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地质与资源 2020, Vol. 29 Issue (2): 165-171, 179  
0

引用本文
卢辉雄, 聂振龙, 刘敏, 冯博, 程旭, 王金哲, 王茜, 崔浩浩, 范芳. 基于RS和GIS的石羊河流域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研究[J]. 地质与资源, 2020, 29(2): 165-171, 179.  
LU Hui-xiong, NIE Zhen-long, LIU Min, FENG Bo, CHENG Xu, WANG Jin-zhe, WANG Qian, CUI Hao-hao, FAN fang. RESEARCH ON LAND COVER CHANG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IN RECENT 50 YEARS BASED ON RS AND GIS[J]. Geology and Resources, 2020, 29(2): 165-171, 179.  

基于RS和GIS的石羊河流域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研究
卢辉雄1,2 , 聂振龙3 , 刘敏3 , 冯博1 , 程旭1 , 王金哲3 , 王茜3 , 崔浩浩3 , 范芳1     
1.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2;
2.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要:选取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0~2017年18期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数据处理、面向对象信息提取,获取了石羊河流域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基础数据;运用转移矩阵、GIS分析手段,对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类型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自然绿洲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由1970年的35 717.53 km2减少到2017年的33 865.47 km2;人工绿洲面积相应增加,由5 355.79 km2增至7 208.70 km2.2)耕地、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耕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湿地转化而来,天然林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天然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占用周围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为主.3)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的演变,总体反映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趋好,绿洲区域逐渐增加.
关键词土地覆被类型    石羊河    RS    GIS    演变规律    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P237;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947(2020)02-0165-08
RESEARCH ON LAND COVER CHANG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IN RECENT 50 YEARS BASED ON RS AND GIS
LU Hui-xiong1,2 , NIE Zhen-long3 , LIU Min3 , FENG Bo1 , CHENG Xu1 , WANG Jin-zhe3 , WANG Qian3 , CUI Hao-hao3 , FAN fang1     
1. Airborne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of Nuclear Industry, Shijiazhuang 050002, China;
2.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3.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Geology, CAG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 The Landsat serie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1970 to 2017 are adopted for basic data to study the land covers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by data processing and object-orient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he transfer matrix and GIS approach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d typ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1)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natural oasis area in Shiyang River Basin has 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from 35 917.53 km2 in 1970 to 33 865.47 km2 in 2017; and the area of artificial oasis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from 5 355.79 km2 to 7 207.70 km2. 2) The cultivated land, natural forest land, natural 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show a generally increasing trend. The increased cultivated land is transferred mainly from natural grassland, unused land and wetland. The increase of natural forest land is mainly from natural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The natural grassland area is increased mainly by the transferring of unused l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s by taking up surrounding grassland, cultivated land and unused land. 3) The evolution of land types reflects the bet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 oasis area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Key words: land cover type    Shiyang River    remote sensing (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volution    Gansu Province    

0 前言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1-2]. 2011年,张明明等开展了基于3S的荣成湾沿岸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3];2013年,申丽琼开展了基于3S技术的汶川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监测及分析[4];2014年,付国燕开展了基于3S的共和盆地近20 a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5],周丹等开展了基于3S技术的隆昌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6];2018年,徐志涛开展了白洋淀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7].通过开展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研究,能为土地规划、城市建设、水土资源保护制度制订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经济较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最强的地区.前人针对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绿洲区时空演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领域[8-18].针对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的研究虽已开展,但研究的重点侧重于土地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或针对石羊河流域上游或下游单独开展研究,研究时间域多止于2010年[19-24],针对整个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开展的长时间系列的研究极少.基于该现状,笔者利用1970年至2017年18期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了石羊河流域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基础数据,研究了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时空演变特征,以期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荒漠化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地理坐标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山丹县部分等3市8县,流域总面积4.16×104 km2.石羊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汇过渡地带,以高山、中高山、低山丘陵、沙漠、冲洪积平原构成全流域地貌形态,地势南高北低,自南西向北东倾斜.气候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区内温差较大,平原地区大部分年平均气温在7~8 ℃,山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 ℃左右.年均降水量为213.4 mm.石羊河水系由自西向东的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及大靖河等8条支流共同构成.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数据源

本次数据采用美国Landsat陆地系列卫星系列数据,影像列号分别为131、132,行号分别为33、34,时间系列为1970~2017年,共收集数据72景(表 1).

表 1 研究区获取卫星数据一览表 Table 1 Satellite data of the study area
2.2 数据处理

针对获取的遥感数据,通过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影像融合、彩色合成处理,获得了研究区每年遥感影像图.

3 信息提取和解译

将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划分为自然绿洲和人工绿洲2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天然林地、天然草地、水域湿地、未利用地、耕地、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湿地和其他),36个三级类(表 2).

表 2 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分类表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land cover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解译,根据建立的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解译标志,对研究区18期土地覆被类型进行解译,获得了研究区18期土地覆被类型数据(表 3图 1).

