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30 Issue (1): 115-120   PDF    
德国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特点及启示
包艳华, 陈绍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通过对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院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德国新兴发展的以项目为牵引的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如其特色的“申请-审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重视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高度国际化以及博士生参与其中的团队指导理念等。并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并完善“申请-审核”的招生机制、鼓励多元化课程建设、重视集体指导与合作交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等方面提炼出对中国博士培养改革创新的启示。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院      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      "申请-审核"机制      自主科研能力      团队合作     
Features and Inspirations of Project-based Doctoral Program in Germany
BAO Yanhua, CHEN Shaom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By taking a case study of AICES doctoral program in the University of Aachen,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developed project-based doctoral training model in Germany, such as its distinctive selection process of PhD candidates,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d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dependently, great attention to team work and resource sha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team guiding philosophy of involving doctoral students and etc. The inspirations of this model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doctoral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can be concluded a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review" enrollment mechanism; encouraging diversifi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uilding mentoring team and encouraging team work; enhancing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etc.
Key words: doctoral graduate school     project-based doctoral training model     application and review mechanism     self-research ability     team work    
一、引言

“师徒制”的培养模式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传统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众所周知,导师对博士生论文工作所进行的一对一的指导是该模式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欧洲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模式不仅被视作典型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也是惟一一种向人们提供系统学术训练的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师徒制”的一些弊端逐渐地显现出来,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与指责。这些指责主要包括:学习周期过长;辍学现象严重;过于专业化;缺乏透明的、公正的质量监管机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一的高级学术;对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比较少;对专业学术能力提高的关注不够;对毕业生从事学术职业以外的职业准备不足;缺乏职业指导等。[1]

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结构化”的博士培养模式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生院,作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成功典范,被引入欧洲。尤其在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推动下,近几年,德国博士教育改革备受关注。最为代表的当属在德国发展精英大学的“卓越计划”(Excellence Initiative)框架之下,由德国研究协会(DFG)重点支持的40多所博士研究生院的成立。[2]以研究生院为基础的“结构化”博士培养模式,结合德国传统的“师徒制”博士培养模式,一种新型的博士培养模式--博士项目制应运而生。博士项目制是指一个博士生的课题即是一个科研项目,博士生在进入研究生院学习前,会与研究生院签订相关的项目合同,研究生院将为其未来几年的学习与研究活动提供全额资助,博士生本人无需承担任何其他的科研与教学活动。2006年成立于亚琛工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院--亚琛计算工程科学高等研究所(AICES)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文章将通过对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总结其经验、特点,希望能为中国博士生教育创新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概况

德国在发展精英大学的框架之下,2006年成立了亚琛工业大学的博士生研究院,培养新一代的能够掌握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仿真技术专家是AICES的培养目标。该研究院同时面向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招生,致力于提供新的可以缩短学习周期及更具吸引力的博士培养方式。目前,由AICES资助的在读博士生人数为38人,包括4名进入直博通道的本科毕业生,在研的博士生科研项目29项。

(一) 招生环节

AICES的博士项目是同时面向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水平相关学历者,如德国的Diploma文凭招生,但是数量有限,只限于那些在相关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对本科毕业生申请者而言,首先他们需要申请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所以有申请时间的限制。硕士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其博士项目的3年研究阶段的学习,申请时间不受限制,可以随时提出申请。申请时并没有入学考试的要求,只需要按要求递交相关的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申请表;2.个人简历;3.成绩单;4.动机信;5.英语能力证明;6.三封推荐信。对于来自欧盟以外的申请者而言,申请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学生还要求提供相关GRE成绩。

从目前在读的博士生情况来看,进入直博通道的博士生比例为10%左右,博士生主体仍然以直接进入研究阶段的硕士毕业生为主。

(二) 培养年限

AICES博士生的学习整体上可以分为2个阶段,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和研究阶段的学习。合格的本科生首先要参加2~3个学期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合格之后进入3年的研究阶段的学习,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可直接进入一般年限为3年的研究阶段的学习。进入研究学习阶段的博士生均需要通过一个密集的为期3年的研究计划,完成其博士论文,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比起亚琛工业大学其他通向博士学位的工程课程,AICES旨在为培养博士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高度跨学科的“快速通道”,打造一个可以从本科毕业生开始的,然后把其硕士论文工作与博士阶段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研究为导向的博士培养项目。

