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津静路26号,300384
年降水量的预测研究对于气候预测、极端天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水汽是影响降水的关键要素之一,可利用GNSS观测数据反演高精度连续水汽序列。多位学者针对区域降水与GNSS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水汽(PWV)的关系进行研究[1-6]发现,水汽值的大小和增幅与降水过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对短时强降水预报或暴雨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GNSS水汽与ZTD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无气象要素或气象要素缺失时段,可选用ZTD替代水汽进行时间序列分析[7-8]。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基于ZTD、水汽与降水的比较,对于长时序ZTD和水汽的分析较少。
中国IGS站点目前已积累20 a以上的数据,如何利用长时序水汽或ZTD数据研究气候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选择中国大陆地区IGS GNSS站点开展GNSS ZTD长时序特征分析并研究其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1 研究数据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数据研究数据主要包括IGS GNSS站点ZTD序列、降水数据及同期气候资料。IGS网站在提供GNSS原始观测数据、精密星历、测站坐标序列的同时,还提供GNSS测站ZTD解算结果(ftp://cddis.gsfc.nasa.gov),ZTD采样率为2 h一个观测值。本文选择数据较为连续的拉萨(LHAZ)、北京(BJFS)和乌鲁木齐(URUM)3个站点开展相应分析。LHAZ站点ZTD数据时间为1997-01-01~2017-12-31,BJFS和URUM站点ZTD数据时间均为2000-01-01~2017-12-31。3个站点的ZTD数据部分时间缺失,少量数据缺失对于长时序分析影响较小,缺失部分采用SPSS软件进行缺失值处理。
选用的降水数据由气象网站(https://en.tutiempo.net)根据GNSS测站坐标提取获得,由于两者的空间坐标基本一致,可保证ZTD数据与降水数据的空间同步。降水为日值数据,时间为1997~2017年,单位为mm。各个站点每年的降水数据都有小部分日值数据缺失,对于论文研究的影响较小,但是拉萨1999年的降水数据缺失严重,故未对该年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关注的是年降水量与ZTD长时序特征的对应关系,所以对测站日降水数据进行年降水量计算处理。
1.2 数据处理PWV获取过程如下:利用高精度解算软件GAMIT计算测站对流层延迟ZTD,逐日计算,每h估算一个对流层延迟,利用气象要素结合Saastamoinen模型计算测站静力学延迟;对流层延迟减去静力学延迟,即获得对流层湿延迟;湿延迟经过一定的变换,可转化为PWV[9]。本文利用BJFS站2009-06-01~2012-04-30的ZTD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计算得到PWV(单位为mm)。
选用dbN小波对ZTD作小波变换,分解后得到高频系数与低频系数。对于不同的dbN小波获得的高频与低频序列进行对应的相关性分析,寻找相关性最好的小波基函数和层数。经过实验,最终选定db7小波进行ZTD序列的分解。小波分解层数与数据长度有关,ZTD数据小波分解层数为17,小波分解重构后进行年周期变化分析,年周期变化为第13层数据重构之后得到,ZTD年周期变化结合降水数据和其他气象、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对于BJFS站PWV时间序列,同样采用db7小波基函数进行分解,分解层数为15,分解后的PWV数据第12层对应为年周期变化。
2 ZTD长时序特征分析 2.1 ZTD取代PWV的可行性IGS提供20 a以上的ZTD数据,ZTD数据转化为PWV需要获取同期的气压和温度数据,而部分中国IGS站点没有对应的气象数据。因此,有必要开展ZTD取代PWV的可行性分析。BJFS站设有气象观测仪器,选择该站点2009-06-01~2012-04-30 GNSS观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开展ZTD与PWV的相关性比较,见图 1。
由图 1可以看出,ZTD与PWV的变化趋势相同,两者相关性为0.805;显著性检验值为0.00,小于0.01,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可用ZTD代替PWV进行分析。
2.2 基于小波变换的ZTD长时序特征分析以BJFS站为例,分析小波分解重构后的ZTD长时序特征,图 2(a)~(c)为小波分解重构的0.5 a、1 a和2 a周期项序列;图 2(d)为北京市年降水量,由于北京降水集中于6~8月,因此北京年降水量标注于该年的0.5 a处。
从图 2(a)可看出,每2个高峰中有1个小高峰,呈0.5 a周期规律变化。北京地区冬季虽然气候干燥,但相对于春季和秋季ZTD序列会有一个小峰值。对比图 2(a)和2(b)可知,冬季的小峰值对于ZTD年周期的变化情况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ZTD年周期的峰值变化规律。综上认为,北京地区夏季ZTD峰值主导年ZTD峰值变化,并且能够验证北京地区夏季降水量主导年降水量的结论[10]。对比图 2(b)和2(d)可知,ZTD年周期项各年的峰值大小与对应年份的年降水量大小变化较为一致,除个别年份外,大部分年份的ZTD周期项峰值高,对应的年降水量值也大;ZTD周期项峰值低,对应的年降水量值也小,两者变化存在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可用ZTD年周期项峰值的高低来预测年降水量的多少。
2.3 ZTD年周期变化序列与年降水量比较由图 3~5可看出,北京、拉萨和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与小波分解重构后的ZTD年周期序列的峰值变化存在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只有个别年份不对应),说明可以利用ZTD年周期变化序列的峰值变化来预测年降水量的变化。个别年份ZTD年周期变化的峰值与年降水量不对应与ENSO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相关。
表 1和表 2给出了1997~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极端气候现象的起始结束时间、峰值时间和等级数据。
