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
任波, 黄海燕.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5(2): 65-77. DOI: 10.16099/j.sus.2021.02.008.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任波 1,2, 黄海燕 1     
1.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2. 盐城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供给端问题,制约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分析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时代价值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指出当前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存在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扶持政策不完备与工作体制不完善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市场主体活力不强与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并存等困境,应从政府、市场、社会和产业等4个层面完善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建议从增强生产要素投入、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地位、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完善体育产业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供给侧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The Internal Logic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REN Bo 1,2, HUANG Haiyan 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further growth of sports industry is limited by supply side problems, such as minor industry scale and un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product undersupply etc.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era valu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t is staled that some dilemmas restrict the steady progress of supply side reform of sports industry.The dilemmas include the coexistences of im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the incomplete supporting policy and working system, the insufficient effective supply and effective demand, as well as the weak vitality of market main body and low efficiency of market-oriented allocation etc.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needs to be built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government, market, society and industry.Hence the supply side reform path of sports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which takes enhancing the input of production factors, cultivating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ports market, solving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sports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sports industry system.
Keywords: new era    sports industr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upply side reform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y policy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旺盛,大量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在多重政策利好和市场环境向好的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但当前体育产业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1]供给端问题,与大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不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现实意义[2-3]。新时代应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模式提供动力[4]

供给侧改革理论起源于西方。西方国家供给学派建立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一国财富主要决定于供给方面的实际产量水平,并提出市场“无形之手”的命题[5]。萨伊把供给经济学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提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经典论断,并进一步论证了市场自动调节生产这一核心观点[6]。凯恩斯主义则倡导政府干预和需求管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其核心思想为“供给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7]。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联系,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解决方式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68]。研究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应跳出西方供给经济学理论的桎梏,从生产与消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供给与需求等方面入手,探究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目前关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有:新观点、新思想、新思路研究[9];发展路径与关键问题研究[10-11];组织创新与布局优化研究;结构升级与政策保障研究;等等。关于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主要有:从宏观层面研究供给侧改革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12-14];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1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16-17];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供给问题研究[18];等等。但目前关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理论方面,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审视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进行探讨。

1 高质量发展赋予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时代价值 1.1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

从宏观经济学视角看,需求侧可以视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强,供给侧可以视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2]。体育需求催生出的体育消费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改善体育供给。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2]。新时代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不仅能从需求侧出发(满足大众体育需求),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而且能从供给侧发力(提供多样化体育产品与服务),增强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①从需求侧看,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加快推进冰雪、航空、水上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产业化和市场化,积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小众体育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对提升大众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具有积极作用。②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看,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改善体育有效供给。体育产业具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便于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发展体育活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对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1.2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29-30。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从提高体育供给质量、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助推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展开。①在提高体育供给质量方面,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30。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向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能够提高体育有效供给,引导大众增加体育消费,以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②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方面,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在体育产业总规模中所占比重为47.9%,比重有待提高,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规模在体育产业总规模中的比重达到49.7%[21]。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应增加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有效供给,优化体育产业结构。③在助推消费结构升级方面,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我国消费结构逐渐从实物型消费向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转变,从单一化消费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转变[1]。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高体育有效供给,积极适应大众消费结构升级需求。

1.3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发展健康产业是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0]48。体育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主要通过提供健康体育产品与服务、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完善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供健康体育产品与服务。2018年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为1 028亿元,初具发展规模。预计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21-22],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休闲产业提供集休闲、体育、健康等为一体的产品与服务,能较好地适应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体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同为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19],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促进体育与健康、养老等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为大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健康服务体系。近年来,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运动项目产业相继出台了产业发展规划,极大促进了运动项目产业的发展。从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看,体育产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生产率上升快等特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提升健康服务能级、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4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下,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在服务社会民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增加内需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对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质量,可提高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①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有效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领下,通过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端解决体育用品生产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增强体育装备制造研发能力,推动体育用品与装备的智能化、便捷化,从而提升体育产品供给质量,满足大众消费需求。②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有效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质量。体育服务业涵盖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等多个业态,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可通过场馆运营、媒体转播、赛事开发等方式,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通过提供大众参与式、体验式等形式的服务,满足大众体育需求。大力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 2.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最大程度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要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体现在要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要求。

2.1.1 发挥经济效益: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已从2015年的0.8%增长到2018年的1.1%[2123]。通过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等方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①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了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以2013年体育产业总规模0.95万亿元计算,预计未来10年内体育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24],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将呈现快速提升态势。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一般体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稳步提升。体育产业在本质上属于服务业,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具有积极意义。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拉动就业。就业是反映民生和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25]。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440余万人,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26]。体育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消费。《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指出,2020年我国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1.2 发挥社会效益: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要求

