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方经济  2017, Vol. 36 Issue (12): 119-137  
0

引用本文 

郑秀恋, 葛宝山. 创业供应链相关研究述评及展望[J]. 南方经济, 2017, 36(12): 119-137.
Zheng Xiulian, Ge Baosha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and Future Prospects[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7, 36(12): 119-13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竞争性行业大型企业公司跨界创业战略形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71472071)

通讯作者

葛宝山,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E-mail:gebaosan@vip.163.com

作者简介

郑秀恋,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 E-mail:371201696@qq.com,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管理学院, 邮编:130022
创业供应链相关研究述评及展望
郑秀恋, 葛宝山     
摘要: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竞争已经由过去的企业之间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创业和供应链均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然而关于创业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引起学者的重视。通过文献梳理,回顾和评析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创业供应链的内涵进行界定,回顾了创业供应链的分类,分析了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动因,从理论基础、切入视角两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最后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创业    供应链    创业供应链    
A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and Future Prospects
Zheng Xiulian , Ge Baoshan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of marke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main body of competition has been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the past between enterprises into between supply chains. Entrepreneurship and supply chain have respective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the scholars. However, the study on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has just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reviews its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upply chain. And the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comm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n entrepreneurship and supply chain.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Supply chain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一、引言

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借助供应链等网络进行创业是非常有利的。Giulio et al. (2014)等认为网络可以帮助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开发机会,实现增长。Blundel(2006)Ross(2011)的研究表明借助供应链进行创业,对企业抓住创业机会、创新、学习以及创业资源的整合都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业绩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许多企业借助供应链构建核心战略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Handfield et al., 2009)。但一些研究表明,在相同细分市场中,供应链中的企业会有着非常不同的绩效水平(Hsu et al., 2009)。运作成功的供应链中的企业体现出了显著的创业精神(Ras et al., 2009)。融入创业的供应链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强的竞争优势(Hsu et al., 2011)。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创业和供应链的交叉与融合(如Giunipero et al., 2005Amanor-Boadu et al., 2009Ross,2011Lee,2012杨洪涛等,2011宋华等,2014)。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供应链的概念和研究范围也逐渐从分散的不同视角和领域的研究转向多视角、多领域交叉基础研究。在这样一些背景下,创业供应链的概念被学者提出,并逐渐引起关注与重视。如Lee(2012)指出,创业供应链是一条强有力的供应链,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帮助企业实现成长,应该大力提倡对创业供应链的研究与实践。显然,对创业供应链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内涵是什么,现有文献关注了哪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创业供应链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等都值得深入思考。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和深入剖析,分析创业供应链的内涵与分类,总结现有研究关注的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动因,探讨创业供应链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切入视角,并构建相应的研究框架体系以期指导未来创业供应链的研究与实践。

二、创业供应链的内涵与分类 (一) 创业供应链的内涵

国内外对创业与供应链的分别研究和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但对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研究刚起步,因此,对于创业供应链的内涵,不仅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而且明确提出创业供应链内涵的研究也比较少。Hult et al.(2002)最早将创业与供应链联系起来,提出了供应链文化竞争力的概念。认为供应链文化竞争力是供应链发现和填补当前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空白的水平,包括创业、创新和学习等三个要素。供应链文化竞争力有助于缩短订单履行周期。Giunipero et al.(2005)提出采购与供应管理应该融合创业精神,但没有提出创业供应链的概念。认为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变化特别快,采购与供应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套具有创业精神的柔性技能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决策制定、计划、内部沟通、自我激励以及创新等方面的技能。而且,Giunipero et al.(2005)进一步证明了具备柔性技能体系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者比不具备该技能体系的管理者体现出了更高的柔性,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Amanor-Boadu et al.(2009)认为传统供应链存在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创业与供应链的融合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并明确提出了创业供应链(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的概念。指出创业供应链是在对用之不尽、但会因误用和滥用而易贬值的有价值资源共同需求和依赖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强调以资源为基础,供应链成员之间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避免价格竞争。注重通过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达到市场扩张的目的。Hsu et al.(2011)尽管也没有明确提出创业供应链的概念,但认为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必定存在独特的能力。在文献回顾和对一些中小企业总经理的访谈之后,发现了一个新的构念,命名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识别和追求机会的不可模仿的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成功与成长,具体包括创新性、先动性、冒险性、关系资本和协调等五个方面的能力。Lee(2012)认为创业供应链是一个正在出现的新概念,不仅像传统供应链一样重视成本节约、产品质量和配送速度,而且重视企业的创新与成长。指出创业供应链是为了达到成长的目的,通过识别市场需求与机会,并对需求与机会做出反应的,联系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杨洪涛等(2011)认为创业企业从创业之初就应该定位于组建创业供应链的战略高度来进行创业活动,并将创业供应链界定为:在初创期, 企业为了开展某一领域的市场活动, 谋求发展, 凭借现有的资源特点, 结合自身发展需要, 在上下游企业中寻找有合作发展意愿并且资源相互匹配的企业, 与之形成创业供应链共同开拓市场。宋华等(2014)指出创业供应链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认为创业供应链一方面需要供应链参与企业在内部以及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战略协作;另一方面强调供应链中创业导向的作用,注意观察和分析供应链环境的变化,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企业资源和能力,识别并抓住市场中的新机会,积极创新并勇于承担风险,进而提升供应链参与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