对比图 3~5发现,北京市2005年和2006年,拉萨市的2000年、2002年和2009~2012年、2015年以及乌鲁木齐市的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的年降水量与ZTD年周期峰值不对应,这些时间的年降水量均偏小。结合表 1和表 2的分析可知,造成年降水量偏小的原因为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北京地区在2005年和2006年年降水量与ZTD年周期峰值呈反比。由表 1看出,在2005年和2006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且2005-01和2006-12为厄尔尼诺事件峰值,所以2005年和2006年所受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期,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而拉尼娜时期情况相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11]。
拉萨地区年降水偏少的原因均为拉尼娜事件影响。拉尼娜事件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较少,影响年降水量[12],而且极端降水事件与强ENSO信号对比滞后半年[13],所以2009年虽然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但是该年年降水量依然受到严重影响。拉尼娜同时也会造成乌鲁木齐地区降水偏少[14]。由表 2可知,在2008年、2010年、2014年和2014年发生拉尼娜现象,所以这4个年份降水量偏低。
分析图 3~5发现,北京市2008年、2011年、2012年、2016年和乌鲁木齐2003年、2007年、2009年的年降水量相对于ZTD年周期峰值偏高。结合表 1和表 2可以发现,2008年、2011年、2012年和2016年均发生拉尼娜现象,而拉尼娜极端气候事件会造成华北地区降水量增加[11]。乌鲁木齐2003年、2007年、2009年降水量偏大是因为降水量气候异常的前1 a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西北地区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或者结束后1 a,西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的概率大幅增大[15],这造成乌鲁木齐市在这3个年份的降水量偏大。ZTD变化对应可降水量的变化(水汽的变化),而降水过程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可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还与温度、风速风向、大气传输有关,因而ENSO事件使ZTD变化和降水变化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3 结语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IGS站点北京、拉萨、乌鲁木齐GNSS ZTD与年降水量的比较,获得以下结论:
1) 小波分解后的ZTD 0.5 a周期项呈现规律性,为冬夏高、春秋低。
2) 小波分解重构后的ZTD年周期高频项的峰值大小与年降水量大小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3) ZTD年周期序列与个别年份的年降水量不对应的原因分析表明,不对应的年份均发生ENSO事件,影响了年降水量的变化。下一步研究需综合考虑ENSO事件及ZTD时序特征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变化。
[1] |
朱恩慧, 杨力, 贾鹏志, 等. 暴雨天气中地基GNSS可降水量时序变化分析[J]. 导航定位学报, 2018, 6(1): 21-26 (Zhu Enhui, Yang Li, Jia Pengzhi, et al. 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Ground-Based GNSS Precipition in Heavy Rain[J]. Journal of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2018, 6(1): 21-26)
(0) |
[2] |
杨军建, 姚宜斌, 许超钤, 等. 大气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的关联性分析[J]. 测绘地理信息, 2016, 41(1): 18-21 (Yang Junjian, Yao Yibin, Xu Chaoqian,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WV and Actual Rainfall[J]. Journal of Geomatics, 2016, 41(1): 18-21)
(0) |
[3] |
符睿, 段旭, 刘建宇, 等. 云南地基GPS观测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J]. 气象科技, 2010, 38(4): 456-462 (Fu Rui, Duan Xu, Liu Jiany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Based GPS-Retrieved PWV in Yunnan[J]. Meteorogical Science and Technaology, 2010, 38(4): 456-462 DOI:10.3969/j.issn.1671-6345.2010.04.011)
(0) |
[4] |
Yao Y B, Shan L L, Zhao Q Z. Establishing a Method of Short-Term Rainfall Forecasting Based on GNSS-Derived PWV and Its Applicati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0) |
[5] |
李青春, 张朝林, 楚艳丽, 等. 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J]. 气象, 2007, 33(6): 51-58 (Li Qingchun, Zhang Chaolin, Chu Yanli, et al. Applications of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Monitored by Ground-Based GPS to Analyzing Heavy Rain Event[J]. Meteorological Monthly, 2007, 33(6): 51-58)