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大众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与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通过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业态,提供适宜大众需求的体育有效供给,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

(1)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健身休闲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大、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不仅是体育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业态[16]。2018年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规模和增加值在体育产业总规模和总附加值中的占比分别为3.9%和4.7%[21]。从数值可见,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规模不大、有效供给不足。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为满足大众体育需求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业。竞赛表演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是体育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6]。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业能为大众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创造机会,为提供高品质体育观赏产品打好基础。

(3)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业。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业态。2018年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规模约达1.3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9.7%[21]。目前体育用品制造业正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过程,通过增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实现品牌升级,不断满足大众多元化体育需求,为促进消费增长提供强力引擎。

2.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2.2.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不断增长,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体育产业总规模反映了从事体育生产的常驻单位所生产的所有体育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体育产业增加值反映了从事体育生产活动常驻单位创造的新增价值[21]。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和增加值能反映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21],2014—2018年体育产业规模相关数据见表 1。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4年的1.36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6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8.3%;2014—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5.7%。以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计算,从2016年起年均增长率只需超过11.4%即可[24]。以目前体育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可提前完成2025年的发展目标。2014—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从0.64%增长至1.1%,年均增长率达到14.5%,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体育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综合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以及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等3个方面,体育产业规模呈不断扩大态势,对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表 1 2014—2018年体育产业规模相关数据 Table 1 Relevant data of sports industry scale from 2014 to 2018 
2.2.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体育服务业包括场馆服务、竞赛表演活动、健身休闲活动等9个相关业态[28]。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通常表现为体育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并呈现逐渐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趋势。2017—2018年体育产业内部业态总规模与增加值见表 2。2017—2018年,体育产业内部3个业态的总规模和增加值均处于增长态势;从各业态占体育产业比重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的总规模和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而体育服务业所占体育产业比重不断提升。这种内部业态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24]。相关研究[24]发现,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比例为7:3。2018年我国体育制造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降到33.7%,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综合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总规模、增加值数据看,体育产业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 2 2017—2018年体育产业内部业态总规模与增加值 Table 2 Total scale and value-added data of the internal format of sports industry in 2017 and 2018 
2.2.3 产品与服务供给不断提升

(1)马拉松赛事数量不断增加。《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显示:在赛事规模上,马拉松产业年度总规模达7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在赛事数量上,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为328场,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增加到了1 100场,马拉松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在覆盖区域上,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涵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234个城市,较上年增加了101个城市,覆盖增长率明显[30]

(2)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不断增长。官方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地由2013年的169.46万个,增长至2017年的195.7万个;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13年的1.46 m2,增长至2017年的1.66 m2[31-32]。2014—2018年,我国体育场地增加了26.24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了0.20 m2,不断满足大众健身休闲需求。

(3)运动项目产业化快速发展。近年来,多个运动项目相继出台产业发展规划,为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下,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量不断提升,推动体育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2.2.4 产业政策不断完善

产业政策通常可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缺陷,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产业竞争力[33]270-271。近年来,体育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宏观层面的产业政策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46号文”)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对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为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微观层面的运动项目产业政策落实方面,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以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产业为核心的体育运动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围绕发展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出台了冰雪运动、马拉松运动等项目发展规划,在政策层面上保障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近年来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性文件如表 3所示,可以看到近年来体育产业政策文件既有宏观层面对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政策引领,又有微观层面对各个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表 3 近年来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性文件一览 Table 3 List of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of sport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2.2.5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培育体育市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等。

(1)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方面。近年来江苏省、重庆市、海南省、福建省、浙江省等省市已经设立了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如江苏省重点扶持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类、体育赛事活动类等体育产业相关业态发展,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

(2)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广东、山西等省市已经建立了体育资源交易平台,搭建独立于买方、卖方、中介方的中立“第四方”平台,积极培育壮大体育市场。

(3)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方面。体育产业已经吸引了大量产业基金的进入,多家体育类公司陆续加入了“新三板”行列。在产业链层级上,通过上游的体育赛事内容创新、中游的媒体转播收入、下游的衍生行业收入,不断壮大体育产业市场[34]

(4)体育产业类投资基金方面。在46号文的引导下,出现了一批由社会资本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类投资基金,如江苏省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等,其投资范围覆盖体育全产业链环节和全周期企业,目前已累计投放资金超过400亿元[35]

