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确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在育人。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作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结合中国矿业大学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按照学校建设矿业特色鲜明、国际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培养国际一流学生的能力目标达成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促创新、重特色、国际化的特点。
一、 测绘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1.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新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方法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及社会信息化深入开展,孕育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据信息要素的投入社会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及现代化发展的水平。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为我国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遇,依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 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发展创造了新契机自从美国于1993年启动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席卷全球的信息化革命随即开展。2006年,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综合集成开始形成,人类随之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也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建设提供了契机。Volume(体量大)、Velocity(速度快)、Variety(模态多样)、Veracity(真伪难辨)、Value(价值巨大)是大数据的显著特点。另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之呈现了新的特点,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无所不在、多维动态、互联网+网络化、全自动与实现化、从感知到认知、众包与自发地理信息以及面向服务。地球空间信息学是测绘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大数据时代推动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发展,同时也为测绘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
3.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命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将直接取决于知识创新的能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发展知识经济、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显著,是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源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利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迎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型思维,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具体事务,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公益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理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基于我国高校的自身定位,借鉴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坚持国际视野。创新型人才不管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还是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都应当坚持公益精神,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形成创新成果。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还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如下:①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使测绘类专业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具备持久的学习动力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②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③具备创新地运用技术、资源、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理解其局限性;④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⑤具有团队工作和交流的能力、担任领导或核心角色的能力;⑥坚持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⑦具有人文社会学科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⑧能理解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因素,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
三、 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 依托第一课堂,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1) 注重课程整合和衔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除了专业所必须具备的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指定选修课程等,学院也根据测绘工程专业本身所需的知识能力全面整合课程体系。注重计算机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如“C++程序设计”课程和“数据结构与测绘软件开发”课程等衔接,进一步规范了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另外,要拓宽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宽基础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选修课程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增加了测量新技术课程和增加我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新增课程情况见表 1。
序号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必修课 | 测绘学概论 | 1.0 |
2 | 选修课 | SAR技术应用 | 2.0 |
3 | 选修课 | 对地观测技术 | 2.0 |
4 | 选修课 | 导航与室内外定位 | 2.0 |
5 | 选修课 | 高等测量平差 | 2.0 |
6 | 选修课 | 注册测绘师教育 | 2.0 |
7 | 选修课 | 测绘法律法规与项目管理 | 2.0 |
8 | 选修课 | 地理时空信息大数据(全英文) | 1.0 |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及江苏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的赛制规程,进一步加强测绘工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程量,增设数字化地形图绘制实习、测绘技能竞赛实习、测绘软件开发实习。合并了矿山测量和工程测量实习,增加地下工程测量实习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新增课程情况见表 2。
序号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学科基础实践 | 数字化地形图绘制实习 | 1.0 |
2 | 专业实践 | 测绘技能竞赛实习 | 2.0 |
3 | 专业实践 | 测绘软件开发实习 | 3.0 |
4 | 专业实践 | 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 1.0 |
5 | 专业实践 | 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实习 | 3.0 |
(1) 不断更新实验设备,提供良好实验条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淘汰陈旧设备,增加体现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设备,组建创新型实验室平台。中国矿业大学目前拥有测绘基础教学、多功能数字化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矿山测量模拟与实训、土地利用与复垦、开采沉陷与控制等教学实验室;拥有矿山测量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测绘专业机房、地信专业机房、土地专业机房;拥有ENVI、GAMMA、PCI等多种InSAR处理软件、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激光三维扫描仪、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采集及处理系统、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岩体内部变形监测系统、测量机器人、探地雷达、全自动陀螺全站仪、无缝定位模拟与实验系统、环境空天地协同观测系统等国际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2) 推进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
