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检索:
  暴雨灾害   2021, Vol. 40 Issue (5): 558-563.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21.05.013

短论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21.05.013

资助项目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9-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65005)

第一作者

吴慧, 主要从事气候诊断分析和预测研究。E-mail: wuhui06@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02-06
定稿日期:2020-07-20
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
吴慧1,2 , 胡德强1,2 , 邢彩盈1,2 , 朱晶晶1,2     
1. 海南省气候中心, 海口 570203;
2. 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海口 570203
摘要: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6—2018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海南省逐日天气系统日历表,分析了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降水对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降水(TCR)是夏季海南岛最重要的降水类型,占夏季降水(SUMR)的35.6%,其次是热带辐合带降水(ITCZR),占29.4%,西南季风槽降水(SWTR)和副高边缘降水(STHR)分别占15.3%和14.7%。(2)夏季不同类型降水及其对SUMR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3)海南岛夏季TCR发生频次最少,但降水强度最大;ITCZR发生频次最多,降水强度为次大。大雨以上的强降水主要由TCR和ITCZR造成。(4)最近53 a,海南岛SUMR呈弱的增加趋势,这主要归功于ITCZR的显著增加,SWTR和STHR对其增加趋势为负贡献。SUMR的发生频次有微弱增加趋势,其中ITCZR的发生频次显著增加,SWTR和STHR的发生频次显著减少,TCR的发生频次微弱减少。SUMR的大雨和暴雨以上频次均为弱的增加趋势,其中ITCZR的相应频次均为显著增加趋势,其余三种类型的相应频次均为弱的减少趋势。(5)TCR和ITCZR对海南岛夏季旱涝有重要影响,它们的降水偏少年份往往出现夏旱,但对涝年的影响存在年代际变化。1990年代以前主要是TCR的显著偏多导致海南岛出现夏涝,1990年代开始TCR和ITCZR共同偏多导致海南岛的夏涝,并使得这一时期SUMR偏多的幅度增大。
关键词降水类型    线性趋势分析    夏季旱涝    海南岛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drought and flood over Hainan Island in summer
WU Hui1,2 , HU Deqiang1,2 , XING Caiyin1,2 , ZHU Jingjing1,2     
1. Hainan Climate Center, Haikou 570203;
2. Key Laboratory of Sou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570203
Abstract: Base on daily observational precipitation at 18 station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the daily weather system in Hainan province during 1966—201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summer drought and flood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1) 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 (TC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cipitation type in summer over Hainan Island, accounting for 35.6%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SUMR), followed by 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precipitation (ITCZR) accounting for 29.4%, and southwest monsoon trough precipitation (SWTR) and subtropical high edge precipitation (STHR) account for 15.3% and 14.7%, respectively.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MR and their contribution rate to SUMR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3) In summer, the frequency of TCR is the smallest, but its intensity is the largest over Hainan Island. The frequency of ITCZR is the largest, but its intensity is the second largest. Heavy rain and above are mainly caused by TCR and ITCZR. (4) In recent 53 years, SUMR in Hainan Island showed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ITCZR. Conversely, SWTR and STHR contributed negatively to its increasing trend. The frequency of SUMR has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in which the frequency of ITCZR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of SWTR and STHR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frequency of TCR is slightly reduced. The frequency of torrential rain and above has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of ITCZR ha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of the other three types have weak decreasing trends. (5) TCR and ITCZR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ummer drought and flood over Hainan Island. Summer drought often occurs in the years with less TCR and ITCZR, but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ummer flood has inter-decadal change, which results in the occurrence of summer flooding. It also leads to more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flooding years in this period.
Key words: types of precipitation    linear trend analysis    summer drought and flood    Hainan Island    
引言

