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下一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20, Vol. 41 Issue (4): 549-555  DOI: 10.11990/jheu.201901047
0

引用本文  

王立鹏, 张智, 苏丽, 等. 融合优选图案的深度学习目标识别及定位技术[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20, 41(4): 549-555. DOI: 10.11990/jheu.201901047.
WANG Lipeng, ZHANG Zhi, SU Li, et al. Target recognition and loca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based on selected patterns[J].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20, 41(4): 549-555. DOI: 10.11990/jheu.20190104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031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072019CFJ0405,3072020CF0410);船舶态势智能感知系统研制项目(MC-201920-X01)

通信作者

张智, E-mail:wlp_heu@163.com

作者简介

王立鹏, 男, 讲师, 博士;
张智, 男, 研究员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1-15
网络出版日期:2020-03-19
融合优选图案的深度学习目标识别及定位技术
王立鹏 , 张智 , 苏丽 , 聂文昌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为提高复杂环境下视觉系统目标识别和定位精度,本文以深度学习方法为基础,结合辅助图案,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系统的卷积神经网络目标识别及定位方法。构建基于Faster Rcnn的网络学习框架,结合具体问题,确定ZF及RPN网络参数;提出图案可分类性概念及其量化评价指标,制定图案优选策略并确定优选图案集;将双目视觉与基于优选图案的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设计复杂环境下三维空间目标识别与定位方法。开展多工况的实际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物体及定位位姿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深度学习    图案分类    辅助图案    优选图案    双目视觉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    定位    
Target recognition and loca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based on selected patterns
WANG Lipeng , ZHANG Zhi , SU Li , NIE Wenchang     
College of Automatio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A target recogni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that is combined with binocular vision an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 i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nd selected patterns and aim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arget recognition and location of visual systems under complicated environments. First, a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which uses Faster R-CNN as its core, is establish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ZFNet and RPNet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research target. Second, the concept of pattern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defined to quantify pattern classification. Selected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or the patterns, and a selected pattern assembly is acquired. Third,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arget recogni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is designed under complicated environments and combined with binocular vision and deep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elected patterns. Lastly, the algorithm used in this study is verified through several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cognize targets and locate positions and attitudes excellently. Moreover, it has better practicability and robustness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Keywords: deep learning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uxiliary pattern    selected pattern    binocular visualiza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arget recognition    location    

目标识别和定位在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如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并成为众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多年来,学者们在目标识别方面多采用目标特征提取的方法,目标特征包括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形状特征等[1-3],但基于上述特征的传统的目标识别方法,大多针对特定的识别任务,特别是在有用信息较少情况下,难以实现精准的识别效果;在目标定位方面,研究人员大多基于目标识别基础,如提取图像特征[4]等,通过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对图像特征检测和匹配[5],基于传统特征的目标定位精度不高。有些学者采用增加人工标识[6-8]的方式,强化图像特征并便于物标位姿计算,但此种方式仍然存在问题:一方面,依然在传统的目标特征基础上开展,无法摆脱前述问题;另一方面,人工标识一般采用角点等明显醒目形式,过于显眼的人工标识影响环境美观,实用性较差。

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出现众多优秀的卷积神经网络[9-13],相比传统的目标特征,极大提高了目标识别的鲁棒性和准确性[14],由于卷积特征更能够反映图像本质,深度学习在基于图像的目标检测及分类问题中取得显著效果,但不能完全解决此类视觉问题,这是由于:1)深度学习应用时往往需要足够多的训练样本,但目标可能存在遮挡、变形等一系列干扰因素,训练样本难以穷尽所有可能情况;2)需要一次性训练网络,训练后的网络难以动态扩充新类别物体;3)单纯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无法获得图像中的目标精确位置和姿态信息。

为解决深度学习在目标识别与定位方面的已有问题,同时提高视觉系统的实用水平,本文以Faster Rcnn网络[15]对优选图案的检测及分类问题为基础,研究构建环境中高实用性目标识别和定位的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图案可分类性评价方法和图案优选策略,并根据Faster Rcnn网络的各层级特点,从网络中获取卷积数据,量化优选图案评价结果,进而获得可用的优选图案数据库,增加目标识别的成功率。结合双目视觉系统,利用Faster Rcnn网络开展辅助优选图案识别和物标识别工作,通过开展试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1 构建Faster Rcnn网络应用框架 1.1 Faster Rcnn网络流程

