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语教学改革经历了由最初的单一外语人才培养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转变。[1-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创新素质在个人发展和竞争中的重要性增加,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3-5],只具备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外语人才不能适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需求。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应顺应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调整专业设置,采取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这是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国际电子商务(Internationalized E-commerce)是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各类商业活动[6],它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地域分离,让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已成为中小企业开拓涉外业务的重要渠道。国际电子商务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二、理论依据1973年麦克利兰提出“岗位素质理论”,认为岗位素质特征主要包括影响工作绩效的外在特征(行为状态、社会角色、知识领悟和绩效行为)和影响员工岗位胜任力的内隐藏特征(动机、性格、信念、逻辑、自我认知与价值观等)[7]1—14。1993年斯班瑟的“素质模型理论”认为,相对个体而言素质具有深层特征、效标参考与因果关系三个方面的内涵,与优秀者绩效标准有因果逻辑关系。[8]2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将人的素质比作一座冰山:动机、个人品质、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是隐性能力,潜藏在水面以下,对工作绩效起着决定性的核心作用。[9]118这些理论说明个人的素质在工作绩效和员工岗位胜任中的重要性。当前国际电子商务渐入佳境,中小企业活力被激发[10],对负责开拓国际业务的外语人才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三大素质理论为指导,通过专业知识素质、岗位素质以及职业意识素质三方面实证研究调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对外语人才素质的需求状况,提出培养对接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素质的教育理念,以实现高等院校外语教育与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研究设计为客观分析和研究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与创新外语人才素质培养的路径和方法,课题组于 2014年4月制定了《外语专业毕业生企业调查表》,6月中旬通过对高等院校毕业的外语人才所在单位走访的形式,请企业的招聘主管、人事或业务代表如实填写问卷,同时还以电子邮件形式请相关单位协助调研,填写问卷。本次被调查的单位有30 家中小企业,涉及家用电器、机械装备、家具制造、科技服务和外贸等行业。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 250 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46 份,有效率为98.4%。相对顺德区内3万多家中小企业数量,本次调研的样本显得非常之少,但是课题组在调研前对本辖区内企业进行了深入、充分地了解,并合理分类,同时采取分类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企业,提高其代表性,降低其抽样误差。因此,统计数据同样具有信度和效度,如表 1所示。
![]() |
表 1 调查单位所属性质统计分析 |
(一) 专业知识素质的调研设计
专业知识素质是对该专业有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感性认知能力,即斯班瑟“素质模型”深层次特征中的浅层知识和技能。[8]2国际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空间对中小企业的限制,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新的国际贸易的机会;但纯外语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11]95因此,问卷设计了体现外语人才专业知识素质的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层次调查项目,以及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企业对外语人才专业知识素质的综合评价,如表 2和表 3所示。
![]() |
表 2 国际电子商务企业对外语人才专业知识素质满意度调查表 |
![]() |
表 3 国际电子商务企业对外语人才专业知识素质的综合评价 |
(二) 岗位素质的调研设计
麦克利兰的“岗位素质”是潜藏于人体的一种能动力,包括工作、决策、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等。[7]1—14通过对岗位素质的调查,了解目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适用性;高等院校要培养适应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高层次多层次外语人才,因此,问卷设计了表征综合岗位素质特征的几个问题,如表 4和表 5所示,旨在更深层次了解企业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下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素质的要求。
![]() |
表 4 国际电子商务企业外语人才岗位素质满意度调查表 |
![]() |
表 5 职业资格证书 |
(三) 职业意识素质的调研设计
职业意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主体核心。弗洛伊德“冰山理论”将企业员工的全部才能视为一座冰山,职业意识素质(隐性素质)占7/8,并影响着1/8的显性素质(知识、资质、行为和技能等)。[9]121因此,四个体现职业意识素质的问题如表 6所示。
![]() |
表 6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语人才职业意识满意度调查表 |
四、结果与分析 (一) 专业知识素质的调研与分析
斯班瑟认为,专业知识素质是区分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的个人潜在特征。[8]2从表 2可知,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8.2%和78.6%),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的满意度较低(46.8%)。从表 3可知,企业对毕业生外语人才素质的综合评价显示外语人才的基本称职率与不称职率分别为66.3%和13.0%,表明企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认可度不高。受计划体制束缚,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外语教育局限于校园封闭性自我循环模式,以培养国家外交外事及相关教学人员为主,强调政治性和纪律性,培养方式宽泛而刻板。[12]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高等院校外语学院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不能满足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外语人才的要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 岗位素质的调研与分析岗位素质在国际上被用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岗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业绩,是影响青年成才的重要智能要素。从表 4可知,企业对外语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 38.9%和41.7%,这表明外语人才的岗位素质较弱,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时常出现邮件回复不及时、外单报价不符合程序等与客户交流和业务对接不顺畅现象,与企业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商务型以及综合型管理外语人才的岗位素质不符。从表 5可知,企业对外语人才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要求,是企业人才招聘时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此外,通过对顺德区从事国际电子商务外语人才的访谈了解到,各高等院校外语学院具备国际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较少,而有在外贸企业、跨国公司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更少,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导致外语专业人才岗位素质偏弱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院校外语教学需依据国际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提升外语教师的国际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制定对接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语人才素质的教学课程模块。