夏季旱涝趋势的准确预测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极其重要。针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有很多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不同区域的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线性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陈兴芳和晁淑懿,2000丁一汇和张莉,2008张峻和张艺玄,2019郑小华等,2019),亚洲季风、越赤道气流、平流层QBO、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南亚高压、印度低压、中纬度阻塞高压、东亚遥相关型、南方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等的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赵汉光和张先恭,1996赵振国等,2000贾小龙等,2013王芬等,2017),不同影响系统的配置对我国夏季雨型有直接影响(赵俊虎等,2014)。太阳活动、海温、土壤湿度、积雪和海冰等外强迫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段长春和孙绩华,2006袁媛等,2012张文君等,2012刘颖等,2017张若楠等,2018)。

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其降水的季节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降水影响系统等均有别于我国的其他省份(王春乙等,2014郑国光等,2019),影响夏季旱涝的因子也必然不同。近年来气象工作者对海南岛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吴慧和陈小丽(2003)发现,1961年以来的40 a海南岛气候趋于变暖和变湿;各季降水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冬季增加显著(陈小丽和吴慧, 2004)。在夏季降水异常成因分析方面,吴慧等(2009)发现ENSO对海南岛夏季降水的南北分布形式有显著的滞后影响并且有影响增强的趋势。胡德强等(2018)分析给出了海南岛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第一模态异常年的大气环流特征。邢彩盈等(2018)揭示了海南岛7—8月和9—10月旱涝急转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若干特征。降水天气系统是影响降水的最直接因素,但从天气系统的角度分析其对海南岛季节旱涝影响的研究不多。早期的研究认为热带气旋的影响频数和强度对海南岛旱涝有重要影响(海南大农业建设与生态平衡考察团气候组,1982)。其后吴胜安等(2007)对海南岛1962—2004年热带气旋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变化周期作了专门分析。Wu等(2007)利用1962—2005年的资料统计发现,海南岛的热带气旋降水在6—11月各月的比重高达17.7%~44.5%,过去40多年海南岛热带气旋降水及降水贡献率在下降,但热带气旋引起的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则在增加。不同类型降水系统对海南岛年降水量和年极端降水量的贡献和变化具有较大差异(吴岩峻,2008)。鉴于不同类型降水对季节降水量的影响和表现不同,了解它们在季节降水量中的地位、变化及对旱涝的影响,对季节降水趋势预测将有很大帮助。本文利用最新的降水观测资料和天气系统日历表,较全面的分析了近53 a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布、降水频率和强度特征,不同类型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降水对海南岛夏季旱涝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海南岛夏季旱涝的影响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所用资料为海南岛1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海南省气象台的逐日天气系统日历表。其中的降水资料已经过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严格的质量控制。

方法:根据影响海南的天气系统日历表,统计海南省夏季不同类型降水(吴岩峻, 2008),分析各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各类型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魏凤英,2007);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夏季不同类型降水量与夏季总降水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2 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夏季降水概况

1966—2018年,海南岛夏季降水的多年平均值为731.9 mm。各地夏季降水大致呈中间多、四周少的分布(图 1a)。北部内陆的定安、澄迈、儋州,西部内陆的昌江,中部山区的白沙、保亭,以及南部的乐东等市县均接近或超过800 mm,其中保亭最多,达到910.5 mm,昌江次多,达852.6 mm;西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一般不足670 mm,其中西部沿海的东方只有512.4 mm。

图 1 1966—2018年海南岛SUMR (a)、TCR (b)、ITCZR (c)、SWTR (d)和STHR (e)的空间分布(单位:mm) Fig.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 SUMR, (b) TCR, (c) ITCZR, (d) SWTR and (e) STHR over Hainan Island during 1996 to 2018 (unit: mm).

