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8, Vol. 33 Issue (3): 188-192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崔步云, 姜海
Cui Buyun, Jiang Hai
2005-2016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Surveillance data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05-2016
疾病监测, 2018, 33(3): 188-192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8, 33(3): 188-192
10.3784/j.issn.1003-9961.2018.03.00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3-10
2005-2016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崔步云, 姜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摘要:我国从1980年开始开展布鲁氏菌病(布病)主动监测,2005年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21个固定监测点开始人间布病监测。本文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6年"年度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2014年全国布病疫情报数为告历史最多,人间新发布病57 222例,发病率为4.22/10万;布病疫情由2005年18个省份报告布病病例,至2013年增加到31个省份。布病病例职业分布涉及到所有分类。12年来21个监测点开展职业人群调查573 032人,血清学检查196 636人,检出阳性39 190例,平均阳性率为18.11%。监测点检菌164株,结合部分送检菌株,在全部276株菌中,羊种布鲁氏菌占74%,还有16%菌株待鉴定,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监测    疫情    羊种布鲁氏菌    
Surveillance data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05-2016
Cui Buyun, Jiang Hai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Hai, Email:jianghai@icdc.cn.
Abstract: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brucellosis started in 1980 in China and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priority 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since 2005. Brucellosis Surveillance is conducted in 21 permanent surveillance areas in 19 province(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nnual surveillance report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05-2016)by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2014, the reported case number of human brucellosis was highest in the history(57 222 cases), the morbidity rate was 4.22/100 000. The disease was only reported in 18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in 2003, but reported in all 31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in 2013. Brucellosis affected all the population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A total of 573 032 person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were surveyed in 21 surveillance areas during the past 12 years, and serological test was performed for 196 636 persons, in whom 39 190 were sero-positive. The average positive rate was 18.11%. A total of 276 Brucella strains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164 strains detected in surveillance areas and some strains sent for detection. Among these strains, Brucella melitensis accounted for 74%, and 16% the remained unidentified, which indicating that B. melitensis w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causing brucellosis epidemics in China.
Key words: Brucellosis     Surveillance     Epidemic     Brucella melitensis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自建国开展疫情监测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监测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布病在1993年报告发病329例,发病率为0.028/10万,降至发病最低点,1995年后在全国持续上升,由仅在个别省份发生扩展到全国所有的省份[1]。为了掌握我国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国从1980年开始在个别省份开展布病监测,1989年卫生部和农业部在14省份设立了15个监测点,卫生和畜牧同步监测,同时制定了1997年卫生部、农业部颁布的《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但由于经费等原因,监测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2005年在卫生部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重新制定《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在19个省份设定21个固定监测点[2-3],开始了我国人间布病监测工作,现就中国CDC 2005-2016年发表在《中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报告》的“年度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汇总进行分析报告。

1 总体疫情

2005-2014年布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尤以2008、2009和2014年上升幅度较大,按照发病日期统计,2014年全国疫情达到历史记载的最高水平,共报告人间新发布病57 222例,报告发病率为4.22/ 10万;2015年起疫情开始有所下降,见图 1。12年来共计报告437 097例布病病例。2005-2009年未见死亡病例,2010- 2016年报告7例死亡病例,见表 1

图 1 2005-2016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 Figure 1 Reported cases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05-2016
表 1 2005-2016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疫情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f brucellosis epidemics in China, 2005-2016
年份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万) 死亡病例数 省份数 暴发起数
2005 18 416 1.40 0 18 327
2006 19 103 1.45 0 23 448
2007 19 721 1.50 0 25 -
2008 27 767 2.10 0 24 -
2009 35 816 2.70 0 25 16
2010 33 772 2.53 1 27 95
2011 38 151 2.84 0 28 64
2012 39 515 2.93 1 30 26
2013 43 486 3.21 0 31 34
2014 57 222 4.22 2 30 50
2015 56 989 4.18 1 31 -
2016 47 139 3.44 2 31 1
合计 437 097 7 1 061
注:“-”表示报告中缺乏此数值
1.1 地区分布