表 3 石羊河流域1970 & 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 Table 3 Changes in land cover type in Shiyang River Basin from 1970 to 2017
图 1 研究区遥感解译土地覆被类型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land cover types interpreted by remote sensing in the study area a-1970;b-2017; 1=15 -自然绿洲(natural oases) : 1 -有林地(forest), -灌木林地(shrub), -疏林地(open forest land), 4-其他林地(other forest), 5-高覆盖度草地(high coverage grassland), 6-中覆盖度草地(middle coverage grassland), 7-低覆盖度草地(low coverage grassland),8-河渠(channel), 9-湖泊(lake),10-滩地(beach land),11-沼泽地(marshland),12-沙地(sand),13-盐减地(saline-alkali soil),14-裸土地(bare ground),15-其他(others); 16~36-人工绿洲(artificial oases) : 16-水田(paddy field),17-水饶地(irrigated land),18-旱地(dry land),19-有林地(forest),20-灌木林地(shrub),21-疏林地(open forest land),22-其他林地(other forest),23-高覆盖度草地(high coverage grassland),24 -中覆盖度草地(middle coverage grassland),25-低覆盖度草地(low coverage grassland),26-城镇用地(urban land),27-农村居民点用地(residential area),28-工矿用地(industrial land),29-河渠(channel),30-水库、坑塘(reservoir/pond),31-滩地(beach land),32-沼泽地(marshland),33-沙地(sand),34-盐减地(saline-alkali soil),35-裸土地(bare ground),36-其他(others)
4 土地覆被类型演变规律分析 4.1 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特征

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自然绿洲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由1970年的35 717.53 km2减少到2017年的33 865.47 km2;人工绿洲面积相应增加,由5 355.79 km2增至7 208.70 km2,增幅34.60%.

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变化较大的主要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表 4).其中自然绿洲中林地面积呈波状起伏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面积由1970年的7 256.50 km2增长至2017年的7 876.01 km2;草地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由1970年的9 794.12 km2增长至2017年的12 475.53 km2,增长约27.61%;自然绿洲水域面积减少,1970年至2017年,水域面积由921.41 km2减少至253.20 km2.人工绿洲中,耕地面积变化较大,呈逐年增长趋势,1970年为4 096.18 km2,至2017年面积达5 296.18 km2;建设用地呈逐年增长趋势,建设用地面积由1970年的594.74 km2增长至2017年的1 066.60 km2,增长率为79.34%.

表 4 石羊河流域1970&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动态表 Table 4 Comparison of land cover typ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between 1970 and 2017

石羊河流域内以林地、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1970年耕地面积为4 096.18 km2,2017年耕地面积增加至5 214 km2,耕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湿地转化而来,面积分别为921.15 km2、423.16 km2、125.89 km2表 5);天然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分别为438.53 km2、527.70 km2;天然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达4 919.02 km2;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为占用周围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229.34 km2、102.17 km2、113.52 km2;未利用地主要转出为草地,面积4 919.02 km2.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的演变,总体反映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趋好,绿洲区域逐渐增加.

表 5 石羊河流域1970~2017年土地类型转移矩阵 Table 5 Transfer matrix of land typ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from 1970 to 2017
4.2 土地覆被类型阶段性动态变化

基于解译的18期土地覆被类型基础数据,通过转移矩阵分析(表 6),获得了近50年不同土地类型在不同时间区段的动态变化特征.

表 6 石羊河流域1970 ~ 2017年间不同阶段土地类型转移矩阵 Table 6 Transfer matrix of land typ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during periods from 1970 to 2017

1970~199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总体呈现耕地、水域湿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的增加,天然林地、人工草地、未利用地的减少.耕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天然草地和未利用地,二者的面积分别为571.70 km2、284.87 km2;天然林地主要转化为天然草地,转出面积221.83 km2;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占用天然草地及未利用地为主;天然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3 034.21 km2,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趋于好转.

1990~200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总体呈现耕地、天然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建设用地的增加,水域湿地、人工林地、未利用地的减少.耕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天然草地及未利用地,二者的面积分别为389.14 km2、100.95 km2;天然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天然草地、未利用地植树造林的结果,二者面积分别为123.48 km2、90.31 km2;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因城市扩张,占用天然草地、林地,面积分别为20.72 km2、11.66 km2;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耕地、林地和草地,转出面积分别是100.95 km2、90.31 km2和934.86km2;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未利用地向天然草地、耕地的转化. 10年间,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大,同时以荒漠为主的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小,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趋于改善.

