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航磁测量作为快速高效、不受地形因素影响的地球物理勘查手段, 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7]。尤其是近年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发展, 航磁测量的精度有了大大的提高。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磁测量能够清晰地反映测区的大地构造格局, 在结晶基底、岩浆岩、断裂构造研究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贺日政等[8]运用高精度航磁资料对青藏高原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析, 发现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 为整体上认识青藏高原内部结构和区域构造特征奠定了基础。李明等[9]根据航磁资料解释了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的基底断裂, 并结合地震资料确立了断裂发育的地质年代。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 地形切割剧烈, 高山常年积雪, 大部分为无人区, 为地质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工作程度较低。在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统一部署下, 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地区完成了1: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 覆盖面积约10.7万km2。此次调查获取了丰富的磁场信息, 为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地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10]。
航磁数据是划分断裂构造的重要资料。本文基于最新的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 对东昆仑—阿尔金地区的断裂系统尤其是深大断裂系统进行划分和研究, 并找出这些深大断裂与成矿带的成因关系, 从而对该区的大地构造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做出相关论证。
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阿尔金造山带与祁漫塔格弧形山脉西端交汇的三角地带, 处于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的结合部位, 地质构造作用极为复杂, 成矿作用十分有利。该区属于秦祁昆成矿域, 已发现的金属矿种主要有钨、锡、铅、锌、铁、铜、金矿等, 近年来发现的重要金属矿床主要有若羌县白干湖钨锡矿、卡拉达坂铅锌矿、喀拉达湾铁矿、英格布拉克铁矿、蟠龙峰铁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大平沟金矿、索尔库里铜矿、且末县迪木那里克铁矿、长清铁矿等。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已有的科研成果较多, 在地质构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照多旋回槽台学说, 研究区属于昆仑—秦岭和滇藏褶皱区(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11]; 按板块构造理论, 研究区属于塔里木—中朝板块[12]。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杂, 主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 塔里木板块东南缘, 阿尔金南缘断裂与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断裂结合带之间。以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和木孜塔格—西大山—布青山蛇绿混杂岩带为界, 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3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北向南依次为塔里木陆块区(Ⅲ)、秦祁昆造山系(Ⅳ)和西藏—三江造山系(Ⅶ)(图 1)[13-14]。
① 庄道泽, 李廷清, 屈迅, 等.基于多元信息的航空物探异常提取与快速查证方法.北京: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12.
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地区出露地层具有时代跨度范围大、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地层发育时代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纪、早古生代奥陶—志留纪、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及新生代几个时间段中。在区域分布上, 昆中、昆北带出露地层较相近, 除奥陶纪、泥盆纪及晚三叠世地层在发育程度上有一定的区别外, 其余各时代的地层特征相似, 应属同一地层区带。相比而言, 昆南带及南邻的巴颜喀拉地区地层发育则各具特色, 且与昆北及昆中带有显著差异, 反映为不同地层分区[15-16]。
