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掌握系统、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的重要数据基础[1]。因此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统筹协调确保质量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1 质量控制体系结构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作业范围广、参与单位多、工作任务新、技术要求高。为实现全面、真实、可靠的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工作应贯穿于技术培训、资料分析、首件成果、普查作业、成果验收的各个过程,采用“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技术偏差。本文重点从制度标准、机构设置、机制运行、实施落实4方面阐述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体系的架构及其作用,如图 1所示。
1.1 制度与标准为加强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管理,保障普查成果质量,国务院普查办制定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管理细则》,明确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原则[2],统一检验标准,实行全员、全过程、分级分类质量控制;同时要求作业单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足额的专职检查人员,加强对方案设计、资料分析、外业核查、数据处理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质量责任,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还明确了各级机构和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
在充分考虑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生产、质量管理、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监督等工作实际的情况下,国务院普查办制定了《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规定》,充分发挥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对影响成果质量的资料、技术、流程等主要要素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同时为实现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制定《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明确了检验要求、指标、程序和方法。
1.2 机构设置国务院普查办专门成立了质量领导小组,监督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质量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质量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日常事务的处理,技术咨询组负责检验标准的研究和对外解释,根据普查任务进度派遣质检小组完成对各作业单位的现场过程质量监督抽查、验收和对省级普查成果的复核工作。
1.3 机制运行 1.3.1 培训机制质量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各种技术质量培训:一是举办国家级检查员培训,使质量管理和检查人员通过考核取得普查工作上岗资格;二是从全国抽调技术人员开展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和复核工作,为各单位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三是对成果质量问题进行了汇总,通过下发抽查意见和验收技术问题答复的形式提出了整改建议;四是向各省提供质检软件,丰富了质检手段,提升了质检能力。
1.3.2 技术咨询及异议处理机制为明确并统一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检验中的要求和认识,研究并解决成果检验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质量领导小组成立了技术咨询组,负责对《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的解释和对各省涉及成果检验问题的审查。
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处理成果检验中的异议,并向质量领导小组汇报处置意见。
1.3.3 督导约谈机制为现场解决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国务院普查办组织人员对多省进行了督导,缩短了各类问题的反馈和解决时间。同时,对地理国情普查进度滞后、质量问题较多的作业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为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1.4 实施落实 1.4.1 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地理国情普查开展期间,国务院普查办在全国组织开展了6批次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对400余家作业单位的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和过程成果进行全覆盖抽查,编制800余份抽查意见,对发现的普查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潜在性质量问题和技术偏差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落实,将质量隐患消除在生产环节。累计683家次的过程质量监督抽查不仅为进一步加强普查质量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整理汇编了覆盖资料使用、底图制作、外业调查、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元数据等关键工序和主要成果共324个典型质量问题的《过程质量监督抽查技术质量典型问题案例与分析》,及时有效指导了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生产和检验工作。
1.4.2 预验收与验收国务院普查办根据过程质量监督抽查的情况,为尽早消除影响成果质量合格评定的隐患,增强普查成果一次通过验收的把握,在标准时点核准前调整增加了预验收的环节。预验收的重点包括:一是利用质检软件对批次内的全部普查成果进行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投影参数、现势性、数据及结构正确性、拓扑关系等总体概查项的检查;二是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中各成果类型的检查项,结合普查内容指标,对样本图幅进行详查;三是对详查中发现的倾向性或普遍性问题,进行样本外概查;四是归纳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错误及影响成果质量的严重性错误,并编制预验收意见反馈作业单位指导成果修改。通过预验收,质检提前介入普查生产环节,在验收之前发现质量问题,不仅有利于作业单位及时调整技术路线,统一技术要求,尽早修改成果,减少验收后修改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测绘质检机构克服人员不足、时间紧张等不利因素,顺利完成普查成果的验收。
验收是在预验收的基础上开展进行,其检验重点包括:一是对预验收质量问题的复查;二是对重点变化区域、变化要素更新情况的检查;三是对预验收后技术规定的调整之处进行针对性检查;四是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并进行单位成果质量评定和批成果质量判定。
以国家帮助西部地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检验为例,预验收时830幅1:50 000样本图幅共发现各类问题近万条,经过修改,验收阶段已不存在影响成果质量合格的大问题,成果优良率达到了98%以上(如图 2、图 3所示)。
1.4.3 成果质量复核为保证省级普查成果的整体质量和检查验收尺度的一致性、质量评定结论的准确性[3],确保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整体达到全面、真实、准确的要求,国务院普查办根据对各省级单位上交普查成果情况的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成果质量复核。通过对2批次共1679幅1:10 000(少部分为1:50 000) 样本图幅的复核,成果质量在保证100%合格率的基础上,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采集精度及分类精度整体优良率为95.89%,地理国情要素的属性精度及完整性整体优良率为98.39%,达到了项目“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的设计质量目标。
2 结语国务院普查办从地理国情普查的特点出发,构建起包含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内容、质检方法的金字塔式质量控制体系,强调过程质量控制,适时调整质量管理方法,提出预验收,并推行成果质量复核。最终经过4万余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3年的辛勤工作,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顺利通过了测绘质检部门的验收,但各行业用户对普查成果的实践检验才刚刚开始。测绘部门需要总结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得失,为更好地进行常态化监测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1] | 陈俊勇. 关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思考[J]. 地理空间信息, 2014, 12(2): 1–3. |
[2] |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办公室.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管理细则[Z]. 北京: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3. |
[3] | 程鹏飞, 张莉. 从成果质量复核谈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之收获[J]. 理论与实践, 2015, 12(6): 35–37. |
[4] | 虞欣, 杨伯钢, 晁春浩, 等. 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实践[J]. 测绘通报, 2014(6): 102–104. |
[5] | 余咏胜, 王厚之, 朱传勇, 等. 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要素处理和优化技术研究[J]. 测绘通报, 2015(5): 73–75. |
[6] | 王海银, 李国华, 庄晓东, 等.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协同生产系统开发与应用[J]. 测绘通报, 2015(7): 103–105. |
[7] | 陈俊勇. 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J]. 测绘学报, 2012, 41(5): 633–635. |
[8] | 付治河. 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监理方法研究[J]. 测绘通报, 2015(4): 118–121. |
[9] | 宋晓红, 张立朝, 禄丰年, 等. 地理国情普查中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研究[J]. 测绘通报, 2014(9): 104–107. |
[10] | 刘耀林, 王程程, 焦利, 等. 地理国情多层次统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地理信息世界, 2015, 22(5): 1–7. |
[11] | 曾波, 赵展. 地理国情普查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技术研究[J]. 测绘通报, 2015(1): 95–98. |
[12] | 高志宏, 周旭, 程滔. 地理国情普查中容易混分地表覆盖类型定量统计与分析[J]. 测绘通报, 2015(6): 32–34. |
[13] | 周星, 阮于州, 桂德竹, 等. 地理国情监测体制机制研究[J]. 遥感信息, 2013, 28(2): 121–124. |
[14] | 程滔, 刘若梅, 周旭.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普查水体信息提取方法[J]. 测绘通报, 2014(4): 86–89. |
[15] | 杜蕾. 遥感影像解译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J]. 测绘工程, 2014, 23(6): 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