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检索:
  暴雨灾害   2019, Vol. 38 Issue (2): 183-192.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9.02.011

暴雨简报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9.02.011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4170050468);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1620104009);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支持项目(91637211)

第一作者

汪小康, 主要从事强降水灾害评估及机理分析工作。E-mail:wxk816@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2-15
定稿日期:2019-03-15
2018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
汪小康 , 闵爱荣 , 廖移山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205
摘要:利用中国大陆2 400多站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8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8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78个暴雨日、31次主要暴雨过程。2018年总共有10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平均偏多2.8个。台风总体强度偏弱,登陆位置总体偏北,三个台风在上海登陆。本年度最大日降水量达351.3 mm,8月18日出现在河南商丘,系18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所致。本年度最大过程雨量达467.0 mm,出现在广东中山(6月5-9日),系1804号台风"艾云尼"影响所致。华南前汛期和梅雨期均有开始晚、结束早、雨量偏少的特征。
关键词暴雨    台风    影响系统    2018年    
Maj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in China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2018
WANG Xiaokang , MIN Airong , LIAO Yishan     
Institute of Heavy Rain,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Hubei Key Laboratory for Heavy Rai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Research, Wuhan 430205
Abstract: Based on 2 400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in mainland China and operational synoptic charts, the maj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happened in China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2018 were selected by comparing their precipitation with 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from 1981 to 2010. The main synoptic systems, rainfall period, rainfall area and accumulativ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of these event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178 heavy rainfall days, 31 maj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re were 10 typhoon landfalls in China, 2.8 more than normal. The overall intensity of landing typhoons were weak and there landing locations were northward comparing to normal. Three typhoons landed in Shanghai. The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was 351.3 mm, which occurred at Shangqiu station of Henan province on 8th August in 2018, caused by No.1818 typhoon Rumbia. The maximum ac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was 467.0 mm, which occurred at Zhongshan st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5th to 9th June in 2018, caused by No.1804 typhoon Ewiniar. The First 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Meiyu Season both were characterized by late beginning, early ending and less rainfall amount comparing to normal.
Key words: heavy rainfall    typhoon    synoptic system    2018    
引言

我国地处东亚地区,受东亚夏季风等系统的影响暴雨频发,并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次生灾害[1-2]。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很多极端暴雨记录都与台风活动有关。我国又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多、灾害最重的国家,每年台风暴雨会造成洪涝、城市内涝等灾害,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3]。暴雨和台风的预报一直是气象预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国家重大需求。从2008年开始,武汉暴雨研究所和国家气象中心的多位同仁分别对2008—2017年汛期全国当年主要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4-13],旨在供科研、业务等部门科技人员参考,以及为暴雨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提供信息服务。

2018年,我国登陆台风暴雨过程多,登陆位置偏北,降水强度大,台风影响损失偏重。夏季暴雨过程频繁,但暴雨洪涝灾害总体偏轻。与常年相比,北方大部降水偏多,其中宁夏偏多42%,青海偏多29%(降水量历史第一);华南前汛期雨季开始时间明显偏晚,雨量偏少,梅雨期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为了科研和业务人员获取我国主要暴雨过程的天气实况、降水分布和演变、主要影响系统、灾情等基本信息,以便进一步开展暴雨机理研究和改进预报技术,同时丰富我国暴雨历史个例库,本文沿用之前工作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8年4—10月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下同)月降水及其距平的空间分布、暴雨天气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影响时间和区域、降水强度及极端性等特征进行简述。

1 资料来源与统计标准

本文所用资料来自MICAPS系统08—08时(北京时,下同)日降水资料和常规天气图资料。本文采用《暴雨年鉴(2008)》[14]中的暴雨分级、“暴雨日”以及“主要暴雨过程”的划分标准: (1)暴雨分级标准:即24 h降雨量50.0~99.9 mm为暴雨,100.0~249.9 mm为大暴雨,大于等于250.0 mm为特大暴雨;(2)暴雨日:指在所有观测站资料中,只要有1站达到暴雨标准,当日即统计为1个暴雨日;(3)主要暴雨过程:指同一片雨区中,有15站达到暴雨标准,且有2站或以上站达到大暴雨标准,将其作为主要暴雨过程,其起止日必须有5个或以上站达到暴雨标准;(4)多年平均:指其1981—2010年30 a平均值;(5)月降水距平:指当月降水量与1981—2010年30 a月降水平均值的差值;(6)降水资料日界:08— 08时。对于跨月份的主要暴雨过程,以暴雨首日出现的时间确定暴雨出现月份。另外,主要暴雨过程中统计的暴雨站数指雨量大于等于50 mm的站点。