综上可以看出,关于创业供应链的内涵与概念目前尚未清晰化,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体而言,创业供应链的内涵体现为四个方面:其一,创业供应链是创业和供应链的交叉与融合,既体现了创业的精髓又充分应用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如图 1所示)。多数学者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融入创业精神,以提高供应链柔性,降低供应链风险。也有学者从创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企业应该与具有合作意愿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发市场。其二,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创业供应链重视创新、学习与成长,注重挖掘市场需求、识别市场机会,并对机会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成长。其三,在创业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共同开拓市场,提升供应链绩效。其四,创业供应链体现出了一些特定的能力,诸如创新性、先动性、冒险性、关系资本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本文将创业供应链定义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注重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追逐机会创造价值的,联系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图 1 创业和供应链的交叉与融合

创业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创新是有区别的。供应链管理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强调通过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实现供应链运作的最优化,从而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创业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在于,供应链管理注重对供应链运作过程的优化,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的现有需求;而创业供应链强调在满足最终用户现有需求的同时,挖掘最终用户的潜在需求,追求新的市场机会,以实现供应链的成长。供应链创新与创业供应链则更容易混淆。实际上,创业供应链比供应链创新包含了更丰富的内涵。供应链创新的重要思想就是创新,体现为在供应链业务过程、供应链技术、供应链网络结构等三方面的创新(Jan et al., 2011), 而创业供应链除了要求创新之外,还重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学习,具有先动性、冒险性等特点。

(二) 创业供应链的分类

1.根据创新程度分。根据创新程度,Lee(2012)认为创业供应链可以分为复制型创业供应链和创新型创业供应链。复制型创业供应链以现有产品和服务为基础,将它们推向新客户、新市场、新销售地。麦当劳和星巴克一直采用复制型创业供应链战略在全世界扩张。例如,它们到机场、医院或其他地方开设新门店,以抓住新客户,同时在新的地点服务老客户。创新型创业供应链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创新与成长。其一是针对现有客户和市场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由于供应链管理人员长期与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最容易发现新需求识别新机会,进而可能开发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就是该类创新型创业供应链的一个典型例子。其二是以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新客户和新市场的需求。为了抓住这种机会,供应链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页岩气在过去几年的迅速发展给能源公司带来了开发新技术满足新客户与新市场的机会。

2.根据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分。以资源为基础,Amanor-Boadu et al. (2009)将创业供应链分为地域资源型、地域-产品资源型和地域-产品-过程资源型等三类创业供应链。地域资源型创业供应链以某个具有与众不同特点的地域为基础进行创业,通常可以在旅游产业中找到这类创业供应链。供应链成员利用该地域仅有的特点提供给顾客独到的体验。该创业供应链的集体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他们共同拥有的稀有的、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地域资源。供应链成员各自将地域资源的这些特点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以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地域-产品资源型创业供应链围绕天然产自某个特殊区域的产品进行创业。因为地域-产品资源型创业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和某个特殊的地区相关联,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来自该创业供应链的产品具有一定天然优势。意大利时装是地域-产品资源型创业供应链的一个很好实例。最后一个类型是地域-产品-过程资源型创业供应链。该供应链围绕着产自某个特殊地区,采用独特过程、投入或技术生产的产品进行创业。该产品相比前两个类型创业供应链的产品具有更多的标准和限制条件。地域-产品-过程资源型创业供应链有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以排除不具备条件的产品和厂家参与市场竞争。该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得到法律的保护。意大利巴戈利诺镇罗克弗特奶酪是地域-产品-过程资源型创业供应链的典型例子。

可见,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供应链进行了分类(如表 1所示)。由于Amanor-Boadu et al. (2009)的创业供应链分类方法与地域、产品、过程等资源密切相关,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不具备地域、产品或过程等资源特殊性的供应链,因此,本文认同Lee(2012)的分类方法,将创业供应链分为复制型创业供应链和创新型创业供应链。

表 1 创业供应链的分类
三、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动因研究 (一) 创业精神有利于实施供应链管理

1.创业精神是供应链管理地位的提升需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外包和离岸外包的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早期,在许多企业中,供应管理被当成企业的一个辅助职能,相比交易效率提高以及通过谈判实现成本降低等重要作用,供应管理具有很低的战略价值(Handfield, 2006Liker & Choi, 2004)。逐渐地,供应管理在市场情报、战略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方面成了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Cousin et al., 2006Krause et al., 1998Liker & Choi, 2004)。因此,Giunipero et al.(2008)号召供应管理者在寻找全球化采购机会、识别新技术、给企业提供新见解等时候,应该更积极主动一些。而获取市场情报、寻求机会、识别新技术、先动性等正是创业精神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因此,随着供应链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创业精神应该融入到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2.创业精神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柔性。每一条供应链都要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链必须不断地重组(Hauser et al., 1996)。因此,供应链是动态的、特殊的组织,必须保持柔性(Nichols et al., 1996)。具备柔性的供应链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不确定性,适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市场,更好地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同时持有更少的库存(Giunipero et al., 2005)。Giunipero et al.(2005)通过研究证明了具备创业导向的供应管理者能帮助供应链实现更高的柔性。Gonzalez-Padron et al.(2008)Hult et al.(2002, 2003)也认为创业精神能够给供应管理带来更多的适应性决策,允许供应链能够柔性地、敏捷地、高效地应对市场机会。

3.创业精神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绩效。Ras et al.(2009)在研究可持续生产与南非创业企业供应链绩效的问题时指出,南非创业企业面临着可持续生产的知识和技术瓶颈,面对着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需要有冒险的精神和创新的积极主动性,以保持所在供应链的顺畅运转,最终获得利润。Ross(2011)在针对农产品供应链创业行为的研究中指出,技术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农产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增加了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预测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靠,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因此,那些具有创业精神的管理者更有可能解决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并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Ross, 2008Ross & Westgren, 2009)。

