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前湾港路579号,266590
电离层的异常变化与太阳辐射、磁层扰动、地磁场变化等密切相关,并会对卫星传播信号产生干扰,引起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对GNSS导航与定位造成严重影响[1]。太阳活动中最有影响力的扰动事件为太阳耀斑[2]和日冕物质抛射(CME)[3]。准确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信息,有助于了解电离层对磁暴和亚暴的响应,有利于对空间天气现象建模的改进。因此,研究特殊空间环境时期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异常,对GNSS导航与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必要研究电离层异常期间的电离层高阶项延迟[4]。不少学者对近年来发生的磁暴以及电离层高阶项延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但研究大多是分析电离层TEC变化以及电离层高阶误差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太阳活动以及磁暴对电离层高阶项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2015年第173~175 d磁暴期间的电离层高阶项对GPS观测值以及PPP定位的影响。通过选取不同纬度分布的IGS跟踪站,计算其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分析磁暴期间电离层高阶项对观测值的影响,最后选取不同纬度地区的IGS跟踪站3 d的观测数据,采用顾及和忽略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处理策略进行静态PPP测试,分析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1 电离层高阶项延迟GNSS用户一般采用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来消除电离层一阶项延迟误差,残余的电离层高阶项延迟以及观测方程为[6]:
(1) |
(2) |
式中,P3、L3分别为伪距、载波相位无电离层组合;ρ包括几何距离、接收机及卫星钟差等;λ3、N3分别为L3的波长、整周模糊度;e3、ε3分别为e1、e2和ε1、ε2的无电离层组合;s为电离层二阶项;r为电离层三阶项。s、r可以表示为[7]:
(3) |
(4) |
式中,Ne为电子密度;l为卫星信号传播的路径;STEC为传播路径上总电子含量;B为电离层穿刺点(IPP)处的地磁感应强度;θ为IPP处地磁场与卫星信号传播路径的夹角;Nemax为电离层高度处最大的电子含量(本文为450 km)。地磁感应强度B以及卫星信号夹角θ的计算可参考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2。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太阳活动分析根据地磁世界数据中心(WDC)提供的地磁SYM-H和Kp指数[8-9](图 1),结合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提供的空间天气周报,太阳活动在173 d达到高水平,其余时间为低水平,共产生7个M级和27个C级的X射线耀斑。受172 d爆发的CME影响,173 d太阳风速度上升至730 km/s左右,173 d爆发M级耀斑。受173 d爆发的CME和冕洞高速流的共同影响,174 d地磁持续扰动,达到大磁暴水平,地磁有6 h达到大磁暴水平,6 h达到中等磁暴水平,3 h达到小磁暴水平。在175 d太阳活动水平低,无M及以上级别耀斑产生,地磁在175 d有6 h达到活跃水平。磁暴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共同作用引起的, 导致全球性、剧烈的电离层扰动, 引起电离层暴,在不同的高度、纬度和经度以及不同的世界时和地方时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由图 1可知,自173 d UT时18:33发生磁暴开始,共发生3个大磁暴,|SYM-H|最大值分别为158、177、208 nT。
选取全球不同纬度分布的16个IGS跟踪站(图 2),2015年173~175 d观测数据,采用CODE提供的GIM内插获得电离层VTEC值[10],利用最新的国际地磁场模型IGRF12计算地磁感应强度及其与卫星信号间的夹角,分析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不同纬度测站观测值的影响。其中KOKB、HOB2测站L1、L2的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结果如图 3、4所示。由图 3、4可知,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测站观测值具有较明显的影响,高阶项延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的下午,二阶项延迟要比三阶项延迟大一个数量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基本一致。二阶项延迟最大可达40 mm,三阶项延迟最大达5 mm。二阶项延迟可正可负,三阶项延迟皆为正值。在无磁暴期间,L1、L2的二阶项延迟最大分别为10 mm、20 mm,三阶项延迟为1 mm、3 mm。在发生磁暴期间,L1、L2的二阶项延迟最大分别为20 mm、40 mm,三阶项延迟为2 mm、5 mm。
选取图 2中的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分别采用顾及和忽略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处理策略,利用PANDA软件进行静态PPP测试,对比定位结果在N、E、U方向上的互差,其结果如图 5所示。由图 5可以看出,受磁暴以及电离层暴的影响,电离层高阶项对N方向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大达到了7.1 mm,均大于E方向和U方向的偏差,且呈向南偏移的趋势。对U方向和E方向的影响最大可达到4.6 mm,但没有一致偏移的规律。电离层高阶项对PPP定位结果的影响与纬度有关,低纬度地区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赤道附近的IGS跟踪站,其偏差在N方向分别可达4 mm以上,E、U方向偏差在3 mm以内;中高纬度地区影响很小,N、E、U方向的差异均在3 mm以内。因此,实现静态PPP mm级的高精度定位,尤其是在电离层活跃期间,进行电离层高阶项延迟改正十分必要。
