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32 Issue (5): 74-82   PDF    
学习导向、开放式创新与新产品市场绩效——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
王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6
摘要:学习导向对企业新产品市场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但至今未有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探讨二者之间的内部机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探索性地提出以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学习导向对新产品市场绩效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并围绕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开放式创新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通过对125家服务型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学习导向正向影响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正向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学习导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发挥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服务型企业成功实施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提高新产品市场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学习导向    市场导向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外向型开放式创新    新产品市场绩效    
Learning Orientation, Open Innovation and New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Moderating Effe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WANG T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China
Abstract: Learning orientatio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new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However, there is no research discuss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from ope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conceptual model with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learning orientation on new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he mediating variables of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Using data from 125 service 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Firstly, learning orienta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s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Secondly,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 new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Thirdly, market orientation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orientation and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while this moderating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learning orientation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bound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provide a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new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Keywords: learning orient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new product market performance    
一、引言

随着服务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已实现快速成长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创新驱动者的重要作用。为了维持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竞争优势,服务型企业需要不断学习与开拓创新[1]。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服务型企业采取学习导向,通过加强学习承诺、开放心智、共享愿景以及知识共享等组织文化帮助企业积极创造和利用知识,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从而提升新产品市场绩效[2]。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单个企业所掌握的知识有限,企业不得不从外部主体获取产品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因此,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服务型企业新产品研发与商业化的重要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的组织边界是松散、可渗透的,允许组织内外部知识与资源双向流动[3],进而有利于提高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与市场占有量。此外,较高的战略学习意图有助于企业以开放的姿态识别外在学习机会与合作伙伴[4],增强技术搜索和转移能力,进而提升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因此,研究学习导向、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对中国服务型企业应对灵活多变的外部环境,提高新产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久以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学习导向对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内部机制。然而,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从能力视角和学习视角探讨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动态能力、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用[5—9]。鲜有学者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进一步识别内向型与外向型两种不同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间的中介效应。Lichtenthaler更是呼吁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公司战略与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10]。此外,中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市场环境变动较大,市场导向的高低影响了企业对外部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精确分析[11],这些市场信息成为学习导向的重要知识来源,影响企业通过学习导向提升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程度。那么,市场导向在学习导向影响两种开放式创新模式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作用,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索。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华东地区125家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服务型企业为调查对象,从组织学习理论出发,对学习导向是否以及如何通过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以及市场导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将为中国服务型企业新产品研发与商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 组织学习理论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学习是以组织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人际关系互动而达到知识积累和组织改变的过程[12]。企业通过组织学习能够实现知识共享与转移,提高组织对信息的解读能力,降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13]。学习导向是组织学习的先行因素,是企业积极创造和利用知识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文化倾向,包括企业的学习承诺、开放心智、共享愿景和知识共享的程度[6][14]。其中,学习承诺是指企业将学习视为企业基本的价值观, 直接影响到企业学习氛围的营造。开放心智是指企业不断审视组织已有发展路径,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应用新知识。共同愿景是指企业主管将公司未来发展愿景同员工互相分享,促使员工主动学习,实现共同创新目标。知识共享是指企业注重组织内部员工的知识交流,使知识由个人层面扩散到组织层面,为企业创新发展打下基础。

现有研究十分关注企业的学习导向与绩效的关系,普遍认为学习导向有利于企业获取、共享、整合内外部知识,实现产品技术的突破创新。例如:Calantone等发现学习导向有利于企业实现技术突破、获取市场需求、学习竞争对手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绩效[6];康青松发现学习导向对国际企业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15];刘石兰将学习导向、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影响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均有利于企业进行成功的产品创新并取得绩效,并且学习导向的影响大于市场绩效[16];徐彪和张骁发现学习导向有利于企业质疑现有范式,进而突破现状,实现新产品市场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提升[17]