(二) 供应链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

1.供应链有助于企业识别与开发市场机会。创业因机会而存在,机会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借助供应链,创业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开发机会。较早的时候,就有学者研究了网络和机会的关系。如Coviello & Munro (1995)就认为创业企业未来的机会绝大多数源于网络关系,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处理怎么建立关系以及和谁建立关系。Blundel(2006)认为从创业网络的角度看,机会与已建立的垂直联系中的大企业密切相关。根据从供应链中搜集到的证据表明,供应商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供应链中大的零售商客户那里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诸如市场情报;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从大的零售商客户那里学会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新的需求,而这些都有利于创业企业识别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Ross(2011)认为创业机会不能在与其他企业毫无联系的情况下开发出来,许多创业的个体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联盟,以共同开发市场机会。认为供应链的出现对创业企业的绩效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基于主题的仿真模型检验了利用供应链开发创业机会比不利用供应链开发创业机会的企业在绩效上表现更优异。

2.供应链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创新。在复杂的信息技术时代,创新逐渐被认为是涉及多个部门、跨越多个组织的活动(Leonard-Barton,1995Nonaka & Takeuchi,1995)。Edquist(1997)认为企业几乎不能在隔离的环境中创新;为了追求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相互作用以交换多样化的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更直接地,很多学者认为创新源于买卖双方的相互作用(Sivadas & Dwyer,2000)。Roy et al.(2004)认为供应链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能够产生渐进的或激进的创新。Schiele(2006)认为一个企业开发外部资源的能力可以被认为是创新的重要元素,而且,逐渐地,创新不是发生于公司内部封闭的实验室里,而是产生于供应链中。Arend(2005)认为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产品、服务和过程的创新。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直接有利于产品的创新。许多研究指出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整合供应商是非常有利的(Aleo, 1992)。Stones (2001)在英国开展的针对超过8000家企业的创新调研中指出,供应商是创新的重要外部资源,甚至比客户还要重要。

3.供应链有助于创业企业的学习。供应链是个复杂的体系,它涉及垂直的、基础的以及双边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成员关系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交易关系,产生了合作与学习关系(Brown & Hendry, 1997)。而创业学习则有利于创业企业较快地成长。Cousins et al.(2006)认为供应链中的成员在相互的接触过程中,会发现相互之间存在的差距,而通过供应链成员间的经验分享、相互学习则有利于缩小差距。Blundel(2006)的研究表明供应商可以从供应链中大的零售商客户那里直接地学到一些知识,从而实现改进。Contreras et al.(2012)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跨国企业会传播技术和管理经验给当地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以便使这些企业的生产和运作能满足跨国企业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企业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如何改善生产过程、如何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加快对客户订单的反应等。

4.供应链有助于获得合作伙伴的互补资源。企业创业过程需要利用资源,没有资源,机会就无法被开发和利用。创业企业通常会受到内部资源有限的束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Buckley 1989)。Arend et al.(2005)认为对于初创企业,供应链管理有许多潜在优势,供应链可以帮助初创企业在一个合作的网络中,快速、可靠地获得合作伙伴的互补资源,提高企业升级发展的能力。

5.供应链可帮助企业提高创业绩效。通过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的成员可以共同开发的规模效益、相互学习、共同管理风险和成本、相互协作、管理不确定性等(Barney,2007)。因此,创业企业借助供应链可以给最终客户提供一些增值价值,并获得更多利润(Ross,2011)。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供应链能在增加创新、降低成本和减少不确定性等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规模小、资源受约束的情况(Lipparini & Sobrero, 1994),给中小企业带来更高的生存几率(Gartner et al., 1999)。重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会获得更高的绩效(Arend & Wisner,2005)。

四、创业供应链研究的基础理论

为了实现对科学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创业供应链的发展与研究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根据对创业供应链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资源基础观(RBV)、创业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是现有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阐述。

(一) 资源基础观(RBV)

资源基础观是在1984年由Wernerfelt提出来的,认为组织的成功与其利用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相关。Selznick(1957)Penrose(1959)奠定了资源基础观的基础。根据资源基础观,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一样重要的。最重要的资源是那些稀有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战略资源(Barney, 1991)。企业战略资源具有异质性,并且能够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被广泛认同(Loane & Bell,2006陈岩等,2014Antonio et al., 2015)。同时,最重要的能力是那些稀有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能力,对组织绩效起决定作用(Teece et al., 1997)。Hsu et al.(2011)基于资源基础观证实了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Storer et al.(2011)根据资源基础观重点探讨了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Hult et al.(2002)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认为供应链文化竞争力是在供应链成员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不能被观察到,是企业的一项战略资源,有助于缩短订单履行周期。Ojha et al.(2016)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对来自多个产业的多样化供应链中的128名供应链决策者的调查,研究证明了信任和供应链学习作为重要的资源在发展创业和创新供应链中的重要且独特的作用。

(二) 创业理论

创业活动是一种复杂、动态的经济现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创业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Timmons(1974)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创业过程模型——Timmons模型, 认为创业过程是一个由创业机会、资源和创业团队三个驱动因素相互匹配与平衡的过程。Gartner(1985)提出了基于创业者、环境、过程和组织的概念模型;Wickham(1998)提出了基于创业者、机会资源组织学习和绩效的概念模型。学者们运用各自学科的理论对创业本质、创业现象描述、创业理论发展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创业理论研究视角和体系。Ross(2011)基于创业理论,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创业行为,重点研究了如何识别和利用供应链中出现的创业机会以提高创业绩效的过程。Ras et al.(2009)根据从可持续创业理论中提炼出来的六项必要的能力,开发出一个能力与环境绩效以及利润关系的模型,并证实了六项必要能力对环境绩效和利润的正向作用。