整体上看,近年来体育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有力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困境 3.1 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

(1)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①城乡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不平衡。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36]1,城乡体育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②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不平衡。2017年东部地区的江苏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 219.58亿元,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56.25亿元,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1.34亿元[37],充分体现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③运动项目产业发展不平衡。群众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的篮球和足球等运动项目发展较好,群众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运动项目发展相对较差,体现出运动项目之间产业发展不平衡。④体育产业内部比例结构发展不平衡。世界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比例为3:7,体育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而我国体育产业以体育制造业为主,与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为7:3[24],体育产业比例结构发展不平衡。

(2)体育产业发展不充分表现在:①体育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主导产业,2018年我国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77亿元和103亿元,分别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4.7%和1.0%[21],体现出目前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水平的不充分。②体育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同为幸福产业的组成部分[19],2018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12万亿元和4.13万亿元,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仅为1.01亿元[21,38-39],而2018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0.54万亿美元,按2018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1:6.62计算,折合人民币3.57万亿元,远远高于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③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高。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8%和4.51%,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1%[21,38-39];2018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63%[40],远高于我国。我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低,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强。

3.2 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备与整体工作体制不完善并存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需要从供给端发力解决需求端问题,供给端的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备和整体工作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备。以46号文为指导,国家围绕体育产业核心业态和主要运动项目相继出台了多个产业发展规划,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目前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和细化不足,财税、水电、安保等优惠政策难落地[41]9-12等方面。与相继出台的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政策相比,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和细化不足,扶持政策相对较少且不系统[41]9-12,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后的配套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调研结果显示,部分财税、水电、安保等优惠政策较难落地[41]9-12。2019年新华社体育产业系列调研结果显示,包括水、电、社保、所得税等在内的体育企业整体税费按商业标准执行,负担偏重,未享受到实质性的优惠[42]

(2)体育产业整体工作体制不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与监管涉及众多部门,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文)涉及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公安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等多部委。部门间的协调难度较大,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使得体育产业发展受限[41]9-12。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管理中心作为由政府管理模式向社会管理模式过渡的部门,仍行使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3.3 体育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

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作为高级消费形态的体育消费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1)体育产业有效供给不足。在大健康观念不断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体育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体现在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运动项目产业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①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2013—2017年,全国共有体育场地由169.46万个,增长至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46 m2,增长至1.66 m2[3143]。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了较大增长,但与英、美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②运动项目产业有效供给不足。《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冰雪产业存在着规模不大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目前水上运动存在着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服务创新不够等问题。

(2)体育产业有效需求不足。相对于大众消费需求,体育产业有效需求不足。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体育产业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占主导、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不足。体育消费是人们用于体育活动以及相关方面的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实物型消费支出、观赏型消费支出和参与型消费支出[41]16。一方面,从体育消费规模看:2014年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39.9%的人产生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支出926元[44];而2013年,英、法等国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分别为619.5美元和310.4美元[41]16。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体育消费支出过低。另一方面,从体育消费结构看: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3.9%;其次为购买运动器材的人数,为38.8%;而租赁运动场所与聘请教练员、观看比赛的人数比例仅为8.6%和6.6%[44]。这些充分体现出实物型体育消费占比偏高、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占比偏低的特点。无论从体育消费规模,还是体育消费结构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的有效需求均不足。

3.4 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活力不强与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存

市场是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依托。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培育和引导市场,提供更多符合大众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17]。当前,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和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存,严重制约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

(1)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活力不强。体育市场是指人们进行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交易的场所及其形成的有机联系[45],体育市场主体是体育市场的供给者和需求者。《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46]指出,我国体育市场主体专业化水平较低、企业成熟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企业数量明显不足。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体育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在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方面,2013年,美国耐克公司资产总额和总收入分别为175.84亿美元和253.13亿美元,中国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资产总额和总收入分别为9.64亿美元和9.34亿美元,仅为耐克公司的5.48%和3.69%;在体育服务企业方面,2013年,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的总收入为6.11亿美元,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营业收入为0.96亿美元,仅为曼联足球俱乐部的15.71%[41]18。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国际知名体育企业较少,市场主体规模不大,国际竞争力不强。

(2)体育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目前在我国,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非市场化因素干预较多,影响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体育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方面,电视转播权被垄断;在体育赛事安保服务方面,成本较高,无规范的收费标准,影响企业办赛的积极性[41]10;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面,体育场馆实体化经营不足,学校体育场馆潜能还有待开发,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加之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不到位,导致体育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