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如图 1所示,从中可见,通过传统的博士培养体制,对本科毕业生而言,其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约为6~7年;通过AICES博士项目的“快速通道”,其读博时间会被大幅度缩短,整个过程只需要4~5年。

图 1 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

目前,这种“快速通道”的博士培养体制在亚琛工业大学与其传统的科学工程领域的博士培养体制并行,以求为创立新的培养概念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三) 课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AICES并没有直接提供基础阶段的课程学习,进入直博通道的本科毕业生将会进入亚琛工业大学相关硕士课程进行2~3个学期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入读AICES博士项目的默认切入点是其国际硕士项目--仿真科学。同时作为选择,申请者也可以申请亚琛工业大学的其他相关领域的硕士课程,如数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工程科学等,凡申请这类可选择性切入点硕士课程的申请者必须首先向负责该项目的院系直接提出申请,同时需要向AICES提交直接攻读其博士学位的申请书。

进入研究学习阶段的博士生,课程形式以学生自愿参加的讲座(lecture)和研讨会(seminar)等学术活动为主。AICES组织的seminar非常频繁,根据2013年和2014年最新的数据统计,共组织seminar 56次,平均每个学期14次,此外还有大量的lecture和强调小组合作的workshop等为博士生提供专业及软技能知识的训练。

(四) 考核

对进入直博通道的博士生而言,在其基础课程阶段学习结束之后,AICES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主要基于他们的平时成绩和研究活动,他们的硕士论文将会是他们早期研究活动的积累,在他们的论文中,要包含一份其攻读博士阶段的研究计划,这个研究计划要与其硕士论文的课题紧密相关。所以,从根本上来讲,申请者的硕士论文是连接其硕士课程与博士研究阶段的奠基石。通过评估,合格的学生将会进入博士项目3年研究阶段的学习,完成博士论文,从而获得博士学位。没有通过评估的学生将会结束2年的硕士学习,获得相应的硕士学位。

对进入研究学习阶段的博士生而言,除了完成博士论文,考核主要基于其日常参与的相关科研活动之上,由导师督导。博士生每个月都要参加博士生院组织的seminar,并且轮流作学术报告。年底研究生院会召开年度会议,届时所有成员包括教授、博士生、博士后等以及来自DFG的人员都会参加。会上各课题负责人会作项目进展报告,每位参与该课题的博士生必须逐一报告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同行和DFG的提问。

(五) 指导

德国传统的“师徒制”培养模式中,申请者首先要选定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区别于这种模式,申请AICES的申请者不需要自己挑选导师,对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根据他们的申请材料,AICES会指派一位或多位相关领域的教授或青年研究学者与其联系,进行进一步沟通以确定导师人选。最终成功进入AICES的每个博士生通常会有2位导师,一位首席导师,一位合作导师。AICES下设青年研究小组领导团队,目前成员共19人,以青年教授为主。博士生的首席导师将会由青年研究小组领导团队的成员担任,合作导师由高级教授,通常是终身教授来担任,博士生将会在首席导师和合作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

三、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特点 (一) 特色的“申请-审核”机制

在招生过程中重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德国高校招收博士生的传统,从申请者需要递交的申请材料中可以看出,除了关注申请者的学习成绩以外,AICES更关注其学习兴趣、动机及科研潜力。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研潜力的过程中,相关专家教授的推荐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ICES也不例外,只是区别于以往由教授本人撰写的推荐信,AICES要求的推荐信格式由其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代替,申请者可以自行下载并发给相关专家填写即可,填写完毕之后由专家直接发送回AICES。问卷的核心问题需要填写者基于一定比较的基础上,对申请者的各方面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如图 2所示。