研究区内中—新生代岩浆岩主要出露在阿尔金南缘地区, 其中以燕山期碱性花岗岩较为发育, 此外还有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 中—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尤为强烈, 岩性为基性火山岩及与高压变质榴辉岩共生的含石榴石片麻状花岗岩等, 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南缘地区。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发育, 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断裂以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为代表, 北西向断裂以昆中断裂为代表, 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有木孜塔格北、木孜塔格南断裂。
2 区域磁场特征在本区1:5万高精度航磁图上, 磁场面貌清晰、特征明显、规律性强, 显示出多个不同磁场背景及磁异常特征区, 磁异常信息极其丰富, 展现出东昆仑地区低缓的东西走向正磁异常带与北东走向的阿尔金线性磁异常带在区内西侧呈锐角相交。根据化极磁场变化和磁异常的形态、走向及异常组合等特征, 自北向南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磁场区(图 2)。
2.1 瓦石峡—阿羌正磁场区(Ⅰ)该区位于西北部边缘, 北侧及东侧均延伸至区外, 区内呈西宽东窄的条带状, 面积较小。以正磁场为背景, 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场值逐渐升高, 幅值变化较大, 一般为100~150 nT, 最高值可达200余nT。航磁局部异常信息比较丰富, 在背景场中叠加了众多北东走向的条带状和椭圆形局部磁异常。区域地质资料[17]表明, 本区为塔里木盆地南部北东走向结晶基底的东南边缘。据磁、重场特征并综合区域地质, 航磁区域背景场主要由元古宇引起; 而沿深大断裂带及边缘分布的海西期中酸性、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与北东向的航磁局部异常对应较好, 是引起局部强磁异常的主要原因。
2.2 秦布拉克—玉苏普阿勒克正负变化磁场区(Ⅱ)该磁场区位于东北部, 沿阿尔金山南缘断裂展布, 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正负异常带组成。从航磁ΔT剖面平面图和化极等值线平面图(图 2)上可以看出, 在较低负磁场背景上条带状、带状和团块状正负异常带交替分布, 其场值变化较大, 一般为-50~200 nT。在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图上, 该区布格重力异常以高值为主, F2断裂东南为重力低。
阿尔金基底构造带与呈北东向正负变化磁异常区相对应, 即在降低的磁场背景上, 叠加了众多不同方向的长条状和椭圆形局部异常。出露的古元古界阿尔金山群及大面积中元古界长城系和蓟县系变质岩, 经野外岩石磁化率测定, 其磁化率值为几十个单位, 是一套弱磁性地层, 说明阿尔金基底构造带由这套元古宇变质岩系组成。而本区内的侵入岩体尤为发育, 海西期有大量的中酸性、基性岩浆沿断裂活动, 改造了元古宇弱磁性基底, 为引起本区航磁局部异常的主要因素。
2.3 阿牙克库木湖以正磁场为主磁场区(Ⅲ)该磁场区位于研究区的东部, 与祁漫塔格山脉展布一致, 在最西端被阿尔金线性磁异常带所截。磁场由东向西场值有平缓下降的趋势, 场值一般为0~200 nT。异常总体以平缓背景场上叠加带状、团块状正异常为主要特征, 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北西西走向明显, 局部异常众多。
据地质资料[18], 该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 属库木库里微陆块中的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 盆地内褶皱构造发育。两侧隆起区内岩浆活动强烈, 构造发育, 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酸性侵入岩、火山岩等均有出露, 17块实测岩石磁性结果显示, 磁化率平均值高达1 621×10-5 SI, 这是引起区内正磁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2.4 木孜塔格平缓降低负磁场区(Ⅳ)该区位于研究区中部, 主要以平缓降低的负磁场为主要特征, 背景场由西向东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区内中部磁场以孤立的团块状、串珠状为主, 局部升高的异常不多, 强度较弱。区内地层出露较为复杂, 由西向东出露的地层有石炭系下统托库孜达板群一套浅海火山碎屑岩夹陆缘碎屑及碳酸盐建造、二叠系树维门科组一套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志留系温泉沟群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建造。据实测物性资料[10]统计, 这些地层均为无磁性到弱磁性, 是引起平缓降低负磁场的主要因素。由于磁场展布方向与区内主要地质构造的北西西走向一致, 团块状和串珠状异常带主要是沿断裂分布的岩浆岩引起的。
2.5 巴彦喀拉平缓升高正磁场区(Ⅴ)该区处于研究区南端巴彦喀拉北缘一带, 主要以平缓升高的正磁场为主要特征, 平静磁场区上叠加有强磁异常, 多数异常北侧伴有负值, 磁场以条带状沿木孜塔格—鲸鱼湖南侧东西向展布。异常幅值多在100 nT左右, 个别异常最大幅值达到200余nT。