本文以Faster Rcnn网络为深度学习主网络框架,该框架由2部分构成[16],即分类网络和区域建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s,RPN),其中分类网络本文具体采用ZF(Zeiler & Fergus net)卷积网络。图 1为本文中Faster Rcnn网络工作流程。

Download:
图 1 Faster Rcnn网络工作流程图 Fig. 1 Flow chart of Faster Rcnn

本文Faster Rcnn的工作流程如下:使用ZF网络前5层提取输入图像卷积特征,由RPN网络利用图像卷积特征,生成建议框并完成删选工作,由分类网络利用建议框裁剪图像卷积特征,得到预测的目标特征区域,进行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池化并设置2层全连接层,计算概率并解算坐标,完成识别和定位工作。

1.2 ZF分类网络

ZF网络输入为224×224大小的三通道图像,网络的第1层首先经过96个不同滤波器的卷积,每个滤波器的大小均为7×7,横纵向的步长均为2,该卷积层的特征层经过ReLU激活函数、大小为3×3的池化以及归一化LRN,得到96个不同的、大小为55×55的特征图集合。其后的卷积层2~5层与上述操作类似,最后经由2个全连接层,将卷积得到的特征以4 096维向量形式输出,得到一个可识别N类目标的分类器。ZF卷积网络的结构图如图 2所示,图中滤波器和特征图均为方形。

Download:
图 2 ZF网络结构 Fig. 2 Structure chart of ZF net
1.3 区域建议网络

传统的生成建议框的过程在CPU上实现,但耗时较长,Faster Rcnn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直接提取建议框,这使得网络训练时间大大降低。RPN网络的原理是:利用图像分类的网络结构提取图像特征,进而选取建议框。RPN网络输入为任意大小的卷积网络得到的图像特征,输出为一组矩形的目标建议框及其得分,建议框生成原理可如图 3所示。

Download:
图 3 建议框生成原理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suggestion box

在RPN网络的开端,使用一个方形滑动窗口,在滑动窗口划过特征集每一个位置时,都生成不同的建议框,每一点生成建议框最大个数为k,则每一点对应的标框回归器有4k个输出,分类层有2k个输出,生成的标框称为锚框。本文将尺度的大小n设为3,长宽比例设为3,则最终每一点生成9个锚点。若一个特征图集的大小为10×10,k取值为10,则最终会生成1 000个锚点。

2 辅助图案优选策略

本文将在给定初始图案集的基础上,设计辅助图案优选策略,提高优选图案集与环境其他目标以及图案集内部不同样本的可分类性,本节优选图案的过程采用ZF网络。

本文中装饰图案共计500个,该初始图案集色彩和形状较为多样,在实际应用中不影响环境的和谐,图 4为初始图案集中的12张。

Download:
图 4 初始图案集样例 Fig. 4 Examples of the initial pattern set
2.1 图案可分类性评价

本文提出图案“可分类性”的概念,为每个图案提供一种定量的衡量指标,该指标的物理意义为:对应的图案与其他图案(包括背景)的可区分的量化程度,当对应的图案代入深度学习网络时,该指标越大,表示对应的图案越容易被区分。“可分类性”量化指标,可通过小样本集训练试验获取,避免传统大样本训练方式工作量过于庞大的弊端。

图 2所示的ZF网络中,其最终输出为全连接层经过softmax函数归一化得到的分类概率,该概率是为了更显著区分分类效果,因而概率结果较为离散,不能很好体现出目标原本的分类趋势,归一化前后的数据对比如图 5所示。

Download:
图 5 ZF网络输出归一化前后对比图 Fig. 5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normalization of ZF network

通过图 5可看出,ZF网络归一化后的目标概率被放大,但是失去了归一化前概率趋势效果。本文改变ZF网络概率输出位置,采用归一化前的向量输出作为评价可分类性的数据来源,如图 6所示。