4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 4.1 政府层面:以破解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核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为审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是体育市场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1]。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需要积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要求,破解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体育市场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在农村体育市场尚未形成、体育产业规模不大、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消费基础薄弱以及运动项目产业市场化开发不足等方面。在政府层面,需要以破解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核心,助力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宏观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等。在政府层面,以破解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核心,有利于规范体育市场主体地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活跃、社会广泛参与、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格局,进而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产业“四位一体”的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格局奠定基础。

4.2 市场层面:以提高体育产业供给质量为要求

创造有效和高质量的供给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47]。通过遵循体育市场的商品经济基本规律,以价格、供求、竞争为相互作用机制,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层面,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需要遵循以提高体育产业供给质量为要求的内在逻辑。

(1)从体育市场的价格机制看,体育市场的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对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进行调节。当大众对某一体育产品与服务需求增大时,在市场资源配置影响下,该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将会上升,进而吸引更多体育企业进入市场,为提高体育产业供给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如当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的市场需求较大时,在价格机制影响下,从事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的企业通过加大产品与服务生产力度,为体育市场提供更多有效供给。

(2)从体育市场的供求机制看,体育市场的供求机制通过市场供需变化,促进体育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当体育市场某一产品与服务供小于求时,该产品与服务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促使该产品与服务市场价格上升,吸引更多体育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如当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的市场需求较大,在供求机制影响下,催生出更多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从而提高体育供给质量。

(3)从体育市场的竞争机制看,在体育市场上,竞争机制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共同作用,提高体育市场供给质量。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育企业通过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体育市场需求,寻求自身发展。

从整体上看,在市场层面,以提高体育产业供给质量为要求,有利于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4.3 社会层面: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为目标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2]。在社会层面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推进体育社会供给与体育社会需求相匹配、提高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和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

(1)在推进体育社会供给与体育社会需求相匹配方面。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升级,大众体育消费向多样化、多层次转化,体育需求呈现增长态势。在社会层面,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提高体育市场多元化供给,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促进体育市场的供需平衡。

(2)在提高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方面。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关系到体育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培育壮大体育企业、培育体育产业集团、扶持中小微企业等,增强体育市场活力,提供多元化体育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

(3)在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方面。体育社会组织的性质是社团法人,具有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职责。在社会层面,加快发展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有利于提供多样化体育产品与服务,满足大众体育需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政策落实,盘活体育市场,促进产业发展,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产业“四位一体”的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格局。

4.4 产业层面:以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点

我国体育产业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发展,与西方体育产业追求市场化的纯商业化运行模式不同,我国体育产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即推进体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而且追求社会效益(即满足大众体育需求)。因此,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点。

(1)从产业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48]。随着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体育产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的优势产业[11]。一方面,从发挥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方面看,近年来体育产业高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由0.55万亿元增长至1.01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0.79%增长至1.1%[21,23]。通过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发挥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方面看,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等11个子业态[28],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体育用品、健身休闲服务、竞赛观赏产品和体育场馆服务等产品,保障体育有效供给,发挥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因此,从产业层面看,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共同形成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

5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等多重政策助推下,体育产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政策不完善等与大众消费结构升级不匹配的问题。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困境和内在逻辑为基础,围绕改革核心、改革要求、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提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图 1),以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 1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Figure 1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upply side reform of sports industry
5.1 改革核心:增强生产要素投入,破解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制度和创新等[49]。增强生产要素投入,通过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制度和创新等要素的供给侧改革[51],破解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体育产业的劳动力要素广义上包括所有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狭义上仅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人员、体育健身指导员、职业体育管理人员以及职业体育经纪人等。培养既懂体育管理又懂营销策划的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满足体育市场需求;支持社区体育指导员、基层体育从业人员发展,服务于大众全民健身的需求;培养高级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增强装备制造研发能力和赛事运营管理能力,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

(2)增加资本要素投入。在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发展目标引领下,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通过深化资本要素供给侧改革、加强金融支持、鼓励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和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深化资本要素供给侧改革,强化健身消费政策支持,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发放体育消费券、补贴体育场馆等方式,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通过深化资本要素供给侧改革,加强税费价格支持,对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从事体育活动予以免税,对于从事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企业在水、电、气、热价格方面给予优惠。

(3)增加自然资源要素投入。体育产业的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山地、湖泊、冰雪等,通过自然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推进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项目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根据地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体育产业,以提供适宜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体育有效供给;通过自然资源的供给侧改革,贯彻“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冰雪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各运动项目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通过自然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探索不同地域自然人文景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4)增强制度和创新要素投入。通过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转为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创新制度供给;通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提升体育市场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制度治理模式;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体制性创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效率[49]。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破解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5.2 改革要求: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体育产业供给质量

