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地区30 m分辨率SRTM质量评估
李鹏1,2, 李振洪1,3, 施闯1, 刘经南1     
1.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
2. 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
3.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球科学学院, 英国 纽卡斯尔
摘要: 高分辨率、高质量地形数据有利于地震、火山与滑坡地质灾害等环境变化相关的研究。2014年9月,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宣布3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逐步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本文对中国境内最新发布的SRTM DEM开展了质量评估与验证工作,讨论了传感器波长、植被覆盖、影像数量等影响DEM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0 m分辨率的SRTM DEM高程精度(10 m)与SRTMX DEM相当,并优于ASTER GDEM v2、SRTM v4.1和SRTM v3。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SRTM     高程误差     坡度     土地覆盖    
Quality Evaluation of 1 Arc Second Version SRTM DEM in China
LI Peng1,2, LI Zhenhong1,3, SHI Chuang1, LIU Jingnan1

许多地球表面的地球物理过程受到地形的控制或强烈影响,大尺度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相关的研究(如滑坡、地面沉降、地震与火山形变、洪水等)均需要区域或全球尺度的精密地形信息。高质量、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对全球综合对地观测系统(GEOSS)所认定的9大社会受益领域(农业、生物多样性、气候、生态系统、能源、健康、水资源和天气)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000年2月,美国航天飞机雷达测图任务(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利用C波段InSAR方法11天时间收集了全球80%陆地地形信息,在美国本土分辨率为1″(30 m),在全球其他地区则为3″(90 m)[1]。SRTM DEM是过去15年应用最广泛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GDEM),以大地测量学为例,该数据是InSAR形变监测、重力场建模等研究的关键数据源之一[2-5]。2014年9月,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宣布1″分辨率的SRTM(SRTMGL1)DEM数据逐步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2015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用户已经可以免费下载。

由于GDEM数据质量在区域尺度上存在空间变化,因此需要对其定量评估并谨慎使用。已有许多学者利用测高数据和参考DEM对SRTM DEM进行了质量评估[6-17]。Gorokhovich和Voustianiouk[11]利用美国和泰国两个地区的差分GPS数据验证了CGIAR-CSI SRTM (v4.1)数据的高程精度,比SRTM DEM声称精度[10]高2~4倍。Hirt等[16]认为在植被较少地区SRTM v4.1的中误差最小(6 m)。Mouratidis等[17]验证了希腊北部地区的4个版本的SRTM 3″ DEM质量,其中SRTM v4的中误差为6.4 m,与欧亚地区SRTM官方声称精度[10]相当。但是,已有的研究很少针对中国地区[18-20],特别是最新发布的30 m分辨率SRTM DEM数据在中国地区仍然缺少详细的精度评定研究。

因此,在中国范围内SRTMGL1数据发布之后,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即开展了相关的评估与验证工作,利用高精度GPS观测与高分辨率全球数字高程模型(SRTMX DEM、ASTER GDEM v2、SRTM v4.1、SRTM v3)得到其绝对与相对高程精度,分析不同数据源和不同分辨率的GDEM与坡度的空间相关性,最后讨论影响GDEM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集 1. 研究区域

本文选取了中国境内3个空间独立的典型地区(三峡地区、华北平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如图 1所示。一方面,广泛的人类活动(如采矿、地下水抽取、水电站开发等)容易引发地面沉降与滑坡等地质灾害;另一方面,活动断裂带附近分布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容易受到地震灾害的威胁。上述地区是当前国内的重点监测区域,已布设了密集的大地测量、地震等观测仪器。

图 1 研究区域GPS分布与地表覆盖情况 注:第1列代表研究区域GPS分布情况,第2列代表土地覆盖情况(数据来源:欧空局GlobCover v2.2)。
2. 研究方法

考虑到数据生产过程中引入的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中误差(RMS)是目前衡量测图精度的标准,并广泛应用于估值与真值一致性的测量[21]。由于GPS数据的坐标精度优于厘米级,因此可以忽略其不确定性而视为真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一种量化形式。本研究分别采用中误差与标准差来描述DEM误差

式中,Δi=HDEMi-HGPSi(i=1, 2, …, N)。

3. 数据集

GPS数据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地壳环境观测网络(华北平原与云贵高原地区)和滑坡形变GPS静态观测(三峡地区),其三维坐标优于厘米级。参考GDEM数据包括ASTER GDEM v2、SRTMX DEM、SRTM v3和SRTM v4.1,其中前两种分辨率为1″,后两种分辨率为3″,表 1给出了GDEM数据的分辨率、高程基准、存储格式等特征。上述数据的坐标系统均统一至WGS-84参考椭球系统。

