 3-9 (0)
[19]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20-03-0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08_1643790.html (0)
[20]
王学彬, 郑家鲲.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内容、困境与策略[J]. 体育科学, 2015, 35(9): 11-23 (0)
[21]
刘东锋, 姚芹, 杨蕾, 等.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42(4): 50-55 (0)
[22]
杨蓉. 浅论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体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 福建体育科技, 2020, 39(2): 11-13 (0)
[23]
孟升轩, 于翠兰, 孟庆军. 新时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特征[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9): 144-146 DOI:10.3969/j.issn.1673-291X.2018.09.055 (0)
[24]
桂良发. 新时代体育消费新业态的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9(1): 36-39 (0)
[25]
李丽. 论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体系[J]. 运动, 2016(15): 99-100 (0)
[26]
郭曼, 徐凤琴.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保障机制[J]. 体育学刊, 2017, 24(4): 36-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