纵观12年布病疫情,2005年有18个省份报告布病病例,随后发病省份逐步增加,2013年增加到全国的31个省份,2014年为30个,2015和2016年均为31个省份报告有病例,见表 1。报告的病例数主要来自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河北及新疆等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报告病例较少,但南方省份报告病例数及区县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1.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布病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的3-7月。

1.3 人群分布

布病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青壮年为主,85%以上的病例在20~65岁之间。所统计的12年中,布病病例职业分布涉及到所有分类,未直接接触家畜的学生、儿童及离退休人员也多有发病。其中农民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5.32%,牧民占11.16%,但农民由2005年的70.00%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78.26%,牧民则由15.00%逐步减少到5.60%。

2 监测点疫情数据

根据全国布病疫情形势类型和流行菌株地理分布,以及既往疫情不清的省份设定了监测点。2005-2008年在全国20个省份设定15个固定监测点,6个非固定监测点。2009-2016年在全国19个省份设定21个固定监测点。

2009年全国19个省份21个布病国家级监测点为:黑龙江省龙江县、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扎兰屯市、吉林省洮南市、辽宁省西丰县、山西省天镇县、陕西省绥德县、西藏自治区芒康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阿瓦提县、河南省巩义市、河北省蔚县、四川省若尔盖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广东省白云区、浙江省婺城区、云南省石林县、甘肃省天祝县、山东省郓城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利通区和青海省共和县。

2.1 监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选择4~5个乡镇,每年随机抽取1/3的村庄进行监测,第一年摸底调查人数不少于2 000人,次年起不少于1 000人,部分牧区可以减半。血清学监测第一年调查人数不少于400人,次年起不少于200人。调查涵盖布病高危人群。对监测发现的20%~30%急性期患者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检测。

2.2 监测结果 2.2.1 血清学监测

根据21个监测点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结果。2005-2016年,21个监测点开展职业人群调查573 032人,血清学检查196 636人,检出阳性39 190例,阳性率为18.11%,确诊新发病例40 517例。年血清学检查阳性率波动在11.37%~24.93%之间,其中2009年检测13 608人,检出阳性3 393例,阳性率为24.93%,见表 2

表 2 2005-2016年全国21个布鲁氏菌病监测点流调检测数据 Table 2 Data of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detection of 21 brucellosis surveillance areas in China, 2005-2016
年份 调杳人数 检测人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新发病例数(%) 最高阳性率(%,地区)
2005 39 705 13 145 1 755 13.35 1 468 28.8(阿巴嘎)
2006 81 577 32 521 5 655 13.70 8 970 26.44(阿巴嘎)
2007 82 349 35 876 7 935 22.77 10 187 56.24(蔚县)
2008 47 908 11 465 1 497 13.06 1 207 26.0(龙江)
2009 61 904 13 608 3 393 24.93 2 496 52.22(阿巴嘎)
2010 42 699 1 280 3 007 23.35 2 652 71.68(扎兰屯)
2011 47 792 14 476 3 294 22.75 2 343 59.70(阿巴嘎)
2012 38 533 17 845 3 366 18.86 2 257 50.08(天镇)
2013 33 238 13 642 2 642 19.37 2 224 49.53(天镇)
2014 32 787 12 396 1 622 13.08 2 801 27.24(张北)
2015 33 760 16 692 3 468 20.78 2 403 42.90(利通)
2016 30 780 13 690 1 556 11.37 1 509 24.40(尚义)
合计 573 032 196 636 39 190 40 517
注:2008、2009和2010年最高阳性率为当年的血清学监测中阳性率最高的监测点
2.2.2 病原学监测

根据21个监测点报告布鲁氏菌菌株分离监测结果。2005-2016年每年有部分监测点开展病原学监测工作,总计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标本分离培养3 404份,检出布鲁氏菌164株,总出菌率为4.82%。分离菌以羊种3型布鲁氏菌为主,但是有43株菌(26.22%)尚未鉴定出最后结果,见表 3

