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7, Vol. 32 Issue (7): 619-620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龚震宇, 龚训良
GONG Zhen-yu, GONG Xun-liang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最新情况
Zika virus disease: an epidemiological update
疾病监测, 2017, 32(7): 619-620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7): 619-620
10.3784/j.issn.1003-9961.2017.07.02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6-15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最新情况
龚震宇, 龚训良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浙江 杭州 310051
关键词寨卡病毒病    暴发    虫媒病毒病    非媒介昆虫传播    最新情况    
Zika virus disease: an epidemiological update
GONG Zhen-yu, GONG Xun-liang

2015年美洲地区寨卡病毒病暴发,向世界证明了一个被人忽视、症状轻微的蚊媒传染病如何成为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2015年下半年,巴西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多起与寨卡病毒感染潜在相关的异常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病学的身心不适聚集性事件。2013年和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过类似事件。2016年2月1日,在国际卫生条例框架内,紧急状况委员会的建议下,WHO宣布了寨卡病毒病是一个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自从美洲暴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以来,寨卡病毒传入其第一次被发现的非洲大陆和一些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2015年1月1日到2017年2月1日,全球已经有70个国家报告了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或者病例,其中59个国家报告寨卡病毒首次感染,另外11个国家曾有寨卡病毒传播或者暴发史,有的可能已经成为地方性疾病。因为该疾病发病症状轻微,许多为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不去医院就诊,因此各国实际发生的病例数尚不清楚。

1 背景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通过节肢动物传播、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他与寨卡病毒同属黄病毒的还有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河热病毒以及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病是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已经从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波利尼西亚伊蚊、非洲伊蚊等9种伊蚊,其中埃及伊蚊是传播效率最高的伊蚊,白纹伊蚊也能传播。这2种蚊虫也是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毒的有害昆虫。

寨卡病毒1947年在非洲首次从非人灵长目动物中分离出来。半个世纪以来,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流行,人类散发感染,引起自限性轻微非特异性疾病。

2 非媒介昆虫传播

除了蚊虫传播外,寨卡病毒病还可通过其他途径传播,例如人传人(多数经性生活和输血传播)和实验室污染传播。

非媒介昆虫传播的寨卡病毒病发病数有增加趋势,特别是经性生活传播。目前有13个国家(即阿根廷、加拿大、智利、秘鲁、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北爱尔兰和新西兰)有人传人病例报告。大多数报告病例是经性生活传播,只有1例传播模式不详,但已经排除性生活和媒介传播。

寨卡病毒病采样不但需要血液标本还需要精液标本。性生活传播模式可能会加快病毒传播速度。

3 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是典型自限性、非特异性的,而且容易与其他疾病特别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相混淆。寨卡病毒病也有报告临床重症病例,可引起胎儿和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成年人重症病例报告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神经病和脊髓炎相关。如果母亲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引起胎儿小头畸形和其他严重脑异常。

4 2007-2016年寨卡病毒病地区分布

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该岛3/4的人群成为感染者。表明了寨卡病毒病的暴发流行潜力,它可能传播到其他太平洋岛屿。

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的同时暴发。还出现了大量与本次暴发相关的GBS病例。另外,更多国家包括库克群岛、智利的复活节岛、新喀里多尼亚和瓦努阿图也发生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

2015年美洲地区寨卡病毒病首先报告发生在巴西的东北地区。一些州卫生部门回顾性报告,2015年2月中旬开始出现急性出疹性疾病,2015年5月, 巴西国家虫媒病毒参考实验室确诊为寨卡病毒病。2015年10月,哥伦比亚卫生部报告玻利瓦尔州发生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然后该疫情蔓延到其他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有46个国家报告了本地寨卡病毒病流行,表明美洲地区寨卡病毒病迅速蔓延。

非洲地区2015年11月以前只有散发的寨卡病毒感染,11月佛得角卫生部报告了1起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值得注意的是佛得角埃及伊蚊密度很高,2009年岛上曾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病例数超过17 000例。

由于美洲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加强了监测。一些国家(美属萨摩亚群岛、斐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密克罗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帕劳、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多哥、越南等)均报告了暴发病例。这些国家登革热已经呈地方性流行。

早在2013年,美洲、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就报告有从寨卡病毒病地方性流行地区旅行回来的感染者。如果当地存在较高密度的传播媒介,就可能发生本地人-蚊-人的传播。

5 结论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虫媒病毒病的发生和反复出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疾病反复出现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城市化、气候变化、全球化和传播媒介控制不力等。需要持续研究寨卡病毒病的临床类型变化和不同的传播方式,分析其遗传学变化来解释流行可能性和毒力。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模式的变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城市中的人类宿主扩大了传播,同样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导致疾病大规模流行。因为寨卡病毒感染可对新生儿和成年人产生严重的神经病学后果,所以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2016年11月WHO已经取消了寨卡病毒病的全球关注公共卫生问题警报,但是寨卡病毒病仍然是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虫媒病毒病防控对策,需要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 根据各国或地区特有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条件,加强虫媒传播疾病和实验室监测系统的建设。(2) 促进和加强实验室诊断、传播媒介控制措施、环境因素、疫苗以及免疫学研究。(3) 组建新的全球联盟,联合努力,发挥资源高效率和激励机制。(4) 对多种疾病联合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高效地减少疾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龚震宇译自WER, 2017,92(15):188-192  龚训良审校]

作者贡献:

龚震宇  ORCID:0000-0002-3650-5399

龚震宇:翻译

龚训良: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