(三) 供应链管理理论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受到了国际上管理科学家、经济学者、市场营销学者的广泛关注,供应链管理相关成果日益丰富,甚至公认最权威的两大管理科学国际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和Operations Research均针对供应链开辟过专题。目前,供应链管理理论主要涉及供应链协调优化、供应链信息、供应链效率评估、供应链风险应急、供应链设计重构、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等方面。Jain et al.(2016)整合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创业理论,对比研究了印度和加纳腰果产业从生产到营销的供应链中存在的创业机会问题。同样的,Handfield et al.(2009)整合了供应管理理论与创业理论,通过研究证实了具备创业导向的供应管理者所具备的供应情报能力和供应管理影响力有助于提高买卖双方的绩效。Giunipero et al.(2005)同样整合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创业理论,证实了采购/供应管理者所具备的柔性技能体系对供应链柔性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对创业供应链的内涵、分类、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动因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创业供应链研究整合框架(如图 2所示)。创业供应链的发展得益于资源基础观、创业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等的发展与支撑。创业与供应链的交叉与融合充分体现了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乃至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图 2 创业供应链研究整合框架
五、创业供应链研究视角及作用机理

由于创业供应链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直接以创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还非常少,更多的文献是研究创业与供应链的融合及其产生的结果。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有些学者选择聚焦于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新创企业,研究新创企业借助供应链进行创业对企业创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Ras et al., 2009, Hsu et al., 2011),而有些学者则关注成熟企业,研究成熟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其所构建的供应链绩效所产生的作用(Hult et al., 2002, Handfield et al., 2009)。基于学者们对创业供应链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重点划分了此领域文章的切入视角:新创企业视角和成熟企业视角。

(一) 新创企业视角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许多企业借助供应链构建核心战略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Handfield et al., 2009)。但供应链也常常因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此外,在相同的细分市场中,参与到供应链中的企业也会有着非常不同的绩效水平(Hsu et al., 2009)。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它们规模小,资源有限,缺乏品牌效应,管理不完善。因此,试图借助供应链获取竞争优势的新创企业,必须依赖独特的优势以克服规模小和资源有限等方面的不利情况(Bayraktar et al., 2010)。新创企业视角的前因变量研究的切入点可归纳为新创企业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创新性、冒险性、先动性、关系资本、协调)、信息获取情况、警觉性、技术规模效益、合法性、效率、创新性、响应性、充分的管理、业务网络化、降低市场风险、企业战略及特征等。例如,Hsu et al.(2011)认为,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具备一定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包括创新性、冒险性、先动性、关系资本、协调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由于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供应链成员中产生的,镶嵌于供应链运作过程的能力,很难被外界所观察,很难在组织之间转移,也很难被竞争对手所复制(Hsu et al., 2011),所以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创业供应链所具有的稀有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能力,是创业供应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会提高创业供应链绩效。类似的,Fatemeh et al.(2015)认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成功,中小企业需要具备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以此帮助企业获得绩效的提升。Ras et al.(2009)的研究表明,南非的创业者面临着缺乏可持续生产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的障碍以及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南非创业者体现出的创新性、响应性、充分的管理、业务网络化、降低市场风险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促使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能够顺畅运转。

新创企业视角的中介/调节变量主要关注新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是否选择介入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践等。例如,Hsu et al.(2011)以东南亚五个国家的零部件OEM厂商的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新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作为关键的战略因素在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Arend et al.(2005)证实是否选择介入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践作为关键的战略因素在中小企业战略、中小企业特征与中小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新创企业视角的结果变量主要聚焦于创业绩效(采购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信息共享、生产几率、财富创造)(Ross, 2011)、企业绩效(销售增长、市场增长、市场份额、利润)(Hsu et al., 2011)、环境效益与利润(Ras et al., 2009)、中小企业绩效(Arend et al., 2005)。

(二) 成熟企业视角

成熟企业视角的前因变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采购/供应管理者的柔性技能体系(创新、风险管理、内部激励、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决策、内部激励、计划、影响力和劝说等能力)、供应管理能力(市场情报能力、供应影响力)、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组织文化(团队协作、民主)、供应链文化竞争力(创业、创新、学习)。例如,Giunipero et al.(2005)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41个总裁进行访谈,对参加2003年春天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的与会者的问卷调查,认为采购/供应管理者应该像真正的创业一样开展采购/供应管理工作,即拥有采购/供应管理柔性技能体系,该技能体系和创业能力很相似。而且,Giunipero et al.(2005)进一步证明了具备柔性技能体系的采购/供应管理者比不具备该技能体系的管理者体现出了更高的柔性,可以实现供应链柔性水平的提高。采购与供应管理柔性技能的提出,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变化迅速且竞争高度激烈的环境中,随着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将创业技能融入采购与供应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创业与供应链的融合指明了一个方向,即积极推进创业与供应链管理在能力方面的融合,具备新能力的供应链将促使传统供应链向创业供应链的转变。Hult et al.(2002)提出了供应链文化竞争力的概念,并指出包含创业、创新与学习三个要素。供应链文化竞争力的内涵和创业供应链非常相近。在分析供应链文化竞争力与绩效的关系时,选择订单履行周期作为唯一的绩效指标。订单履行周期是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配送过程所包含的时间。Hult et al.(2002)认为尽管供应链还有很多绩效指标如利润、存货价格等,但是这些指标受组织很多其他功能特征的影响,而订单履行周期则直接受供应链功能的影响。在实证研究时,以一家业务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的世界500强运输企业所构建的供应链为对象,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文化竞争力和订单履行周期的关系。该企业上游有超过1500家的供应商,下游有338家客户。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文化竞争力有助于缩短订单履行周期。Handfield et al.(2009)等认为世界一流的供应管理能力包括供应市场情报能力和供应影响力,该供应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存很多相似之处,对绩效产生影响。