根据上述“暴雨日”及“主要暴雨过程”划分标准,统计2018年4—10月我国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其结果显示,4—10月我国共出现178个暴雨日和31次主要暴雨过程。

2 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 2.1 4月暴雨过程

4月我国共有22个暴雨日、3次主要暴雨过程。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43.6 mm,接近常年同期(44.7 mm)。我国江南大部、华南中部及湖北中南部、重庆、海南等地累计降水量超100 mm,其中江西北部、浙江西南部、湖北东南部和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200 mm(图 1a)。4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汉东部及新疆北部、青海大部、四川东部、重庆、西藏中南部、云南东部、海南等地,其中内蒙古东部和中部、东北北部、西北东部、华北南部、重庆西南部、西藏南部、海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偏多1倍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图 1b)。

图 1 2018年4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 precipitation amount (unit: mm) and (b)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percentage (unit: %) over China in April 2018.

对该月3次主要暴雨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简述如下:

(1) 4月13—14日,江南、华南暴雨过程。受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江西中北部、浙江西部、重庆西部、贵州东部、湖南东部、广东中部等地出现暴雨。13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江西中北部、浙江西部、重庆西部、贵州东部、湖南东部,共41站暴雨,其中11站大暴雨;14日,随着西南低空急流减弱,强降水随之减弱,暴雨集中在广东中部地区。该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88.9 mm)出现在江西南昌。

(2) 4月21—22日,华北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影响,河北、山东、河南北部等地出现暴雨。21日暴雨出现在河北中南部和东南部环渤海湾地区、山东西北部和河南北部,共68站暴雨,其中5站大暴雨;22日随着低涡切变线东移减弱,暴雨集中在胶东半岛,共6站暴雨,其中2站大暴雨。该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36.7 mm)出现在山东齐河。

(3) 4月22—23日,江南、江汉、江淮、华南中部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湖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苏南部、华南中部等地出现暴雨。22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东北部以及安徽西南部等地,共61站暴雨,其中9站大暴雨;23日随着系统东移,暴雨区东移至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南部,共33站暴雨。该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47.0 mm)出现在湖北宜都。

2.2 5月暴雨过程

5月我国共有27个暴雨日,6次主要暴雨过程。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73.1 mm,较常年同期(69.5 mm)偏多5.2%。5月我国南方大部以及四川中东部等地降水量超过100 mm,江淮、江南大部以及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超过200 mm(图 2a)。5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西北西南部和东部、华北西部及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以及四川中东部和南部、云南北部、内蒙古西北部和南部等地,其中新疆东南部、青海中部、内蒙古西北部和南部、黄淮东部、江淮、江汉北部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图 2b)。

图 2 2018年5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2 Same as Fig. 1 but for May 2018.

对该月6次主要暴雨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简述如下:

(1) 5月5—7日,南方暴雨过程。受冷空气、低空急流以及高原槽影响,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由北向南移动性暴雨过程。5日在冷空气和西南低空急流影响下,重庆东部、湖北、河南西部和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及浙江东北部出现暴雨,其中河南东南部、安徽中部以及江苏中部出现大暴雨,暴雨共60站,其中大暴雨14站;6日,冷槽东移、低空急流减弱,江淮地区降水减弱东移,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地区,安徽中部、江苏中部、贵州东南部、广西东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以及福建西北部出现暴雨,暴雨共57站,其中大暴雨1站;7日,高原槽东移,雨带进一步东移南压,广西东部、广东中南部、福建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北部出现暴雨,暴雨共42站,其中大暴雨3站。该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32.3 mm)出现在河南固始;另外,广东普宁7日单日降水量达到200.5 mm。

(2) 5月15—16日,黄淮、江淮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影响。山东中北部、河南北部和安徽中北部等地先后出现暴雨到大暴雨。15日暴雨集中在河南北部和山东中北部,暴雨共38站,其中大暴雨3站,16日随着系统发展东移,暴雨出现在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北部,暴雨共36站,其中大暴雨4站。该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48.9 mm)出现在河南新蔡。

