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王晓宁, 王震, 刘冰, 金玉顺, 张冬霞
- WANG Xiaoning, WANG Zhen, LIU Bing, JIN Yushun, ZHANG Dongxia
- 老年待输血患者Rh系统表型分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 Typing of Rh system phenotypes and detection of irregular antibody of elderly blood transfusion candidat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s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2(06): 1143-1146
-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2016, 42(06): 1143-1146
- 10.13481/j.1671-587x.201606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7-12
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 吉林 长春 130033;
3.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4. 吉林省肿瘤医院输血科, 吉林 长春 130012
2.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3, China;
3.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Affiliated Hospital,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0, China;
4.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Jilin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Changchun 130012, China
人类红细胞血型在民族、地域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研究不同人群血型分布对科学地解释某些疾病高发的相关问题及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Rh系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包含了54种Rh血型抗原[1]和5种主要抗原(RH1~RH5),即D、C、E、c、e,其是否匹配与临床输血密切相关,相关抗原抗体的不匹配均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2]。由于Rh血型抗体是由妊娠、输血或其他明确原因产生的同种异型免疫抗体,故只在相应Rh系统抗原阴性人体内出现。老年患者接受输血等免疫因素影响的频次可能相对较高,文献[3]报道不规则抗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中的出现频率以老年组为最高(>66岁),而不规则抗体是引发输血配型困难和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等的重要原因[4]。研究[5]显示:吉林省延边地区Rh系统不规则抗体与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抗原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关于该地区老年患者Rh血型表型及其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收集587例待输血老年患者的Rh血型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为了解延边地区部分老年待输血患者Rh血型表型及其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探讨上述检测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待输血患者587例,其中朝鲜族116例,汉族471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2.63±6.12)岁;其中男性301例,女性286例;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患者共189例(32.20%)。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Rh血型抗原检测卡和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均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人红细胞)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细胞(10人份,所含主要抗原为D、C、E、c、e、M、N、S、s、P1、Lea、Leb、K、k、Fya、Fyb、Jka和Jkb),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以上所有试剂均在效期内使用。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和TD-3A型血型血清学离心机由长春博研医学生物仪器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患者Rh血型表型检测及其不规则抗体筛查均采用微柱凝胶法,均按厂家说明书操作与判读。不规则抗体鉴定:筛选为阳性的标本用1~10号谱细胞进行微柱凝胶法抗体特异性鉴定,采集患者血清分别与由10人份O型红细胞组成的谱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细胞浓度为0.8%)反应,与谱红细胞中1至数人份凝集,与自身红细胞不凝集者为抗体阳性,并根据与谱红细胞的反应格局判定抗体的特异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民族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有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587例老年患者的Rh表型使用抗-E、抗-C、抗-e、抗-c联合抗-D 5种分型血清可检出18种Rh表型[6],其中RhD抗原阴性和阳性的表型各有9种。本研究共测得Rh血型表现型共7种,均为RhD阳性。测得全部表型中,RhE抗原阳性率为48.7%,阴性率为51.3%;Rhc抗原阳性率为61.6%,阴性率为39.4%。见表 1。
(n=587) | ||||||
Anti-D | Anti-C | Anti-c | Anti-E | Anti-e | Phenotype | Positive rate of antigen |
+ | + | + | + | 0 | DCcE | 0(0.0) |
+ | + | 0 | + | + | DCEe | 4(0.7) |
+ | + | + | 0 | + | DCce | 73(12.4) |
+ | 0 | + | 0 | + | Dce | 1(0.2) |
+ | 0 | + | + | + | DcEe | 27(4.6) |
+ | 0 | + | + | 0 | DcE | 51(8.7) |
+ | + | 0 | 0 | + | DCe | 227(38.7) |
+ | + | 0 | + | 0 | DCE | 0(0.0) |
+ | + | + | + | + | DCcEe | 204(34.8) |
“+”:Positive;“0”:Negative. |
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02%。Rh系统不规则抗体检出5例,占全部抗体的83.33%,患者均有输血或妊娠史。在全部检出抗体中抗-E抗体最多(66.67%)。见表 2。
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老年患者共189例, 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阳性率为2.65%;无输血史及妊娠史的老年患者共398例,检出不规则抗体1例,阳性率为0.25%。两者间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 < 0.05)。
2.4 不同民族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116例朝鲜族老年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例,阳性率为0.86%;471名汉族老年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阳性率为1.06%。不同民族老年患者间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