2000~201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总体呈现耕地、天然草地、天然林地、建设用地的增加,未利用地、人工林地、人工草地、水域湿地的减少.耕地的增加主要源于天然草地、未利用地的开垦,二者的面积分别为187.34 km2、66.61 km2;天然林地总体面积变化不大,天然林地向天然草地及耕地转化的面积与天然草地、未利用地向天然林地转化的面积相差不大;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源于开发利用天然草地、耕地、未利用地,三者的面积分别是55.34 km2、52.13 km2、12.25 km2;未利用地(荒漠为主)面积总体减少,主要转化为天然草地、天然林地,转出面积分别达到897.71 km2、118.09 km2.

2010~2014年,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总体呈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湿地的增加,天然草地、未利用地、人工草地、耕地的减少.耕地减少面积不大,总体趋于平稳,主要表现为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天然林地、未利用地向耕地的转化与耕地向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转化面积相差不大,体现了石羊河流域在此期间,耕地相互转化呈现一种动态平衡.天然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分别是395.62 km2、415.34 km2;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对天然草地、耕地的开发利用,二者面积分别为112.67 km2、69.68 km2;水域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天然草地的转化有关;天然草地的减少主要源于耕地、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占用了天然草地资源.

2014~2017年,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总体呈现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耕地的增加,人工林地、未利用地的的减少.天然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从天然草地、未利用地的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分别为141.61 km2、111.29 km2;天然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耕地、天然林地、未利用地的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85.64 km2、98.13 km2、662.5 km2;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城镇扩张有关,表现为对天然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类型的开发建设;耕地的增加与人类的开垦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天然草地、人工林地、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区内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少,主要转化为耕地、建设用地、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和人工林地,面积分别为23.71 km2、27.86 km2、111.29 km2、662.50 km2、44.05 km2,反映该时期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好转,荒漠化土地向草地的转化,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城市扩张、耕地的开垦占用了未利用地资源.

5 结论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1970~2017年18期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及解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自然绿洲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由1970年的35 717.53 km2减少到2017年的33 865.47 km2;人工绿洲面积相应增加,由5 355.79 km2增至7 208.70 km2.

2)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显著增加的有耕地、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耕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湿地转化而来;天然林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天然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占用周围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为主.

3)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的演变,总体反映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趋好,绿洲区域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1]
叶宇航. 我国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研究[J]. 科学决策, 2015(9): 33-50.
[2]
张明明, 王庆, 李希国, 等. 基于3S的荣成湾沿岸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1, 42(1): 20-26.
[3]
冯雨林, 杨佳佳, 王晓光. 基于GIS技术的水土流失遥感定量评价研究进展[J]. 地质与资源, 2018, 27(3): 279-283.
[4]
申丽琼.基于"3S"技术的汶川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监测及分析[D].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3.
[5]
付国燕.基于"3S"的共和盆地近20a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D].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 2014.
[6]
周丹, 杨武年. 基于3S技术的隆昌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J]. 地理空间信息, 2014, 12(5): 72-74.
[7]
徐志涛, 陈鹏飞, 周世健, 等. 白洋淀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 生态科学, 2018, 37(6): 83-90.
[8]
张永.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与荒漠化动态研究[D].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9]
唐志光, 马金辉, 李朝奎, 等. 石羊河流域上游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响应[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6, 32(3): 116-120.
[10]
魏伟, 石培基, 赵军, 等. 石羊河流域海拔、植被覆盖与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2, 35(1): 91-98.
[11]
贾焰, 张军, 张仁陟. 2001-2011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J]. 草业学报, 2016, 25(2): 10-17.
[12]
魏伟, 石培基, 周俊菊, 等. 基于GIS和组合赋权法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1): 175-180.
[13]
李传华, 赵军. 2000-2010年石羊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3): 712-718.
[14]
张瑞君, 段争虎, 谭明亮, 等. 石羊河流域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及预测[J]. 中国沙漠, 2012, 32(2): 545-550.
[15]
魏伟, 石培基, 周俊菊, 等. 近20多年来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2): 156-161.
[16]
韩兰英, 王宝鉴, 张正偲, 等. 基于RS的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J]. 草业科学, 2008, 25(2): 11-15.
[17]
蓝欣, 郑娇玉, 江帆, 等. 石羊河流域下游植被覆盖变化与地下水和气候的响应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6): 865-870, 876.
[18]
文星, 段翰晨, 廖杰, 等. 石羊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荒漠化遥感监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S1): 415-422.
[19]
王锦, 路京选, 王志强, 等.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民勤绿洲演变分析[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 8(4): 266-270.
[20]
韩涛, 王大为. 2000-2014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3): 66-74.
[21]
周兰萍, 魏怀东, 丁峰, 等. 1973-2010年石羊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15, 32(3): 483-491.
[22]
俞永慧, 迪丽达尔·艾再提约麦尔, 马静, 等. 石羊河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及重心转移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 12-20.
[23]
石培基, 王祖静, 刘春芳. 石羊河流域土地覆被空间演化及驱动机制[J]. 生态学报, 2014, 34(15): 4361-4371.
[24]
马爱功, 王杰.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3):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