(二) 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概念由Chesbrough于2003年提出,指的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与外部组织的广泛合作,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进而提高创新效率与效益的一种创新模式[18]。为了进一步理清开放式创新的概念,Chesbrough根据知识流动的方向又将其划分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Inbound Open Innovation)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Outbound Open Innovation)两种类型。其中,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是企业通过技术搜索的方式,获取外部主体有价值的创意、知识和技术,并将其整合到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过程。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则是指企业出于经济或战略目的,将企业目前没有使用但仍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或技术输出到组织外部,由其他组织进行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包括技术衍生企业、技术外部授权、技术服务等途径[19]

目前,开放式创新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从资源、技术环境、内部能力、知识管理等理论视角探讨其对绩效的影响[20-21]。少量文献从战略过程、产品特征、外部环境等理论视角研究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20][22]。现有研究中,仅有几篇文献同时检验了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例如,Cassiman和Valentini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企业同时实施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比单独依赖单一模式的新产品销售量要更高[23];Erica等认为内向型创新下的供应商合作、购买专利和外向型创新下的技术授权许可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同样属于内向型的知识获取活动则不利于创新绩效[24]。在开放式创新前因变量的研究方面,仅有Zhu等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关系、政府关系、学校关系均正向影响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上述关系中仅有商业关系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此同时,市场动荡性加强了学校关系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减弱了商业关系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25]

(三) 开放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1.学习导向与开放式创新

面对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的知识与资源如果恒定不变,就可能会导致企业产品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朱秀梅等研究发现,学习导向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从外部获取、利用新的创业知识,提高探索式学习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对已有创业知识进行扩散、利用和共享,提高利用式学习行为[9]。事实上,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正好包含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转移两种资源流动方向。因此,实施学习导向的服务型企业能够鼓励团队突破组织边界,有效提升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度。

具体来说,首先,高学习导向的企业承诺在组织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员工投入较大的学习资源,使员工拥有较高的知识获取与转移能力[15]。其次,高学习导向的企业善于运用开放的心智审视外部环境变化,整合和解读外部零散信息,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远见和创新管理技能[26],帮助员工克服非本地发明综合症。此时,企业既会积极识别顾客、竞争者、大学、政府等有利于产品研发的外部创新主体,提高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度,又能够根据外部需求辨别适合技术外部商业化的内部创新成果或专利,提高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度。此外,采取学习导向的企业通常会在组织中明确共同愿景,能够增加员工间彼此的信任与情感承诺[27],提高员工参与开放式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以更高的意愿搜索外部创新源和转移内部冗余技术。最后,高学习导向的企业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注重组织内部与跨组织间的沟通与关系治理,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激励机制、沟通机制,能够有效防范外部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与合作失败风险[6][10]。由此可见,学习导向有利于促进创新资源与知识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自由流动,广泛拓展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合作活动。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学习导向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1b.学习导向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2.开放式创新与新产品市场绩效

新产品市场绩效是指公司在新产品销售额、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完成目标的情况,是评价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28]。基于组织学习的理论视角,学者认为跨边界的知识搜索与知识转移可以接触到合作伙伴的新知识,增强企业对已有领域知识和新领域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绩效[29]。学者Inauen等的研究表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向顾客、供应商、大学开放的程度会正向影响新产品的销售额[30]。陈晓红和蔡志章研究发现顾客互动有利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提高了商品成功化程度[31]

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下,开放度高的企业能够与外部创新主体保持正式或非正式的互动,有助于企业获得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市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营销能力[28],促进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此外,企业通过校企联合、顾客与供应商创新等合作方式构建了稳定的合作网络,有利于知识与资源在网络间自由流动,激发企业获取新产品开发相关的新想法和创意,提高企业识别潜在的技术问题和市场推广风险的能力[32]。总之,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研发成本与风险,提高新产品市场占有量,实现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提升。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正向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

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下,开放度高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授权或合作研发等多元方式实现内部冗余的创新成果或技术项目的迅速商业化[24],降低了该技术的管理成本和商业化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提升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与市场绩效。此外,专利转让、技术授权等活动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声誉,赢得消费者、经销商的信任,提升新产品的销售量;与此同时,高频率的专利转让授权活动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直接收益和技术反馈 [33—34],为企业内部产品研发带来资金支持和能力提升,提高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与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b.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正向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