吴岩峻(2008)研究表明,影响海南岛夏季降水(SUMR)的天气系统有五种,即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西南季风槽、副高边缘和冷空气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前四种。为此,本文分别把前四种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分别定义为TCR、ITCZR、SWTR和STHR。可见海南岛SUMR的主要影响系统与长江中游地区有较大不同(张家国等,2018)。以下分析这四种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2.2 TCR

TCR是海南岛夏季最重要的降水来源。1966—2018年,TCR的多年平均值为260.6 mm,占整个SUMR的35.6%。TCR的空间分布(图 1b)表明,TCR为大范围降水,各地基本在200~350 mm之间,其中中部山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相对较多,西部内陆的昌江最多,东南部沿海地区TCR相对较少。各地TCR占当地SUMR的百分比(图略), 近似于“西北高中南低”的分布, 其中西部沿海的东方高达51.3%, 最少的是中部山区的保亭,为24.7%。这与吴胜安等(2007)统计的热带气旋年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比例的高低值分布形态相近,但比例更高。

2.3 ITCZR

ITCZR是夏季海南岛的第二大降水类型。1966— 2018年,全岛ITCZR平均为215.0 mm,占全岛SUMR的29.4%。ITCZR也是大范围降水(图 1c),各地在140~ 320 mm之间,基本呈中间多四周少、南多于北的分布,保亭为全岛最多,西部沿海的东方、北部沿海的临高和海口、东部沿海的万宁、南部沿海的陵水和三亚均为低值区。各地ITCZR占当地SUMR的百分比达22.6%~ 34.9%(图略),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东部的琼海和中部山区的保亭为高值中心,保亭最高,北部的临高最低。

2.4 SWTR

SWTR是夏季海南岛的第三大降水类型,全岛多年平均值为111.9 mm,占全岛SUMR的15.3%。SWTR的空间分布(图 1d)表明,其局地性较强,各地一般在20~200 mm之间,基本呈U型分布,北、中部地区较多,高值区在北部内陆地区,西、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较少,低值中心区在西部沿海的东方。各地SWTR占当地SUMR的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图略)类似于SWTR的分布,最低值仍在西部沿海地区, 仅4.5%,西部内陆的昌江为5.2%;最高值在北部内陆的定安,达24.8%。

2.5 STHR

STHR的全岛多年平均值为107.5 mm,占全岛SUMR的14.7%。图 1e为STHR的空间分布,其局地性特征亦较明显,各地基本在40~180 mm之间,东北半部地区和西部沿海地区较少,西部沿海的东方最少,西部内陆的昌江和中部山区的保亭为高值中心区。STHR占当地SUMR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图略)同样类似于其降水量的分布,但最小值在东北角的文昌,为7.9%,最大值仍位于中部山区的保亭,为20%。

可见SUMR的分布形态总体与TCR最相似,其次是ITCZR。SUMR的两个大值中心区与TCR和ITCZR的大值中心区相一致,SWTR的大值区对北部内陆地区SUMR也有较大贡献;SUMR在西部沿海地区的小值中心区主要与ITCZR、SWTR和STHR在该地降水较少有关,而SUMR在东部沿海地区(万宁)的小值中心区与四种类型降水在该地均较少有关。

3 不同类型降水的变化

图 2为1966—2018年期间SUMR、TCR、ITCZR、SWTR和STHR演变图。表 1为该时段内线性倾向估计的海南岛夏季降水、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检测结果。

图 2 1966-2018年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变化 Fig. 2 Chan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MR over Hainan Island from 1966 to 2018.

表 1 1966―2018年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线性趋势 Table 1 Linear trend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MR over Hainan Island from 1966 to 2018.