据地质资料[18], 区内为巨厚的三叠系所覆盖, 火山岩零星分布于银石山、木孜塔格等地, 耸石山可支塔格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横贯于该磁场区北侧边缘, 与升高的正磁场区相吻合。
3 航磁推断断裂构造 3.1 断裂构造的磁异常标志本文以高精度航磁资料为基础, 经过化极、上延等位场转换, 同时结合卫星重力、地质及遥感影像等资料, 对区内断裂进行了推断解释。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高精度航磁在本区所反映的断裂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各类断裂皆有独特的磁异常特征,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不同磁场分区界线、磁异常的梯度带、磁异常的错动线、串珠状磁异常等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 一般规模的断裂在磁场图中只有单一或少数几种磁异常特征标志, 而规模大的断裂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磁异常特征标志。同时, 在断裂不同地段可能有不同的显示, 特别是某些深大断裂带, 它本身就不是以单一断裂的形式存在的, 而是由数条断裂构成的一组断裂。因此, 它必定具有多种断裂的磁异常特征标志。
3.2 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根据航磁确定断裂的标志, 结合卫星重力、地质及遥感等资料, 在研究区共推断规模较大的断裂带21条, 其中认为是深大断裂的有8条(其中3条深大断裂出现在本次研究区东部边缘)(图 3)。这些断裂在磁场图上主要分布在不同磁场分区的边界线和密集的磁异常梯度带上, 断裂的走向以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
3.3 主要深大断裂构造航磁特征分析航磁推断的深大断裂主要指在磁场图上特征明显, 多为不同磁场分区的边界线, 在上延磁场图上仍有明显反映, 且有延伸长、切割深等特点。在地质上, 此类断裂控制着构造的发展、演化和岩浆岩的分布等, 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界线。根据磁场特征, 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 区内最显著的深大断裂有5条(图 3), 分别是阿尔金南缘断裂(F1)、白干湖—玉苏普阿勒克断裂(F2)、昆中断裂(F6)、木孜塔格—鲸鱼湖北断裂(F7)和木孜塔格—鲸鱼湖南断裂(F8)。研究区内的这些深大断裂在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及其位场转换处理图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图 4、图 5)。
① 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https://www.ngdc.noaa.gov/)
3.3.1 阿尔金南缘断裂(F1)F1是测区内磁场特征最为显著的断裂之一, 贯穿整个测区, 呈北东向沿喀拉萨依—秦布拉克—嘎斯煤田展布, 测区内长度约539 km, 东西两端均延出测区, 属于阿尔金南缘断裂带西南段。从航磁(图 3)和布格重力异常图(图 4)上可以看出, 该断裂为磁、重场的分界线, 在此界线两侧的磁场和重力场的面貌完全不同。在磁场图(图 3)上:该断裂西段表现为不同磁场的分界线, 南侧为区域负背景场, 北侧为正背景场; 东段表现为磁场梯度带, 梯度相对较陡, 其南侧以弱磁场区为主, 北侧为条带状正负相间磁场区。在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图(图 4)上, 主要表现为不同重力场分界线, 该断裂位于重力梯级带上, 以密集的束状等值线为特征。
在航磁及卫星布格重力异常上延等值线平面图(图 5)上, 该断裂的磁场、重力场分界线及梯度带特征仍反映得十分清晰, 断裂两侧磁、重场的面貌存在较大的差异。该断裂南侧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块状平缓磁场区, 磁场幅值相对较低; 北侧为条带状强磁场区, 磁场幅值较大。重力场在该断裂南侧为近东西向条带状梯级带, 而在北侧为大面积高重力异常区。可以看出, 不论是局部异常还是区域场上, 阿尔金南缘断裂都能够得到清晰的反映[19]。
据地质资料[20-21]:该断裂东段北侧出露地层以新太古—古元古界一套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副变质岩为主, 为一套变质杂岩体, 夹有中、酸性火山岩, 东段南侧为第四系覆盖区; 断裂西段南侧出露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一套连续沉积地层, 西段北侧为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缘。在遥感影像图(图 6)上, 该断裂形迹十分醒目, 主要表现为一条北东走向、连续出现的线性构造, 在南部边缘解译为几条与其斜交的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线性影像特征。
总之, 该断裂是东昆仑—阿尔金地区重要的构造界线, 对区内的构造单元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一条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构造。