成熟企业视角的中介/调节变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业导向、整合(企业内部整合和供应商整合)、供应链动态能力(整合、协调、适应性、敏捷性、满足供应链竞争优先权、重组、合作)、[学习导向、创业创新能力]。例如,Handfield et al.(2009)通过对英国151家制造和服务企业的调查,以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企业内部整合和供应商整合在供应管理能力与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Storer et al.(2011)表示供应链动态能力在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和供应链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Gonzalez-Padron et al.(2008)通过研究证实学习导向和创业创新能力在组织文化和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Marshall et al.(2015)以创业导向为中间变量,研究了创业导向在可持续导向和可持续供应链实践之间的调节作用。

成熟企业视角的结果变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供应链柔性(产品柔性、数量柔性、新产品投入柔性、配送柔性、响应性柔性)(Giunipero et al., 2005)、绩效(买方财务绩效、供应商绩效)(Handfield et al., 2009)、供应链创新(渐进式创新、激进式创新)(Storer et al., 2011)、[关系质量、采购周期](Gonzalez-Padron et al., 2008)、订单履行周期(Hult et al., 2002)。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创业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是能够分别从新创企业视角和成熟企业视角进行剖析的,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创业供应链相关研究不同视角的多样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理论化概念模型及其模型建构的可操作性,也使其更加复杂化。根据上述分析,整理了相关文献对创业供应链进行研究的切入视角、前因变量、中介/调节变量以及结果变量等(如表 2所示)。

表 2 创业供应链相关文献的切入视角、前因变量、中介/调节变量以及结果变量

在梳理相关变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与创业供应链相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创业或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提倡二者的融合,并分析融合之后对绩效产生的影响(Ross, 2011; Blundel, 2006; Hult et al., 2002Buciuni et al., 2014Ojha et al., 2016)。例如,Ross(2011)研究了供应链伙伴关系在农产品企业创业行为中的作用,证实了能够利用现有供应链发现和开发机会的企业,比一般的企业具有更高绩效水平。Buciuni et al.(2014)认为企业创业受信息、资源短缺等问题约束,而供应链管理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通过案例研究方法,证明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创业的过程中,借助所构建供应链可以更快接触目标市场,获得更多目标市场的资源,快速实现创业目标。另一方面是研究创业与供应链融合之后形成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能力的构成及其对绩效的影响(Giunipero et al., 2005Handfield et al., 2009Hsu et al., 2011Kassa et al., 2011Fatemeh et al., 2015)。例如,Hsu et al.(2011)提出了处于供应链中、绩效表现突出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并根据资源基础观理论,证明了该能力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具体能力对企业绩效积极作用。Handfield et al.(2009)指出成熟供应管理组织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供应市场情报能力、供应管理影响力、供应商整合能力以及跨企业整合能力等,而且这四个能力与企业的创业能力非常相似,并进一步证明了成熟供应管理组织的能力会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水平。Kassa et al.(2011)指出成功运作于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中的小企业,体现出了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动态能力,创业能力有助于小企业进入大企业所构建的供应链,而动态能力使小企业能够在这样的供应链中获得发展,实现成长。总的来说,创业供应链相关的研究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研究的数量还不够多,研究的内容也有待于丰富。例如尽管有学者探究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影响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内外因素,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否还需要考虑组织学习、知识管理等要素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虽然样本文献研究了新创企业借助供应链进行创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影响,但二者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待于深入。

五、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回顾国内外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相关研究,详细阐述了创业供应链的内涵、分类,以及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动因,总结分析了相关文献的理论基础,归纳了这些文献的研究视角,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系统理解已有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也补充完善了现有的创业供应链文献综述。然而,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未来路途可谓任重而道远。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创业与供应链融合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少,归根结底无非是两者之间的作用要素繁多、作用机理复杂,并且创业与供应链管理本身还时刻处于动荡与发展中。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助于企业创业的成功实施,而创业则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思想。

目前,创业供应链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挑战性的新兴研究领域,尽管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利用的成果,但通过详细剖析现有文献不难发现,现有的创业供应链相关文献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第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扎实。一方面,由于创业供应链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理论基础不扎实,会使创业供应链的深入研究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比较单一。如现有文献对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绩效关系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基本都是以资源基础观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的。第二,研究视角切入尚未达成一致,现有的研究成果中鲜有跨越多个视角的创业供应链的相关探究。第三,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创业供应链的成因及其与传统供应链差异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明晰创业供应链的内涵,并引起更多专家与学者的注意,促进创业供应链研究的发展,而当前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未探究清楚。第四,研究方法上存在着不足。现有的文献基本都采用大样本的定量实证研究,理论推演方面的研究很少,没有案例方面的质性研究。定量的方法难以开展动态研究。如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时,无法揭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动态作用,也无法揭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自身的动态演化过程。