图 2表 1可以看出,1966年以来,SUMR以25.3 mm·(10 a)-1的趋势微弱增加。SUMR的年际波动和阶段性变化均比较明显,最多的年份达到1 258.3 mm (2018年),最少的年份仅491.8 mm(2015年),SUMR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80年代、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基本处于偏少阶段,在其余时段一般处于偏多阶段。

TCR以1.6 mm·(10 a)-1的趋势微弱增加。TCR最多的年份676.7 mm (2018年),最少的年份64.7 mm (1998年)。TCR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80年代、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至10年代中期基本处于偏少阶段,在其余时段基本处于偏多阶段。

ITCZR则以51.8 mm·(10 a)-1的趋势显著增加。ITCZR年际波动更剧烈,最多的年份528.4 mm (2008年和2012年),最少的年份仅4.0 mm (1998年)。ITCZR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基本处于偏少阶段,在其余时段基本处于偏多阶段。

SWTR以9.0 mm·(10 a)-1的趋势弱减少。SWTR最多的年份246.7 mm (1995年),最少的年份30.6 mm (1994年)。SWTR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偏少阶段,在其余时段基本处于偏多阶段。

STHR以6.7 mm·(10 a)-1的趋势弱减少。STHR的年际波动也比较剧烈,最多的年份366.0 mm (1998年),最少的年份0.0 mm(2012年)。STHR在20世纪70年代前中期、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基本处于偏少阶段,在其余时段基本处于偏多阶段。

综上所述,SUMR的增加趋势主要归功于ITCZR的显著增加,TCR对其增加趋势有弱的正贡献,而SWTR和STHR则是负贡献。

4 不同类型降水发生频次及其强度特征

降水的频次和强度是描述降水的另外两个重要特征量,为此也分析了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频次和强度特征(表 2)。可以看到,四类降水中,发生频次最少的是TCR,平均每年仅8.7 d,但其降水强度则最大,达到30.0 mm·d-1;发生频次最多的是ITCZR,平均达16.3 d,其降水强度为次大,为13.2 mm·d-1;SWTR和STHR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均较为接近,其中频次约为11 d,强度均明显小于TCR和ITCZR。由于统计中发现大雨和暴雨以上(含暴雨)的降水对SUMR的贡献率超过50%,因此这里还同时考察了不同类型降水中这两个等级降水发生频次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TCR和ITCZR的暴雨以上频次分别为1.3 d和0.9 d,分别占整个夏季暴雨以上频次的41.9%和29.0%,而SWTR和STHR的均仅占12.9%。大雨频次则是ITCZR的最多,为1.9 d,占整个夏季大雨频次的33.9%;TCR的次之,为1.6 d,占28.6%;STHR的最少,为0.9 d,仅占16.1%。很显然,大雨以上的强降水主要是由TCR和ITCZR造成的。以下再分析夏季各类型降水频次、大雨和暴雨以上频次的变化趋势。

表 2 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频次和强度(1966―2018年平均) Table 2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MR over Hainan Island (average from 1966 to 2018).

图 3和线性倾向估计(表略)可知,1966年以来SUMR的降水频次以0.2 d·(10 a)-1的趋势微弱增加;其中ITCZR的以3.6 d·(10 a)-1的趋势显著增加,SWTR和STHR的分别以1.0 d·(10 a)-1和1.1 d·(10 a)-1的趋势显著减少,TCR的以0.5 d·(10 a)-1的趋势弱减少。

图 3 1966—2018年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发生频次变化 Fig. 3 Frequency chan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MR over Hainan Island from 1966 to 2018.

1966年以来SUMR的暴雨以上频次以0.1 d· (10 a)-1的趋势弱增加;其中ITCZR的以0.2 d·(10 a)-1的趋势显著增加,其余三种类型的为弱减少趋势(图 4)。

图 4图 3,但为暴雨以上降水发生频次变化 Fig. 4 As Fig. 3, but for frequency changes of torrential rain and above.

同一时期SUMR的大雨频次也有弱的增加趋势,大约为0.1 d·(10 a)-1,其中ITCZR的以0.5 d·(10 a)-1的趋势显著增加,其余三种类型的均以0.1 d·(10 a)-1的趋势弱减少(图 5)。

图 5图 3,但为大雨发生频次变化 Fig. 5 As Fig. 3, but for frequency changes of heavy rain.
5 不同类型降水对夏季旱涝的影响

为了解不同类型降水与SUMR之间的密切程度,分别计算了它们与SUMR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3)。可以看到,TCR和ITCZR与SUMR之间均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均超过0.001的显著性检验;SWTR与SUMR之间则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相关超过0.01的显著性检验;STHR与SUMR的相关不显著。可见,TCR、ITCZR、SWTR与SUMR的关系密切,同时SWTR与SUMR之间的密切程度弱于前两者与SUMR之间的密切程度。

表 3 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 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recipitation and SUMR over Hainan Island.