(0) |
[6] |
丁海燕.北京地区夏季几次典型降水的大气水汽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0 (Ding Haiya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Typical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of Beijing Area[A]//China Meteorological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n Disaste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10)
(0) |
[7] |
姚宜斌, 赵庆志, 李祖锋, 等. 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资料的短时降水预报[J]. 水科学进展, 2016, 27(3): 357-365 (Yao Yibin, Zhao Qingzhi, Li Zufeng, et al. Short-Term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 Based on the Data form GNSS Observation[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6, 27(3): 357-365)
(0) |
[8] |
李黎, 田莹, 袁志敏, 等. 暴雨期间GNSS遥感气象要素的时序变化[J]. 测绘科学, 2016, 41(10): 82-87 (Li Li, Tian Ying, Yuan Zhimin, et al. Time Series Changes of GNSS Remote Sensing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during Rainstorms[J].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6, 41(10): 82-87)
(0) |
[9] |
王勇, 刘严萍. 地基GPS气象学原理与应用研究[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12 (Wang Yong, Liu Yanp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Ground-Based GPS Meteorology[M].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2012)
(0) |
[10] |
王秀荣, 王维国, 刘还珠, 等. 北京降水特征与西太副高关系的若干统计[J]. 高原气象, 2008, 27(4): 822-829 (Wang Xiurong, Wang Weiguo, Liu Huanzhu, et al. Beijing Region Precipitation Feature and Some Statist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SHWP[J]. Plateau Meteorology, 2008, 27(4): 822-829)
(0) |
[11] |
张键, 李长青. ENSO事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3(4): 72-78 (Zhang Jian, Li Changqing. Impact of ENSO Events on the Climate in East China[J].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2, 23(4): 72-78)
(0) |
[12] |
王伟, 冯爽. 西南地区夏季旱涝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关系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7(4): 412-418 (Wang Wei, Feng Shua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ummer Droughts & Floods in the Southwest and ENSO[J].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2, 27(4): 412-418 DOI:10.3969/j.issn.1671-1742.2012.04.016)
(0) |
[13] |
李威, 翟盘茂. 中国极端强降水日数与ENSO的关系[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6): 336-342 (Li Wei, Zhai Panmao.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Days in China[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9, 5(6): 336-342 DOI:10.3969/j.issn.1673-1719.2009.06.004)
(0) |
[14] |
李耀辉, 李栋梁, 赵庆云, 等. 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5(2): 205-213 (Li Yaohui, Li Dongliang, Zhao Qingyun, et al. Effect of ENSO on the Autumn Rainfall Anomaly in Northwest China[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0, 5(2): 205-213)
(0) |
[15] |
张冲.1950年以来ENSO事件对我国气候影响研究[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Zhang Chong.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NSO Events on China's Climate Since 1950[D]. X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2012)
(0) |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26 Jinjing Road, Tianjin 30038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