基于以上对现有创业供应链相关研究的分析,接下来我们分别从创业供应链研究的理论基础、切入视角的整合、创业供应链的成因及其与传统供应链差异、方法论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1. 理论基础的未来研究展望

对创业供应链的深入研究需要夯实其理论基础,只有以牢固的理论基础为支持,对创业供应链的研究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下面我们对目前正在使用的理论进行了重要扩展。关于资源基础观理论,是现有文献中,对创业供应链进行研究采用较多的理论。未来研究可继续采用资源基础观理论,继续深入研究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问题。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是创业供应链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创业供应链绩效起着决定作用。而有效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量表还有待于开发。如果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量表有误差将导致对创业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出现偏差。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量表的开发同样可以结合语义研究、跟踪调查、访谈以及大样本调研等方法进行。此外,还可以探索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关键因素影响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机理。包括应该探索企业内外部的因素对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形成的影响。企业管理的特点或者先前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可能是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所处行业的特点可能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Hsu et al., 2011)。

创业理论能够继续地为创业供应链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依据创业理论,未来可以研究供应链中的机会问题,毕竟在供应链成员的相互合作关系中,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有利于捕捉供应链中出现的新市场机会,并进行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探究供应链中的机会-资源一体化问题,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资源互补以及合作关系为机会-资源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研究供应链中的创新问题,供应链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还可以研究供应链中的学习问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经验、知识共享,有利于实现改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加快对客户订单的反应等。

在供应链管理理论方面,未来可以构建更加清晰的创业供应链概念体系,开发创业供应链研究量表。目前,对创业供应链的研究还是很少,可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创业供应链进行研究,明晰创业供应链的概念及其内涵,完善创业供应链概念体系。对于创业供应链量表的开发,可以采用语义研究法从文献中提炼关键词,还可以采用跟踪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广泛收集数据来开发创业供应链量表,并通过大样本调研进行验证。这对创业供应链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未来还可以研究创业供应链的构建问题。分析为什么要构建创业供应链;分析由传统供应链向创业供应链转变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分析创业供应链构建应该遵循的步骤等。此外,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问题。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能充分体现创业供应链对比传统供应链在绩效上的优越性,又能科学地评价创业供应链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绩效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公认的指标体系,因此,科学、合理的创业供应链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除了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外,还应该探索和引入新的理论,如交易成本经济理论、关系资本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以更深入地剖析创业供应链领域存在的问题。另外,可以在整合供应链管理理论、创业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创业供应链研究自身的理论基础,为创业供应链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切入视角及其整合的未来研究展望

(1) 新创企业视角的未来研究展望

新创企业资金不足、资源有限、管理经验欠缺,能够借助供应链开拓业务尤其重要,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析新创企业如何借助供应链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如何在与合作伙伴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获得有用知识,提升管理水平;如何借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资源帮助企业提升绩效等。

(2) 成熟企业视角的未来研究展望

面对充满不确定、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成熟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在以供应链为竞争主体的市场中,成熟企业又往往是众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成熟企业在供应链中所企业的作用将决定着该供应链能否持续不断地服务好最终客户,进而持续不断地为整个供应链创造价值。未来可以深入研究成熟企业如何带领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如何进行供应链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最终客户;如何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能力,以实现供应链绩效水平的提高。

(3) 切入视角整合的未来研究展望

现有的研究中,新创企业视角和成熟企业视角的研究相互分离,综合分析的研究很少。未来的跨层次的整合,可以综合新创企业和成熟企业视角,进一步研究供应链中的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如何维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市场;供应链中的成熟企业如帮助何新创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流程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在新创企业实现进步的同时,最终客户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也得到提升。

3. 创业供应链的成因及其与传统供应链差异的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迫切需要对创业供应链的成因及其与传统供应链差异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明确创业供应链概念的范畴,推动创业供应链研究的发展。创业供应链是创业研究与供应链研究的交叉领域,体现的是创业与供应链的融合。对于创业供应链成因的未来研究,一方面可以从创业的角度入手,探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供应链在发现新的市场需求、机会开发与利用、资源整合、相互学习、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等方面,对企业在创业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创业与供应链的融合。另一方面,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入手,分析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创业精神、创业方面的技能、创业导向等的融入,对供应链绩效的显著改善作用,促进创业供应链的形成。对于创业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差异方面的研究,可以分析创业供应链在新产品推出时间、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占销售总量比、质量改进、流程优化、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与传统供应链的差别。

4. 方法论的未来研究展望

对创业供应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实证研究应该依然是未来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因为它有助于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对创业供应链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单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案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单案例研究,甚至多案例研究,跟踪、对比创业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揭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动态作用及其自身的动态演化。此外,针对创业供应链中的某些问题也可以先通过案例研究对相关命题进行定性研究,接着对所建立的命题进行定量的验证,综合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三角测量法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加深入和可靠。

