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电离层TEC经验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与实现
冯建迪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pirical TEC models
FENG Jiandi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China

总电子含量TEC是电离层物理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修正GNSS卫星信号的电离层延迟和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电离层经验模型是获取TEC的重要途径之一。以TEC数据为背景建立的电离层经验模型可在整体上体现TEC的时空变化特性。但是,有些TEC经验模型的精度不高,在某些局部区域上不能准确描述电离层的时变特性。制约电离层TEC经验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有:①未能全面考虑电离层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异常现象),并将其合理模型化;②TEC建模数据(如GIMs TEC)的精度在全球范围内不统一,建模过程采用等权方式是不合理的。本文针对制约电离层TEC经验模型精度的因素,从单站、区域和全球的角度,建立了若干电离层TEC经验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 基于GPS-TEC数据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提出了一种单站电离层TEC经验模型(SSM-T1)。在法国的巴黎站(OPMT)、印度的班加罗尔站(IISC)、澳大利亚的塞杜纳站(CEDU)和南极半岛的奥伊金斯站(OHI3)对SSM-T1模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SM-T1模型在巴黎站、班加罗尔站、塞杜纳站上表现得很好,而在南极半岛的奥伊金斯站上空,SSM-T1模型却无法有效地描述TEC变化特性。模型的预测评估结果同样表明了SSM-T1模型在巴黎站、班加罗尔站、塞杜纳站上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而在奥伊金斯站上空,该模型基本不具备对TEC的预测能力。分析发现:奥伊金斯站(OHI3)位于典型的MSNA区域,由于SSM-T1模型未考虑MSNA现象的影响,所以该模型不适合MSNA区域内的测站。

(2) 针对MSNA区域内的测站,本文相继提出另外两种单站电离层TEC经验模型,分别是SSM-T2模型和SSM-month模型。其中,SSM-T2模型是建立在SSM-T1的基础上,在TEC日变化分量中添加了MSNA改正项。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在南极半岛的奥伊金斯站上,SSM-T2模型与建模数据GPS-TEC拟合得很好,较好地描述了MSNA现象。另外一个模型为SSM-month,该模型是一个集合,包含了12个子模型,分别描述12个月的电离层TEC变化特性。SSM-month也可有效地描述奥伊金斯站上空的MSNA现象。最后,模型评估结果表明,SSM-T2-OHI3和SSM-month模型得到的TEC日变曲线与CODE GIMs符合得很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优于IRI2016模型。

(3) 基于CODE GIMs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分别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的TEC区域经验模型,分别将其命名为TECM-NEC模型和TECM-JJT模型。这两个模型分别代表了MSNA区域和中纬度其他区域的建模方法。评估结果表明:TECM-JJT模型与GPS-TEC数据符合得很好,优于NTCM-GL模型和IRI2016模型;TECM-NEC模型能有效地描述MSNA现象和冬季夜间TEC增强现象,模型预测能力优于IRI2016模型。

(4) 针对全球TEC经验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网格点式建模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全球TEC经验模型,命名为TECM-GRID。该模型包含了5183个子模型,分别对应全球范围内的5183个网格点。根据位置的不同,在MSNA区域选取SSM-T2模型作为子模型,其他区域选取SSM-T1作为子模型。基于每个子模型的模型残差、残差的RMS值和相对RMS值,测试了TECM-GRID模型对建模数据的拟合能力。最后,在建模时间以外的时间点上,利用IRI2016、NTCM-GL模型和CODE GIMs,对TECM-GRID模型进行了验证及模型比较。结果表明,TECM-GRID能较好地描述电离层EIA现象和MSNA现象,与CODE GIMs符合得很好,预测能力优于IRI2016和NTCM-GL模型。


http://dx.doi.org/10.11947/j.AGCS.2019.20180599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
0

文章信息

冯建迪
FENG Jiandi
电离层TEC经验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与实现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pirical TEC models
测绘学报,2019,48(10):1339-1339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19, 48(10): 1339-1339
http://dx.doi.org/10.11947/j.AGCS.2019.2018059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12-26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