(3) 5月17—20日,西南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暴雨过程。在东移高原槽和低涡切变线共同影响下,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自西向东移动的强降雨天气过程。17日,高原槽加强,低涡及其伴随的暖切变生成,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导致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西部、江南北部出现暴雨;18—19日,低涡和切变线持续东移,引发黄淮西部、江淮、江南北部地区暴雨。18日,暴雨出现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河南中南部、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大部,暴雨共34站,其中大暴雨4站;19日,暴雨出现在四川东部、重庆中南部、贵州北部、湖南北部、湖北中部和河南中南部地区,暴雨共20站,其中大暴雨2站。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74.0 mm)出现在河南南阳。

(4) 5月21—22日,西南东部、江南北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影响,四川东部、重庆大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和浙江中南部出现暴雨。21日,暴雨出现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省东南部等地,暴雨共43站,其中大暴雨10站;22日,系统东移,分散性暴雨出现在重庆东部、湖北省西南部、浙江中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该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15.3 mm)出现在四川沐川。

(5) 5月24—26日,江淮、江南、西南东南部、华南西北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冷空气、低空急流影响,江苏南部、安徽、湖北东部、湖南中西部、江西中北部、广西中北部、云南中东部等地出现了一次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24日,暴雨集中在江淮地区东部;25日,随着冷空气加强,大范围暴雨出现在贵州中部、湖南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共80站,其中大暴雨8站;26日,在低层冷空气持续作用下,雨带南压,暴雨出现在四川南部、云南中东部、广西中北部、湖南中西部、江西中北部,暴雨共36站,其中大暴雨3站。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13.8 mm)出现在江苏海门。

(6) 5月29—31日,西南中南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影响,四川南部、云南北部、贵州、江西、福建、广西中北部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29日,暴雨出现在云南西北部、贵州中东部、湖南中部以及福建大部,暴雨共21站,其中大暴雨1站;30日低涡切变线维持,西南低空急流加强,降水随之加强,暴雨出现在云南西北部、四川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东北部、长江中游及江南大部地区,暴雨共30站,其中大暴雨3站;31日切变线南压、低空急流减弱,雨带减弱南压,出现在广西中部、广东南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福建中部以及浙江南部。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62.4 mm)出现在湖南芷江。

2.3 6月暴雨过程

6月我国共有30个暴雨日,6次主要暴雨过程。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92.9 mm,较常年同期(99.3 mm)偏少6%。6月东北北部和东南部、内蒙古东北部、江南大部、华南、西南大部及山东大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湖北西北部和南部等地降水量超过100 mm,其中福建、江西东南部、广东大部、广西大部、贵州南部、四川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云南东部和南部超过200 mm,广东沿海地区超过400 mm (图 3a)。6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新疆西南部、青海大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南部、山东大部、河南中西部、广东中南部、广西西南部、海南、四川中东部、云南东部等地,其中新疆西南部和东北部、青海中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山东中北部、四川北部和海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图 3b)。

图 3 2018年6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3 Same as Fig. 1 but for June 2018.

对该月6次主要暴雨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简述如下:

(1) 6月5—9日,江南南部、广东、海南岛暴雨过程。第1804号台风“艾云尼”于6月6日6:25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新寮镇沿海第1次登陆;6日14:50在海南海口沿海第2次登陆;7日20:30在广东阳江沿海第3次登陆。台风“艾云尼”多次登陆、移速缓慢,受其影响,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大部、广东、海南等地出现大暴雨。5日暴雨带集中在海南中北部、广东沿海、福建大部以及浙江南部等地区,暴雨共70站,其中大暴雨15站;6日,暴雨带略有南压,仍集中在海南大部、广东沿海以及福建大部,暴雨共54站,其中大暴雨12站;7日暴雨集中在广东中部、湖南西南部和江西中南部地区,暴雨共67站,其中大暴雨27站,该日最强降水(321.1 mm)出现在广东恩平,广东新会降水也达到264.1 mm;8日强降水更为集中,暴雨出现在广东中东部以及江西南部地区,暴雨共43站,其中大暴雨23站,该日最强降水(265.3 mm)出现在广东花都;9日,台风“艾云尼”在广东境内减弱消散,强降水减弱,集中在广东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西部等地,暴雨共19站。5天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467.0 mm)出现在广东中山,广东恩平、广东海丰、广东台山等三站过程累积雨量也超过400 mm,单日最大降水量(321.1 mm)出现在6月7日广东恩平。