参考文献
[]
陈岩、蒋亦伟、王锐, 2014, “产品多元化战略、企业资源异质性与国际化绩效:对中国2008-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检验”, 《管理评论》, 第 第12期 期, 第 131–141 页。
[]
宋华、刘会, 2014, “供应链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流通经济》, 第 第6期 期, 第 46–50 页。
[]
杨洪涛、石春生、姜莹, 2011, “'关系'文化对创业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评论》, 第 第4期 期, 第 115–121 页。
[]
Aleo J., 1992, "Redefining The Manufacturer-Supplie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3, 10–14.
[]
Amanor-Boadu V R, Marletta P. and Biere A., 2009,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s and Strategic Collaboration:The Case of Bagòss Cheese in Bagolino, Italy".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12(3), 49–68.
[]
Antonio Navarro-García, Arturo Calvo-Mora Schmidt and Manuel Rey-Moreno, 2015,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xport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7(68), 1532–1538.
[]
Arend R J., Wisner J D., 2005, "Small 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s There A Fi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 403–436.
[]
B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 99–120. DOI:10.1177/014920639101700108
[]
Barney J., 1995, "Looking insid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9(4), 49–61.
[]
Barney J., 2007,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3 rd Ed.)[M],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USA.
[]
Barringer B R., Bluedorn A.C.,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5), 421. DOI:10.1002/(ISSN)1097-0266
[]
Bayraktar E, 2010, "An Efficiency Comparis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actices:a Study of Turkish and Bulgarian 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Food Products and Bevera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48(2), 425–451. DOI:10.1080/00207540903174957
[]
Bluedorn A C., Johnson R.A., Cartwright D.C. and Barringer B.R., 1994, "The Interface and Convergence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Domai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 201–62.
[]
Blundel R., Hingley M K., 2001, "Exploring Growth in Vertical Inter-firm Relationships:Small-medium Firms Supplying Multiple Retailer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8(3), 245–265. DOI:10.1108/EUM0000000006824
[]
Blundel R., 2006, "Managing 'Collisions'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and Industrial Supply Chains:A Modified Penrosia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hilosophy, 2(1), 82–97. DOI:10.1504/IJMCP.2006.009648
[]
Brown J E, Hendry C., 1997,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Supply Chains as Vehicles for Managerial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27(4), 127–57. DOI:10.1080/00208825.1997.11656721
[]
Buciuni G, Mola L., 2014, "How Do Entrepreneurial Firms Establish Cross-border Relationships? 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12, 67–84. DOI:10.1007/s10843-013-0111-3
[]
Buckley P J., 1989,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Small Business Economy, 9(1), 67–78.
[]
CarrA S, Smeltzer L R., 2000,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urchasing Skills and Strategic Purchas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upplier Responsiveness".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36(3), 40–54. DOI:10.1111/jscm.2000.36.issue-3
[]
Contreras OF, Carrillo J and Alonso J., 2012, "Local Entrepreneurship within Global Value Chains:A Case Study in The Mexican Automotive Industry". World Development, 40(5), 1013–1023. DOI:10.1016/j.worlddev.2011.11.012
[]
Cousins PD, Handfield R B, Lawson B and Petersen K J., 2006, "Creat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al Capital:The Impact of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izat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4(1), 851–863.
[]
Coviello N, Munro H., 1995, "Growing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Networking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Development". Europe Journal of Market, 29(7), 49–61. DOI:10.1108/03090569510095008
[]
Edquist C., 1997, "Systems of Innovation Approaches-Their Emerg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In C. Edquist (Ed.), System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London, Washington:Pinter.
[]
Faes , Wouter , Knight , Louise and Matthyssens Paul, 2001, "Buyer Profi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Requirem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7(3), 197–208. DOI:10.1016/S0969-7012(00)00031-9
[]
Fatemeh Ashrafganjouei, Abu Bakar Bin Abdul Hamid., 2015, "The Influence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the Intrapreneurship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5(12), 113–118.
[]
FarmerD. , 1997, "Purchasing Myopia-revisited".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3(1), 1–8. DOI:10.1016/S0969-7012(96)00006-8
[]
Gartner W B., 1985,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4), 696–706.
[]
Gartner WB, Starr J A and Bhat S., 1999, "Predicting New venture Survival:An Analysis of 'Anatomy of A Startup.'Cases From Inc".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4(2), 215–232. DOI:10.1016/S0883-9026(97)00063-3
[]
Giunipero L C, Handfield R, Cousins P., 2004, "Purchasing Education & Training Part Ⅱ", CAPS Research, Tempe, AZ.
[]
Giunipero L C, Denslow D and Eltantawy R., 2005, "Purchasing/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lexibility:Moving to An Entrepreneurial Skill Set".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4(6), 602–613. DOI:10.1016/j.indmarman.2004.11.004
[]
Giunipero L C, Handfield R. and Johansen D., 2008, "Beyond Buying:Supply-chain Managers Used to Have One Main Job:Purchasing Stuff Cheaply. They Need a Whole New Skill Set Now". Wall Street Journal, 10(3), R8.
[]
Gonzalez-Padron T, Hult G T M. and Calantone R., 2008, "Exploiting Innovative Opportunities in Global Purchasing:An Assessment of Ethical Climate and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7(1), 69–82. DOI:10.1016/j.indmarman.2007.06.013
[]
Gupta Abhbishek P, Goyal and Sameer. , 1989, "Flexibility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3(2), 119–137. DOI:10.1016/0377-2217(89)90206-3
[]
Handfield R., 2006, "Supply Market Intelligence:A Handbook for Managers", Auerbach Publications, New York, NY.
[]
Handfield R., 2009, "An organiz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Model of Supply Management integration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29(2), 100–126. DOI:10.1108/01443570910932011
[]
Hauser J R, Simester D I, 1996, "Wernerfelt B. Internal Customers and Internal Supplier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3, 268–280. DOI:10.2307/3152124
[]
HsuC-C , Tan K C, Laosirihongthong T and Leong G K., 2011, "Entrepreneurial SCM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S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49(11), 6629–6649.
[]
