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科技  2018, Vol. 35 Issue (9): 122−127, 145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林述涛
LIN Shu-tao
面向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架构研究
Study on Digital 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公路交通科技, 2018, 35(9): 122-127, 145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nelopment, 2018, 35(9): 122-127, 145
10.3969/j.issn.1002-0268.2018.09.01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06-25
面向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架构研究
林述涛     
北京公科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摘要: 实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需要融合多种数据源,比如BIM模型、GIS信息、图纸、测控信息、施工过程信息、资产管理信息等等。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既有相关研究多注重于平台的宏观组成和数据分析,尚未成型针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架构的研究。为了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架构不明确的问题,在智能制造领域提出"数字孪生"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的基本概念及其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的基本架构体系-"容器+服务"体系。该体系具有数据存储量大、存储效率高、零配置、部署快捷简便、结构简洁和运行环境稳定等特点。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给出了"容器"的选择和实现方式,对"服务"中的关键内容"语义定义"进行了规范化梳理,总结出一个构件的数字孪生应该包含的信息,然后分别将"容器"和"服务"实例化。在此基础架构上,开发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结合BIM模型、GIS数据、老路以及被交路的航拍数据等多源数据信息,为施工管理的高效、准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即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有效融合。研究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多源数据融合的平台架构层次清晰、计算效率高且运行稳定,为数字公路、智慧公路等提供了一种基础设施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     数据融合     交通基础设施     BIM    
Study on Digital 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LIN Shu-tao    
Beijing Gongke Bridg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digitization of infrastruc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multiple data sources, such as BIM model, GIS information, drawing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tc.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there is a lot of researches on the macro compositio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e platform, and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clear 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igital twins (DT)"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igital twins and its main content are expounded, and the basic architecture system of the digital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igital twins, i.e., "container+service" system, is put forward. The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data storage, high storage efficiency, zero configuration, quick and easy deployment, simple structure and stable oper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ele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container" are given, and the key content, "semantic definition", in "service" is standardized. The information that a digital twins of a component should contain is summarized, and the "container" and "service" are respectively instantiated. On this basis, a digital platform fo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s developed. It combines with multi source data such as BIM model, GIS data, old road and aerial photograph data, which provides a powerful data support for th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decision-making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e., the effective fusion of multi source data is realiz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ulti source data fusion platform has clear hierarchy, high computing efficiency and stable operation, it provides a scheme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for digital highway and intelligent highway.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data fusio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BIM    
0 引言

早在2002年BIM技术就开始进入我国的建筑领域,由于单体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多专业协同过程,因此随着Autodesk Revit等国外BIM软件的使用[1],非常高效地解决了各专业之间的冲突问题(碰撞检查)[2],充分体现出了BIM模型的价值[3],使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得以迅速推广。

与建筑业不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BIM技术推广相对滞后[4],其中的原因很多,比较明显的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多为线状工程[5],局部区域高复杂度没有房屋建筑结构普遍,冲突检查需求不高。但是,这并不是说BIM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价值不大[6-7]

实践发现: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需要的不单单是BIM模型[8],而更需要的是BIM对数据的整合以及对工程协同管理的促进[9-12]。因此,面向协同管理,一方面我们要着眼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建造和运维);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与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设计3D模型和2D图纸,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的地理信息(GIS)数据,测量测控数据,建设全过程管理数据(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交竣工数据,资产数据,以及运营维护和养管数据等。参照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孪生[13] (Digital Twins,DT)”概念: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它的BIM模型,而更需要它的数字孪生,即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

本研究在明确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孪生应包含的内容和多源数据来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研究面向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的实现途径和技术架构。最后提出一个基于BIM技术的满足交通基础设施协同管理需求的平台架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Digital Infrastructure Platform,DIP)。

1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应包含的内容

从时间角度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应包含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

从业务角度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应包含设计信息的3D模型(BIM)、测量信息、地质信息、制造信息、图纸、GIS信息、施工过程信息(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交竣工信息(档案、竣工模型等)、资产功能信息、运维扩展信息等等,如图 1所示。

图 1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包含信息 Fig. 1 Informa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ata twins

一个真实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孪生应该是一个多源数据的融合体,如图 2所示,包含3D几何模型,GIS数据,设计、施工、运维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元数据),文档数据,以及随着工程推进不断产生的变更数据等。

图 2 真实交通基础设施与数字孪生 Fig. 2 Real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data twins