3 讨论Rh血型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序列为4,符号表示为Rh,数字表示为004[1]。Rh血型系统在输血医学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D阴性表现型的人接受RhD阳性血后,绝大部分要对D抗原发生致敏[7],在第2次体内接触该抗原则会发生溶血反应。除了RhD抗原,RhC、Rhc、RhE和Rhe抗原在输血相容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RhE和Rhc抗原随机输注均会导致产生免疫性抗体的问题[8]。了解患者人群中Rh血型表型分布情况,掌握不规则抗体分布规律,可为及时提供表型相符合血液创造条件,有利于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9]。但有关RhC、Rhc、RhE和Rhe抗原在中国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产生的相应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587例老年待输血患者Rh系统表型进行了检测,未发现RhD阴性患者,共测得RhD阳性表现型7种,以CCDee (38.7%)和CcDEe (34.8%)所占比例最高,与文献[5, 10]报道基本一致。RhD阳性表现型所占比例其次为CcDee (12.4%)和ccDEE (8.7%),最后是ccDEe (4.6%)和CCDEe (0.7%),而ccDee只有1例,其余2种RhD阳性表现型未测到,基本符合其在东方人中的分布特点。研究[5]显示:在延吉地区反复出现Rh系统不规则抗体与该地区Rh系统血型抗原分布特点有关。本研究中的587例老年患者,全部测得表现型中RhE抗原阴性率达51.3%,这可能使得RhE抗原阴性的老年患者因多次输注RhE抗原阳性的血液产生被动免疫,从而增大了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率以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11]。研究[8]显示:Rhc抗原阴性率为62.5%,远高于RhC抗原的阴性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延边地区老年待输血患者Rhc抗原阴性率为39.4%,远高于RhC抗原(13.5%),与国内研究[8]结论相符。
不规则抗体主要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是导致输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12]。文献[13]报道:不规则抗体在住院患者人群中的检出率为2%~4%,本研究中587例待输血老年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02%,与文献[13]报道接近;本研究中抗-E检出4例(66.67%),抗-c (16.67%)和抗-M (16.67%)各1例。本研究中检出Rh系统抗体5例,占全部检出抗体的83.33%,该5例中抗-E最多,且该5例患者的Rh表型均为CCDee,这可能与中国人群中CCDee频率较高,即大部分RhE和Rhc抗原阴性患者多次接受RhE及Rhc抗原阳性供血者血液受到同种免疫而又未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关[10]。
研究[14]显示: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人群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以维吾尔族最高,各民族检出的抗体以Rh系统为主,汉族抗-E检出率较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人群中抗-D检出率较高,这可能与上述少数民族中RhD阴性频率高从而接受RhD阳性血液免疫概率大及少数民族女性普遍多胎生育等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86%,检出的1例抗体为抗-E抗体,且朝鲜族和汉族老年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朝鲜族与汉族RhD、RhE表型分布类似,这可能与延边地区朝鲜族RhD阴性频率低(约0.5%)而相对RhE阴性频率较高(约52%)有关[5]。在检出不规则抗体的全部6例老年患者中,有5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明显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的老年患者,提示应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老年患者更加注意,可提早对其进行Rh表型分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并提供RhE及Rhc等血型抗原匹配的供者血液[15-17],避免因再次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以促进临床精准输血的实施,确保老年患者的输血安全。
[1] | Daniels G. Human blood groups[M]. 3th ed. Oxford: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3: 182-258. |
[2] | Klein HG, Anstee DJ. Mollison's blood transfusion in clinical medicine[M]. 11th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163-208. |
[3] | 杨眉, 罗洪, 严丽, 等. 不规则抗体48480例筛查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6): 671–672, 674. |
[4] | 张关亭, 张爱琴, 陈恋恋. 临床输血病人ABO以外的血型抗体[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8): 4618–4619. |
[5] | 朴春花, 朴哲元, 丁铉哲, 等. 延边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调查[J]. 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10): 871–872. |
[6] | 李勇, 马学严. 实用血液免疫学血型理论和实验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187. |
[7] | 张爱琴, 张关亭, 刘芳. 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应用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8): 4607–4608. |
[8] | 陈尚良, 曾月婷, 廖扬勋, 等. RhC、c、E、e抗原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 17(1): 1–3. |
[9] | 赵毓宏, 白登科, 邓永乐, 等. 临床Rh表型血清学检测及其同型输注必要性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 33(9): 715–716. |
[10] | 于天华, 遇红梅, 梁海英, 等. 5050名患者Rh分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8): 756–758. |
[11] | 沈健, 施欣蔚, 陈秉宇, 等. 临床常规Rh表型检测及配合性输血必要性和疗效探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 26(8): 1146–1148. |
[12] | Koelewijn JM, Vrijkotte TG, van der Schoot CE, et al. Effect of screening for red cell antibodies, other than anti-D, to detect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a population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J]. Transfusion, 2008, 48(5): 941–952. DOI:10.1111/j.1537-2995.2007.01625.x |
[13] | 赵树铭. 个体化输血治疗与电子交叉配血[J]. 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2): 100–103. |
[14] | 田雪梅, 邱芬, 古力巴哈提, 等. 新疆北疆地区不同民族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5, 28(2): 159–161. |
[15] | 于洋, 王旖, 孙晓琳, 等. 1994-2013年中国患者人群红细胞同种抗体阳性率及特异性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6): 1734–1741. |
[16] | 孙菲菲. 抗-D, 抗-C, 抗-M阳性患者紧急输血1例[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1): 151. |
[17] | 黄仁寅, 李可军, 蔡敏. 不同输血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11): 1909–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