HsuC-C. , 2009,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tions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47(3), 835–870. DOI:10.1080/00207540701452142
[]
Hult G TM, Ketchen J D J and Nichols J E L., 2002, "An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and Order Fulfillment Cycle Time Within Supply Chai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5(3), 577–586. DOI:10.2307/3069382
[]
Hult G TM., Snow C C and Kandemir D., 2003,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in Building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in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Typ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9(3), 401–426. DOI:10.1016/S0149-2063(03)00017-5
[]
Ireland R D, Web J W., 2007, "A Multi-theoretic Perspective on Trust and Power in Strategic Supply Chain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5(1), 482–497.
[]
Jain Abhbishek V, Hendre Shailesh B and Gote Vandana H., 2016, "Cashew Industry from Harvesting to Marketing-Opportunity for Entrepreneurship in India with respect to Ghana". Journal for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Management, 3(1), 32–42.
[]
Jan Stentoft Arlbjorn, Henning de Haas and Kristin Balslev Munks Gaard, 2011, "Exploring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Logistics Research(3), 3–18.
[]
Krause D, Handfield R and Scannell T., 1998,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Supplier Development:Reactive and Strategic Process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7, 39–58. DOI:10.1016/S0272-6963(98)00030-8
[]
Kassa Woldesenbet, Monder Ram and Trevor Jones., 2011, "Supplying large firms: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Small Businesses".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30(5), 493–512.
[]
Larson A., 1992, "Network Dyads in Entrepreneurial Settings:A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of Exchange Relationship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7(1), 76–104. DOI:10.2307/2393534
[]
Lee B W., 2012,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5-6, 20–27.
[]
Leonard-Barton , Dorothy. , 1993, "Developer-User Interaction and User Satisfaction in Inter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5), 1125–1139. DOI:10.2307/256649
[]
Liker J, Choi T, 2004, "Building Deep Supplier Relationship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11), 104–13.
[]
Lipparini A, Sobrero M., 1994, "The Glue And The Piece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 Small-firm Network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9(2), 125–140. DOI:10.1016/0883-9026(94)90005-1
[]
Loane S., Bell J., 2006, "Rapid internationalisation among entrepreneurial firms in Australia, Canada, Ireland and New Zealand:an extension to the network approach".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3), 467–485.
[]
Lumpkin G T, Dess G G., 1996,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1), 135–172.
[]
Mabert VA, Muth J F and Schmenner R W., 1992, "Collaps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s:Six Case Studie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9(3), 200–212. DOI:10.1016/0737-6782(92)90030-G
[]
Marshall Donna, McCarthy Lucy, McGrath Paul and Claudy Marius., 2015, "Going above and beyond:how sustainability culture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drive social sustainability supply chain practice adop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4), 434–454. DOI:10.1108/SCM-08-2014-0267
[]
Miller D, Friesen P H., 1983, "Strategy-Making and Environment:The Third Lin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3), 221–235. DOI:10.1002/(ISSN)1097-0266
[]
Monczka R, Trent R, Handfield R., 2001,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nd ed.South-Western.
[]
Morris M H, Avila R and Allen J., 1993, "Individualism and The Modern Corporation: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3), 595–612. DOI:10.1177/014920639301900305
[]
Narasimhan , Ram , Das and Ajay , 1999, "Manufacturing Agility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40(1), 4–12.
[]
Nichols E L, Jr Retzlaff-Roberts D and Frolick M N., 1996, "Reducing Order Fulfillment Cycle Time in An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Cycle Time Research, 2, 13–28.
[]
Nonaka Ikujiro, Hirotaka Takeuchi,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Ojha Divesh, Shockley Jeff and Acharya Chandan., 2016,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promoting entrepreneurial emphasis and innovativeness:The role of trust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79(9), 212–227.
[]
Ras P J, Vermeulen W J V., 2009,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outh African Entrepreneurs in Global Supply Chain:the Case of South African Table Grape Produc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7(12), 325–340.
[]
Ross RB., 2008, Model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DM Verlag, Saarbrucken, Germany.
[]
Ross R. B., 2011,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the Role of Supply Chain Partners". Journal on 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 11(1), 19–30. DOI:10.3920/JCNS2011.x193
[]
Roy S., Sivakumar K. and Wilkinson L. F., 2004, "Innovation Generation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32(1), 61–79. DOI:10.1177/0092070303255470
[]
Saxenian A., 1994, "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
Schiele H., 2006, "How to Distinguish Innovative Suppliers?Identifying Innovative Suppliers as New Task for Purchasing".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5, 925–935. DOI:10.1016/j.indmarman.2006.05.003
[]
Sivadas E, Dwyer R., 2000, "An Examination of Orgamz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New Product Success in Internal and Alliance-Based Processes". Journal of Marketing, 64(1), 31–49. DOI:10.1509/jmkg.64.1.31.17985
[]
Stones R., UK Innovation Survey 2001. http://www.dti.gov.uk/iese/ecotrends.pdf.
[]
Storer Maree, 2011, "Reconfiguration or innovation in supply cha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56(2), 188–207.
[]
Tan K C., 2001,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New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Decision Sciences, 32(2), 195–226. DOI:10.1111/deci.2001.32.issue-2
[]
Teece D J, Pisano G and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7), 509–533. DOI:10.1002/(ISSN)1097-0266
[]
Timmons JA., 1994, "New Ventur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4thed, Homewood, IL: Irwin Press.
[]
Walter A, Auer M and Ritter T., 2006, "The 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University Spin-off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1(4), 541–567. DOI:10.1016/j.jbusvent.2005.02.005
[]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2), 171–180. DOI:10.1002/(ISSN)1097-0266
[]
Wickham Philip A., 1998,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NY: Pitman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