2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基本体系

从技术角度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基本体系[14-16]应具备如下能力:

(1) 真正兼容多厂商、多类型工程数据源。

(2) 能够整合、加载大体量模型(单体模型体积1 GB以上)。

(3) 能够突破文件,处理构件级的信息及其变更。

(4) 基于云分布式计算与存储。

(5) 具备丰富易用的跨平台数据服务接口。

针对上述需求,首先设想有个“容器”可以把多种来源的数据以某一种规则“收纳”起来,并且这个“容器”是基于云的,分布式的。其次在“容器”的外围有各种各样的服务,能够把数据自动、持续地“收纳”或“接入”到容器中。利用这种假设,本研究提出基于数据多源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基本体系如图 3所示。

图 3 多源数据融合体系设想 Fig. 3 Idea of multi source data fusion system

通过不断完善和增加“收纳”或“接入”服务,“容器”的数据不断丰富和充实,基于“容器+服务”的体系承载的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就越来越与真实交通基础设施相匹配,也就是越来越等同于真实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

当前这种“容器+服务”体系设想可以兼容多厂商、多系统、多格式的数据源,并实现多数据源的真正融合,并且是基于云计算分布式的。但是,这种体系对于“容器”和“服务”的要求非常高,“容器”能够支持大体积的文件或数据块,并且是基于云的分布式的,需要具有足够的开放性,最好能够跨平台;“服务”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支撑,即语义定义规范,把不同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收纳”或“接入“容器”前“翻译”成同一种“语言”,即采用相同的语义解析规则,从而实现真正的多源数据融合与存储。

3 多源数据融合“容器”+“服务”体系研究 3.1 “容器”的选择与实现

“容器”最佳的实现是数据库,目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在如下问题:(1)大数据量的处理效率、稳定性不佳;(2)跨平台以及对移动设备的支持不完善;(3)系统的部署、配置过程长;(4)非开源数据库系统的开放性受限等。

面向单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体系数据总量大概在十几GB到几TB之间,数据格式主要有几何类型数据、数值类型数据、文本数据和各种文档等,无论从数据规模和数据复杂度上都与“大数据”有很大差距和区别,因此“容器”的选择也没必要考虑大数据的架构。另外面向单体项目部署的“容器”,需要轻量化,部署快捷、简便。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的“容器”选用了SQLite[17],其具有如下优点:

(1) 支持大数据量存储(官方数据最大值在PB以上)。

(2) 更高的存取效率,比普通文件I/O存储速度更快。

(3) 零配置,部署快捷简便。

(4) 单文件存储,适合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多样化的、可能离线的使用环境,结构简洁。

(5) 全面支持SQL语句查询,操作方便。

(6) 系统运行稳定,有丰富的应用案例。

3.2 “服务”的关键-语义定义规范研究

语义定义规范是实现多源数据服务的前提和重要支撑。语义定义的主要工作有:(1)以构件为基本语义定义单元,首先形成构件数字孪生,进而多个构件数字孪生组成一个单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2)明确定义构件之间的包含、引用等关系,进而形成多个构件数字孪生之间的层次和网状组织结构。(3)明确定义不同类型构件周边360度的所有信息维度及不同维度包含的具体内容。

通过诸多项目的实践,如图 4所示本研究总结出一个构件的数字孪生应该包含如下信息:

图 4 构件数字孪生包含的内容 Fig. 4 Content of component DT

(1) 3D几何,主要用于表达实际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2) 功能:对构件作为资产的维度进行描述,方便运维管理。

(3) 分析:对设计阶段和建造阶段的结构、能耗、适用性、美观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4) 管理:对设计期BIM及图纸的设计交付,对建设期质量、进度、安全、投资、变更,对运维期的资产、结构检测维修等信息的记录。

(5) 文档:包含图纸、模型文件、档案、各类审批验收文稿等。

(6) 定义:包含构件种类、模板、参考数据库等。

在确定了构件数字孪生应包含的主要信息及归类后,需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所有构件进行分类,并细化每个分类中构件的层次关系,以及每个构件的编码。以路桥工程为例,表 1列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大类的划分方法。

表 1 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分类 Tab. 1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expressway transportaton infrastructure
工程分类 编码
路基 A
路面 B
桥涵 C
隧道 D
路线交叉 E
交通工程 F
沿线设施 G
绿化与环保 H
机械设备 I
其他工程 J