问卷设计简洁易填,内容重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发展潜力。这样的推荐信方式,也使得专家对申请者的评价过程变得更为简单、直接、客观。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

注重对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seminar等教学活动的开展。Seminar是最早由德国大学创立并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发展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专门针对某一领域或具体讨论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讨论交流, 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去研究,然后组织大家讨论,整个过程注重对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合作。AICES鼓励青年教授和博士生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青年研究小组,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由AICES资助的青年研究小组有4个。另外,AICES也鼓励青年学者们通过申请第三方资助的方式来创建自己的青年研究小组,给予他们充分独立自由的科研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主科研能力。

图 2 AICES申请人调查问卷

(三) 重视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

AICES本身是一高度跨学科、跨专业、跨机构的组织,来自亚琛工业大学8个院系的28个科研机构,及杜塞尔多夫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和于利希研究中心的54名教授及科研人员构成了AICES的核心学术力量,其中所涉及亚琛工业大学的8个院系包括数学系、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地球资源与材料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和医学院。在来自校内众多的学术部门及校外多家科研机构的共同合作努力下,AICES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领域进行着跨学科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AICES的博士培养项目与亚琛工业大学其他相关院系的博士培养项目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提前预约及注册,AICES的博士生可以任意参加其他博士培养项目的课程及讨论课,选课自由开放,互惠互利,实现着真正意义上的师资与学术资源共享。

(四) 高度国际化

AICES在成立之初就体现出了其高度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是国际化的科研顾问团队,目前顾问人数10人,全部由来自校外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及学者担任,其中来自德国本土的专家3人,来自美国的学者5人,以及英国和西班牙的学者各1人;第二是国际化的课程,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入读AICES博士项目的默认切入点,即国际硕士项目仿真科学,本身为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硕士项目,此外,在博士生研究学习阶段进行的seminar等学术活动国际化水平也很高,根据最近2年的数据统计,由国际学者担任主讲人的seminar比例达到44%;第三是国际化的学生比例,从目前在读的由AICES资助的博士生人数来看,国际学生的数量达到了一半以上;第四是AICES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积极接收国际访问学者及受外部资金资助的博士生,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实验基金。国际化的科研环境及学术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更为他们提供了与相关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的机会。

(五) 博士生参与其中的团队指导理念

比起德国传统的博士培养模式,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之所以会受到普遍的认可与欢迎,还要得益于其新颖的指导理念,同时也是整个博士生培养环节重要的核心之一,即指导团队,如图 3所示。

图 3 AICES博士生指导理念

在该指导团队中,除了包括首席导师和合作导师,还包括一位高年级的博士生及AICES服务团队中的一员。AICES的指导理念在于:第一,通过指派青年研究小组领导团队的成员为博士生的首席导师,来增强师生间的接触和沟通,首席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博士生来确定论文题目,所选择的题目通常是与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相关,通过互惠互利密切的互动与指导,将会大大有助于缩短博士生的学习周期,同时通过这样的指导安排,AICES也致力于为青年研究学者们创造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科研环境。第二,选择高级教授作为博士生的合作导师,目的在于除了培养其科研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教学、管理及指导能力。第三,让高年级博士生参与到低年级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中,让他们充当初级顾问的角色,既有利于博士生间学习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同时也是对其教学、管理及指导能力的积极锻炼。第四,AICES的原则是要求博士生的首席导师与合作导师来自不同的学术部门,目的在于通过共同指导博士生的过程,进一步促进跨学科合作。

四、对中国博士培养改革创新的启示

通过对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的深入分析,以上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包括招生过程中重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极其特色的选拔方式,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以及其重视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高度国际化,博士生参与其中的团队化的指导理念等,总的来讲,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是在借鉴美国“结构化”的研究生院式的博士培养模式基础之上,同时保留了德国传统的“师徒制”博士培养模式中导师言传身教等优越的成分,是汲取两者之长的结合体。中国的博士生教育本身是在借鉴欧美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要的不断增大,博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4]随着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博士质量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对比中国目前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AICES为代表的德国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带给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建立并完善“申请-审核”的招生机制

