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灵敏度和分辨率是衡量射电望远镜工作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分辨率与射电望远镜的口径成正比,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望远镜的分辨率与其指向精度的要求是一致的。影响射电望远镜指向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随机因素(时变的),比如风载荷和温度载荷等。第二类是非随机因素(非时变的),比如重力载荷和天线结构设计误差等。造成射电望远镜指向误差的因素很复杂,而且一般都是单独考虑由大气折射造成的望远镜指向偏差,即基于改进型的 “三段式” 指向改正模型,然后通过软件编程拟合到望远镜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改进型的 “三段式” 标准指向改正模型是指射电望远镜工作在不同俯仰角下,其观测视线方向上对应的大气厚度是不同的,习惯上根据俯仰角的不同划分为3个区域。由于大气折射对射电望远镜指向精度的影响在大尺度上具有非时变的特性,小尺度上又具有时变的特性,因此一般将大气折射的影响因素单独考虑[1]。本文在合理假设新疆天文台周围气候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地球大气的折射特性及其对射电望远镜高精度指向修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
1 中性大气物理属性及大气折射的物理机制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中性大气。习惯上根据不同的物理属性划分为4层:第1层为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的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高度15~20 km;第2层为同温层,范围从对流层以上至海拔高度63~73 km;第3层为中间层,上限为海拔高度80 km;第4层为热电离层,范围从中间层上限80 km至海拔高度320~600 km。在射电波段,由于大气折射作用造成射电望远镜指向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第1层大气,即对流层的影响。
由于中性分子结构中原子之间存在振动作用,这种振动在宏观上产生两种效果:大气吸收和大气折射。假设一束沿y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具有如下的数学表达式:
首先,给出射电望远镜的场强方向图分布的精确计算公式:
假设射电望远镜的观测频率30 GHz,对于25 m射电望远镜,则指向精度要求9.5 arcs,而对于110 m射电望远镜,指向精度要求提高到2.0 arcs。
近似假设地球大气层是由相互平行的平面组成,那么大气折射角的计算将变得十分简单:
望远镜俯仰角/° | 天文台观测站的海拔高度/km | 望远镜俯仰角/° | 天文台观测站的海拔高度/km | ||||||||
0 | 1 | 2 | 3 | 4 | 0 | 1 | 2 | 3 | 4 | ||
25 | +0.02 | +0.01 | +0.01 | +0.00 | +0.00 | 17 | +0.08 | +0.07 | +0.06 | +0.05 | +0.04 |
24 | +0.02 | +0.02 | +0.01 | +0.01 | +0.00 | 16 | +0.12 | +0.10 | +0.09 | +0.08 | +0.07 |
23 | +0.02 | +0.02 | +0.02 | +0.02 | +0.01 | 15 | +0.18 | +0.15 | +0.12 | +0.10 | +0.08 |
22 | +0.03 | +0.03 | +0.02 | +0.02 | +0.01 | 14 | +0.25 | +0.21 | +0.19 | +0.16 | +0.14 |
21 | +0.03 | +0.03 | +0.03 | +0.02 | +0.02 | 13 | +0.35 | +0.30 | +0.26 | +0.22 | +0.19 |
20 | +0.04 | +0.04 | +0.04 | +0.03 | +0.03 | 12 | +0.50 | +0.45 | +0.40 | +0.36 | +0.32 |
19 | +0.04 | +0.04 | +0.03 | +0.03 | +0.03 | 11 | +0.74 | +0.65 | +0.57 | +0.51 | +0.46 |
18 | +0.06 | +0.05 | +0.04 | +0.03 | +0.03 | 10 | +1.19 | +1.05 | +0.91 | +0.81 | +0.73 |
若望远镜工作在接近极限的范围,如[10°,5°]之间,此时美国绿岸射电望远镜(Green Bank Telescope,GBT)采用此改正方案,使用经验公式,在(8)式的基础上乘以因子1+0.001 2(35.8-z0)。当射电望远镜工作在此俯仰角范围内时,大气折射的作用效果比较复杂,精确评估其折射角较为困难,参考美国绿岸射电望远镜采用的修正算法,快速算法与精确的迭代算法之间的差值可以控制在1.5″以内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7777226_Refraction_Corrections_for_the_GBT。
在上述模型中,获得大气折射角必须建立当地的大气折射模型,给出大气折射率的数值。大气折射率与周围的环境属性有关,可参照大气折射率的计算公式[5]:
天顶距/° | 普尔科沃模型/arcs | 《航海表》列表/arcs | 中国天文年历列表/arcs | UNSW932模型/arcs | 三段式折射模型/arcs | 天顶距/° | 普尔科沃模型/arcs | 《航海表》列表/arcs | 中国天文年历列表/arcs | UNSW932模型/arcs | 三段式折射模型/arcs |
0 | 0.0 | 0.0 | 0.0 | 0.0 | 0.0 | 70 | 158.2 | 156.2 | 157.5 | 156.7 | 159.7 |
10 | 10.3 | 10.7 | 10.3 | 10.1 | 10.3 | 75 | 213.4 | 213.5 | 212.4 | 211.9 | 216.9 |
20 | 21.7 | 20.8 | 21.6 | 21.4 | 21.2 | 80 | 317.2 | 319.3 | 316.8 | 318.3 | 327.6 |
30 | 33.5 | 33.4 | 33.4 | 33.1 | 33.6 | 81 | 349.9 | 352.7 | 349.9 | 352.7 | 349.8 |
