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常伴有气象异常,对次生灾害的诱发与救援工作产生一定影响[1]。当前地震预报工作复杂且受技术条件所限,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2-3],因此在当前预测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进行分析。而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多与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相关。如Han[4]、石俊等[5]分别以重庆地区4次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例,分析临震前5项气象要素指标异常;唐川[6]对震后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开展预测分析。
本文以东日本大地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分析震后主震区周边区域的水汽异常变化,包括主震区地震前后MODIS水汽(PWV)、无线电探空水汽序列等。鉴于对流层延迟(ZTD)与水汽的高相关性,本文分析地震前后GNSS测站ZTD时间序列的变化,并与实际降水情况比较验证,以期对震后灾区救援工作提供指导。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主要研究区为2011-03-11(年积日70)东日本9.0级地震(38.1°N, 142.6°E)主震区及其周围具有IGS站点的相关区域。同时对发生在2008-05-12(年积日133)的汶川8.0级地震与2010-04-14(年积日104)的玉树7.1级地震主震区开展相关分析。
研究数据包括:
1) MODIS数据。可通过NASA网站下载MODIS的MOD05水汽产品获得研究所需水汽数据(https://ladsweb.modaps.eosdis.nasa.gov/search/),时间跨度为2011-03-01~03-31,为日值数据,单位mm。
2) 探空数据(包括温度与水汽)。为怀俄明大学天气数据网站提供的数据,每天2个观测值,来自距离东日本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主震区较近的探空站点。
3) GNSS ZTD数据。为IGS站点观测数据,IGS网站提供的ZTD数据采样率为5 min 1个值,数据时间为2011-03-01~03-31,包括日本的IGS站点USUD、TSK2、MTKA、KSMV。
4) 降水数据。为天气预报网站提供的日值降水数据,单位mm。
图 1为3次地震研究涉及的探空水汽和GNSS ZTD数据对应的测站分布。
提取东日本地震震中区的MOIDS水汽值,分析地震前后震中的水汽变化(图 2)。
由图 2可看出,地震发生前2 d水汽有一个上升过程,但变化量不大;水汽值在地震发生后3 d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在第4日(年积日74)陡然上升,最高达到20 mm;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查询历史天气可知,年积日74当天地震主震区附近区域发生强降水,日降水量达到44.5 mm。
2.2 探空数据水汽分析受云量、反演模型等影响,MODIS水汽精度不高,其变化可用作定性分析。为得到更精确的地震后主震区水汽变化情况,选择东日本、汶川、玉树3次地震震中区附近的探空数据开展探空水汽序列变化分析(图 3、4)。
由图 3(a)可知,探空站点Sapporo在地震发生后水汽大致呈逐渐上升趋势,然后突然下降。该变化对应地区发生强降水,分析其原因是地震发生后释放巨大能量引起空气中水汽运动。由于距离震源远近不同、传输距离不等,造成降水发生时间先后不同。
由图 4(a)可知,探空站点Garze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水汽变化波动较大,经历短暂下降后,迅速上升达到第1个峰值后又下降,之后发生降雨,呈一定反复性。由图 4(b)可知,探空站点Yushu的水汽变化如下:玉树地震发生后水汽先上升后下降,发生降水,而后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再次发生降水。其原因为探空站点距离震源较近,地震发生后水汽突然积聚并发生降水,而后由于余震影响,距离震源较近的站点释放能量,促进水汽碰撞聚积,达到临界值后发生陡然下降,再次降水。
2.3 ZTD数据分析由于MODIS水汽数据与探空数据均为日值数据,采样率较低,因此对数据采样率更高的GNSS水汽(ZTD)序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地震前后水汽的变化情况。由于GNSS水汽与GNSS ZT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特性(相关性达97%以上[7]),故用GNSS ZTD数据代替GNSS水汽时间序列进行研究。东日本地震震中与4个IGS站距离分别为355.2 km(USUD)、331.3 km(MTKA)、274.3 km(TSK2)、260.2 km(KSMV)[8]。图 5为4个IGS测站GNSS ZTD时间序列。
由图 5可知,地震后初期ZTD整体变化并无较大差异;震后第5天,ZTD值在不断升高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其原因是IGS站距离震源中心较远,地震后释放巨大能量加速空气中水分子运动,同时地震引发海啸中的水分子进入到空气中,伴随着地震后灰尘的剧烈运动,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不断积聚,达到临界值后下降形成降水。之后5 d内,ZTD值逐渐升高,在年积日为80时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逐渐趋于正常。其原因是在之前降水过程发生后,由于余震的发生,仍然有巨大能量不断积聚传递,促使空气中水分子不断碰撞运动,在地震后第10天达到极限,发生降水,之后余震强度逐渐减小,释放的能量不足以引起距离较远的IGS站的ZTD发生异常变化,逐渐趋于正常。同时由于4个IGS站点相近,对ZTD变化影响差异较小。