由于SUMR异常与夏季旱涝有紧密联系,进一步对不同类型降水与夏季旱涝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一般SUMR较多年平均值偏少(多)20%以上常出现夏旱(涝),因此重点分析这些年份中与SUMR相关显著且占SUMR比重大的TCR和ITCZR两种类型降水异常的情况。

图 6表明,1990年代以前的涝年(1973、1975和1980年),SUMR偏多21.7%~26.6%,对其偏多有重要贡献的是TCR,普遍偏多73.3%~102.4%,但作为第二大类型降水的ITCZR在这三年中则普遍偏少36.4%~ 57.0%。而从1990年代开始的涝年(1991、1994、2001、2016和2018年),SUMR偏多29.4%~71.9%,TCR和ITCZR均对其偏多起重要作用,其中前者普遍偏多36.0%~159.6%,后者普遍偏多20.0%~134.5%。对于旱年(1970、1979、1985、1987、1988、1999和2015年),TCR普遍偏少36.3%~74.4%,ITCZR除了1年偏多47.3%外,其余旱年均不同程度偏少,其中大部分年份偏少37.2%~89.9%。

图 6 海南岛夏季旱涝年对应的重要类型降水的距平百分率 Fig. 6 Deviation percentage of important types of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over Hainan Island.

以上分析表明,TCR和ITCZR对海南岛夏季旱涝具有重要影响,但对涝年的影响存在年代际变化,这种变化也导致了1990年代以来SUMR偏多的幅度增大。这与近53 a以来ITCZR的强降水频次显著增加和ITCZR显著增加的趋势是一致的。

6 结论和讨论

(1) 海南岛夏季降水的主要类型有TCR、ITCZR、SWTR和STHR,它们分别占SUMR的35.6%、29.4%、15.3%和14.7%。

(2) 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及其对SUMR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TCR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其对SUMR贡献率为西北高中南低的分布。ITCZR基本呈中间多四周少的分布,其对SUMR的贡献率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SWTR及其对SUMR贡献率的分布基本为U型分布,U型的中心为高值区,U型的外部为低值区。STHR及其对SUMR贡献率的分布呈东北和西南少、中间多的特点。

(3) 海南岛夏季TCR发生频次最少,平均每年仅8.7 d,但其降水强度则最大,达到30.0 mm.d-1;ITCZR发生频次最多,平均每年达16.3 d,其降水强度为次大,为13.2 mm.d-1。大雨以上的强降水主要由TCR和ITCZR造成。

(4) 最近53 a海南岛SUMR呈弱的增加趋势,这主要归功于ITCZR的显著增加,TCR的贡献微弱,SWTR和STHR则为负贡献。SUMR的频次有微弱增加趋势,其中ITCZR的频次显著增加,SWTR和STHR的频次显著减少,TCR的频次微弱减少。SUMR的大雨和暴雨以上频次均为弱的增加趋势,其中ITCZR的相应频次均为显著增加趋势,其余三种类型的相应频次均为弱的减少趋势。

(5) TCR和ITCZR对海南岛夏季旱涝有重要影响,TCR和ITCZR偏少往往出现夏旱,但对涝年的影响存在年代际变化。1990年代以前主要是TCR的显著偏多导致海南岛出现夏涝,1990年代开始TCR和ITCZR共同偏多导致海南岛的夏涝,并使得这一时期SUMR偏多的幅度增大。