(2) 6月11—12日,西南东部、华南暴雨过程。受西南涡及低空急流影响,重庆西部、四川南部、贵州、云南东部、广西、广东出现暴雨。11日,暴雨集中在四川南部、重庆西部、贵州大部和广西西北部;12日,西南涡东移南压,强降水随之移动,暴雨集中在云南东部、广西中南部和广东中西部,暴雨共31站,其中大暴雨5站。2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75.2 mm)出现在广东上川岛。

(3) 6月17—20日,西南东部、西北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汉、江南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和热带低压影响,从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西部到贵州东部、广西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部等地出现了一次自西北向东南移动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17日,受低涡和暖式切变线影响,暴雨出现在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河南西南部等地,暴雨共19站,其中大暴雨1站;18日,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扩散南下,低层有冷式切变线生成,并在湖北北部生成新的低涡,低涡东北部和暖式切变线附近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稳定性降水,暴雨集中在重庆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中南部以及安徽北部等地,暴雨共59站,其中大暴雨14站;19日,东北冷涡东移南压,冷式切变线东移南压,强降水随之东移南压,暴雨带出现在贵州中部、湖南中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暴雨共53站,其中大暴雨15站;20日,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再次南压,低层低涡减弱东移,切变线减弱,强降水随之再次东移南压,并逐渐减弱消失,暴雨出现在贵州东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部和福建沿海等地,暴雨共49站,其中大暴雨5站。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75.3 mm)出现在福建秀屿。

(4) 6月21—23日,西南东部、江南、华南暴雨过程。受西南涡及其东侧暖切变的影响,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地出现暴雨。21日,强降水出现在四川南部、贵州大部、广西东北部以及湖南西部和南部,暴雨共40站,其中大暴雨8站;22日,西南涡南压,江淮、黄淮东部地区新生一低涡,引发贵州、广西中北部和湖南中部以及浙江北部、江西中北部等地暴雨,暴雨共48站,其中大暴雨9站。23日,西南涡继续南压,暴雨集中在贵州南部、广西等地。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300.7 mm)出现在广西马山;单日最大降水量(255.3 mm)出现在6月21日贵州麻江。

(5) 6月24—28日,西南东部、西北东部、黄淮、江淮、江汉暴雨过程。受低层切变线影响,四川中东部、甘肃东南部、山东大部、江苏东北部、安徽东北部等地出现强降水。24日,暴雨开始于四川东北部和甘肃东南部地区;25日,低空急流向北推进,冷空气南下,冷式切变线引发从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到河南北部和山东大部一线的强降水,暴雨共35站,其中大暴雨10站。26—28日,系统南压强度减弱,暴雨集中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湖北中部、安徽东北部和江苏东北部等地。5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72.8 mm)出现在安徽固镇,其中27日单日降水251.7 mm。

(6) 6月29日—7月1日,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影响,四川中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浙江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现暴雨。29日,零散暴雨出现在四川东南部、陕西西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30日,高空槽和切变线稳定维持,并受台风“派比安”外围环流影响,降水加强,暴雨出现在四川东部,湖北中东部、湖南北部、江西中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暴雨共35站,其中大暴雨10站;7月1日,高空槽减弱,降水随之减弱,零散暴雨出现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福建中部等地。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10.2 mm)出现在江西德兴。

2.4 7月暴雨过程

7月我国共有31个暴雨日,7次主要暴雨过程。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3.8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7多。7月除西北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和西藏西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均超过100 mm,其中黑龙江南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北部、江苏中北部、河南南部、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南部和海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200 mm,四川中北部、云南南部、华南南部和海南中南部局地超过400 mm (图 4a)。7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总体呈现北多南少态势,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东北北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大部、西北东部和西南部、四川大部、西藏中东部、海南、江西中部以及江南沿海等地,其中新疆东南部和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中部、青海中部、甘肃东部、四川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图 4b)。

图 4 2018年7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4 Same as Fig. 1 but for July 2018.