2015年第173~175 d发生的磁暴导致电离层产生剧烈的扰动,引起电离层暴。本文分析了磁暴期间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观测值的影响,选取不同经纬度的IGS跟踪站,采用CODE提供的GIM内插计算VTEC值,分别采用忽略和顾及电离层高阶项延迟改正的处理策略,进行静态PPP测试,分析磁暴期间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PPP定位精度的影响。
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测站观测值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不同纬度、测站,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电离层高阶项对PPP定位结果的影响明显受纬度影响,对低纬度地区的影响最大,而对中、高纬度地区影响较小。因此在高精度导航与定位中要顾及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影响。
致谢: 感谢IGS提供的卫星精密星历、钟差,感谢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数据,感谢地磁世界数据中心(WDC)提供的DST、Kp数据,感谢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提供的RTKLIB程序。
[1] |
Kintner P M, Ledvina B M, Paula E R. GPS and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J]. Space Weather, 2007, 5(9)
(0) |
[2] |
张健, 欧吉坤. 太阳耀斑对电离层天顶方向电子总量的影响[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23(2): 96-100 (Zhang Jian, Ou Jikun. On Effect of Solar Flare on Vertical Total Electric Contents in Ionospheric[J].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 2003, 23(2): 96-100)
(0) |
[3] |
Antiochos S K, Devore C R, Klimchuk J A. A Model for Solar Coronal Mass Ejections[J].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8, 510(1): 485-493
(0) |
[4] |
Weng D, Ji S, Chen W, et al.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Effects on GPS Accuracy and Integrity[J]. Journal of Navigation, 2014, 67(3): 371-384 DOI:10.1017/S0373463314000046
(0) |
[5] |
Aquino M, Monico J F G, Dodson A, et al. An Approach to Mitigate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GNSS Relative Positioning: Case Study in Northern Europe[J]. Journal of Geodesy, 2009, 83(10): 953-966 DOI:10.1007/s00190-009-0313-6
(0) |
[6] |
Elsobeiey M, El-Rabbany A. Impact of Second-Order Ionospheric Delay on GPS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J]. Journal of Applied Geodesy, 2013, 5(1): 37-45
(0) |
[7] |
Bassiri S, Hajj G A. Higher-Order Ionospheric Effects on the GPS Observables and Means of Modeling Them[C]. AAS/AISS Space Flight Mechanics Meeting, Pasadena, california, 1993
(0) |
[8] |
Adebiyi S J, Adimula I A, Oladipo O A. Investigation on Mid-Latitude Stations to Storm-Time Variations of GPS-TEC[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5, 55(5): 1 339-1 348 DOI:10.1016/j.asr.2014.11.030
(0) |
[9] |
Pedatella N M, Lei J, Larson K M, et al. Observations of the Ionospheric Response to the 15 December 2006 Geomagnetic Storm: Long-Duration Positive Storm Effect[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09, 114(A12)
(0) |
[10] |
Hernández-Pajares M, Juan J M, Sanz J, et al. The IGS VTEC Maps: A Reliable Source of Ionospheric Information since 1998[J]. Journal of Geodesy, 2009, 83(3-4): 263-275 DOI:10.1007/s00190-008-0266-1
(0) |
2. Key Laborat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n Island and Reef, NASMG, 579 Qianwangang Road, Qingdao 26659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