经济活动离不开良好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基本运行机制[33]110-111。培育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体育供给质量。

(1)完善培育体育市场主体的扶持政策。通过增加财税政策投入,吸引社会投资,对从事体育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产业结构政策,制定体育主导产业、体育重点发展产业,带动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完善产业组织政策,制定反垄断豁免政策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完善产业布局政策,制定能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产业政策,增强体育产业集聚增长效应;强化人才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开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相关专业,提高体育产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2)营造良好的体育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完善体育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取消赛事审批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建立和健全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体育市场黑名单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主体信用记录制度,惩戒失信主体或个人,并予以信息公开;规范体育赛场行为,制定适用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各类赛事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各类单项体育协会等的参赛细则,确保赛事有序开展;根据赛事规模,制定各类赛事管理标准,营造良好的体育市场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地位。

(3)分类指导促进体育市场主体快速发展。通过培育体育骨干企业,加大对体育市场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增强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通过扶持体育中小微企业,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体育市场活力,培育多样化的体育产品以服务市场;通过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满足大众体育需求;通过促进体育+养老、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融合,培育新业态,扩大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

5.3 改革目标: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四降一升”问题[8]。以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为供给侧改革目标,可以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

(1)促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平衡发展。新时代体育产业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表现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平衡。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升级,大众体育消费需求逐渐向观赏型和参与型转变,大众对健身、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体育产业需求结构逐渐优化升级。通过提高体育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全民健身场地供给能力和提高高品质体育竞赛观赏体验等,优化供给结构,以满足需求结构升级要求。

(2)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在GDP中的比重不高,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11]。通过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促进体育制造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促进创新“互联网+”体育产业跨界合作模式等[4],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激发体育市场潜力,促进体育消费,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产业的正外部效应。

(3)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协调均衡发展。新时代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健康产业,体育产业内部11个业态同样具有绿色产业、健康产业的特征。2018年,在体育产业总规模中,体育制造业总规模占比最大,为49.7%;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占比为47.9%;场地和设施管理、竞赛表演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健身休闲活动等业态的总规模占比分别为9.9%、1.1%、6.5%、3.9%,普遍低于10%。在体育服务业中,体育用品销售、贸易代理等与体育制造相关部分总规模又占15.5%[21],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通过加快推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相互促进发展,协调推进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均衡发展,可以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

5.4 改革重点: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36]139-140,不仅能进行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提供适宜大众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有效供给,发挥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1)推进“体育+”和“+体育”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①从“体育+”角度看,通过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有利于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大众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②从“+体育”角度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通过加快推进体育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创新赛事转播方式、商业运营模式、产品供给形式等,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2)促进体育主导产业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是指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50]。推动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成为体育主导产业,有利于优化体育产业结构[16]。体育健身休闲业是体育服务业的主体组成部分[51],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有利于满足大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51],大力发展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有利于活跃体育市场。通过促进体育主导产业发展,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完善体育产业体系。

(3)打造体育产业链,培育体育产业集群。通过着力打造运动休闲、体育用品制造和服务、竞赛表演等产业链,培育体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体育产业[47]。在打造运动休闲产业链方面,应围绕运动休闲项目,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健康养生基地、运动休闲体育综合体等,促进健身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打造体育用品制造和服务产业链方面,围绕体育用品业,举办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宣传推广活动,通过体育制造研发技术创新,以服务于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在打造竞赛表演产业链方面,围绕竞赛表演业,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加强与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融合,形成互利共赢模式。通过打造体育产业链,不断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束语

新时代体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背景下,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时代的幸福产业、健康产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4个“时代价值”、4个“现实困境”、4个“内在逻辑”和4个“改革路径”,以期为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贡献声明:

任波:设计论文框架,搜集统计数据,撰写、修改论文;