对该月7次主要暴雨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简述如下:

(1) 1—2日,西南东部、西北东部暴雨过程。受冷空气、切变线和西南涡影响,甘肃南部、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出现暴雨。1日,暴雨出现在甘肃南部、宁夏、陕西西南部和四川东部;2日,西南涡出现,降水加强,暴雨集中在四川中东部和重庆西部小范围内,暴雨共19站,其中大暴雨7站。2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52.7 mm)出现在四川绵阳。

(2) 4—7日,南方暴雨过程。受切变线、低空急流影响,西南地区东部、江汉地区中部、黄淮地区中南部、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出现了一次由北向南的大范围移动性暴雨过程。4日,暴雨出现在西南地区东部、湖北中部、黄淮中南部一带以及浙江东部沿海等地,暴雨共33站,其中大暴雨3站;5日,系统略有南压,雨带随之略有南压,暴雨出现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北部、江淮大部以及江苏东北部,暴雨共41站,其中大暴雨12站;6日,低空急流减弱,切变线南压,雨带随之再次南压,暴雨出现在西南地区东南部、江南中南部和华南北部、以及浙江北部,暴雨共37站,其中大暴雨9站;7日,切变线减弱南压,雨带又一次南压,暴雨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332.4 mm)出现在江西景德镇,其中景德镇5日单日降水达到303.1 mm。

(3) 8—11日,西南东部、西北东部、黄淮、江淮暴雨过程。受冷空气、南支槽、低空急流影响,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山西西部、山东、江苏等地出现暴雨,其中四川东部和山东东部出现大暴雨。8日,受冷空气影响,四川东部局地出现暴雨;9—10日,南支槽逐渐加深,西南低空急流逐渐加强,暴雨出现在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西部和北部、山西西部以及山东东部和南部、江淮地区中部等地;10日暴雨共34站,其中大暴雨2站;11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四川东部再次出现暴雨。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97.2 mm)出现在四川绵阳。

(4) 11—13日,江南、华北南部暴雨过程。第1808号台风“玛莉亚”7月11日9:10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沿海登陆。受台风及其残余环流与东北冷涡结合影响,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中北部、华北南部出现暴雨。11日,在台风本体环流影响下,江西中部和东南部、福建部和东北沿海以及浙江东南沿海出现暴雨,暴雨共23站,其中大暴雨3站;12日,受台风残余环流与东北冷涡结合影响,暴雨出现在湖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山东北部;13日,在西南低空急流和东北冷涡的作用下,暴雨集中在华北东南部,暴雨共15站,其中大暴雨4站。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66.7 mm)出现在浙江温州。

(5) 15—17日,华北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影响,15日,暴雨开始于四川东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和河北中部;16日,高空槽东移,副高边缘低空急流的脉动引发了山西大部、河北中北部和北京的暴雨以及黑龙江中南部的暴雨,暴雨共33站,其中大暴雨3站;17日,高空槽继续东移,与副高西北侧的低空急流共同作用,造成河北中东部、天津暴雨。3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76.7 mm)出现在河北易县。

(6) 21—24日,海南、华南暴雨过程。21—23日,热带低压维持在北部湾上空,引发海南岛、广东南部沿海、广西中南部发生局地强降水。21日,暴雨集中在海南岛和广西东南部;22日,零散暴雨出现在广东西南沿海、广西东部和海南岛西部和南部;23日,降水集中在海南岛西北部、广东南部沿海、广西南部沿海,暴雨共15站,其中大暴雨3站;24日,热带低压向西移动,暴雨随之西移到广西中南部,暴雨共18站,其中大暴雨6站。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93.0 mm)出现在广西涠洲岛。

(7) 22—25日,江淮东部、黄淮东部、华北东部、内蒙古东部和东北暴雨过程。第1810号台风“安比”于7月22日12:30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受台风及其残余环流影响,22—25日上海北部、江苏东部沿海、山东中部、河北东部、天津、北京、内蒙古东部以及东北三省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一次由南向北发展的大范围移动性暴雨过程。22日,受台风环流影响,上海北部、江苏东部沿海、北京南部、天津中南部、河北中部地区出现暴雨;23日,台风减弱为低涡,并向北偏西移动,受其影响,山东中部、河北东部、天津出现暴雨,暴雨共33站,其中大暴雨5站;24日,低涡向北偏东移动,引发河北东北部、天津中北部、北京东部、内蒙古东部、吉林西北部以及黑龙江西南部暴雨,暴雨共45站,其中大暴雨12站;25日,低涡减弱为低压槽,并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造成辽宁南部、吉林南部以及黑龙江中部和东南部暴雨。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63.9 mm)出现在天津市区。