表 3 2005-2016年21个监测点分离布鲁氏菌株数 Table 3 Number of brucella isolated from 21 survey areas in China, 2005-2016
年份 分离标本数 分离布鲁氏菌数 羊种1型数 羊种2型数 羊种3型数 牛种7型数 变异数 不详 县数
2005 129 7 1 - 4 1 - 1 6
2006 143 2 - - 2 - - - 2
2007 158 8 - - 5 - - 3 8
2008 138 5 - - 1 - - 4 5
2009 426 4 - - 4 - - - 4
2010 300 10 8 - 1 - - 1 10
2011 722 28 - 2 9 - - 17 13
2012 588 35 - 2 33 - - - 16
2013 223 22 1 - 13 - - 8 10
2014 229 15 - - 7 - - 8 8
2015 190 10 2 - 4 - - 4 10
2016 158 18 1 - 9 - 2 6 11
合计 3 404 164 13 4 92 1 2 43
注:“-”表示无数据
表 4 2008-2009年全国部分省分离布鲁氏菌统计 Table 4 Brucella strains isolated in some provinces of China, 2008-2009
年份 分离菌株数 羊1型 羊2型 羊3型 牛3型 猪1型 猪3型 未定 变异 省份数
2008 41 2 5 20 7 6 - 1 - 10
2009 71 2 1 65 1 - 1 - 2 15
合计 112 4 6 85 8 6 1 1 2
注:“-”表示无数据

2008年和2009年在全国分别有10个和15个省(市、区)的医院、CDC和畜牧部门分离到112株布鲁氏菌菌株送交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95株(84.82%)为羊种菌,其中羊种3型85株。感染引起人发病的菌株逐渐转向羊种3型,随着逐年疫情升高,羊种3型逐渐成为引起布病流行的优势菌株。海南菌株经鉴定核实为猪种布鲁氏菌3型,后经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为海南省布病疫情人间病例(表 4)。在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近时隔20多年又分离到布鲁氏菌菌株,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布病真实疫情。

2.2.3 暴发疫情监测

2005-2016年共发生1 601起暴发疫情(表 1),当地疾控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血检测,确诊病例。暴发疫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处理结果。

2.2.4 畜间疫情

据部分监测点所在县由畜牧部门数据统计,2016年血清学检查羊105 069只,阳性273只,阳性率为0.26%;血清学检查牛43 223头,阳性19头,阳性率0.04%。见表 5。2005、2006年陕西省和广西自治区畜牧部门检测1 853头猪血标本,未检出布病抗体。

表 5 监测点所在区(县)畜牧部门家畜布病疫情数据 Table 5 Data of livestock brucellosis epidemics in counties of surveillance areas
年份 贝料不源县数
血检数 阳性数 阳性率(%0 血检数 阳性数 阳性率(%)
2005 1 043 075 9 280 0.89 24 698 1 052 4.26 10
2006 686 041 3 101 0.45 2 615 110 4.21 10
2007 452 541 2 421 0.53 239 020 1 688 0.71 7
2008 13 999 37 0.26 27 947 304 1.09 8
2009 41 736 626 1.49 62 843 852 1.36 10
2010 87 347 893 1.49 51 370 262 0.51 7
2011 824 541 3 205 0.39 92 722 370 0.40 8
2012 390 990 1 489 0.38 80 572 153 0.19 12
2013 725 152 1 228 0.17 71 617 26 0.04 13
2014 725 152 1 228 0.17 71 617 26 0.04 11
2015 387 433 358 0.09 59 086 32 0.05 14
2016 105 069 273 0.26 43 223 19 0.04 14
合计 5 483 076 24 139 0.54 827 330 4 894 1.08
注:阳性率的合计为历年的平均值
3 讨论