(三) 职业意识素质的调研与分析弗洛伊德“冰山理论”认为,优秀职业化素质企业员工的培育需重视职业意识素质的培训,职业意识素质较高的从业者,职业生涯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9]从表 6可知,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诚信意识和顾客意识的满意度较高,但对自律意识和防欺诈意识的不满意度分别为 38.5%和 59.6%,防欺诈意识尤其薄弱。国际电子商务涉及报关、国际贸易合同、单证以及结算方式(国际汇兑International Exchange,托收方式Collection,银行保证函L/G以及信用证L /C)等众多环节,同时这些环节还涉及货币兑换、各国贸易习惯、贸易壁垒、安全交易标准和法律等问题,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多是在买卖双方互不见面、不了解的过程中完成的,易出现网络诚信欺诈问题而使企业的利益受损。[6]另外,与30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访谈得知,超过半数的企业曾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100%的企业都遭遇过“账款延迟收付”的情况。传统的校园封闭性自我循环外语教育模式不能培养适合企业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对自律意识尤其是防欺诈意识的外语人才素质要求,高等院校外语人才素质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五、对策与建议通过对顺德区30家从事国际电子商务企业的走访调查发现:一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对高等院校外语毕业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基本满意;二是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外语人才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三是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形势甚至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峻,企业迫切希望高等院校能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复杂形势加强对外语人才的职业意识素质尤其是防欺诈意识的培训,以有效降低企业风险。因此,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要立足于增强区域经济以及行业发展对外语人才素质需求的适应性,实现高等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 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园区语言实践工作室,成立在线国际电子商务实战中心,校企合作培养外语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高等院校的外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其持续发展能力,使其跟上社会和市场的发展。[11]94实证研究表明,传统的校园封闭性自我循环外语教育模式培养的外语人才的素质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外语人才素质不符。因此,高等院校应利用学生英语能力较强的特点,选用原版英文电子商务教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同时加强了与国际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系,在企业建立更多的园区语言实践工作室和国际电子商务实战中心,使外语毕业生在校期间能获得更多的企业真实情境的实训,增强他们的实战经验;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实训的指导教师,让毕业生了解更多的企业文化、目标国文化,拓展其国际化视野、加强跨文化沟通和交际能力,提升胜任素质模型中的深层次特征。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又更具专业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二) 依托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国际电子商务职业技能衔接为契机,构建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需的职业准入制度,提升外语人才的岗位素质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外语人才是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的素质需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11]94实证研究表明外语人才的岗位素质偏弱,高等院校应围绕国际电子商务岗位素质的实际需求,依托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如敦煌网开设《国际电子商务》项目化实训课程,以国际电子商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的在线国际电子商务销售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使真实的国际电子商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外语教学的整个内容和环节中体现[13],为外语毕业生走入真实的职场积累经验,实现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深入挖掘国际电子商务潜藏的岗位能动力,使毕业生迅速融入工作岗位。
(三) 依托校企动态的职业意识素质评估和追踪机制开设跨文化、跨学科的课程,构建对接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外语人才素质的培养和反馈机制,提升外语人才的职业意识素质在传统的语言课程的基础上,按照目标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国际化原则[14],融合一些跨文化、跨学科的课程,为外语毕业生提供一些国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提高隐性素质的比例。实证研究表明高等院校外语人才自律意识和防欺诈意识企业满意度低,其原因是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使得国际电子商务欺诈的情况难以避免。因此,高等院校通过引进熟悉国际贸易法律且有实战经验的业界精英融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加大教师出国进修的培养力度,使教师能提供直接实践经验知识和宣传企业以及目标国文化,并在人才的考核标准中融入职业意识素质的考核。同时校企合作建立动态的职业意识素质评估及其追踪机制,通过动态的评估和反馈建立对接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素质培养和反馈机制,提升创新外语人才的职业意识素质。
[1] | 朱慧敏, 刘艳梅. 经济国际化趋势下的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以山东省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2010 (4) :30–34. |
[2] | 范艳萍.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 (36) :114–116. |
[3] | 曹德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创新型化外语人才[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 (4) :2–5. |
[4] | 庄智象, 刘华初, 谢宇, 等. 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 外语界,2012 (2) :41–48. |
[5] | 庄智象, 孙玉, 刘华初, 等. 探索适应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J]. 外语界,2012 (5) :68–72. |
[6] | 国际电子商务概述[EB/OL].[2014-10-05].http://wenku.baidu.com/view/8f66f90a763231126edb11ae.html. |
[7] |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 :1–14 . |
[8] | SPENCER L M A, 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Jersey: Wiley & Sons, 1993 . |
[9] | FREUD 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Psychoanalysis[M]. New York: Boni and Liveright, 1920 : 118 -121. |
[10] | 邱登科.国际电子商务渐入佳境,中小企业活力被激发[N].民营经济报,2013-12-09(002). |
[11] | 姜红梅. 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与外语人才的能力素质相关性研究——以中德工业服务区为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 :92–95. |
[12] | 戴炜栋.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 50 -52. |
[13] | 刘锋, 秦雯. 《国际电子商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实践为例[J]. 科技信息,2012 (7) :428–430. |
[14] | 陈欣.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 外语界,2012 (5) :73–77. |