另外,第1809号台风“山神”于7月18日4:50在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沿海登陆。

2.5 8月暴雨过程

8月我国共有31个暴雨日,7次主要暴雨过程。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27.7 mm,较常年同期(105.3 mm)偏多21.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8月东北大部、华北大部、西北东部、西藏东部、西南大部、黄淮中东部、江淮、江南大部、华南、海南等地降水量超过100 mm,其中东北东南部、黄淮东部、江淮中部、华南大部及浙江东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200 mm,海南中北部、广东沿海等地超过400 mm(图 5a)。8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西北大部、内蒙古大部、东北东部、黄淮东部、江淮中部、江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西部、华南大部及海南等地,其中新疆西南部和东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东部、黄淮中东部和海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图 5b)。

图 5 2018年8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5 Same as Fig. 1 but for August 2018.

对该月7次主要暴雨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简述如下:

(1) 8月2—3日,江南东北、江淮中部暴雨过程。第1812号台风“云雀”于8月3日10:30分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陆。受其影响,2日,浙江东北部和上海地区出现局地暴雨,暴雨共18站,其中大暴雨4站;3日,台风登陆减弱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引发安徽东南部、江苏西南部和浙江北部局地暴雨。2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20.9 mm)出现在浙江嘉兴。

(2) 8月5—8日,华北、东北南部、黄淮东北部暴雨过程。受低层切变线和冷空气影响,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中部等地出现暴雨。5日,暴雨出现在河北中南部和北京南部;6日,受低层槽前弱冷空气影响,零散降水出现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和天津地区;7日,受低层切变线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暴雨带出现在山西中部和北部、河北东南部和东北部、北京东部、天津东部以及辽宁东部地区,暴雨共23站,其中大暴雨2站;8日降水减弱,零散暴雨出现在北京东部、河北中部、天津西部以及山东中部和北部等地。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73.3 mm)出现在河北滦南。

(3) 8月9—16日,海南、华南南部暴雨过程。第1816号台风“贝碧嘉”路径复杂,8月10日11时登陆海南,随后在近海回旋超过2圈,在南海维持热带风暴强度的时间长达5 d,15日21:40在广东雷州半岛沿海登陆。9日,降水集中在海南岛,暴雨共12站,其中大暴雨6站,200 mm以上降水达到4站,该日最强降水为海南琼中247.9 mm;10日,台风登陆海南并折向东北,向广东南部沿海移动,引发海南岛西部和北部、广东雷州半岛和粤西南东部局地暴雨,暴雨共17站,其中大暴雨10站;11日,台风在广东阳江到茂名之间的沿海回旋,引发粤西南地区局地暴雨8站,其中大暴雨5站,该日最强降水(230.9 mm)出现在广东阳江;12—15日,台风以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的强度在南海近海回旋,15日晚间在广东雷州半岛沿海登陆,随后西行进入北部湾,17日在老挝境内消亡。12—16日,海南岛北部、粤西南地区等地出现零散暴雨。8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414.3 mm)出现在广东茂名。

(4) 8月12—15日,江南东北部、江淮东南部、黄淮中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南部暴雨过程。第1814号台风“摩羯”于8月12日23:35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受台风“摩羯”及低层切变共同影响,上海、浙江东北部、江苏东南部和西北部、安徽东北部、山东大部、河北东部、北京东部、天津、辽宁中东部和吉林中南部出现一次由南向北移动的暴雨过程。12日,暴雨集中在浙江中北部、上海以及江苏东南部,暴雨共22站,其中大暴雨3站;13日,受台风残余环流和副高边缘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黄淮中东部、华北大部以及东北中南部出现暴雨,暴雨共50站,其中大暴雨12站;14日,受低涡、切变线影响,山东西北部、河北东部、辽宁东南部等地出现暴雨,暴雨共32站,其中大暴雨18站;15日,低涡维持,引发山东东部和辽宁南部小范围暴雨。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312.6 mm)出现在辽宁绥中。