40 | 48.7 | 48.2 | 48.5 | 48.1 | 48.8 | 82 | 389.1 | 393.5 | 390.5 | 394.9 | 391.1 |
50 | 69.1 | 68.2 | 68.8 | 68.2 | 69.3 | 83 | 436.8 | 444.0 | 441.1 | 447.8 | 450.9 |
60 | 100.3 | 98.9 | 99.8 | 99.1 | 100.8 | 84 | 494.2 | 503.9 | 506.2 | 515.8 | 512.4 |
65 | 123.9 | 121.6 | 123.3 | 122.5 | 124.6 | 85 | 563.5 | 590.3 | 594.8 | 606.4 | 600.1 |
总结上面的计算结果,将大气折射角的计算划分为三个范围:俯仰角分别在[90°,25°][25°,10°]以及[10°,5°]之间,即所谓的改进型 “三段式” 射电望远镜指向改正模型。在[90°,25°]范围内,(6)式的计算结果与 《航海表》 比较相差在1.2″ 以内;在[25°,10°]范围内,(8)式的计算结果与 《航海表》 比较相差在3.0″ 以内;在[10°,5°]之间,(8)式乘以因子1+0.001 2(35.8-z0)后的计算结果与 《航海表》 相比,其偏差值在12″ 内。图 1是天顶距在[0°,85°]范围内,“三段式” 指向改正模型与 《航海表》 之间残差值的变化趋势:随着观测天顶距的增大,其差值呈递增趋势。
针对南山25 m射电望远镜台址周围的环境条件,在海拔高度为2 100 m且气候干燥的环境下,比如pd=1 013.25 hPa,相对湿度20%(e=1.22 hPa),T=273 K。根据(6)式,其折射角(单位: arcs)为
为了突出气候条件不同对大气折射角的影响,假设在海拔高度同样为2 100 m但气候潮湿的环境下,比如pd=1 013.25 hPa,相对湿度80%(e=4.89 hPa),T=273 K。由(6)式知,其折射角为
比较可知,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应的大气折射角相差大约9%。同一台址的气候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周期性变化,说明进行气候实时监测和望远镜实时指向改正是必要的。表 3列举了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大气折射角的数值,着重对比了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射电望远镜工作在不同俯仰角下的情形:越低的俯仰角对应越大的大气折射角,其数值相差一个数量级。图 2对比了不同大气湿度环境条件下望远镜的指向偏差,其中,令干燥条件下pd=1 013 hPa,相对湿度为20%,温度T=273 K;潮湿条件下pd=1 013 hPa,相对湿度为80%,温度T=273 K。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潮湿的大气环境造成的射电望远镜指向偏差更加明显。图 3对比了不同大气温度环境下望远镜的指向偏差,其中,高温环境对应T=30 ℃且相对湿度为20%,低温环境对应T=-30 ℃且相对湿度也为20%。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环境温度越低,对望远镜指向偏差的影响越显著。
环境温度 /K | P=1 013 hPa,相对湿度20% | P=1 013 hPa,相对湿度80% | 望远镜俯仰角/° | ||
10.7 ± 0.001 | 14.5 ± 0.001 | 80 | |||
303 | 60.7 ± 0.05 | e=8.46 hPa | 82.0 ± 0.05 | e=33.84 hPa | 45 |
346.5 ± 0.1 | 470.7 ± 0.1 | 10 | |||
10.7 ± 0.001 | 11.5 ± 0.001 | 80 | |||
273 | 60.7 ± 0.05 | e=1.22 hPa | 65.0 ± 0.05 | e=4.89 hPa | 45 |
346.2 ± 0.1 | 368.6 ± 0.1 | 10 | |||
11.7 ± 0.001 | 11.7 ± 0.001 | 80 | |||
243 | 67.0 ± 0.05 | e=0.10 hPa | 67.4 ± 0.05 | e=0.40 hPa | 45 |
374.6 ± 0.1 | 375.9 ± 0.1 | 10 |
3 指向改正的高阶修正方法
时变的大气因素对望远镜指向精度的影响,一般划分为两大类:第1类,在空间大尺度上随时间变化的大气因素;第2类,在空间小尺度上随时间变化的大气因素。下面分别讨论这两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首先,明确空间大尺度的时变环境。台址周边气候环境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复杂的,其中,对望远镜指向造成较显著影响的是温度梯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比如水平方向上温度分布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一般由几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海洋气候的变化;大型湖泊的蒸发降温作用;森林树木的蒸腾作用;早晚日照的不对称性。例如,南山25 m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距离乌鲁木齐市以南60 km,海拔高度2 100 m的天山山脉上。观测站以北是城市居民区,以南是大部分时间覆盖积雪的天山山脉。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温度梯度分布的南北纵向不对称性。理论上,这种由于温度梯度分布不对称造成的望远镜指向偏差可表示为[9]
比较(5)式的计算结果可知,由于温度梯度分布的不对称造成的望远镜指向偏差,在干燥的大气环境下可以忽略,而在潮湿的大气环境下需要加以考虑。
考虑另一种较为明显的大气波动情形,即空间小尺度上大气环境的不均匀性。其中,大气云层的不均匀性是一种常见现象。大气云层是水汽密度较大的区域,该区域对射电波传播的折射作用明显。所以,当大气云层掠过射电望远镜天线功率方向图的主瓣区域时,造成望远镜的指向偏差。因为大气云层受风等因素的影响,其密度和尺度是变化的,因此针对这种因素造成的望远镜指向偏差应进行实时改正。假设大气云层区域的视向厚度为100 m,且该区域的折射率梯度的跨度为5,则计算出望远镜视场方向上电磁波传播路径的光程差约为0.5 mm。口径为D的射电望远镜,由上述光程差导致的望远镜口径边缘相对于口径中心的指向偏差(单位: deg)为