3.开放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学习导向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上述分析表明,采取学习导向的服务型企业可以从学习承诺、开放心智、共享愿景以及知识共享等方面增强企业的知识搜索与知识转移能力,降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度。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企业获取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增强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降低新产品的研发成本与风险,提高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与占有率,进而实现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全面提升。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假设3b.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四) 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

市场导向是指企业创造并维持的一种组织文化,以促使企业实施为顾客创造较高用户价值的商业行为,帮助企业及时更新并积累市场知识[35-36]。考虑到不同服务型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了解有限,市场导向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对外部市场需求的分析与市场决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到学习导向提升内向型与外向型创新开放的程度。首先,高市场导向的企业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为企业组织学习提供了文化基础[14]。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市场导向会促使企业将更多学习资源投入到消费者需求、前沿技术以及未来产品发展方向上,主动提高组织获取外部创新源与内部知识转移。其次,市场导向高的企业会不断扫描和审视外部市场环境,增加企业的市场资源和信息存量[37]。企业通过学习导向吸收并整合市场知识与企业内部已有知识后,会更加明确新产品开发所需的新技术、新知识,寻找广泛的适合企业内部新产品研发的外部合作对象,识别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实现外部商业化。与此同时,市场导向有助于加强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的沟通交流,强化部门间的共同目标,减少部门间观念的分歧或冲突[38],有助于企业在学习导向下制定合作风险小、交易成本低、产品应用性高的合作创新策略,减少企业拓展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活动的风险。最后,采取市场导向的企业通常设有客户服务机构,能够及时关注顾客需求与服务质量,增强企业与顾客、经销商、技术接受方等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提高外部主体的信任与参与积极性,最终提升了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a.市场导向正向调节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

假设4b.市场导向正向调节学习导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

研究模型如图 1所示。

图 1 研究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 变量测量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均为国内外现有文献中较成熟的量表, 再结合研究目标进行适当修改。

1.学习导向:参照Calantone等的量表[6],包括学习投入、组织开放性、共享愿景、知识共享4个维度,共17个题项。如“我们公司认为支持员工学习是一种投资而不是花费”“我们公司的每个部门都能认同公司的愿景”“我们公司里的人都认为对市场的认识必须不断调整”“我们公司的高管团队不断强调知识分享的重要性”。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测量。

2.市场导向:采用Terawatanavong等开发的量表进行测评[36],共5个题项。即与主要竞争对手相对,“我们公司有常设的客户服务机构及相应服务措施”“比竞争对手更关注顾客”“在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上展开市场竞争”“产品或服务是市场上最好的”“公司存在的价值就是服务消费者”。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测量。

3.开放式创新:虽然Chesbrough最早提出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并被学术界广泛引用,但是是基于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基础上进行的解释性归纳,尚未展开实证研究[18-19]。随后,Laursen和Salter根据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概念开发出相关量表[39],并得到广泛采用[2][21][40]。故本研究将参考Laursen和Salter的研究成果,测量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等10个外部主体在企业产品研发创新中的参与程度,共10个题项[39]。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从未有过”到“非常高”)进行测量。根据Laursen和Salter、Cruz-González等的测量方法,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包含开放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21][39]。测定开放广度时,当得分>1,表明企业与该外部对象发生创新合作,记为1;当得分=1时,即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并未与外部主体有合作关系,记为0;将题项得分相加即为广度。测定开放深度时,当得分≥4时,表示企业与该创新主体的合作程度高,记为1;当得分≤3,表示企业与该创新主体的合作程度低,记为0;将题项得分相加即为深度。最后,将标准化后的开放深度与广度值相加作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度[40]

同样,Cassiman和Valentini、Zhu等根据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概念开发出相关量表[18-19][23][25]。故本研究主要参考上述学者的量表,从自有产品、知识或技术资源、专利3个方面测量与其他企业合作或提供支持的程度,共7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从未有过”到“非常高”)进行测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测度方法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相同。