3.3.2 白干湖—玉苏普阿勒克断裂(F2)该断裂位于研究区吊草滩—玉苏普阿勒克—约力克萨依一带, 南西段交于昆中断裂(F6), 北东方向延伸至区外。在化极等值线平面图(图 3)中主要显示为不同磁场分界线, 西部以数条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带状异常带为主, 异常带在断裂处终止; 东部以平静磁场为主。在化极0°方向导数和水平梯度模等值线平面图(图 7)上, 其反映的上述特征仍有明显显示。在布格重力异常及其上延图(图 5b)上, 该断裂的北侧以杂乱异常为主, 南侧以较为平静的面积性异常为主。
据地质资料[18], 在该断裂西南段西北侧出露大片中新太古界—元古界小庙岩组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石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等组合, 断裂东南侧则大片出露下志留统白干湖组长石砂岩、砂质板岩、粉砂岩, 在白干湖一带见超基性岩侵入。在遥感影像图(图 6)上, 在断裂两侧有多处色调的差异及色调区呈锐角相交。沿白干湖—玉苏普阿勒克断裂及附近分布有多处侵入岩岩体。多处已探明的钨锡矿均分布于该断裂西北侧, 矿体赋存于中酸性花岗岩类与元古宇金水口群接触带中。可见F2断裂对区域地质及矿产的重要控制作用。
3.3.3 昆中断裂(F6)该断裂为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的大型断裂, 西端在吐勒塔格附近被F1所切, 向东南延伸至骆驼山、喀拉乔喀山、喀尔瓦一带。在化极磁场图(图 3)中, 断裂总体表现为一大型串珠状磁异常带, 部分地区表现为异常错动或异常截止带。断裂两侧均以负背景场为主要特征, 但在断裂两侧分布的异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断裂北侧以团块状异常为主, 南侧以带状和条带状异常为主, 在断裂带部位存在多处串珠状磁性异常群, 构成一条大型线性异常带。在卫星布格重力图(图 4)上, 沿断裂带出现明显重力梯度带, 断裂南侧为大面积重力低的宽缓负背景场, 北侧为东西向线状高低相间梯度变化较大的重力异常, 断裂两侧重力异常值相差80 mGal以上[22]。
地质上, 该断裂带大部分处于第四系覆盖区, 但是在喀拉阿塔萨依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控岩构造特征, 其南侧出露新太古界—中元古界白沙河组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以及小庙岩组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石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等组合; 北侧出露志留系白干湖组长石砂岩、砂质板岩、粉砂岩; 断裂带内部则有朝阳沟蛇绿混杂岩出露。
根据磁力、重力和地质特征, 推断该断裂是一条切割较深、延伸较长的深大断裂。
3.3.4 木孜塔格—鲸鱼湖北断裂(F7)该断裂位于研究区的南部, 走向近东西, 东起阿尔金山牙普克里克一带, 向西经昆仑山南部地区延伸出区外。在化极图(图 3)上, 断裂显示为串珠状异常带, 其北侧显示为较平静的降低负磁场区, 南侧总体为平缓变化升高磁场。在磁场上延图(图 5)上, 断裂特征仍较为明显, 推断其向下有一定的延深。在布格重力异常图(图 4)上, 该断裂为线性分布的重力高与重力低分界线, 北侧相对重力高, 南侧相对重力低。在遥感影像图(图 6)上, 断裂线性特征十分清晰, 具切割山脊和水系现象, 且断裂带内颜色明显较深。
对比区测资料, 该断裂规模较大, 沿断裂带分布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断裂北侧主要为志留系温泉沟组长石砂岩-变质砂岩-灰岩组合; 南侧主要发育泥盆系阿其克库勒组结晶灰岩-白云岩-砂岩组合、二叠系喀尔瓦组钙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组合、侏罗系库孜贡苏组长石砂岩-粉砂岩-灰岩组合; 断裂带内发育木孜塔格峰北及阿克苏库勒蛇绿混杂岩, 并存在一定的中酸性-基性-超基性岩体, 大部分已知矿多与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有关, 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3.3.5 木孜塔格—鲸鱼湖南断裂(F8)该断裂位于研究区南部, 与木孜塔格—鲸鱼湖北断裂(F7)近于平行分布。断裂在化极图(图 3)上显示为明显磁场界线, 总体为一个大型串珠状异常带。断裂北侧总体为平缓变化升高磁场, 南侧为降低负磁场区, 磁场较平静, 与木孜塔格—鲸鱼湖北断裂之间为一较高的磁异常带。该断裂对应线性分布的重力高与重力低的分界线, 北侧相对重力高值区, 南侧相对重力低值区(图 4)。在遥感影像图(图 6)上, 断裂线性特征十分清晰, 总体表现为一明显的近东西向线性构造。
地质上, 沿断裂带上分布有多处规模不等的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中酸性岩体, 超基性岩亦有一定的分布。断裂北侧分布二叠系喀尔瓦组钙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组合以及侏罗系库孜贡苏组长石砂岩-粉砂岩-灰岩组合; 南侧分布三叠系西长沟组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合, 三叠系云雾岭群砂岩-细砂岩-泥岩组合。总体表现为北侧老南侧新, 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岩体严格受控于该断裂分布。该断裂规模较大, 对岩浆活动及地层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断裂带沿线分布有多处矿点、矿化点。该断裂是重要的赋矿构造, 具有寻找铁、铜等矿的前景。
4 断裂构造与矿产的关系区内主要深大断裂呈NE-NEE和近EW向展布, 它们共同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格架, 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构造[23-24]。