Download:
图 6 可分类性评价数据源示意 Fig. 6 Data source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图 6网络归一化前的输出为数据源,并设计评价函数以量化图案的可分类性,假设选定图案集类别数量为N,增加1个背景类别,网络包括N+1个输出,本文设计可分类性评价函数Fcls如下:

$ {{F}_{\text{cls}}}=N\exp \left( {{p}_{r}} \right)-\sum\limits_{i=1}^{N}{\exp }\left( {{p}_{i}} \right)-2\exp \left( {{p}_{N+1}} \right) $ (1)

式中prpN+1为样本网络和背景网络输出概率。

由式(1)可知,该评价函数将图案分类概率非线性映射到指数函数上,并通过放大倍数增大相应图案分类概率与其他图案和背景分类概率的差距。评价函数可以有效得抑制背景对目标的影响,当训练数据有限情况下,仍能评估每一个图案的可分类性。

2.2 图像变换模拟数据集

考虑到难以获取各种环境下原始图案集的海量样本,本文采用仿真手段模拟不同拍摄状态下的图片,增加图片库的多样性。对图案所在平面开展透视变换,包括背景色变换、亮度变换、图像尺度变换、透视角度变换,以此模拟现实环境中不同景物颜色、光强、距离、视角的拍摄效果,以其中一张图片为例,仿真生成的图片库部分效果如图 7所示。

Download:
图 7 仿真模拟生成的图片库 Fig. 7 Partial effects of images from the simulations

通过对图案随机变换后,本文得到500类图案的训练数据库,每类图案包含150种变换图片集。训练集中增加一类用以表示图案集合之外其他物体或区域的样本,这里选取在生活环境中不同位置、角度拍摄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对每一幅图片随机截取出若干位置框作为候选背景,背景图案共计300张,部分背景图案如图 8所示。

Download:
图 8 截取背景图片 Fig. 8 Intercept background image
2.3 深度网络预训练评测优选

基于前文介绍的图案可分类性评价方法以及仿真模拟图片库,进一步开展图案集优选工作,利用深度学习框架Caffe[17]来训练ZF网络,图案和背景共计501类,训练次数为50 000次,学习率为0.001。

经ZF网络训练后,利用式(1)的评价函数,可得到图案可分类性的量化数值,量化数值存在以下2种情况:1)正确类别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分类特征直方图,如图 9(a)中类别序号为150的概率情况,该类图案可作为本文优选后的辅助图案;2)正确类别的概率与其他类别的概率区分不够显著的分类特征直方图,如图 9(b)中类别序号为342的概率情况,此类图案将作为淘汰的图案不被优选。

Download:
图 9 各类别概率图 Fig. 9 Probability graphs of the figures

按照上述方式,从500张候选图案中优选出16张可分类性最强的图案作为优选图案,详见图 10

Download:
图 10 优选后的16个图案 Fig. 10 16 patterns after preferred
2.4 基于优选图案的可分类实际效果分析

放置优选后的辅助图案,在不同状态下拍摄形成训练样本集,本文共拍摄5 000个样本图片,其中选择4 000个作为训练集,另外1 000个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准确率为90.6%,测试集准确率为85.7%。

将优选出的辅助图案和其他图案放置于一起,在不同背景和角度下拍摄,识别效果如图 11所示。

Download:
图 11 图案识别效果 Fig. 11 Effect of pattern recognition

图 11所示,多数图案可以被正确识别,但仍存在误识别现象,进行30组识别实验,优选后的辅助图案和非优选图案的误检次数如表 1所示,可见优选后图案在复杂环境下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表 1 图案识别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3 基于优选图案的双目Faster Rcnn识别与定位 3.1 基于优选图案的未知目标分类

将融合优选图案的物体置于不同场景环境中,根据优选图案和物体的对应关系,可确定不同场景环境下的物体类别,不同场景环境下的优选图案识别效果如图 12所示。

Download:
图 12 优选图案识别效果 Fig. 12 Optimized pattern recognition effect

本文提出多种优选图案混合编码方法,增加目标识别类别,根据不同图案的组合列写出编码表。如采用2个图案为一组编码,可扩展为256类物体的标识。图 13中,9号和10号优选图案组合表示传真机,1号和6号优选图案组合表示摄像头。