4.新产品市场绩效:根据姚铮等[28]的研究,共3个题项,即从“新产品使公司销售额得到了显著提升”“新产品帮助公司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新产品产生了更高的财务回报”3个方面来测度新产品市场绩效。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测量。

5.控制变量:为避免其他因素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公司规模、成立时间、行业类别、所有制作为控制变量处理[28][41]

(二) 样本与数据搜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首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区10家企业进行预调研,并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修订和最终定稿。随后在中东部地区的服务型企业中进行大规模发放,被调研的企业需满足下列条件:1.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模式;2.新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至少已存在6个月。问卷发放途径是委托相关政府部门与所在研究机构的关系网络,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发放问卷。共计200家企业符合调查要求,并确定同意配合参与本研究。剔除空白或填写不全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最终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为62.5%,样本分布情况如表 1所示。为了对同源误差进行检验,文章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的方法,将题项一起做因子分析,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2.2%,单一因子的解释率未超过40%,表明不存在单一因子解释总方差绝大部分的情况。因此,本研究的同源误差问题并不严重。

表 1 样本企业描述性分析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由于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为构成型变量,故仅检验学习导向、市场导向、新产品市场绩效的信度和效度。各测量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和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在0.504~0.895之间,均大于0.5,且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均大于0.5,说明量表聚合效度良好,如表 2所示。另外,本研究采用平均变异萃取量比较法验证变量的区别效度。AVE的平方根均大于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区别效度,如表 3所示。

表 2 变量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 3 描述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

(二) 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验证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学习导向和新产品市场绩效可能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了Preacher等推荐的Bootstrapping方法[42]。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检验多个中介变量、非正太分布假设以及更精确的置信区间。在SPSS宏中,为了进行Bootstrapping检验,新产品市场绩效被设定为因变量,学习导向被设定为自变量,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被设定为中介变量,样本数量被设置为5 000,置信区间被设置为95%。Bootstrapping检验的结果如表 4表 5所示。

表 4 中介回归分析

表 4模型3可知,学习导向对于新产品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68,P<0.001),假设1得到支持。从模型1、模型2可以看出,学习导向显著正向影响内向型开放式创新(β=0.226,P<0.05),学习导向显著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β=0.213,P<0.05),假设1a假设1b得到支持。从模型4可以看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显著正向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β=0.180,P<0.05),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显著正向影响新产品市场绩效(β=0.210,P<0.05),假设2a假设2b得到支持。学习导向对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效应从0.468下降为0.383(P<0.001)。研究结果显示,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此外,通过检查在95%置信区间上是否包括0来判断中介效应的显著水平。由表 5可知,对于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40,95%置信区间是(0.000 6,0.099 6),不包括0;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45,95%置信区间是(0.003 0,0.107 1),不包括0。由此,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中介了学习导向对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作用,假设3a假设3b得到支持。

表 5 Bootstrapping方法(5 000个Bootstrap样本)

(三) 调节效应分析

为了验证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学习导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层次回归分析。通过比较主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来验证调节作用,结果如表 6所示。由模型3可知,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299,P<0.05),假设4a成立;由模型6可知,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不显著(β=0.107,P>0.05),假设4b不成立。

表 6 市场导向调节效应的回归检验

为了清晰展示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以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基准,描绘了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图,如图 2所示。图 2中在高市场导向下,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正向关系更为明显。

图 2 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五、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125家服务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企业的学习导向、开放式创新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笔者发现:1.学习导向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在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企业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市场导向越强,学习导向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就越强。

(二) 理论意义

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本研究表明,学习导向是战略导向中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在实践中影响着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这一结论与刘石兰等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之处[16]。其次,本研究发现学习导向对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并且学习导向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回应了学者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索公司战略与开放式创新关系的呼吁[10]。此前研究主要探讨了企业社会会责任、非正式关系对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25][43],文章拓展了开放式创新前因变量的研究。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在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效用,对战略导向影响新产品开发结果的作用路径有所补充。最后,本研究发现市场导向对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市场导向越强,企业对外部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就越深刻,有利于企业降低合作风险,提高知识搜索的意愿,从而正向调节学习导向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市场导向唯有与学习导向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开放式创新。至于市场导向在学习导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关系中未发挥调节作用,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转移的专利或创新成果十分有限。企业通过学习导向足以直接识别需要转移的专利技术,吸引缺乏此类技术资源的外部合作伙伴参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无需依赖市场导向进行分析与决策,因而市场导向不起调节作用。