在确定大类划分的基础上,应该对每个类别进行细化,以便确定构件的层次关系,并同时确定构件的编码,下面以桥涵工程-C为例,说明分类的细化及层次关系。如图 5所示,桥涵工程类包括梁式桥、拱式桥、涵洞等,梁式桥作为子类派生自桥涵工程父类,同时梁式桥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子类又派生自梁式桥父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非常明确地定义构件的层次关系以及层次编码。

图 5 构件分类及其层次关系 Fig. 5 Component classification and hierarchy

通过单个构件的标准信息定义和构件的标准类型划分及层次化,就相当于定义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官方语言”,“服务”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翻译成相同的“官方语言”。

3.3 数字孪生“容器+服务”架构研究

通过SQLite“容器”可以高效、稳定地进行大数据量存取,通过明确的语义规范可以保证不同厂商、不同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以统一标准存储到“容器”中。如图 6所示,首先基于SQLite搭建数据湖(Data Lake),然后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对应开发不同的服务,最终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以相同的语义规范和编码标准存储到Data Lake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源数据融合。为了更好地加载显示超大模型,将3D模型进行瓦片化[18],从而实现显示速度与模型大小不直接相关。通过信息扩展接口和信息检索接口实现本架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图 6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体系 Fig. 6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T system

这种体系有诸多优点,例如将传统的文件级存储提升到了构件级存储,由于感知粒度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控制和跟踪结构变更;此外,从SQLite底层到数据存储层架构全部开放便于后期维护和用户自定义完善。由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源数据融合,数据的可利用度显著提升,从而整个系统会更加智能。以图 6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体系为核心单元,在此基础上创建数据接口服务和工作流引擎,就可以与电脑、移动设备等客户端对接,从而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

4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基本架构及其特点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体系是实现多源数据融合的基础架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扩展,以形成可以满足交通基础设施协同管理需求的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平台。图 7给出了DIP平台的基本架构。在DIP架构中,一个构件的数字孪生是最基本的数据单元,许多个构件的数字孪生构成了一个单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而随着工程的推进,不断的加入变更(变更1,变更2等),最终这个单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就是初始数字孪生与所有变更叠加的结果。在数字孪生体系的基础上,搭建工作流引擎服务和数据接口服务,从而可以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协同管理系统,并且所有这一些都可以在云端实现。

图 7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 Fig. 7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igital platform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包含了交通基础设施方方面面的数据,其具备如下优势:

(1) 相比于单一的BIM模型,它包含与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的更完善、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代表真实交通基础设施;

(2) 能够从底层框架本身支持多厂商,多工程类型数据的整合,例如BIM与GIS的融合、BIM与物联网(IoT)的融合等等。

(3) 基于云的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擅长处理大体量数据,并减少对客户端性能的要求。

(4) 对用户而言CIP架构简单明确、接口灵活,支持多任务分发以及离线工作。

(5) 基于“容器+服务”的简单模式,真正将数字交通基础设施管理转到了以用户为中心,以工作流程为中心,有助于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管理。

在某高速的改扩建工程中,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新建结构的BIM模型、GIS数据、老路以及被交路的航拍数据等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展示,工程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方案的规划与调整、改扩建过程中交通组织方案模拟、多点同时施工的可行性分析等工作。由于DIP平台包涵、融合了较全面的工程信息,因此为施工管理的高效、准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5 结论