表 1 本文所用GDEM数据的主要特征
名称分辨率基本单元水平基准垂直基准空值存储格式
SRTMGL11″×1″1°×1°WGS-84EGM96-32 768HGT
GDEM21″×1″1°×1°WGS-84EGM96-9 999GeoTIFF
SRTMX1″×1″15′×15′WGS-84WGS84-32 767DTED-2
SRTM33″×3″1°×1°WGS-84EGM96无空值HGT
SRTM43″×3″5°×5°WGS-84EGM96-32 768GeoTIFF

SRTMX DEM在2010年12月发布,是2000年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任务(SRTM)期间由X波段SAR系统获取的1″分辨率GDEM,由于采用高分窄幅模式观测,该数据在影像条带间存在空隙。

ASTER GDEM v2在2011年10月17日发布,新版本采用了高级算法改进其分辨率和高程精度,重新处理了2000—2010年约150万景ASTER影像(含2008年9月以后的26万景新影像)。该数据是目前唯一覆盖全球所有陆地的1″分辨率GDEM,但是在受持续云覆盖的区域需要采用其他DEM(如SRTM DEM)替代缺失数据。

SRTM v3(SRTM Plus)在2013年11月发布,该版本使用ASTER GDEM v2、USGS GMTED2010或USGS NED高程数据集来填补数据空洞。

SRTM v4.1是2008年9月发布的全球无缝高程数据集,由于雷达影像在地形起伏剧烈的山区受到阴影、顶底倒置等影响,该数据采用高级插值与补洞方法,质量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显著改进。

二、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绝对精度

基于高精度的GPS观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如表 2图 1所示),SRTMGL1 DEM的绝对高程精度为10.3 m,与SRTMX DEM(9.7 m)精度相当[18],并优于其余3种GDEM(ASTER GDEM v2、SRTM v4.1、SRTM v3)的高程精度(12.1、14.8与16.6 m),上述GDEM均存在负的系统性偏差(3~7 m)。

表 2 SRTMGL1绝对高程精度统计
m
areaGPScorminmaxmeanstdRMS
三峡1240.99-33.539.48-4.178.337.23
华北480.99-56.045.03-3.7010.129.52
云贵340.99-43.801.18-12.4615.729.74
全部2060.99-56.049.48-5.438.7910.31
图 2 SRTMGL1高差直方图
2. 相对精度

采用与SRTMGL1空间分辨率相一致的ASTER GDEM v2评估其相对误差(如图 3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研究区域其相对误差均优于SRTM v3和SRTM v4.1[18]。在地形复杂的三峡和云贵高原地区,ASTER GDEM v2比SRTMGL1高2~3 m,但在华北平原地区比SRTMGL1低2 m左右。值得注意的是,ASTER GDEM v2发布时已经官方改正了-5 m的系统偏差。

图 3 SRTMGL1与ASTER GDEM v2高差相关性
3. 高程质量与传感器波长的关系

除了与精确配准相关外,基于栅格的GDEM验证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研究区域的植被类型、密度和结构存在相关性。ASTER高程值来自植被顶层高度的直接反射,而雷达回波信号则反映了植被树冠内部的高程,波长越长,穿透性越强。值得注意的是,与前期研究相一致[18],本研究也发现在云贵高原地区ASTER GDEM受云的影响显著(如图 3(c)所示)。

4. 坡度与传感器波长的关系

前期研究表明,由3大类GDEM(X波段SRTM DEM、ASTER GDEM v2与C波段SRTM DEM)得到的坡度数据之间依次存在约2°的坡度差[18]

5. 高程质量与地表植被覆盖的关系

将GDEM高程误差分别按土地覆盖产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解释地表物理特征对高程质量的影响机制。前期研究表明,在自然与半自然陆地植被地区,各类GDEM的相对误差较大[18]

C波段SRTM高程值普遍低于X波段SRTM与ASTER GDEM v2的高程,反映了有植被地区高程质量与传感器波长散射特征的相关性(λC>λX>λ光学)。

6. 高程质量与影像数量的关系

通过分析GDEM的质量文件(Stacking NUM)可以发现高程质量与影像数量的关系[18]。ASTER GDEM v2在云贵高原地区受到季风云的长期影响,导致可用的ASTER影像数量偏少( < 10),直接导致了其高程质量偏低(高程值来自云顶反射),因此将进一步影响采用ASTER GDEM v2作为替补数据源的其他GDEM的高程质量(如SRTM v3)。