课程体系中的实验学时,通过预约的形式,指导学生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之外的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的形式,对学生实现时间和内容的开放。另外,要整合网络教学资源,逐步构建专业网络教学平台,逐步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实验、进行网上学习,给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学习的机会。比如,实验室自行设立自选实验课,通过网上选课的形式,实验室统一协调,学生也可以通过自选实验参加指导老师的一项项目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
3. 发挥第二课堂,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1) 坚持“合格+特色”的学生素质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
学生在达到基本素质要求的为合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形成特色,特长特色实行1+N模式,即特色素质中至少一项达到优秀评价(班级或年级前10%)。基本素质理论及实践教学平台见表 3,特色素质培养平台包括了专业学习类、志愿服务类、科技创新类、文体活动类、领导能力类、社会实践类这6大特色素质类别。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内容 | 学时 | 学分 |
1 | 通识知识课程 | 思政类 | 480 | 30 |
2 | 素质教育课程 | 创新创业类 | 32 | 2 |
3 | 素质教育课程 | 人文社科类 | 32 | 2 |
4 | 素质教育课程 | 艺术鉴赏类 | 32 | 2 |
5 | 素质教育课程 | 学生自选课程 | 64 | 4 |
6 | 通识知识实践 | 思政类实践 | 2周 | 2 |
7 | 综合素质实践 | 军事训练 | 2周 | 2 |
8 | 综合素质实践 | 创新创业实践 | 2周 | 2 |
9 | 综合素质实践 | 社会实践 | 2周 | 2 |
10 | 综合素质实践 | 公益志愿服务 | 2周 | 2 |
(2)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切实提高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质量,搭建师生沟通互动的平台,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动实施测绘工程本科生导师制。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制定执行《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导师制建设,在低年级实施新生导师制,高年级实施学术导师制。新生导师制面向一年级新生,并于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开始选拔,每届学员20人,一对一配备导师,项目时间持续一年,即第二、第三学期。学术导师制针对三年级本科生组建学员小组,每组最多5名学员,由1名专业老师任导师。学员小组共计10组,学员30人,项目持续一年,即第六、第七学期。考核条件为,新生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学科方面的论文,学术导师制学员以小组为申报单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并考核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3) 建立师生学术共同体,营造创新氛围
学术共同体是大学中的重要组织,学术是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对话与交往的形式,相互作用,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学术共同体。师生之间除了建立学术共同体之外,还可以建立生活共同体,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师生学术共同体,在师生共同体中,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知识的积累,缺乏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就无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启迪,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灵感。
(4) 激活学生兴趣,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院级层面,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等,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立项,选拔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科研兴趣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另外,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搭建企业直接设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平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推动产学研结合。
(5) 以赛促学,大力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测绘行业在空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正处在技术革新发展机遇期。由此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遴选出国家级、省级各类测绘专业大赛,以测绘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工程意识、科学态度、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通过这类以专业竞赛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的方式。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搭建了以测绘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系室牵头、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全新运作机制的科技创新平台,以专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
四、 结束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促使学生将知识、能力、素养等相结合,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同时优化组合各培养要素,形成强大的培养合力,不断优化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1] | 许才军. 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J]. 测绘通报 , 2014 (6) : 124–127. |
[2] | 李德仁. 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J]. 测绘学报 , 2016, 45 (4) : 379–384. |
[3] | 林卉. 创新型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J]. 测绘通报 , 2015 (10) : 130–132. |
[4] | 谢宏全.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测绘通报 , 2012 (2) : 99–102. |
[5] | 汪志明. 面向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工程专业学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 测绘通报 , 2011 (10) : 91–93. |
[6] | 林卉, 赵长胜, 王坚, 等. 以创新为主线,深化测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 测绘通报 , 2013 (3) : 109–111. |
[7] | 张兴福, 魏德宏, 赵滔滔, 等. 以创新训练为导向的测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矿山测量 , 2015 (3) : 97–100. |
[8] | 赵国忱, 纪学忠, 米志强. 测绘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14 (5) : 540–542. |
[9] | 高井祥, 李增科, 王坚, 等. 测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学模式研究[J]. 矿山测量 , 2012 (1) : 84–85. |
[10] | 高井祥, 方川, 王坚. 行业特色测绘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 矿山测量 , 2012 (3) : 53–55. |
[11] | 袁占良, 徐克科, 徐丹, 等. 测绘工程"信息化测绘"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测绘通报 , 2012 (S1) : 747–748. |
[12] | 张明华, 何原荣, 邓健. "三三三制"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 测绘科学 , 2014, 39 (6) : 138–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