近年全国布病疫情相对集中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份,呈较大差异的阶梯式分布,且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其原因比较复杂,与历史疫区活跃、传染源的流动、畜牧经济发展及对布病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全国布病疫情持续上升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传染源的持续存在,发现的病畜由于没有补偿经费或标准低而不能处理,并且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牲畜交易频繁,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源的播散。同时农牧民的科学饲养意识淡薄,人畜间布病防治工作滞后等因素均有一定影响;职业人群调查范围的扩大和监测数量的增加也可以使报告病例增多。

全国布病疫情增加显著,尽管2015年后发病数开始下降,但是发病率仍然处在高位,尤其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县(区)出现布病疫情,海南省自2009年发现病例,几乎每年均有报告病例,且近年年报告达到十位数。由此提出对南方新发地区临床及疾控部门的诊断、治疗的新要求。

近年多有未直接接触家畜的学生、儿童及离退休人员发病,提示布病已经由主要的职业接触感染向非职业的食源性感染的转变,同时也表现了是由毒力较强的羊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发病特点。需要引起公共卫生、宣传媒体等部门的更多关注[4]

自2005年执行《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全国21个监测点血清学检测196 636人,检出阳性39 190例,阳性率为18.11%,并且确诊新发病例40 517例,反映出全国职业人群的严重感染现状。尚未了解其新发病例报告、漏报率的情况。

各监测点的血清学监测数据反映了各地的疫情状况,尤其每年的最高检测阳性的数据(表 2),如2010年扎兰屯市阳性率为71.68%[5],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感染率严重的原因,借此总结提高监测水平和为职业人群防控布病提出风险控制关键点。

由于一些监测点检验室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等因素,影响了多数监测点开展布病病原学工作。每年只有几个监测点开展病原学监测工作,但仍然检出164株菌,结合各省送检菌株,在全部276株菌中,羊种布鲁氏菌占74%,还有16%菌株待鉴定,充分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进一步说明有效控制羊的布病会显著降低人布病的发病风险。

2005-2016年共发生1 601起暴发疫情,当地疾控部门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如果能选择性报告暴发点的后续调查处置,则可能更好发掘发病特点了解疫情趋势,进而发现疫情新的走向,为布病防控提供更多信息。

布病为动物源性传染病,监测点所在地畜牧部门每年都对羊和牛做大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其阳性率和阳性动物种类变化不明显,与人的报告发病数趋势不同,提出了了解家畜样本来源代表性的需求。家畜的布鲁氏菌病相邻省疫区关联性很强[6],如果监测工作能有所体现,将会进一步增加畜间布病监测的价值。

注:原始报告未包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志谢: 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卢珊处长、赵红庆副处长和宋蕊老师提供资料表示感谢!

作者贡献:

ORCID:0000-0001-7132-983X

崔步云:查阅文献,起草文章

姜海:审阅文章

参考文献
[1]
崔步云. 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控制[J]. 疾病监测, 2007, 22(10): 649-651.
Cui BY. Epidemic surveilance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China[J]. Dis Surveill, 2007, 22(10): 649-651.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07.10.001
[2]
赵永利, 王大力, 冮森林. 2005-2006年布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8, 23(1): 38-40.
Zhao YL, Wang DL, Gang SL. Surveillance report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05-2006[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08, 23(1): 38-40. DOI:10.3969/j.issn.1001-1889.2008.01.013
[3]
王大力, 李铁锋, 王季秋, 等.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0, 25(6): 419-421.
Wang DL, Li TF, Wang JQ, et al. Analysis on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09[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10, 25(6): 419-421.
[4]
李铁锋, 刘凤岐, 王赢, 等. 2011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3, 28(1): 46-47.
Li TF, Liu FQ, Wang Y, et al. Analysis on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11[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13, 28(1): 46-47.
[5]
王大力, 李铁锋, 刘凤岐, 等. 全国2010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 26(4): 256-258.
Wang DL, Li TF, Liu FQ, et al. Analysis on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2010[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11, 26(4): 256-258.
[6]
崔步云. 中国布鲁菌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J]. 中华预防医学, 2014, 48(12): 1035-1038.
Cui BY. Brucellosis epidemic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J]. Chin J Prev Med, 2014, 48(12): 1035-1038.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4.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