Download:
图 13 图案组合应用 Fig. 13 Pattern combination application
3.2 双目Faster Rcnn网络识别与定位方法

本文通过训练深度学习网络,先对目标进行分类,当视觉系统接近目标并能识别其上优选图案标识时,依据优选图案计算目标的准确位置及姿态。

3.2.1 双目Faster Rcnn的目标粗检测

本文通过双目视觉系统,实现对目标三维位置的估算,双目视觉系统左右通道共用一个训练完成的深度学习网络,针对左、右通道图像各自进行一次目标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匹配,计算其三维位置,图 14为本文所用的双目相机实物图。

Download:
图 14 双目相机 Fig. 14 Binocular camera

以左通道中机器人的检测框为模板,利用模板匹配在右通道中找到该机器人对应位置,并将该位置与右通道利用深度学习找出的位置框计算重合度,若重合度大于一定阈值,则证明是同一机器人。

3.2.2 优选图案的三维定位

在目标粗检测确定大致位置后,在目标上粘贴优选图案,利用模板匹配和双目视觉原理可得到目标较为精确的三维位置和姿态信息,在机器人表面粘贴2张优选图案。利用霍夫变换提取位置框内的直线,提取得到很多间断的短直线(如图 15(a)所示),将距离接近且斜率相似的直线合并,求解出相邻直线的交点坐标,进一步解算图案的中心点坐标(如图 15(b)所示)。通过模板匹配,在右通道中找到对应的图案,采用与左通道相同的方法确定出该通道图案中心坐标。

Download:
图 15 霍夫变换求解过程示意 Fig. 15 Solution process by Hough Transform

目标姿态角计算原理如图 16所示:坐标系原点Og设定于试验房间的墙角处,设2个图案中心点分别为AB,利用双目视觉原理可以得到A到相机的距离LAD以及B到相机的距离LBEAB点到相机连线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θ1θ2,2个图案中心点AB间的实际距离Dab,通过三维立体几何并利用下式可求解目标姿态角γ

$ \gamma=\arcsin \frac{L_{A D} \cdot \cos \theta_{1}-L_{B E} \cdot \cos \theta_{2}}{D_{a b}} $ (2)
Download:
图 16 目标姿态角计算原理图 Fig. 16 Schematic diagram of calculating attitude angle
3.3 目标定位试验与分析

本节开展4组机器人处于不同位置和姿态的4种工况的定位试验,选取双目相机和机器人的不同的位置和姿态,试验效果如图 17所示的4种工况,统计解算的目标位置和姿态数据,列于表 2表 3,本文4种工况的试验数据,在0.6 s之内完成。

Download:
图 17 不同条件的试验效果 Fig. 17 Effects of experim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表 2 目标位置统计结果 Table 2 Statistics results of target positions 
表 3 目标姿态解算结果 Table 3 Statistics results of target attitudes  

表 2表 3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本文算法开展的试验中,目标位置偏差的坐标最大值为0.04 m,目标姿态偏差的最大值为2.6°,可见本文算法对目标的定位精度较高。

4 结论

1) 通过实际试验验证,本文优选图案的方法,提高了目标的可识别性及其定位精度,同时当系统实现了优选图案集的高精度识别时,图案集可在后续应用中动态被赋予其他含义,与各类未知物体相关联,视觉系统可在无需重新学习的情况下不断扩充其识别范围。

2) 本文融合优选图案的深度学习方法的可扩展性强,优选图案策略可进一步形成标准体系,为服务机器人、辅助智能系统的应用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将图案识别结果与基于目标本身的识别结果以及其他先验知识相融合,减小外界主观因素的干扰,可极大加速视觉系统的实用过程。