(三) 管理启示

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服务型企业加强学习导向进而提升开放式创新以及新产品市场绩效提供了如下启示:1.服务型企业提高新产品市场绩效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学习导向提高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进而促进绩效。为此,企业应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注重营造开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重视学习资源的投入和员工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信息共享文化,以更加开放的心智和善于学习的态度参与到开放式创新中来,帮助企业在新产品市场竞争中赢得长期优势。2.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提高内向型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开放度。具体来说,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俱乐部等渠道向外界公布自己的产品创新需求,吸引更多外部创新机构参与到产品创新中。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上述渠道向外部商业伙伴展示并出售冗余或闲置的创新成果,增加创新成果交易的频率。最终,构建知识、技术、专利等输入输出顺畅的机制,促进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协同提升。3.服务型企业应重视市场导向与学习导向的匹配。特别是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中,管理者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努力探索企业的新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未来市场趋势,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目标和营销策略,进而增强学习导向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

(四)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1.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东部地区的服务型企业,因而可能因地域文化差异带来局限性问题。未来应该在更大范围内验证本研究结论。2.研究数据为横截面数据,未来有必要获取纵向数据以进一步探索变量间的因果关系。3.文章在将开放式创新纳入战略导向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链的过程中,并未考虑不同产业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针对不同产业进行对比,找出产业特性对这一作用路径的影响。4.由于企业战略有很多种分类,本研究仅探讨了学习导向、市场导向的影响作用,在未来可以检验研究更多战略组合对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GOODMAN P 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ontracts:New and traditional college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2.
[2]
DAY G S. Continuous learning about market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4, 36(4): 9-31. DOI:10.2307/41165764
[3]
LICHTENTHALER U, ERNST H. Opening up the innovation process:The role of technology aggressiveness[J]. R&D Management, 2009, 39(1): 38-54.
[4]
江旭.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导向与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研究[J]. 管理评论, 2015, 27(8): 141-149.
[5]
CHAVEERUG A, USSAHAWANITCHAKIT P. Learning orient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ai audit firms:Moderating effects business of organization climate and uncertainty environment[J].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8, 8(2): 92-102.
[6]
CALANTONE R J, CAVUSGIL S T, ZHAO Y. Learning orientation, firm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2, 31(6): 515-524. DOI:10.1016/S0019-8501(01)00203-6
[7]
蒋天颖, 雷剑. 学习导向、知识管理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J]. 科研管理, 2012, 33(3): 56-64. DOI:10.3969/j.issn.1001-8611.2012.03.017
[8]
董保宝, 李白杨. 新创企业学习导向、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 2014, 11(3): 376-382. DOI:10.3969/j.issn.1672-884x.2014.03.009
[9]
朱秀梅, 孔祥茜, 鲍明旭. 学习导向与新企业竞争优势:双元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2): 9-16. DOI:10.3969/j.issn.1004-8308.2014.02.002
[10]
LICHTENTHALER U. Open innovation:Past research, current debat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1, 25(1): 75-93.
[11]
KOHLI A K, JAWORSKI B J. Market orientation:The construct, research proposition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54(2): 1-18. DOI:10.1177/002224299005400201
[12]
MOHRMAN S A, TENKASI R V, Jr A M M.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fundamental organizational change:A grounded analysis[J].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03, 39(3): 301-323. DOI:10.1177/0021886303258072
[13]
SINKULA J M, BAKER W E, NOORDEWIER T. A framework for market-bas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Linking values, knowledge, and behavior[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7, 25(4): 305. DOI:10.1177/0092070397254003
[14]
康青松. 组织学习导向、知识转移和吸收能力对国际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15, 12(1): 53-60.
[15]
刘石兰. 市场导向、学习导向对组织绩效作用的影响-以产品创新为中介变量[J]. 科学学研究, 2007, 25(2): 301-305.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07.02.019
[16]
徐彪, 张骁. 组织知识、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创新绩效[J]. 管理科学, 2011, 24(4): 32-40.
[17]