(5) 8月16—20日,江南东北部、江淮中东部、黄淮中东部、华北东部和东北南部暴雨过程。第1818号台风“温比亚”于8月17日4:05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台风“温亚比”登陆后维持长达73 h,受其影响,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安徽、河北东部和山东大部、河南中东部、辽宁和吉林东部出现暴雨。16日,暴雨集中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中南部以及安徽中部,暴雨共18站,其中大暴雨3站;17日,随着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大范围强降水出现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以及河南东部地区,暴雨共62站,其中大暴雨25站,该日最强降水为安徽来安244.5 mm;18日,台风强度和位置维持,造成黄淮中部强降水,暴雨共24站,其中大暴雨14站,特大暴雨2站,该日最强降水(351.3 mm)出现在河南商丘、安徽淮北降水也达到256.2 mm;19日,台风减弱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引发山东大部、河北东部以及辽宁南部强降水,山东省4站日降水超过200 mm,特大暴雨1站,该日最强降水为山东广饶272.9 mm;20日,台风减弱,并进一步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山东东部、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暴雨,暴雨共16站,其中大暴雨8站。5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389.2 mm)出现在河南商丘。

(6) 8月24—25日,江南东部沿海暴雨过程。受热带低压影响,24—25日,福建东部沿海和浙江东部沿海连续出现暴雨。其中24日暴雨共18站,其中大暴雨5站,该日最强降水为浙江洞头225.7 mm。2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315.3 mm)出现在福建柘荣。

(7) 8月27—30日,华南大部、江南中南部暴雨过程。受低压、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福建东部和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东大部等地出现暴雨。27日,暴雨开始出现在广东和湖南南部、江西南部;28— 29日,系统强度和位置维持,暴雨带也维持在广西东部、广东、福建东部和南部一带,29日暴雨共18站,其中大暴雨8站;30日,系统减弱西移,但广东沿海低空急流加强,暴雨仍维持在广东、福建东部和南部、湖南中南部,暴雨共17站,其中大暴雨3站,均超过200 mm,特大暴雨1站(广东揭西261.6 mm)。4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376.2 mm)出现在广东汕头。

2.6 9月暴雨过程

9月我国共有26个暴雨日,2次主要暴雨过程。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74.2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多14%。9月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上海、浙江东部、福建大部等地降水量超过100 mm,其中广东中西部、广西西部、海南、湖南西北部、四川南部、浙江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超过200 mm (图 6a);9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东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西南部和北部、西藏西部、青海中南部、甘肃中部、西南中北部、江南西北部和东部、华南大部,其中新疆西南部和北部、西藏西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北部、西南东部、江南西北部和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偏多1倍以上,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图 6b)。

图 6 2018年9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6 Same as Fig. 1 but for September 2018.

对该月2次主要暴雨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简述如下:

(1) 9月6—7日,西南东部、江南南部、华南暴雨过程。在高空低槽及切变线影响下,贵州东部、湖南南部、江西中部、福建、广西北部和广东等地发生暴雨过程。6日,在高空低槽及冷空气影响下,零散暴雨出现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南部和华南地区;7日,低槽加深,受冷式切变线影响,降水强度增大,暴雨集中在广西西北部,广东中北部、海南北部、江西中南部以及福建大部,暴雨共26站,其中大暴雨5站。2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175.6 mm)出现在福建宁德。

(2) 9月16—17日,海南、华南、西南东南部、江南中东部暴雨过程。第1822号台风“山竹”于9月16日17:00在广东台山沿海登陆。在台风本体环流、低空急流及台风倒槽共同作用下,贵州中部、广西、广东、海南、江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浙江东北部、上海和江苏东南部出现暴雨。16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广西东南部、海南岛北部和广东大部以及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暴雨共46站,其中大暴雨17站,特大暴雨2站,分别是江苏常熟296.7 mm和广东茂名254.8 mm;17日台风向西偏北移动并于20时消失于广西境内,受本体环流影响的降水随之移动至贵州中部、广西中北部和广东中西部,受倒槽影响的降水移动至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和浙江沿海地区,暴雨共39站,其中大暴雨6站。2 d过程累计降水量最大(297.4 mm)出现在江苏常熟。

另外,第1823号台风“百里嘉”于9月13日8:30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沿海登陆。

2.7 10月暴雨过程

10月我国共有11个暴雨日,未出现大范围暴雨过程,没有台风登陆。10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8.1 mm,较常年同期(35.8 mm)偏少21.6%。10月湖南北部和中南部、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中北部、云南南部等地降水超过100 mm,云南南部局地超过200 mm(图 7a)。10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成以上的区域主要出现在新疆中北部、内蒙古南部、东北东南部和东北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云南南部、四川中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其中新疆中部、内蒙古南部、西藏东北部、广东北部等地局地偏多一倍以上(图 7b)。