阿尔金南缘断裂是东昆仑造山带与阿尔金地区重要的分界线, 沿断裂带及北侧已探明铁、铜、金等矿产10余处。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阿尔金南缘断裂北侧(图 8), 具体位于秦祁昆造山系阿尔金弧盆系阿帕—茫崖蛇绿混杂岩带内。该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的含矿带呈NW—SE方向展布, 长约4 500 m, 宽约1 000 m。其成因为沉积变质型, 并与后期蚀变热液富集有关, 为一中—大型磁铁矿床。其西部为阿其克河磁铁矿。迪木那里克铁矿对应于正磁场边缘的尖峰状正异常(实测磁铁矿磁化率平均值52 775×10-5 SI), 走向NW, 长约500 m。
卡特里西铜锌矿位于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上(图 9), 处于塔里木陆块南缘活动带喀拉米兰晚古生代弧沟系中。矿体对应于航磁正负磁场交汇处升高正异常边缘, 矿体产于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地层内。在卡特里西铜锌矿西北部已探明数处金、铁等矿产, 沿断裂及北侧是重要的找矿部位。其西侧为百川铁矿。
百川铁矿分布于阿尔金南缘断裂带北侧(图 9), 对应于正背景场边缘叠加升高的正磁异常, 异常强度大、梯度陡。异常中心及周边出露有二叠纪花岗闪长岩和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 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建造。百川铁矿产于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地层, 具有海相火山岩沉积矿床的特征。
白干湖钨锡矿位于白干湖—玉苏普阿勒克断裂带上(F2)。F2断裂贯穿整个矿区, 出露宽度2.5~5.0 km, 为左旋韧性剪切带, NE—SW向延伸, 具有多期活动及继承性的特点, 它为矿液的运移和储存提供了有利空间, 既是导矿构造, 也是容矿构造。赋矿层位主要是长城系金水口群下部的石英岩、二云片岩、绿泥绢云片岩, 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矿区及周围构造、岩浆岩发育。矿床成因为具有层控特点的岩浆热液叠加的多元矿床, 成矿类型总体属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床。
长清铁矿矿区处于阿尔金南缘主断裂带(F1)中。该断裂带影响宽度达数公里, 并在主断裂以南发育一系列呈NEE或NE向展布的次级断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阿尔金岩群深变质岩系, 侵入岩以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岩为主, 矿体赋存于灰褐色蛇纹石化橄榄岩中。长清铁矿矿区对应于NE走向带状强烈升高异常区的北部边缘。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铁镁超铁镁质层状杂岩有关的岩浆型磁铁矿床。其西部为塔特拉克钛磁铁矿。
研究区主体位于秦祁昆成矿带上。沿F1断裂及北侧和F1—F2断裂之间已探明多处矿产, 本文的最新航磁资料表明, 上述地区发育一系列航磁异常, 其中很多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5 结论笔者使用最新实测的高精度航磁资料, 辅以卫星重力资料, 对研究区内主要深大断裂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1)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1: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获得了丰富的磁场信息, 区域地质构造在磁场图上反映得更为清晰、准确。利用最新航磁资料圈定的深大断裂构造与地质上的断裂及重力异常对应关系较好, 反映了更深部的地球物理信息。
2) 通过对航磁推断的深大断裂的综合解释和航磁资料实际应用表明, 区内深大断裂切割深、延伸长, 并控制着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的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 它们多作为区内一、二级构造单元的界限。
3) 航磁资料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和磁性矿产勘探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区内分布有多种不同成因类型的铁、铜等多金属矿床, 这些矿的分布直接或间接与断裂活动有着成因上的关系, 根据最新航磁资料, 沿断裂及边缘分布的航磁异常已发现了重要的找矿线索。因此, 在断裂及其周围具有寻找铁、铜等多金属矿的前景。
致谢: 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郑广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指导, 特此感谢![1] | Brenton L, Crawford, Peter G, et al. An Aeromagnetic Approach to Revealing Buried Basement Structures and Their Role in the Proterozoic Evolution of the Wernecke Inlier, Yukon Territory, Canada[J]. Tectonophysics, 2010, 490: 28-46. DOI:10.1016/j.tecto.2010.04.025 |