地球大气尤其是对流层的作用,除了造成射电望远镜的指向偏差外,对望远镜的口径效率也会造成影响。即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俯仰角在10°以下时,望远镜的口径尺度效应不能忽略。所谓望远镜的口径尺度效应是指地球大气相对于口径中心点的折射角与其相对于口径上、下边沿的折射角不相等。这种效应使得射电望远镜在汇聚来自天体源的电磁波时产生散焦现象,降低了望远镜的口径效率。对于110 m射电望远镜,其口径尺度效应为
射电望远镜口径/m | 大气条件 | ||||||||
20 | 30 | 40 | 50 | 70 | 80 | 100 | 110 | ||
口径边缘 | 5.6 | 8.4 | 11.2 | 14.0 | 19.6 | 22.8 | 28.4 | 31.2 | 潮湿 |
散焦偏差 | 1.4 | 2.1 | 2.8 | 3.5 | 4.9 | 5.7 | 7.1 | 7.8 | 干燥 |
改进型的 “三段式” 指向改正模型是一种高精度算法。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地球大气在较短时间内的时变特性。然而对于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而言,指向精度的要求更高。某些短周期时变的大气特性,往往会在大口径望远镜以及高频段的亚毫米波射电阵的实测中突显,并对天文观测和指向偏差改正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同时,针对这些具有时变性质的大气特性,要对天文台附近的气候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指向改正,这样对各天文台配套的气候监测设备和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一方面从理论上给出不同条件下影响射电望远镜指向偏差的量化结果,对于不断提高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实现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并通过优化望远镜控制软件中相关的指向参数完成。分析表明,由大气折射造成的望远镜指向偏差对周围环境的湿度敏感,多数地面射电望远镜台址的气候环境不会常年干燥,而且潮湿的环境条件会明显地增加望远镜的指向偏差,因此,需要针对台址周围气候环境的变化情况设计不同的指向修正模型参数,并拟合到射电望远镜的控制软件中。另一方面,导致射电望远镜指向偏差的诸多效应是交叉相关的,采取的处理手段和改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某因素造成射电望远镜指向偏差明显,需要对望远镜的指向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如果对望远镜的口径效率造成显著影响,则需要采取调整主动面节点的方法以修正望远镜口径面型。
[1] | 李维华,胡汉明,陈国强,等.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站选址报告[J].云南天文台台刊,1987(2):90-98.Li Weihua,Hu Hanming,Chen Guoqiang,et al.Report of site selection for a millimeter wave radio astronomical station[J].Publications of the Yunnan Observatoty,1987(2):91-98. |
[2] | Thompson A R,Moran J M,Swenson G W.Interferometry and synthesis in radio astronomy[M].2nd ed.New York:Wiley,2001. |
[3] | Smart W M,Green R M.Textbook on spherical astronomy[M].6th ed.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
[4] | Cox A N.Allen's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M].4th ed.New York:Springer Verlag,2002:256-260. |
[5] | Smith E K,Weintraub S.The constants in the equation for atmospheric refractive index at radio frequencies[J].Proceedings of the IRE,1953,41(8):1035-1037. |
[6] | Rüeger J M.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M].New York:Springer Verlag,1996. |
[7] | 苏超,王安国,谷树文,等.天文定位中的蒙气差修正方法研究[J].导航,2007(4):37-41.Su Chao,Wang Anguo,Gu Shuwen,et al.Simple method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in astronomical position[J].Navigation,2007(4):37-41. |
[8] | 王锋.天文实测蒙气差的研究[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1):97-98.Wang Feng.Research on the actual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J].Publications of the Yunnan Observatoty,1997(1):97-98. |
[9] | Saastamoinen J.Introduction to practical computation of astronomical refraction[J].Bulletin Géodésique,1972,106(1):383-397. |
[10] | Baars J W M.The paraboloidal reflector antenna in radio astronomy and communication[M].New York:Springer Verlag,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