本文主要分析了海南岛夏季不同类型降水的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降水对夏季旱涝的影响,发现了TCR和ITCZR对夏季旱涝的重要影响及其对涝年的影响具有年代际变化。下一步将探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海南岛夏季涝年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关键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和可能的外强迫因子的配置情况,为海南岛夏季涝年的预测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陈小丽, 吴慧. 2004. 海南岛近42年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 30(8): 27-31. DOI:10.3969/j.issn.1000-0526.2004.08.006
陈兴芳, 晁淑懿. 2000. 汛期旱涝预测方法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丁一汇, 张莉. 2008. 青藏高原与中国其他地区气候突变时间的比较[J]. 大气科学, 32(4): 794-805. DOI:10.3878/j.issn.1006-9895.2008.04.08
段长春, 孙绩华. 2006. 太阳活动异常与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关系[J]. 气象科技, 34(4): 31-36.
胡德强, 熊光明, 吴慧, 等. 2018. 海南岛夏季降水量特征分析及其对应的环流异常[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3): 80-86.
海南大农业建设与生态平衡考察团气候组. 1982. 海南岛的降水与天气系统的关系[J]. 广东水利水电, 2(2): 11-16.
贾小龙, 陈丽娟, 高辉, 等. 2013.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4(6): 641-655. DOI:10.3969/j.issn.1001-7313.2013.06.001
刘颖, 任宏利, 张培群, 等. 2017. 利用高原积雪信号改进我国南方夏季降水预测的新方法及其在2014年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试验[J]. 大气科学, 41(2): 313-320.
王芬, 张娇艳, 谷晓平, 等. 201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特征指数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J]. 暴雨灾害, 36(4): 348-35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7.04.007
王春乙, 吴慧, 邢旭煌, 等. 2014. 海南气候[M]. 北京: 气象出版社67.
吴胜安, 郭冬艳, 杨金虎. 2007. 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J]. 气象科学, 28(3): 75-79.
吴涛, 等. 2018. 长江中游地区极端降水主要天气系统类型分析[J]. 暴雨灾害, 37(1): 14-23.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8.01.003
吴慧, 陈小丽. 2003. 海南省近四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19(2): 213-218. DOI:10.3969/j.issn.1004-4965.2003.02.013
吴慧, 吴胜安, 邢旭煌, 等. 2009. ENSO对海南省气候的影响及其年代际变化[J]. 热带作物学报, 30(11): 1706-1710. DOI:10.3969/j.issn.1000-2561.2009.11.030
魏凤英. 2007.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邢彩盈, 胡德强, 吴胜安, 等. 2018. 海南岛后汛期旱涝急转及其海气异常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36(4): 568-577.
袁媛, 杨辉, 李崇银. 2012.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J]. 气象学报, 70(3): 467-478.
张文君, 周天军, 智海. 2012. 土壤湿度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数值试验[J]. 气象学报, 70(1): 78-90.
张若楠, 孙丞虎, 李维京. 2018. 北极海冰与夏季欧亚遥相关型年际变化的联系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61(1): 91-105.
张峻, 张艺玄. 2019.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60a降水变化规律研究[J]. 暴雨灾害, 38(3): 259-26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9.03.008
张家国, 王珏, 吴涛, 等. 2018. 长江中游地区极端降水主要天气系统类型分析[J]. 暴雨灾害, 37(1): 14-23.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8.01.003
郑小华, 娄盼星, 刘环, 等. 2019. 陕西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3(4): 9-16.
郑国光, 矫梅燕, 丁一汇, 等. 2019. 中国气候[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赵汉光, 张先恭. 1996. 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J]. 气象, 22(4): 8-12.
赵俊虎, 支蓉, 申茜, 等. 2014. 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与异常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 38(2): 237-250.
赵振国, 王永光, 陈桂英, 等. 2000. 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Wu Y J, Wu S A, Zhai P M. 2007. The impact of tropical cyclones on Hainan island's extreme and total Precipi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7: 1059-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