三、 结束语

高分辨率、高质量地形数据有利于地震、火山和滑坡地质灾害等环境变化相关的研究。本文对中国境内最新发布的SRTMGL1 DEM开展了质量评估与验证,研究表明该数据的高程精度(10 m)优于3″SRTM DEM。通过分析不同数据源和不同分辨率的GDEM,讨论了影响GDEM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FARR T G, ROSEN P A, CARO E, et al.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J]. Reviews of Geophysics , 2007, 45 (2) . DOI:10.1029/2005RG000183
[2] TOUTIN T. ASTER DEMs for Geomatic and Geoscientific Applications: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2008, 29 (7) : 1855–1875. DOI:10.1080/01431160701408477
[3] HIRT C, CLAESSENS S, FECHER T, et al. New Ultrahigh-resolution Picture of Earth's Gravity Field[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13, 40 (16) : 4279–4283. DOI:10.1002/grl.50838
[4] 云烨, 曾琪明, 焦健, 等. 基于参考DEM的机载InSAR定标方法[J]. 测绘学报 , 2014, 43 (1) : 74–82.
[5] 卢丽君, 张继贤, 王腾. 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雷达影像的外部DEM辅助下的复杂地形制图方法[J]. 测绘学报 , 2011, 40 (4) : 459–463.
[6] SMITH B and SANDWELL D.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of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ata[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3, 30 (9) : 1467. DOI:10.1029/2002GL016643
[7] SUN G, RANSON K J, KHARUK V I, et al. Validation of Surface Height fro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Using Shuttle Laser Altimeter[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03, 88 (4) : 401–411. DOI:10.1016/j.rse.2003.09.001
[8] CARABAJAL C C, HARDING D J. ICESat Validation of SRTM C-b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5, 32 (22) : L22S01.
[9] MILIARESIS G C, PARASCHOU C V E. Vertical Accuracy of the SRTM DTED Level 1 of Cre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 2005, 7 (1) : 49–59. DOI:10.1016/j.jag.2004.12.001
[10] RODRIGUEZ E, MORRIS C S, BELZ J E. A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SRTM Performance[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 2006, 72 (3) : 249–260. DOI:10.14358/PERS.72.3.249
[11] GOROKHOVICH Y, VOUSTIANIOUK A. Accuracy Assessment of the Processed SRTM-based Elevation Data by CGIAR Using Field Data from USA and Thailan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06, 104 (4) : 409–415. DOI:10.1016/j.rse.2006.05.012
[12] GUTH P L. Geomorphometry from SRTM:Comparison to NED[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 2006, 72 (3) : 269–277. DOI:10.14358/PERS.72.3.269
[13] HOFTON M, DUBAYAH R, BLAIR J B, et al. Validation of SRTM Elevations over Vegetated and Non-vegetated Terrain Using Medium Footprint LiDAR[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 2006, 72 (3) : 279–285. DOI:10.14358/PERS.72.3.279
[14] NIKOLAKOPOULOS K G, KAMARATAKIS E K, CHRYSOULAKIS N. SRTM vs ASTER Elevation Products. Comparison for Two Regions in Crete, Gree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2006, 27 (21) : 4819–4838. DOI:10.1080/01431160600835853
[15] HAYAKAWA Y S, OGUCHI T, LIN Z. Comparison of New and Existing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ASTER G-DEM and SRTM-3[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8, 35 (17) : L17404. DOI:10.1029/2008GL035036
[16] HIRT C, FILMER M, FEATHERSTONE W. Comparis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Recent Freely Available ASTER-GDEM ver1, SRTM ver4. 1 and GEODATA DEM-9S ver3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ver Australi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2010, 57 (3) : 337–347. DOI:10.1080/08120091003677553
[17] MOURATIDIS A, BRIOLE P, KATSAMBALOS K. SRTM 3" DEM (versions 1, 2, 3, 4) Validation by Means of Extensive Kinematic GPS Measurements:A Case Study from North Gree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2010, 31 (23) : 6205–6222. DOI:10.1080/01431160903401403
[18] LI P, LI Z, MULLER J-P, et al. A New Quality Validation of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Freely Available in China[J]. Survey Review , 2015 : 1–12.
[19] LI P, SHI C, LI Z H, et al. Evaluation of ASTER GDEM Using GPS Benchmarks and SRTM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2013, 34 (5) : 1744–1771. DOI:10.1080/01431161.2012.726752
[20] LI P, SHI C, LI Z H, et al. Evaluation of ASTER GDEM ver2 Using GPS Measurements and SRTM ver4.1 in China[J]. ISPRS Annal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 2012, 1 (4) : 181–186.
[21] 卢华兴, 刘学军, 晋蓓. 基于随机过程的格网DEM精度场模型[J]. 测绘学报 , 2012, 41 (2) : 273–277.
http://dx.doi.org/10.13474/j.cnki.11-2246.2015.024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主办。
0

文章信息

李鹏, 李振洪, 施闯, 刘经南
LI Peng, LI Zhenhong, SHI Chuang, LIU Jingnan
中国地区30 m分辨率SRTM质量评估
Quality Evaluation of 1 Arc Second Version SRTM DEM in China
测绘通报,2016(9):24-28.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6(9): 24-28.
http://dx.doi.org/10.13474/j.cnki.11-2246.2016.028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10-08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