[2] | Shigeo Okuma, Christian Stotter, Robert Supper, et al. Aeromagnetic Constraints on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Stromboli Volcano, Aeolian Islands, Italy[J]. Tectonophysics, 2009, 478: 19-33. DOI:10.1016/j.tecto.2009.02.035 |
[3] | Tzanis A, Kranis H, Chailas 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ctive Tectonics in Central-Eastern Mainland Greece with Imaging and Decomposition of Topographic and Aeromagnetic Data[J].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10, 49: 55-67. DOI:10.1016/j.jog.2009.09.042 |
[4] | Olawale O, Osinowo, Adesoji O, et al.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Aeromagnetic Data for Basement Topography Mapping of Siluko and Environs, Southwestern Nigeria[J]. 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s, 2014, 99: 637-651. DOI:10.1016/j.jafrearsci.2013.11.005 |
[5] |
杨辉, 张研, 邹才能, 等.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分布及天然气富集规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4): 1136-1143.
Yang Hui, Zhang Yan, Zou Caineng, et al. Volcanic Rock Distribution and Gas Abundance Regularity in Xujiaweizi Faulted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6, 49(4): 1136-1143. |
[6] |
严加永, 吕庆田, 孟贵祥, 等. 铜陵矿集区中酸性岩体航磁3D成像及对深部找矿方向的指示[J].
矿床地质, 2009, 28(6): 838-849.
Yan Jiayong, Lü Qingtian, Meng Guixiang, et al. Aeromagnetic 3D Iversion Imaging for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Bodies and Its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of Deep Ore Prospecting in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on District[J]. Mineral Deposits, 2009, 28(6): 838-849. |
[7] |
熊盛青. 我国航空重磁勘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 24(1): 113-117.
Xiong Shengqing. The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irborne Gravity and Magnetic Survey Techniques in China[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9, 24(1): 113-117. |
[8] |
贺日政, 高锐, 郑洪伟. 隐伏在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走向断裂的航磁异常场特征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37(5): 1002-1008.
He Rizheng, Gao Rui, Zheng Hongwei. Areomagnetic Anomaly of Subtle East-West Striking Faults in the Central Tibet and Its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2007, 37(5): 1002-1008. |
[9] |
李明, 高建荣.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与火山岩的分布[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8): 1005-1013.
Li Ming, Gao Jianrong. Basement Faults and Volcanic Rock Distributions in the Ordos Basin[J]. Scientia Sinica:Terrae, 2010, 40(8): 1005-1013. |
[10] |
张洪瑞, 朱晓颖, 叶挺明, 等. 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1: 5万航磁调查成果报告[R]. 北京: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13.