图 7 2018年10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 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b,单位: %)分布 Fig. 7 Same as Fig. 1 but for October 2018.
3 2008—2018年暴雨日数、主要暴雨过程次数比较

统计我国2008—2018年4—10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其结果见表 1表 1中,2008—2015年数据源自《暴雨年鉴》[14-21],2016—2017年数据源自文献[12]、[13]。

表 1 我国2008—2018年4—10月暴雨日数(单位:d)/主要暴雨过程次数统计 Table 1 Heavy rain day (unit: d) and major heavy rain event frequencybetween April and October from 2008 to 2018

表 1可见,2018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78个暴雨日、31次主要暴雨过程,其中20次出现在夏季(6— 8月)。2018年4—10月暴雨日、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比前10 a (2008—2017年)同期平均明显偏少,且自2008年以来首次在10月份未出现主要暴雨过程。

4 小结

综上分析可知,2018年4—10月全国暴雨天气和暴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 2018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78个暴雨日、31次主要暴雨过程,其中20次出现在夏季(6—8月),2018年4—10月暴雨日、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比前10 a (2008—2017年)同期平均明显偏少,而且2018年十月份全国未出现主要暴雨过程。

(2) 2018年共有10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平均偏多2.8个,其中6月3个、7月3个、8月4个、9月2个。登陆台风位置总体偏北,登陆后北上台风多,“安比”、“摩羯”、“温比亚”相继在华东地区登陆并北上;三个台风在上海登陆,是自1949年有记录以来少有的现象,1949年—2017年间总共只有6个台风登陆上海。登陆台风总体强度偏弱,仅有2个台风“玛莉亚”、“山竹”登陆时达到强台风级别,其余8个均为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3) 2018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2站特大暴雨(广东5站、安徽2站、贵州、江西、河南、江苏、山东各1站),其中有8站系台风影响所致,分别是第1804号台风“艾云尼”(3站)、第1818号台风“温比亚”(3站)和第1822号台风“山竹”(2站)。年内最大日降水量达351.3 mm,8月18日出现在河南商丘,系台风“温比亚”影响所致。年内最大过程雨量达467.0 mm,出现在广东中山(6月5—9日),系台风“艾云尼”影响所致。

(4) 华南前汛期较常年开始偏晚31天,结束偏早3天,雨量偏少40%;梅雨期较常年入梅时间偏晚11 d,出梅时间偏早5 d,梅雨量偏少40%。

参考文献
[1]
陶诗言. 中国之暴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2]
丁一汇. 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J]. 气象学报, 1994, 53(3): 274-284. DOI:10.3321/j.issn:0577-6619.1994.03.005
[3]
李江南, 王安宇, 杨兆礼, 等. 台风暴雨的研究进展[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增刊): 152-159.
[4]
杨荆安, 孟英杰. 2008年5-9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J]. 暴雨灾害, 2008, 27(4): 378-382.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08.04.018
[5]
廖移山, 闵爱荣, 杨荆安, 等. 2009年4-9月我国暴雨天气概述及重要过程浅析[J]. 暴雨灾害, 2010, 29(1): 96-103.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0.01.017
[6]
闵爱荣, 廖移山, 杨荆安. 201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1, 30(1): 90-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1.01.014
[7]
杨荆安, 闵爱荣, 廖移山. 2011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2, 31(1): 87-95.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2.01.014
[8]
邓雯, 闵爱荣, 廖移山, 等. 2012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3, 32(1): 88-96.
[9]
张芳华, 陈涛, 徐珺, 等. 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4, 33(1): 87-95.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4.01.012
[10]
廖移山, 汪小康, 邓雯, 等. 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5, 34(1): 88-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5.01.012
[11]
陶亦为, 于超, 张芳华, 等. 2015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6, 35(2): 187-1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6.02.012
[12]
赵娴婷, 廖移山, 闵爱荣, 等. 2016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7, 36(2): 182-191.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7.02.012
[13]
沈晓琳, 陶亦为, 张芳华, 等. 2017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8, 37(2): 187-1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8.02.011
[14]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08)[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
[15]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09)[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
[16]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0)[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17]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1)[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4.
[18]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2)[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5.
[19]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3)[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6.
[20]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4)[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7.
[21]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5)[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