黄海燕:提出论文选题,调研文献,核实数据,指导修改论文。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9-03-23].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33605/content.html (0)
[2]
人民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EB/OL].[2019-03-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214/c40531-30670467.html (0)
[3]
求是网.习近平这样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OL].[2020-01-21]. http://www.qstheory.cn/zhuanqu/rdjj/2019-02/26/c_1124164133.htm (0)
[4]
国家体育总局. 新中国体育70年:综合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59. (0)
[5]
王昌林, 付保宗, 郭丽岩, 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内涵和逻辑体系[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9): 14-18 (0)
[6]
周文. 警惕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兜售西方理论[J]. 红旗文稿, 2016(10): 18-21 (0)
[7]
吴敬琏. 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 30-45. (0)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共文献出版社, 2017: 29-30. (0)
[9]
程林林, 李秦宇, 陈鸥. 我国体育经济"学术流派"的由来与现状解构:兼论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 45(4): 1-7 (0)
[10]
徐开娟, 黄海燕, 廉涛, 等.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关键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 43(4): 29-37 (0)
[11]
任波, 戴俊.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逻辑与路径:基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视角[J]. 体育与科学, 2020(2): 61-72 (0)
[12]
戴平.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基本设想[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 40(8): 21-26 (0)
[13]
李博.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50(2): 52-58 (0)
[14]
沈克印, 吕万刚.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理逻辑、发展现实与推进思路[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50(11): 29-35 (0)
[15]
刘亮, 付志华, 黎桂华.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 29(1): 8-12 (0)
[16]
任波, 戴俊, 黄海燕.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供给侧改革路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1): 52-59 (0)
[17]
任波, 黄海燕.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与供给侧破解路径[J]. 体育学研究, 2020, 34(1): 49-58 (0)
[18]
黄道名, 周民, 陈丛刊, 等.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困境与治理对策[J]. 中国体育科技, 2018, 54(2): 15-20 (0)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李克强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实录[EB/OL].[2019-03-23]. http://www.gov.cn/zhuanti/2016-06/27/content_5085953.htm (0)
[20]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0)
[21]
国家统计局, 国家体育总局.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20-01-20].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20_1724122.html (0)
[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9-05-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 (0)
[23]
国家统计局, 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19-07-28].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12/t20161227_1446406.html (0)
[24]
江小涓.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 管理世界, 2018, 34(5): 1-9 (0)
[25]
国新网.就业是反映民生和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EB/OL].[2019-07-31].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5861/37183/zy37187/Document/1565561/1565561.htm (0)
[26]
王辉.使命召唤下的中国体育产业[N].中国体育报, 2018-12-11(6) (0)
[27]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新中国体育产业工作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9(10): 8-18 (0)
[2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2019[EB/OL].[2020-03-30].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902124/content.html (0)
[29]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19-03-20].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08_1643790.html (0)
[30]
人民网.2017年全国马拉松相关赛事达1100场[EB/OL].[2018-12-21].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8/0125/c401891-29786864.html (0)
[31]
新华网.《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发布[EB/OL].[2018-12-21].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8-08/02/c_1123215092.htm (0)
[32]
人民网.国家体育总局: 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EB/OL].[2018-12-21].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4/1226/c22176-26280189.html (0)
[33]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 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0)
[34]
新华网.体育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当体育产业遇上新三板[EB/OL].[2018-12-21].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25/c_128834671.htm (0)
[35]
搜狐网.目前超20家体育产业基金共计400亿元[EB/OL].[2018-12-21].http://www.sohu.com/a/128000688_115035 (0)
[36]
卢嘉鑫, 张社平. 体育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0)
[37]
赵轶龙, 戴腾辉.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基于现有省际数据[J]. 中国体育科技, 2019, 55(4): 31-42 (0)
[38]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1478亿元[EB/OL].[2020-01-2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19_1723659.html (0)
[39]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8%[EB/OL].[2020-01-22].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21_1724242.html (0)
[40]
PLUNKETT R.Market research: Business, industry and consumers[EB/OL].[2020-02-05].https://www.plunkettresearch.com/ (0)
[4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00问[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5. (0)
[42]
新华网.体育产业调研系列稿之三: 燃烧你的卡路里还是钱袋子?: 健身培训业喜忧参半[EB/OL].[2019-01-25].http://sports.xinhuanet.com/c/2019-01/10/c_1123971269.htm (0)
[43]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9-07-04].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3895927/n4119307/7153937.html (0)
[44]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2019-06-02].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00210.html (0)
[45]
吴超林, 杨晓生. 体育产业经济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41-42. (0)
[4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59-60. (0)
[47]
赵勇. 新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路径和对策措施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8(3): 1-7 (0)
[48]
人民网.从三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EB/OL].[2020-01-2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909/c40531-31343036.html (0)
[49]
楚明钦. 产业发展、要素投入与我国供给侧改革[J]. 求实, 2016(6): 33-39 (0)
[50]
赵玉林.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M]. 3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275-277. (0)
[51]
曹可强. 体育产业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206-2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