不同于德国AICES没有入学考试的招生制度,中国的博士生招生制度更为复杂。首先会通过入学考试,初步选出一批考生,然后再组织复试,复试一般包括面试和笔试,最后确定录取名单。这种应试制度导致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缺乏对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与评估。[5]另外在招生过程中,轻视专家推荐信、申请人工作履历和跨学科背景等。[6]博士招生要求注重的应是其科研潜力、创新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曾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招生制度,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始试行这一新的招生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情关系十分复杂的这一特殊国情的环境下,如果建立博士生选拔的“申请-考核”机制,应同时完善配套公示与申诉制度的建立。发挥专家组的审核作用,确保申请人的申请材料、面试过程及录取投票结果公开透明,有异议者亦可以通过申诉机制维权。

(二) 鼓励多元化课程建设

长时间以来,中国实行的博士生学制是以3年为基准的博士生学制(直博情况除外),不同于德国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中明确的3年研究阶段的学习,对中国博士生而言并没有明确的研究学习阶段的划分, 他们的课程仍以必修和选修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而且多集中于第一年[7],相比较而言,讲座和研讨会等这类没有学分要求的自愿参加的科研活动式教学形式所占的比例较低,即使有,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高。所以,在博士生课程设置方面,本着锻炼其自主科研能力,拓宽其知识面的初衷,应增加讲座和研讨会等教学形式的比重, 尤其是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参与,并设置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参加。

(三) 重视集体指导与合作交流

相比较于德国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中最具特色的团队指导理念,中国大学博士生培养大多数实行导师负责制,对于集体指导与团队协作明显重视不够,只是博士生本人跟导师之间进行探讨,吸收不到别人的意见,信息就会有些闭塞。[8]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9]在现行的指导模式上,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做法如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应鼓励由跨学科的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担任,另外要积极引导高年级博士生成为指导小组中的成员,促进导师与导师、导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 加强同企业的合作

德国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下的博士项目不仅仅来源于政府的资金支持,以AICES为例,它的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除了DFG的资金投入,还有来自社会其他学术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投入。相比较而言,中国博士生培养的资助方式仍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比较单一。而且中国博士生待遇普遍偏低,即使2009年国家将部属高校博士奖学金标准提高到了1 000元/月,仍然不能满足博士生正常的生活学习需要。[10]积极主动加强与校外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其为博士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等方式,有助于高校拓展经济来源渠道,完善博士生资助体系,这是其一。其二,让来自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中,如设立一定的兼职教授职位,聘请来自企业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及管理人员担任,一方面可以提升博士生导师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更有助于提升博士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注释:

①  相关数据统计及信息资料皆来源于AICES官方网站,网址为http://www.aices.rwth-aachen.de/welcome/view?set_language=en

②  原图片来源为http://www.aices.rwth-aachen.de/academics

③  原图表来源为http://www.aices.rwth-aachen.de/pdf/ranking-form.Pdf

④  图片来源为http://www.aices.rwth-aachen.de/academics/advising-concept

参考文献
[1] KEHM B M. Diedeutsche doktorandenausbildung aus europäischer perspektive[M]//KEHM B M. Schomburg H Teichler U. Funktionswandel der Universitäten. New York:Campus, 2012.
[2] 秦林. 从师徒制到研究生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 (1) :59–64.
[3] 张英丽.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 271 .
[4] 王小丽, 凌长臣, 周明. 博士生教育环境的分析与评估[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 (3) :52.
[5] 丁念.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初探[J]. 华中人文论坛,2013 (12) :166–168.
[6] 牛梦虎. 博士生入学考核项目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14 (11) :38–40.
[7] 李辉. 博士学位培养工厂化[J]. 世界科学,2011 (6) :14.
[8] 许长青. 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 (3) :140–143.
[9] 曾琦. 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3) :45–47.
[10] 吴锐. 我国博士群体培养困境的制度成因探析[J]. 青年研究,2013 (7)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