数字孪生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是当今社会数字化变革的必然趋势。智慧公路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及辅助自动驾驶的精细化导航系统建设等,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本研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给出“容器”的选择和实现方式,定义了多源数据融合的“服务”,并基于“容器+服务”模式,开发了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通过某改扩建工程的实际应用,该平台能够高效融合、显示BIM数据、GIS数据、航拍数据等工程数据,为工程的协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本研究成果对构建智慧公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薛晓娟, 赵昕, 丁洁民.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J]. 结构工程师, 2011, 27(1): 14-18.
XUE Xiao-juan, ZHAO Xin, DING Jie-min.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M in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J]. Structural Engineers, 2011, 27(1): 14-18.
[2]
杨科, 康登泽, 车传波, 等. 基于BIM的碰撞检查在协同设计中的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 5(4): 71-75.
YANG Ke, KANG Deng-ze, CHE Chuan-bo, et al. Bim-based Interference Checking in Multidisciplinary Coordination Design Research[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 5(4): 71-75.
[3]
增旭东, 谭洁. 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6): 71-75.
ZENG Xu-dong, TAN Jie. BIM Based on Intelligent Parametric Model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6, 29(6): 71-75.
[4]
董君, 王志赫.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对BIM技术的应用实践[J]. 公路工程, 2017, 42(4): 1-3.
DONG Jun, WANG Zhi-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Express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J]. Highway Engineering, 2017, 42(4): 1-3.
[5]
陈大伟, 李旭宏, 周传明. 基于GIS条件下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网络处理技术[J].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18(5): 64-67.
CHEN Da-wei, LI Xu-hong, ZHOU Chuan-ming. GIS Based Traffic Network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ransport Planning[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1, 18(5): 64-67.
[6]
胡振中, 路新瀛, 张建平.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0(增1): 20-24.
HU Zhen-zhong, LU Xin-ying, ZHANG Jian-p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ased Application Framework for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Bridges[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0(S1): 20-24.
[7]
王晓晶, 娄学全. 南京二桥综合管理系统[J]. 公路交通科技, 2005, 22(1): 101-104.
WANG Xiao-jing, LOU Xue-quan. Nanjing No.2 Bridg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5, 22(1): 101-104.
[8]
肖为周, 李旭宏, 徐乃强. 公路网规划信息系统中时空技术研究与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 2000, 17(3): 43-46.
XIAO Wei-zhou, LI Xu-hong, XU Nai-qia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pace Time Technology in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0, 17(3): 43-46.
[9]
吴遵奇, 段昶, 黄睿奕, 等. BIM技术在复杂码头结构施工可视化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港湾建设, 2017, 37(7): 22-26.
WU Zun-qi, DUAN Chang, HUANG Rui-yi, et al.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Visual Schedule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Wharf Structure Construction[J].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2017, 37(7): 22-26.
[10]
王陈远. 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2, 26(4): 12-16.
WANG Chen-yuan. Detailed Design Management Based on BIM[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2, 26(4): 12-16.
[11]
刘向阳, 吴健, 刘国图, 等. 基于BIM的公路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J]. 公路, 2016(8): 131-137.
LIU Xiang-yang, WU Jian, LIU Guo-tu, et al. BIM-based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Highway Project[J]. Highway, 2016(8): 131-137.
[12]
徐萍飞, 熊峰, 夏伟杰, 等. 基于BIM的桥梁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研究[J]. 公路, 2016, 45(12): 119-123.
XU Ping-fei, XIONG Feng, XIA Wei-jie, et al. Research on BIM-based Informa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Bridge[J].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6, 45(12): 119-123.
[13]
陶飞, 刘蔚然, 刘检华, 等. 数字孪生及其应用探索[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8, 24(1): 1-18.
TAO Fei, LIU Wei-ran, LIU Jian-hua, et al. Digital Twin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Exploration[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8, 24(1): 1-18.
[14]
陶飞, 张萌, 程江峰, 等. 数字孪生车间:一种未来车间运行新模式[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 23(1): 1-9.
TAO Fei, ZHANG Meng, CHENG Jiang-feng, et al. Digital Twin Workshop:A New Paradigm for Future Workshop[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7, 23(1): 1-9.
[15]
于勇, 范胜廷, 彭关伟, 等. 数字孪生模型在产品构型管理中应用探讨[J]. 航空制造技术, 2017, 526(7): 41-45.
YU Yong, FAN Sheng-ting, PENG Guan-wei, et al.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win Model in Produc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J].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526(7): 41-45.
[16]
庄存波, 刘检华, 熊辉, 等. 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 23(4): 753-768.
ZHUANG Cun-bo, LIU Jian-hua, XIONG Hui, et al. Connotation, Architecture and Trends of Product Digital Twin[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7, 23(4): 753-768.
[17]
董纪英, 燕志伟, 梁正玉. SQLite、MySQL、Postgre 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比较[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14): 5-8.
DONG Ji-ying, YAN Zhi-wei, LIANG Zheng-yu. A Comparison of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SQLite vs MySQL vs Postgre SQL[J]. Computer Programming Skills & Maintenance, 2014(14): 5-8.
[18]
孙伟, 李治庆, 焦孟凯, 等. 瓦片地图动态缓存中间件的优化设计及实现[J]. 测绘通报, 2014(1): 37-40.
SUN Wei, LI Zhi-qing, JIAO Meng-kai, et al. Optimiz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ile Map Dynamic Caching Middleware[J].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4(1):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