3) 本文结合深度学习和双目视觉的方法,可在实现目标有效识别的同时,进一步实现目标的高精度位置和姿态解算。

本文基于优选图案来增强智能系统认知环境的策略,在实用中易受到人为恶意伪造目标的影响,因此在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场合下应用受限,作者将在后续研究中,重点解决本文方法在上述环境下应用受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蒋萌, 王尧尧, 陈柏. 基于双目视觉的目标识别与定位研究[J]. 机电工程, 2018, 35(4): 414-419.
JIANG Meng, WANG Yaoyao, CHEN Bai. Recogn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object based on binocular vision[J].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gazine, 2018, 35(4): 414-419. DOI:10.3969/j.issn.1001-4551.2018.04.015 (0)
[2]
史战果, 张筱, 吴迪, 等. 目标识别与定位的快速融合算法[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4, 32(3): 201-204.
SHI Zhanguo, ZHANG Xiao, WU Di, et al. A fast fusion algorithm for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J]. 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2014, 32(3): 201-204. (0)
[3]
薛梦霞, 刘士荣, 王坚. 基于机器视觉的动态多目标识别[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7, 51(6): 727-733.
XUE Mengxia, LIU Shirong, WANG Jian. Dynamic multi-target recognition based on machine vision[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17, 51(6): 727-733. (0)
[4]
LOWE D G. Local feature view clustering for 3D object re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Kauai, Hawaii, 2001: 682-688. (0)
[5]
邵校, 陶建武. 基于单目视觉的静止目标定位方法[J]. 光子学报, 2016, 45(10): 122-129.
SHAO Xiao, TAO Jianwu. Location method of static object based on monocular vision[J]. Acta photonica sinica, 2016, 45(10): 122-129. (0)
[6]
王中成, 赵学增. NAO的单目视觉空间目标定位方法研究[J]. 机械与电子, 2015(9): 63-66, 67.
WANG Zhongcheng, ZHAO Xuezeng. Research on space target orientation of NAO based on monocular vision[J]. Machinery & electronics, 2015(9): 63-66, 67. DOI:10.3969/j.issn.1001-2257.2015.09.016 (0)
[7]
夏德芳, 刘传才. 基于人工标识的移动增强现实配准方法[J]. 现代电子技术, 2015, 38(8): 26-30.
XIA Defang, LIU Chuancai. Fiducial marker based registration algorithm for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J].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2015, 38(8): 26-30. DOI:10.3969/j.issn.1004-373X.2015.08.008 (0)
[8]
王海雯, 乔嘉希. 复杂环境下人工标识物的设计和检测[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8, 46(10): 2106-2110.
WANG Haiwen, QIAO Jiaxi. Design and detection of artificial identifier in complex environment[J]. Computer and digital engineering, 2018, 46(10): 2106-2110. DOI:10.3969/j.issn.1672-9722.2018.10.034 (0)
[9]
KRIZHEVSKY A, SUTSKEVER I, HINTON G E. 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7, 60(6): 84-90. DOI:10.1145/3065386 (0)
[10]
ZEILER M D, FERGUS R. 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C]//ECCV 2014-13th European Conference. Zurich, Switzerland, 2014: 818-833. (0)
[11]
SIMONYAN K, ZISSERMAN A.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ICLR 2015). San Diego, 2015: 1-14. (0)
[12]
SZEGEDY C, LIU Wei, JIA Yangqing, et al.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oston, MA, USA, 2015: 1-9. (0)
[13]
HE Kaiming, ZHANG Xiangyu, REN Shaoqing, et al.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C]//2016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as Vegas, NV, USA, 2016: 770-778. (0)
[14]
卢宏涛, 张秦川.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6, 31(1): 1-17.
LU Hongtao, ZHANG Qinchuan. Applications of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in computer vision[J].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 processing, 2016, 31(1): 1-17. (0)
[15]
REN Shaoqing, HE Kaiming, GIRSHICK R, et al. Faster R-CNN: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7, 39(6): 1137-1149. DOI:10.1109/TPAMI.2016.2577031 (0)
[16]
GIRSHICK R. Fast R-CN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Santiago, Chile, 2015: 1440-1448. (0)
[17]
JIA Yangqing, SHELHAMER E, DONAHUE J, et al. Caffe: convolutional architecture for fast feature embedding[C]//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New York, USA, 2014: 675-67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