Zhang Hongrui, Zhu Xiaoying, Ye Tingming, et al.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Report of Aeromagnetic Survey (1: 50000) in a Estern Kunlun and Qimantag Mountains Area, Xinjiang[R]. Beijing: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3. |
[11] |
黄汲清, 任纪舜, 姜春发, 等.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J].
地质学报, 1977, 51(2): 117-135.
Huang Jiqing, Ren Jishun, Jiang Chunfa, et al. An Outline of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J]. Acta Geological Sinica, 1977, 51(2): 117-135. |
[12] |
李春昱. 板块构造与多旋迴构造运动[J].
地质学报, 1979(4): 305-315.
Li Chunyu. Plate Tectonic and Polycyclic Orogenisis[J]. Acta Geological Sinica, 1979(4): 305-315. |
[13] |
陈毓川.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全国成矿远景区划综合研究[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9.
Chen Yuchuan. Mineral Resources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Major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Comprehensive Study on National Metallogenic Prospect Regionalization[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9. |
[14] |
徐志刚, 陈毓川, 王登红, 等.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8.
Xu Zhigang, Chen Yuchuan, Wang Denghong, et al. Zoning Scheme of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
[15] |
李荣社, 计文化, 杨永成, 等.
昆仑山及邻区地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8.
Li Rongshe, Ji Wenhua, Yang Yongcheng, et al. Geology of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 Adjacent Area[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
[16] |
张洪瑞, 熊盛青, 范正国, 等. 中高山区高精度航磁调查找矿效果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2051-2059.
Zhang Hongrui, Xiong Shengqing, Fan Zhengguo, et al. Exploration Effect of High Precision Aeromagnetic Survey in Mid-High Mountains Area[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3, 28(4): 2051-2059. DOI:10.6038/pg20130449 |
[1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Xinjiang.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Geology[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3. |
[18] |
孙王勇, 孟军海, 王成栋, 等. 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J].
物探与化探, 2007, 31(5): 408-413.
Sun Wangyong, Meng Junhai, Wang Chengdong, et al. New Understanding of Deep Faul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East Kunlun Mountains[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7, 31(5): 408-413. |
[19] |
张永军, 张开均. 根据航磁数据探讨阿尔金断裂带的结构及构造演化[J].
物探与化探, 2007, 31(6): 489-494.
Zhang Yongjun, Zhang Kaijun. Evolution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Based on Aeromagnetic Data[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7, 31(6): 489-494. |
[20] |
伍跃中, 王战, 陈守建, 等. 阿尔金山南缘断裂带的分段分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J].
地质学报, 2008, 82(9): 1195-1209.
Wu Yuezhong, Wang Zhan, Chen Shoujian, et al. Segmentation and Zo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ltyn Border Fault and Its Tectonic Evolution[J]. Acta Geological Sinica, 2008, 82(9): 1195-1209. |
[21] |
熊盛青, 周伏洪, 姚正煦, 等.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J].
物探与化探, 2007, 31(5): 404-407.
Xiong Shengqing, Zhou Fuhong, Yao Zhengxu, et al. Aero Magnetic Surve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7, 31(5): 404-407. |
[22] |
庞存廉, 汪效民, 黄国辉. 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初探青海主要基底断裂构造[J].
青海国土经略, 1982(2): 62-70.
Pang Cunlian, Wang Xiaomin, Huang Guohui. Brief Analysis of Basement Faults in Qinghai According to Bouguer Gravity Anomaly[J]. Management & Strategy of Qinghai Land & Resources, 1982(2): 62-70. |
[23] |
张玄杰, 郑广如, 范子梁, 等. 新疆西天山东段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1): 335-342.
Zhang Xuanjie, Zheng Guangru, Fan Ziliang, et al. Aero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Segment of the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Xinjiang and the Ore-Prospecting Effect[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2, 27(1): 335-342. DOI:10.6038/j.issn.1004-2903.2012.01.038 |
[24] |
李文渊.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找矿潜力[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Li Wenyuan. Mineral Resources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Northwest China[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