3 结语通过对东日本地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前后多种观测资料(MODIS、探空、GNSS)的水汽、ZTD时间序列的变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地震后,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水汽会出现异常,水汽不断运动积聚,达到峰值后发生降水。
2) 地震后,距离震源较近地区水汽异常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反复性,且周期较短;距离震源较远地区,水汽异常变化波动较小,反复性不明显。
[1] |
王尚彦, 谷晓平. 地震与气象异常[J]. 贵州地质, 2009, 26(2): 136-140 (Wang Shangyan, Gu Xiaoping. Earthquake and Meteorological Abnormality[J]. Guizhou Geology, 2009, 26(2): 136-140 DOI:10.3969/j.issn.1000-5943.2009.02.013)
(0) |
[2] |
吴中海, 赵根模. 地震预报现状及相关问题综述[J]. 地质通报, 2013, 32(10): 1 493-1 512 (Wu Zhonghai, Zhao Genmo. The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atus and Related Problems: A Review[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3, 32(10): 1 493-1 512)
(0) |
[3] |
张肇诚, 张炜.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J]. 地震学报, 2016, 38(4): 564-579 (Zhang Zhaocheng, Zhang Wei. Discussion on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Feasibility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016, 38(4): 564-579)
(0) |
[4] |
Han S G. Analysis on the Features of Abnorm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before Chongqing Earthquakes[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9): 91-93
(0) |
[5] |
石俊, 王维侠, 温敬霞. 汶川地震前后的气象异常[J].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0, 7(1): 78-84 (Shi Jun, Wang Weixia, Wen Jingxia. The Meteorological Anomal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 Astronomic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0, 7(1): 78-84)
(0) |
[6] |
唐川. 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预测[J]. 山地学报, 2010, 28(3): 341-349 (Tang Chuan. Activity Tendency Prediction of Rainfall Induced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s[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0, 28(3): 341-349 DOI:10.3969/j.issn.1008-2786.2010.03.012)
(0) |
[7] |
曾传俊, 刘劲宏. ZTD-PWV全球统计线性关系研究[J]. 城市勘测, 2015(4): 70-73 (Zeng Chuanjun, Liu Jinghong. Research of ZTD-PWV Global Statistical Linear Relationship[J].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2015(4): 70-73 DOI:10.3969/j.issn.1672-8262.2015.04.021)
(0) |
[8] |
刘俊鹏, 李凯锋, 任来平, 等. 基于Track分析日本3·11地震对周围IGS站的影响[J]. 海洋测绘, 2014, 34(1): 50-53 (Liu Junpeng, Li Kaifeng, Ren Laiping, et al. Analysis of Impact of 3·11 Japan Earthquake on Surrounding IGS Stations Based on Track[J]. Hydrographic Surveying and Charting, 2014, 34(1): 50-53 DOI:10.3969/j.issn.1671-3044.2014.01.015)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