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31 Issue (2): 24-25   PDF    
法学教育的创新实验和面临的问题
付士成     
南开大学 法学院, 天津 300350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小范围高层次的会议,非常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法学院的邀请,学到了很多东西。北航法学院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是新兴法学院的一个示范,我们还是比较羡慕的,祝贺北航法学院!南开与北航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的联系,就是刘春茂老师,他到北航之前是南开法学系系主任,在南开工作十几年。再早他在全国人大工作,在起草《民法通则》时发挥了作用。

关于当前法学教育的理念、思想,前面发言的各位老师已经讲了很多,大家已经谈得很深刻了,我谈不出更新的东西,为此介绍一下南开大学法学院在复合式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面临的问题。

2001年,在入世的背景下,我们在本科建立了“经管法”试点班,就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专业同步教学培养的试点班。这个试点班的生源是,本科入学后,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专业的本科新生中,分别择优选拔出15名新生,共45名新生组成试点班。经管法试点班的课程设置,本质上是一个拼盘,也就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个专业各自拿出主干课课程,经济学课程由经济学院教师讲授,管理学课程由商学院教师讲授,法学课程由法学院教师讲授,每个学期三个专业的课程平行推进,同步教学。但不是三个专业学分累加,而是按照双学位的要求进行,公共课不用累加,三个专业主干课学分累加,比通常一个专业毕业需要完成的学分多出50学分,也就是200学分(南开一个专业本科毕业学分通常是150学分)。毕业时授予两个学士学位,即双学位。试点班的学生原来来自哪个专业,要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授予该专业学士学位。另外一个学士学位由学生在另外两个专业中选择一个,完成论文并取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比如,一个来自法学院的学生,他必须完成法学毕业论文,并取得法学学士学位,然后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专业中选择一个,完成论文并取得学士学位。经过十多年的运转,试点班的学生总体上感觉良好。因为试点班在本科招生时并不是一个招生的专业,所以只能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本科生入学后进行再选拔,每年想去“经管法”试点班的学生非常踊跃。

除了“经管法”试点班以外,2006年我们又建立了“信息安全-法学”试点班,就是由信息安全专业在新生中选出40几名学生,组成“信息安全-法学”双学位试点班,进行信息安全和法学的同步教学。“信息安全-法学”试点班课程设置规则和培养过程与“经管法”试点班基本相当。

经过十几年的试点运行之后,总结起来,虽然整体上感觉不错,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课业比较重,竞争比较激烈。“经管法”试点班的学生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专业新生当中,经过再次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比较优秀。也确实存在过个别学生因学习吃力而中间退出的。第二,试点班是本科教育试点班,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读研没有相应的出口。也就是说试点班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是复合式培养,但本科毕业后读研,又只能分别到经济学、管理学或法学等不同的专业去读研,复合式的交叉培养到本科毕业就结束了,因为研究生阶段没有这样的复合式培养机制。等于本科毕业后就打散了。第三,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转,没有培养出经管法三个专业贯通的复合式老师,课程仍然主要是拼盘,课程讲授仍然是各讲各的,总体上看教师的融合比较难。第四,试点班毕业生每年大约有一半被推免读研了,但没有被推免读研的,考研就比较困难。因为只能考三个专业中的一个,同时学三个专业,学的不如只学一个专业学的精,不容易考取研究生。第五,我们曾经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法律职业以外的用人单位一般认为试点班的毕业生有优势,但在法律职业各行当还看不出有明显优势,或者优势还不明显。经过这么多年的试点实践,可以说一定程度的复合式培养取得了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