CHESBROUGH H W. 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3, 44(3): 35-41.
[18]
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Californi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3: 23-26.
[19]
张峰. 开放式创新实证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5): 52-58.
[20]
CRUZ-GONZALEZ J, LOPEZ-SAEZ P, NAVAS-LOPEZ J E, et al. Open search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different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al dynamism[J]. Technovation, 2015, 35: 32-45. DOI:10.1016/j.technovation.2014.09.001
[21]
张玲, 崔毅. 技术外部商业化、战略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11): 124-131.
[22]
CASSIMAN B, VALENTINI G. Open innovation:Are inbound and outbound knowledge flows really complementa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37: 1034-1046.
[23]
MAZZOLA E, BRVCCOLERI M, PERRONE G. The effect of inbound, outbound and coupled innovation on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2, 16(6): 277-312.
[24]
ZHU X, DONG M C, GU J, et al. How do informal ties drive open innovation? The contingency role of market dynamism[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7, 64(2): 208-219. DOI:10.1109/TEM.2017.2654362
[25]
BAKER W E, SINKULA J M. Learning orient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Integrating and extending model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Focused Management, 1999(4): 295-308.
[26]
SANTOS-VIJANDE M L, SANZO-PEREZ M J, ALVAREZ-GONZALEZ L I, et a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market orientation:Interface and effects on performance[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5, 34(3): 187-202. DOI:10.1016/j.indmarman.2004.08.004
[27]
姚铮, 马超群, 杨智, 等. 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关键资源对新产品开发风险与市场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3(6): 111-118. DOI:10.3969/j.issn.1002-9753.2013.06.012
[28]
TIPPMANN E, VINCENT M, SCOTT P S. The two faces of knowledge search:New solutions and capability development[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13, 34(12): 1869-1901. DOI:10.1177/0170840613485846
[29]
INAUEN M, SCHENKER-WICKI A, CARLSSON S. The impact of outside-in open innov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1(14): 496-520.
[30]
陈晓红, 蔡志章. 顾客互动、市场知识能力和商品成功化程度研究-基于中国台湾地区数字产业的实证[J]. 科研管理, 2007, 28(5): 94-101. DOI:10.3969/j.issn.1000-2995.2007.05.014
[31]
CHESBROUGH H. The logic of open innovation: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3, 45(3): 33-58.
[32]
LICHTENTHALER U.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Examin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R & D Management, 2009, 39(4): 317-330.
[33]
RIGBY D, ZOOK C. Open-market innov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 80(10): 80-89.
[34]
NARVER J C, SLATER S F, TIETJE B. Creating a market orientation[J]. Journal of Market-Focused Management, 1998(3): 241-255.
[35]
TERAWATANAVONG C, WHITWELL G J, WIDING R E, et al.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supplier market orientation, and buyer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 64(8): 911-918. DOI:10.1016/j.jbusres.2010.09.003
[36]
ATUAHENE-GIMA K, KO 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alignment on product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1, 12(1): 54-74.
[37]
GATIGNON H, XUEREB J M.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the firm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7, 34(1): 77-90. DOI:10.1177/002224379703400107
[38]
LAURSEN K, 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7(2): 131-150. DOI:10.1002/smj.507
[39]
LAZZAROTTI V, MANZINI R, PELLEGRINI L. Is your open-innovation successful? The mediating role of a firm's organizational and social context[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5, 26(19): 2453-2485. DOI:10.1080/09585192.2014.1003080
[40]
HUNG K P, CHOU C. 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 Technovation, 2013, 33(10): 368-380.
[41]
PREACHER K J, HAYES A F. 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8, 40(3): 879-891. DOI:10.3758/BRM.40.3.879
[42]
齐义山, 黄忠东.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江苏制造业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 2014(6):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